论如何正确输出恨国情绪。
恶心他妈给恶心开门。
在此强烈推荐东方卫视《人间世》疫情特辑。
真实自有万钧之力。
只觉得6集完全不够看。
纪录中透露着真情,从细节入手展露现场。
个人尤其喜欢第二集《相逢》。
此外深圳卫视的《我的白大褂-抗疫日记》也值得推荐。
展示武汉之外的抗疫情况,每集5分钟基调相对没有这么沉重。
不太懂,各地卫视也就算了,包括在中国的日本导演都能做出纪录片《南京抗疫现场》。
其他有的我还没看,比如同样备受好评的《中国医生 战疫版》。
身为一个普通人,我会记得女性医务人员为了疫情剃发,没有卫生巾用,甚至还有流产的没几天再次上前线,看新闻的时候心情也很沉重。
再多的言语都不足以表达心中的敬意和感谢。
而这《最美逆行者》偏偏最黄金时段段居然公开侮辱所有人的记忆。
这污名化女性医务工作者的《娘道》版抗疫电视剧和拿李文亮医生造谣炒作的失格艺人肖战是真的绝配。
更新:
现在豆瓣《光点》五星+《最美逆行者》五星成了虾姐标配拉分套餐。
即便如此,豆瓣评分只有2.4(豆瓣最低分只允许2.0),成功超越《娘道》。
现在《最美逆行者》怂得关了豆瓣评分显示。
有能耐拍,怎么没胆子直面群众的评价呢?!
结合入关学大V鼎天立地与曹大佐钦点中国女性不如男性有家国情怀事件,眉山剑客陈平让中国女性去和亲事件,与《黑神话悟空》制作人在微博言论低俗事件来说一下:
某些人自己直男癌也就算了,能不能不要在举起民族骄傲、国家大义的旗帜之后弄出直男癌言行?
你自己incel,那臭的是你自己;但当你举起民族这面大旗后还在背刺女性,那这民族大义就要跟着你一起背上“背刺女性”的臭名。
就比如说这次,多少女护士义无反顾、舍生忘死的到疫区去填坑?多少人因此做好了永远失去自己女儿、妻子、母亲、姐妹的心理准备?多少平时政见、三观、阅历、阶级成分都完全不同的女性为了拯救中国,进入疫区?
到头来就换来了官方一句“女性怎么就没有报名去抗疫呢”。你们是官方诶!要是一个普通技校小粉红说出这种否认女性贡献的话,你可以说他是自己蠢、他个人沙文主义,不能代表所有中国爱国者。但你作为官方,官方!在定调中国抗疫过程的正式作品中搞出这东西,影响得有多恶劣?你让那些给啊冲打call的饭圈女孩怎么跟台湾人解释这玩意?
亲爱的男性右翼保守派、民族主义者们,你们的女性队友最艰难的任务之一,就是说服别人(尤其是女权主义者们)“民族情绪强、爱国情绪强、有强烈的国族归属感和尊重女性、性别平权并不冲突”。人家论证这个要花好大的力气,还要忍受来自整个政治光谱左侧的“父权走狗”的嘲笑。结果你们作为她们的队友,不止一次亲自下场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家国情怀”和民族主义和尊重女权确实有负相关的联系。你们这套,用外网键政圈的话讲,叫Threw them under the bus,用中文讲,就是把她们架到了火上烤。
作为一个光荣的左壬,我玩键政圈最喜欢看的环节之一,就是看支持民族主义的女性(比如托马,比如一般通过饭圈女留学生)向别人迫真证明民族主义和性别平权不冲突,以及观赏她们被男队友背刺之后试图强行自圆其说。
我很好奇,托马和曹大佐准备如何把这件事转进成“中国人必须入关”。奥利给!
