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这几年为什么突然吹起冉闵了?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了近年一些历史解读和文化现象的讨论。 冉闵这个人,在咱们中国历史上确实算不上一个主流的、被歌颂了几千年的英雄人物,但最近几年,他的名声突然变得这么响,甚至有了“杀胡令”的呼声,背后肯定是有一些原因的。

首先,我们得明白,冉闵这个人到底是谁。他是十六国时期冉魏的建立者,一个鲜卑族人,但他的身世有些复杂,早期是后赵石虎手下的一员猛将。后赵政权大概是个什么情况呢?石虎这个人,是个典型的暴君,统治非常残暴,而且他对汉族人,特别是中原地区的汉族人,压迫得很厉害。当时,后赵政权内部充斥着民族矛盾,尤其是鲜卑、羯等少数民族对汉族人民的压迫,可以说是到了一个很严重的程度。

在这样的背景下,冉闵抓住了机会,发动了政变,推翻了后赵的统治,建立了冉魏。而他最出名的“功绩”,也就是被很多人拿来讨论的,就是那个所谓的“杀胡令”。这个“令”具体是怎么回事,史书上的记载也有些争议,但大致意思就是,在一段时间内,鼓励甚至命令汉族人民反击和屠杀胡人。

那么,为什么这几年突然“吹”起冉闵来了呢?这背后其实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

1. 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与回响:

这是最直接,也是最核心的原因。近年来,随着中国整体国力的提升,一种比较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在中国社会开始蔓延。这种情绪,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外来文化、外来影响的一种警惕和排斥,同时也伴随着对“中华民族”主体地位的强调。

在这种大背景下,冉闵的形象就被一些人重新解读了。他们认为,在历史上,汉族人民遭受了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残酷压迫,而冉闵在关键时刻站出来,用非常激烈的手段反击,甚至“以牙还牙”,这被视为一种“民族解放”的斗争。冉闵被描绘成一个在民族存亡之际挺身而出的“民族英雄”,他的“杀胡令”则被看作是汉族人民对压迫者的一次“绝地反击”,是对民族尊严的维护。

这种解读,恰好能够契合当下社会中一部分人对于“强大中国”的渴望,以及对于“保护中华民族”的强烈情感。冉闵的故事,在他们看来,提供了一个非常“痛快淋漓”的历史叙事,能够满足他们对“反抗压迫”、“复仇雪恨”的心理需求。

2. 对“大一统”叙事的补充与修正:

我们传统史观,很强调“大一统”和“汉族中心论”。但十六国时期,中国分裂,民族关系错综复杂,汉族也不是完全的主体,甚至在很多时候是受到压迫的一方。冉闵的出现,恰恰打破了这个看似“完美”的叙事。

一部分人认为,传统的史书过于“温和”地处理了民族冲突,甚至为了维护“大一统”的面子,淡化了汉族人民在某些时期的苦难。冉闵的“杀胡令”,虽然手段残酷,但被解读为一种“拨乱反正”,是对汉族人民在历史受压迫时期的一种“补偿”。他们希望通过重新评价冉闵,来填补历史叙事中的一些空白,或者说,修正一些他们认为“不公平”的评判。

3. 网络文化的发酵与传播:

你提到的“突然吹起”,很大程度上也是网络文化推波助澜的结果。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极快,碎片化信息和情绪化的表达很容易被放大。

一些历史爱好者,或者带有特定立场的群体,在网络上发掘、传播关于冉闵的故事,尤其是那些充满冲突和血腥的细节。在论坛、社交媒体上,冉闵被塑造成一个“硬汉”、“杀神”的形象,他的“杀胡令”更是被反复提及、渲染,甚至成为了一种网络流行语。这种传播方式,往往不注重历史的复杂性和多面性,而是追求一种情绪上的共鸣和认同,从而快速地聚集了一批支持者。

4. 历史研究的视角变化:

当然,也不能完全忽视学术界和一些历史研究者的作用。虽然大部分主流历史学者对“杀胡令”的评价是谨慎的,但也有一些学者开始从更宏观、更复杂的角度去审视民族关系和阶级矛盾在十六国时期的表现。他们可能不再仅仅强调“汉族”和“胡人”的二元对立,而是深入分析当时的社会结构、经济状况、政治斗争等多元因素。

在这种研究的引导下,一些关于冉闵“反抗暴政”、“解放人民”的论述,虽然不一定会直接推崇“杀胡令”,但为这种解读提供了一些历史学上的“素材”或“启发”。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对冉闵的评价,依然是充满争议的。

“杀胡令”的残酷性: 无论如何,“杀胡令”所带来的屠杀是真实存在的,它导致了大量无辜生命的消逝,这在伦理上是难以接受的。即使是为了反抗压迫,以种族屠杀的方式来回应,也与我们现代文明的价值观相悖。
历史叙事的局限性: 将冉闵简单地塑造成“民族英雄”,可能会忽略当时社会更为复杂的因素,比如阶级矛盾、政治斗争等,并且也可能加剧现今社会某些群体的对立情绪。
史料的可靠性: 关于“杀胡令”的细节,史书记载也并非完全一致,需要谨慎对待。