就这个一生黑,疫情还没彻底结束玩这套
抢女人功劳就算了,还给女人泼脏水,其心可诛
####补充的分割线
气了一天,别跟我解释什么是司机不是护士,特么的这是全国人民齐心合力打赢的战役,这个时候大家都在拼命,哪里还分什么男女,我敢打包票,绝对不可能哪个行业全部男的都上前女的退在后面(别特么跟我说个例,我就不信个例男的没有退缩的!!),大家都在尽力拼命,疫情还没有完全结束呢,你就抹黑某个性别你恶心谁呢
放微博上莲子医生的言论,这才是常态,若是真的不要某个性别上,那也是保护心思下的劝退(虽然我觉得女性不需要这种保护),女的绝对不可能是逃兵,还被人点名的那种
气的说不出话!!
###再次补充的分割…
我已经骂不动啦,真的恶心谁呢
##再在再次补充
我不贴那些让我生气的情节了,去微博看那个一生不羁要上天的博主吧…
真是没有最生气只有更生气
##我破罐子破摔的分割线
骂不动了…
不过,这种电视剧同步海外播出认真的?宣传咋想的?自己给国外势力递刀?
这种任务,交给张艾嘉、许鞍华甚至陈凯歌等导演来拍肯定才是最好的。
现在的这位,封建主义的毒瘤,资本主义的新贵,宣传自身扭曲三观,彰显个人权力的同时还有钱赚,不知道多快乐。
敌人过于强大,怪不得那么多人自杀。
下面才是守护我们的天使,没有鲜肉明星的“绝世美颜”,但每一个都是光辉灿烂。没有矫揉造作,每一个动作都温暖人心。
性别歧视那个我就不说了,说点儿其他的。
简单介绍一下剧情
蓝衣服那个男的是支援武汉医院的医生。
夜班准备去医院,没赶上班车,就走着去。
路上遇到了这个开私家车的,车主载他去医院。他车里塞满了吃喝等生活物资,医生到了医院下车后就说这句话。
???
一月底二月初的情况大家都知道,整个湖北都特别乱,病人都救不过来,普通人更没人管了,自己囤点食品和必备生活物资也不行?
还有后续。
第二天早上医生下班又遇到这个车主了,载他回酒店,下车后告诉车主别开黑车了
端起碗吃饭,放下筷子骂娘的是谁啊?
疫情期间那么多私家车志愿者看不见?
这tm谁写的剧本?
说实话这玩意儿太可气了。
疫情期间女性医务工作者和社区工作者的付出有多大,大家都看在眼里,怎么到了这里就成了“报名的都是男同志”?而且女同志还表示“我不行,家里人还等着我过年呢”。
对了,一开始爆出的只有这张截图,有些人在下面说“可是后来还是有女性报名了啊,也不能说是侮辱女性”。
那我说一下后面的剧情。
后面这男的问了几个女性,大家都面露难色,只有一个女人站起来说“那我去吧,反正我一人吃饱全家不饿”。
于是其他女性纷纷劝阻“你凑什么热闹”。
至于那个站出来的女人为什么“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呢,是因为婆婆看不上,撺掇儿子跟她离婚了。
而经过抗疫之后,这家人发现了她身上的闪光点,重新接纳了她,复婚了,皆大欢喜。
这特么比拍“一个女性都不肯报名”还要恶心。最恶心的就是最后还特么来一个复婚,合着一个女人的功绩和高光时刻就是有男人要啊。
对了,这个剧的导演郭靖宇就是《娘道》那个戏的导演。什么时候棺材瓤子也蹦出来拍戏了?
如果我们今天不抵制,不呼吁,不把这恶心玩意儿弄废为止,不把这弱智电视剧弄到停播为止,那么十年以后,这就是正确的集体记忆。
更新:
新剧情又来了个绝活。原本疫情中武汉一个男性工商局干部在医院里大发官威,辱骂女性医护人员,结果到了剧里成了“大妈辱骂医护人员”。你说,是不是巧合?
考虑到有位既能杠又缺乏逻辑的杠精在评论里跳(你们自己说他是没看还是看了,我反正看不懂他在说什么),把截图也贴出来你们看看。
我们研究历史的人,在对手头的资料进行遴选时,往往会比较重视资料的产生时间。除却一般认为最可靠的原始档案之外,对于那些距离所描述事件年代更相近的资料,其可靠性在大多数时候也是更有保障的:年代愈久远,资料失真的可能性就越大,这在逻辑上说得通的—但也仅仅是在逻辑上说得通而已。
这部《最美逆行者》显然就是一个典型的反例。她活生生地告诉我们为何不能仅仅凭借资料产生时间就对其真伪性予以轻率的判断:在疫情尚未完全结束之际就播出的《最美逆行者》,理论上不存在由于年代久远、不了解事件细节而导致的失真问题,但由于种种诡异且令人发指的原因,这部剧在真实性方面最终演化为一场巨大的灾难。
坦白言之,这种事情严格意义上说并非没有先例——与1969年《解放》系列的《柏林战役》相比,1950年的《攻克柏林》虽然在年代上距离二战更近,但由于政治原因,片中对斯大林的形象多有美化和夸张(最典型的莫过于片末虚构了斯大林莅临柏林的情节)。但《最美逆行者》的问题比《攻克柏林》更为严重:除却对斯大林的推崇外,《攻克柏林》在大多数人物刻画以及艺术表现上是优秀的。“战壕真实”与“司令部真实”之间的结合与转换相当成功,以伊凡诺夫为代表的的基层官兵的奋战、被关押在集中营里的娜塔莎等人对红军的热切期待、斯大林作为最高统帅的运筹帷幄,这几条故事线并行不悖且时有交集,并最终汇于一处;有关美苏英之间博弈的描写十分精彩(影片所反映的丘吉尔对苏联的敌视态度以及罗斯福维持盟国关系的努力与丘吉尔、罗斯福的真实历史形象基本重合);而近五个小时的时长以及宏大逼真的战争场面也称得上气势恢宏。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最美逆行者》所反映的所谓“三个医护照顾一个病人”、极不走心的服化道(干净得令人生厌)、熊孩子扯下护士面罩导致后者被感染的神剧情以及堪称泥石流的封建价值观让这部剧最终呈现出全面的崩塌。
更进一步说,无论是1945年的柏林战役还是2020年的抗击新冠疫情,它们都是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事件。一个真正优秀的导演在拍摄相关题材的影视作品时,他必须明白他要用自己的这部作品来表现人民在伟大事业中空前的团结和高度的英勇,他必须对社会最大多数的人民群众对于胜利的巨大意义有清醒的认识。可悲的是,带有浓厚个人崇拜色彩、对斯大林多有不切实际的溢美之词的《攻克柏林》在这方面某种意义上做得比号称“根据此次全民抗疫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和感人事迹改编”的《最美逆行者》更好。苏联人民坚定的反法西斯意志和为保卫祖国所付出的巨大牺牲通过钢铁工人伊凡诺夫和教师娜塔莎这对恋人的坎坷经历得到了体现。但《最美逆行者》中,人民的牺牲和奉献在哪里?不分男女老少集体动员的全民团结在哪里?同样是完成上级领导布置的任务,齐阿乌列里还可以带着镣铐跳出一支不错的舞,郭靖宇就……算了不说脏话了。
要说这部电影真有什么正面价值的话,那还是回到开头那句话:研究历史的时候别以为年代更近的资料就更可靠。
开 幕 雷 击
布 尔 乔 亚
抗 疫 神 剧
梦 幻 联 动
请分析这部剧制作中加入肖战的作用(
另外,获得成就:知乎推荐率低于国 漫 经 典《雷锋的故事》
就在刚刚我们全家人一致同意换台。