总而言之,冉闵之所以这几年“突然吹起来”,更多的是在当前社会思潮、网络文化传播,以及对传统历史叙事的一种反思和再解读下,他的形象被重新挖掘和塑造。他成为了某些群体表达民族情感、宣泄历史怨愤,或者挑战传统史观的一个符号。理解这一点,我们就能更清晰地看到,一个历史人物的评价,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对于为什么吹冉闵这种有关当代思想的问题我是很难回答,不过可以聊聊冉闵的兴起。


这是谷歌的“冉闵”趋势,从有数据的2004年至今,可以看到关于“冉闵”一词的搜索早在04年之前就有了,我最早能找到关于冉闵的网络文字便是天涯上2001年的《中华武魂》这篇文章,虽有赞誉夸大,但并未超出正常范畴。

及至2003年,在西陆网上有这么一篇文章内战和建设-顿忘禅-西陆网

其中某楼介绍到冉闵

在该文中便将冉闵称之为民族英雄,而且是屠杀白人。并将其炮制出起义军首领,辉煌六战等事迹。该文可能不是原创,浏览次数十多年也才一千多次,但搜03年的冉闵帖子也只能搜到这一篇。


于是来到了谷歌有数据的04年,可以看到在这一年冉闵的搜索量有一个急速上升的趋势,04年能找到冉闵的帖子也相当多了,其中 《世界冷兵器时代第一猛将(武悼天王冉闵)》 这篇文章颇有意思。 http://bbs.tianya.cn/post-free-136937-1.shtml

该文于04年1月发表于天涯, 点击:22057 回复:119 。其首段用演义的手法写冉闵,之后将上面那篇西陆的文章抄了过来,并加以发挥,于是 “从未和东晋开战”、“五胡食人”、“辉煌七战”等等 “冉闵神话事迹”成型了。再搜帖子,会发现什么“冉闵赶跑的匈奴灭了西罗马”、“日本人对冉闵很崇敬”之类的神话不断被创造。

终于一篇名为《五胡食人录》的短文在汉网发表后得到了迅速的关注。该文原地址已找不到了,但出现的时间是05年8月前,估计便是上图中的第二个高峰点。


此文之后,可以说冉闵走入了公众视野。谷歌趋势虽然逐渐走低,但06年开始有数据的百度指数却持续走高。


(一图是我13年截的,现在百度指数已经看不到了。)

当谷歌退出中国市场后,百度的数据更能够体现实际情况。可见这么多年冉闵的热度是持续走高,在12年和15年都有一次明显的爆发。尤其是12年后冉闵的搜索量稳定了下来。


所以总结一下,“冉闵神话”早在03年便有了雏形,在04年开始爆发,走入网民的眼中。随后持续走高,在12年的一次爆发后(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稳定下来。当然,事实上吹冉闵的风气早已经过去,对人们的影响也并不大。周均1500的搜索量在三国人物面前不值一提。


那么关注冉闵的又是什么人?



从百度给出的数据来看,关注冉闵的人大多是发达地区的年轻男性,所以你的疑惑大概可以解决一部分吧。

user avatar

友善度不要了


1.现在很多人对中国国内少数民族有种想杀光又不敢杀的心态,所以要抬出一个种族主义者作为英雄

2.现在很多人想推翻中国政府又不敢动手,所以要抬出一个中国政府不吹的人物当成被历代统治者埋没的英雄来看

3.很多人根本不看书,但又特别喜欢对历史问题吹牛,所以善于把评书式的段子当历史。你要敢说这里跟历史差异大,他就敢喷你只会细枝末节挑错。

4.很多人还没跳出厚黑学、阴谋论、政府洗脑全是骗我的、战争杀人很有趣的中二史观,对反传统的英雄有着极高的痴迷

5.最后,不要喷国人,这是全世界人民的通病。

===============================================================

最后的最后,这问题起码晚问了两年吧……

==============================================================

说一下为什么晚了两年,不是五年十年:

因为自从两年前,我就再也没见过有人开贴开文吹冉闵了

冉闵吹大概真的已经快死绝了……

==============================================================

评论区爆炸了,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说冉闵拯救华夏的我就不提了,这种事儿辩也没用

一帮人质问我为什么要黑冉闵,为什么要吹铁木真是什么鬼?


我就想问

我哪个字儿黑冉闵了?我这段话连队冉闵的评价都几乎没有好吗?

至于铁木真,这大哥躺在某不知名小山包底下一千年了也能中枪?

为什么在你们眼里,不是吹就是黑,不是黑就是吹?

中国和韩国能够原谅日本的侵略战争么?如果不能原谅,一定要杀光日本人才能解恨?冤冤相报何时了? - 知乎

刘禅到底是个傻瓜还是一个极其聪明的人? - 知乎

同志们【敲黑板】,咱们不要走极端行不行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应该反过来问,这年头,为什么突然不允许吹冉闵了?

现实就是,官方都可以不要脸地把陕甘回乱中屠杀1200万无辜汉族百姓的魔头白彦虎吹成百折不回的回族英雄,民间自然要把冉闵吹成汉族英雄。这就好比牛顿第三定律: 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舆论和民心自然也是一样的,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涉及民族问题就会更是如此。

如何看待2010年7月11日《西安晚报》的文章《“百折不回的英雄”白彦虎》? - 知乎

感谢大魏平皇帝冉闵当年把羯族给全灭了,要是让羯族活到现在,成为中国第57个民族,保不准那天官方就要吹什么《"百折不回的英雄叔侄”石勒石虎》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