本来大家都很期待,毕竟是由央视拍的抗疫剧。我们想看的当时大家在那样艰难的环境下坚守的样子,想看到那些奔赴疫区的最美逆行者们。
结果,是挺美的,连病人的头发都比坐沙发上的我整齐。主角的护目镜上永远没有雾气,画好的眉毛永远不会花。医生回医院办公室还是穿着在室外时穿的外套没有做任何消毒然后直接挂墙上了,大家都不停用手接触到脸和口罩。每一句台词都极其没有生活气息,悬浮得不行。
我都忍了。
直到一段给一个病危老人接通老伴的视频通话那段。一个医护人员举着pad,后面三四个医护人员行注目礼…………
为了烘托气氛而烘托气氛,你感受不到一点点现实气息。
我隔离过十五天,每天都和医护人员有接触。太辛苦了太累了,我几乎都没看清过他们的眼睛因为护目镜上全部是水雾。但是他们太温柔了!我第一次做鼻子那个核酸检测,害怕得不行整个人有些颤。医护小姐姐安慰着我没事没事别怕哈。没有一点急躁,甚至还和我开玩笑。
我爱他们,那些流着汗水会疲惫也会欢笑的逆行者们。可能他们不是完美的,但是他们是最美的。
所以我无法接受这部剧如此轻慢地描绘他们。
再写写病人们。
当你无法感受到他们的生,他们的死自然也不会触动你。
里面的年轻人是我见过在病床上最体面的年轻人。我不知道导演有没有去过疫区医院,哪怕是平时三甲医院的住院区。病人脸上那些生死线上的挣扎,那种被病魔折磨后的憔悴。剧里面的病人居然头发还漂亮地维持着二八分,还修了眉?
啊还有院长加了一天班穿了一天防护服,下一个镜头头发是那种托尼老师精心打理过的状态。
和老伴视频通话的那个老奶奶,你无法联想到生活中任何一个老人的形象。太体面了太干净了,老伴重病住院的恐惧焦虑担忧自责在明亮的灯光下被冲得一干二净。
其实这部剧很好拍的,你只要让他们头发乱一点妆憔悴一点。少些贤惠媳妇恶婆婆的戏码,将医护人员的辛苦融到剧情里,不是写一堆长篇累牍的说教。
真实一点,我保证能在屏幕前面哭得稀里哗啦。因为这是我们都经历过的,里面的种种情绪我们都太熟悉了。
算了,看纪录片去了。
—————————————————————
好多赞!!!受宠若惊了!感谢各位!
然后今天微博看到讨论剧里对女性劳动者的轻视和刻意贬低,非常赞同!但是昨天看完火大就忘记吐槽这点了,微博上有很多大佬都写得很好推荐大家去看下!
然后就是这位(在各位强烈要求下打码)
和剧情无关,但是这个推送方式谁受得了啊?肖战是单元大主角吗??折腾半天混个特出就憋不住哗哗发通稿啦?
我坚决抵制这个疫情期间造谣李文亮医生遗书、疯狂买通稿的失格偶像。他不配!!
不过我倒是有些好奇他那撅嘴瞪眼式演技会在这部又假又小又空的剧里得到怎样的发挥∠( ᐛ 」∠)_有朋友愿意献身去看一下吗?我捐一火盆!
——————————————————
来自一个周末起床被吓到的我,太多赞了!感谢各位呜呜呜
得了便宜再卖个乖,你说我一个普普通通也不是学文字专业的人,看完两集气不过来,用手机十来分钟手打的一小篇文字都能让大家捧场。那么大编剧大导演们?
其实和我写得好不好没关系,大家觉得有感触是因为真的切身经历过。
大家知道戴口罩的憋、知道几个月不出门的寂寞、感受过疫情给这片土地带来的伤痛,所以才更加为那些逆行者们而感动。
我们见过完全没过年的基层人员忙了整个正月,所以为里面那些介意过年不回家的形象生气。我们见过忙碌在一线的女医护们,所以为“女同志站一边”生气。我们知道当时的困苦,所以为剧里面那种悠哉悠哉的气氛而生气。
这是一部很好拍的剧,观众自备情绪就等着导演点火了。
这也是一部很难拍的剧,因为我们都是里面的一部分,糊弄不过去的。
这剧算不算是篡改历史?
百年后,女性抗疫的新闻全变旧闻。
后代们想要了解这段历史就会看这个疫情未结束时官方拍摄的电视剧。
那些剃光头发的战士们,还没有等来新长出的头发,却等来了侮辱她们的《最美逆行者》
有些人就是不肯承认:这一次,保家卫国的大多数是女人。这一次,冲在前线的勇士,大多数是女人。
历史真的是his story呢。
剧中:
真正的现实:
下面是前线战士本人或家人的评论:
顺便,对比之下,众多网友原谅了迪士尼的《花木兰》,起码《花木兰》三观正常。
《娘道》编导生产的文化垃圾。
这个垃圾再次说明:除了少数追求进取的人外,内地文化圈(JUAN)在努力了几十年后,再次变得和港台这些保留了中华传统糟粕的地方一样,沦为了一个充满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的封建杂烩。这些中国封建时代统治阶级的文学艺术,直到今天在中国文化圈(JUAN)还有很大的势力。
教员在1963年直言:许多共产党人热心提倡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艺术,却不热心提倡社会主义的艺术,岂非咄咄怪事?
文艺部门,戏曲、电影方面也要抓一下推陈出新的问题,舞台上尽是帝王将相、家丁、丫鬟。推陈出新,出什么?封建主义?社会主义?旧形式要出新内容。上层建筑总要适应经济基础。
文化部是管文化的,应当注意这方面的问题,为之检查,认真改正。如不改变,就要改名为“帝王将相、才子佳人部”,或者“外国死人部”。如果改了,可以不改名字。把他们统统赶下去,不下去,不给他们发工资。
各种艺术形式——戏剧、曲艺、音乐、美术、舞蹈、电影、诗和文学等等,问题不少,人数很多。社会主义改造在许多部门中,至今收效甚微。许多部门至今还是‘死人’统治着。不能低估电影、新诗、民歌、美术、小说的成绩,但其中的问题也不少。
至于戏剧等部门,问题就更大了。社会经济基础已经改变了,为这个基础服务的上层建筑之一的艺术部门,至今还是大问题。这需要从调查研究入手,认真抓起来。
教员生前曾不断尝试通过对人民群众和知识分子的新论述,希望以此改变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角色和自我认知。因为中国传统读书人的自我定位是相信自己是社会的中心,自己的看法就是社会的标杆。
但教员希望将知识分子自以为重要的对社会的批评,转变为要求知识分子进行“自我批评”。
教员希望他们能认识到一点:真正应该接受“教育”和“启蒙”的,正是知识分子自己,工农则是知识分子的“老师”,正确的立场和态度应是“和工农相结合”,实现自己的“工农化”、“大众化”,而不是让自己高高在上地去“化大众”,不要用封建糟粕去“化大众”,更不要在用垃圾污染大众的同时,一边歧视大众垃圾,一边把自己洗成白莲花。
然而,上图人物和这部电视剧再次证明,在21世纪的第二十年,在资本主义文化顶级生产线,美国好宣部都出现颓势的2020年,这些封建文化的帮闲不但依然以“化大众”自居,而且还在拿已经腐烂发臭的封建垃圾去“化大众”,结果就是和《八佰》一个德行。
真实的历史已经足够感人,如实拍出来就好。但以“文化人”自居的封建垃圾生产者们为了体现自己的存在感,非要用自己有限的脑仁去表达自己的看法。这些封建垃圾生产者浑身散发着“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的臭气。结果就是你看不到真实历史中的万众一心,只能看到封建垃圾中的矫揉造作。
旧社会剥削阶级的枪杆子被缴械了,印把子被人民夺过来了,但是,以前那些以吃剥削阶级剩饭为荣的“文化人”,脑袋里的旧思想还存在着。我们推翻了他们依附的统治阶级,没收了他们的剩饭,并不等于没收了他们脑袋里的反动思想,剥削阶级统治了劳动人民几千年,他们用自己的剩饭圈养了一批“文化人”,以此垄断了由劳动人民创造的文化,反过来用以欺骗、愚弄、麻醉劳动人民,维护他们抢劫人民的权力。
几千年来,他们的封建思想是统治的思想,在社会上必然留下广泛的影响。他们从吃剩饭的位置上跌落以后,他们是不死心的,总是企图利用他们过去这类的影响,在政治上、经济上的复辟进行舆论准备。
为了拉拢人民,他们把无产阶级的乞食袋当作旗帜来挥舞。但是,每当人民跟着他们走的时候,都发现他们的臀部带有旧的封建纹章,于是就哈哈大笑,一哄而散。
要彻底破除几千年来一切剥削阶级所造成的毒害人民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创造和形成崭新的人民群众的新思想、新文化、新风俗、新习惯。这是人类历史上空前未有的移风易俗的伟大事业。对于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一切遗产、风俗、习惯,都必须用人民群众的世界观加以透彻的批判。
在人民生活中清除旧社会的恶习,是需要时间的。但是,解放以来的经验证明,如果充分发动了群众,走群众路线,使真正广大的群众都参与其中,那么,见效就可能快起来。
相关回答
作为一个在家隔离了这么长时间的湖北人,看完前两集,我就一个感觉,这部剧应该不是拍给我们看的,而是给上面交差的。关于影评,这种主旋律影片就不写了,只说几个印象比较深的细节。
陈数扮演的肖宁应该是最早援鄂的那批部队医生,剧中报道当时的感染数是五千人,也就差不多是在一月底二月初的样子,我想大家即便没有在武汉,也应该从媒体了解到当时武汉的情形,病房人满为患,医疗物资极度短缺,医护严重不足,甚至用垃圾袋来保护自己,穿上隔离服的医护的护目镜雪白一片。你们看看这张剧照,陈数姐的卡姿兰大眼睛真是好看啊。
三个医护服侍一个病人,还给端着平板视频……编剧你怕是刚从深山里出来的吧,人家当时一个医护至少要照顾几十位病患,忙的连饭都吃不上,哪来的闲功夫还给你举着平板和家人视频?
这不用说应该就是建造火神山医院的场景……按照剧照中这种悠哉悠哉的工作状态,别说十天,给你一百天能建成医院吗?当时报道工地有两波工人为了抢工期火气上来了在几千万人直播视频里都打起来了。你这拍是在给我们千千万万援建工人抹黑。
还有那些医生真的不论何时发型都是一丝不苟的,说话也是慢条斯理,都这种时候了还不忘贫嘴,不知道还以为又是一部新冠疫情下的医院爱情故事。
最无语的是开头是婆婆妈妈的家长里短,结尾还是婆婆妈妈的家长里短。蹩脚的演技,生硬的台词,浮夸的表情,虚假的场景……看完了这两集,我终于明白为什么他们会找那个男人来客串了,反正最后都是糊,收点钱美滋滋。
我是不打算追下去了,有这个时间还不如去看看各个电视台拍的纪录片,希望在一起不要让我失望。
某些编剧导演们,简直就是小布尔乔亚与封建思想的缝合怪,一边嚷嚷着“英雄也有人性”一边又用自己可怜的脑容量把“人性”臆想成性别偏见,带着傲慢的偏见去解构英雄的伟大。
苍蝇永远是苍蝇,它们只会用自己低下的品德与智商的去揣度世界。
最后一句:求求你们整点资本主义的活吧.jpg
某个爱豆真的是引雷针体质?可能从今以后真没必要为了他而抵制什么了,最近但凡跟他沾边,基本上有一个算一个,差 到 离 谱。
我们学这个的,疫情期间肯定会自己想,如果拍个抗疫剧,要讲什么。考虑到央视播出,我的估计本来是,主要反映医护人员的忘我付出,带上科研人员的高效率、民众共同抗疫……可能还会涉及到物流行业、通信领域协作,以及,肯定还会有很多我没考虑到的人物和细节,以央视的高瞻远瞩,留下珍贵回忆。
结果,播出来之后……这次真的我上我行。
大段信息量很低的谈话,硬煽情,转场像学生作业。病房窗明几净,医护人员清闲到几乎散步……之前还能倍速看下去,到这里不行了↓
主创团队就算不读文献,至少应该看新闻吧?
在一线,女性医生超过50%,女性护士超过90%。好家伙拍成电视剧了,给女性来个这↓
我就不明白,编剧和导演是真的完全不看新闻报道,靠幻想创作……还是有什么心理上的特殊动力,才故意罔顾事实,直接编造段子?
然后点开了主创名单……
好,不愧是你,中国当代第一“女德培训剧”——《娘道》的导演老师。
牛。
中央电视台现实主义抗疫电视剧×
主创闭门造车夹带私货恰烂钱剧✓
从流量剧转到现实主义,中国娱乐圈的人浪太久了,一时半会转不过来。
很多细节性的东西(比如化妆、道具等等),平时的惯性,拍出来只能是这样。
担任总编剧及艺术总监的是郭靖宇 他是《娘道》的导演 他老婆是岳丽娜
岳丽娜是谁?《娘道》的主演
【2010年,参演由郭靖宇自编自导的抗战剧《将·军》[5]。2013年,凭借主演的传奇剧《打狗棍》······2016年,出演惊悚悬疑电影《灵魂摆渡之风华绝代》[8]。2018年9月,主演的年代剧《娘道》播出[1]。10月11日,参演郭靖宇执导的电视剧《小娘惹》[9]。】
上面列的剧基本都和郭靖宇有关
还有一位 杨志刚【2020年9月17日主演的首部首部抗疫题材电视剧《最美逆行者》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首播】
【郭靖宇还是演员杨志刚的哥哥,亲哥哥。因为当时计划生育,超生的杨志刚上不了户口,所以他被过继给了舅舅,跟母亲姓。】
【2010年,因参演电视剧《铁梨花》[3]、《将军》[4]而被观众所熟知。2012年,主演电视剧《火蓝刀锋》,饰演蒋小鱼[5]。2013年,主演电视剧《打狗棍》[6]。2014年,主演传奇战争剧《勇敢的心》,饰演男主角霍啸林[7]。2016年,主演年代传奇剧《大秧歌》,在剧中饰演男主角海猫[8]。2019年,主演近代革命传奇剧《勇敢的心2》,在剧中饰演男一号佟家儒[9];同年,主演中华武术正剧《大侠霍元甲》,在剧中饰演谭嗣同[10-11]。2020年,主演的脱贫攻坚电视剧《最美的乡村》播出[12],在剧中饰演唐天石[13]。2020年9月17日主演的首部首部抗疫题材电视剧《最美逆行者》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首播】
【《铁梨花》是由大连天歌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出品的电视剧,郭靖宇执导并编剧】
【《火蓝刀锋》是海军政治部宣传部、北京星梦工场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北京完美建信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完美世界(北京)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广东南方领航影视传播有限公司、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中央电视台联合出品】
【《打狗棍》是中央电视台、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西安奥金百影视有限公司、云南广电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完美建信影视文化有限公司、上海亲仁传奇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完美世界(北京)影视文化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由郭靖宇编剧并担任总导演】
【《勇敢的心》是由北京世纪伙伴文化传媒、北京完美建信影视文化和北京完美影视传媒联合出品的电视剧,由郭靖宇、柏杉担任总导演】
【《勇敢的心2》是由郭靖宇监制,柏杉担任总导演,海涛执导,郭靖宇、魏风华编剧】
【《大侠霍元甲》是由柏杉担任总导演,郭靖宇担任总编剧,刘方执导】
突然明白这部剧为什么会在风口浪尖上找肖战来主演了。不管全网怎么批评,它自己的官微下面照样是一片和谐,都不用关评。完全享受顶流待遇。买水军的钱都省了。
方方递刀子给了美国,CCTV可好,直接把刀子给捅进了中国。
播出之前我不想看,是因为作为亲历者,我打心眼里不想让那些深刻、真实而沉重的记忆再被唤醒一遍。
播出之后我不想看,是因为——这些情节是什么玩意儿???
好,这不是纪录片,有艺术加工我能理解。但是,这种明显歧视女性,贬低抗疫女同事的桥段,是他喵的怎么过审的???
抗疫一线有多少巾帼英雄殊死奋战,有多少女同胞舍下自己的孩子、爱人,闷在防护服里默默坚守岗位——编剧和导演你们看不见吗??
她们冲锋在前,丝毫不逊色于男性。
她们抢救生命,技术娴熟不输任何男性。
她们随时待命,随时响应。
她们从不在意苦和累。
“汗臭”绝不是糙汉子的“专利”。
疫情中,谁没经历过口罩磨破脸的事?平时爱美的女性,哪个抱怨了?
在最危险的地方,少不了她们的身影。
为了减少感染风险,珍贵的长发自愿舍弃。
ICU里男女比例失调——女性远远多于男性。
更不能忘却,那些在抗疫一线痛失生命的姐妹们——我们无数次为她们悲恸。
真实的例子你不拍,
鲜活的记忆你不表现,
英勇的付出各种窜味儿,
苦难被回避,
真实被稀释,
各种细节一塌糊涂,
这抗疫剧,拍出来何用???
本着务实求真的原则,我写下以上的话,真心希望后续的单元不要再搞出这般伤害感情的桥段了——不尊重真实,就必定消费苦难;不还原人物,就必定流于庸俗。
剧里有不少我喜欢的演员,就算不期待精彩表演,也别让演员用心的演绎因为脑谭剧本而付之一炬。
你看,当初我们还担心很多年后美国像拍《切尔诺贝利》一样,拍一部篡改历史恶心我们的抗疫剧。结果这才半年多,所有目击者都带着最新鲜记忆的时候,“自己人”就能拍出这种玩意。
如果说疫情前对无私忘我奉献还有怀疑,这半年多少人都在明明白白告诉这个世界,一个个看起来普普通通的人同时又可以是那么伟大高尚的人。他们都还在,我们也都在。
一个时代的创作者如果坚决不相信这种无私高尚伟大是真实存在的,不相信到连这种明显带着zz任务的作品都要夹带私货编出这剧情,那真的太可悲了。
真实的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可以是有各种缺陷的,也很难时时刻刻伟光正,但过去这几个月难道还不足以说明普通人在关键时刻就是可以那么高尚那么伟大吗?
这无关性别,根本是对所有做出贡献的人都毫无尊重。
做出这种东西的创作者恐怕根本就是故意的,故意在给大家上眼药。
说严重点,这种作品如果被称上“主旋律”的话,那是出了严重事故的,完全是耻辱,史上留名的耻辱。
有这种创作者在,并且这种创作者还能拿到这种项目,以后就别做梦软实力了,自己给自己捅刀都来不及。
今天真的被恶心疯了,恶心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我说了我国现代先进文化是普通人踢着上层的屁股前进吧?
现在大家知道,宣传部门脱离群众有多久了吧?
再过几年,美国编修2020年抗疫历史。直接拿方厅长日记和这个《最美逆行者》当历史史料用,直接能让我们没啥话好说·····
咱们的宣传部门又一向拉胯
再过几十年,全世界相信的历史,就真的是美国人写的历史了···
子弹还是我们自己递过去的···
疫情期间,面对美帝的抹黑,我们宣传部门干的就是:找几个外国人夸自己·····,然后删除封杀网友的反驳。
讲真,美国人以拍《切诺尔贝利》的手段来拍一个《最美逆行者》,都黑不到这个导演的程度····
这算是我先把自己黑到黑洞
就不怕你来黑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