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医生生病的时候在想什么?

回答
当医生自己生病时,他们的内心活动可不是三言两语就能概括的。这就像一个乐队里的指挥突然倒下,整个乐队的运作都得停顿,但指挥本人,即使病得不轻,脑子里想的却依然是整个乐章,以及如何让这个乐章重新回到正轨。

首先,最直接的,也是最人性化的反应,一定是身体上的不适和痛苦。没人能置身事外,即使是身经百战的医生,也会有发烧的燥热、咳嗽的灼痛、头痛欲裂的感觉。他们会本能地想要缓解这些症状,就像我们所有人一样,会去摸摸额头,吞几片止痛药,或者祈祷这场感冒快点过去。但不同的是,他们可能比一般人更了解这些症状背后的潜在风险,也更清楚自己身体发出的信号意味着什么。

然后,这份身体的不适会迅速与他们的专业知识和责任感交织在一起。

对自我诊断的纠结与专业判断的拉扯: 这是一个非常奇特的体验。他们会不自觉地开始“给自己看病”。脑海中会闪过各种可能性:“这是普通的流感?还是更严重的病毒感染?有没有可能是某个我最近接触的病人传给我的?”他们会回想自己的症状是否符合某种特定疾病的诊断标准,评估自己是否存在某些高危因素。这种自我诊断往往伴随着一种别扭的抗拒:“我怎么会得这个?我明明这么注意防护!”但同时,多年的训练又让他们不得不理性分析,甚至会因为过度理性而忽略了最直接的感受。他们可能会比普通人更早地注意到一些细微的、可能被忽视的症状,也可能因为过度分析而感到更加焦虑。

对患者的担忧与工作的牵挂: 这是医生职业最核心的部分,即使生病也无法轻易割舍。

患者的安排: 他们脑子里首先想到的,很可能是正在跟进的病人。自己突然倒下了,那些需要复诊的病人怎么办?那些正在等待手术的病人怎么办?那些病情危重的病人,谁来继续密切观察?他们会担心自己的缺席是否会影响病人的治疗进程,是否会耽误重要的诊断或治疗时机。这种担忧是如此强烈,以至于他们可能会在病床上勉强着给同事打电话,交代病人的情况,询问病人的最新进展,甚至在最难受的时候,还在想着如何远程指导或提供建议。
科室的运作: 作为团队的一员,他们也会担心自己的缺席会对科室的整体运作造成什么影响。谁来接替自己的值班?今天原本安排好的手术谁来做?门诊会不会因为人手不足而挤压得更厉害?他们对科室的运作了如指掌,也深知每个医生的作用,因此这种担忧会更加具体和切实在。
新病例的思考: 即使在病痛中,他们的大脑也可能无法完全停止运转。如果之前接触过某个棘手的病例,或者最近遇到过什么新奇的病症,他们可能会在自己生病的时候,结合自身感受,对那些病例进行新的思考和推演。这是一种职业习惯,也是一种对知识的饥渴。

对“医生也有生老病死”这个事实的再认识: 生病,尤其是重一点的病,会让他们再一次深刻地感受到作为普通人的脆弱。平时他们是治病救人的战士,是知识的掌控者,但在病痛面前,他们也只是血肉之躯。这或许会让他们对病人的痛苦产生更深切的共鸣,也可能让他们反思自己的工作强度和身心健康问题。他们会意识到,即使是医生,也无法完全战胜疾病,也需要好好照顾自己。这种经历,可能会让他们在未来面对病人时,多一份理解和同情,少一份冷漠和疏离。

对自身健康状况的重新评估与警惕: 身体会发出各种信号,即使是医生,也可能在生病时才意识到自己长期以来忽视了某些健康问题。可能是因为工作压力太大,休息不足,饮食不规律,导致身体发出了警告。他们可能会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思考如何在重担之下,更好地平衡工作和健康。这次生病,或许会成为一个重新审视和调整自己生活轨道的契机。

一丝丝的“休息一下”的念头,以及随之而来的愧疚感: 在痛苦和担忧之余,或许也会有一丝极小的、几乎不敢承认的念头:“终于可以好好休息一下了。”但这种念头很快就会被巨大的责任感和愧疚感所取代。他们会觉得自己“不应该”生病,觉得自己“不够强大”,觉得自己“辜负了”那些需要他们照顾的病人。这种内疚感可能会让他们在病中更加焦躁不安。

总而言之,当医生生病时,他们的内心是一场多线程的复杂运算。身体的痛苦是基础,但很快就会被专业判断、对患者的责任、对工作的牵挂以及对生命本身的思考所覆盖。他们可能会在病床上强忍着不适,努力思考着如何将对病人的影响降到最低,同时也在经历着一种深刻的、身为医者又是普通人的双重身份的体验。这是一种难以想象的煎熬,但也是许多医生职业生涯中都会经历的一种特殊的、深刻的磨砺。他们或许在病痛中,比任何时候都更清晰地理解了“医者仁心”这四个字的真正分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讲一个医生前辈的真实故事。

这位前辈已经 51 岁了,是个经验十分丰富的外科大夫。

工作之余,他很喜欢钓鱼。


就在去年夏天,某个阳光明媚的下午,他刚钓上一条大鱼,正在洗鱼的时候,突然一阵刺痛!他的左手无名指不小心被洗鱼的小刀划了一个口子。

对于一个经验丰富的外科大夫来说,根本不是啥大事。

他瞟了一眼伤口,目测有 1.5 cm,伤口靠近掌侧指关节。

切,小菜一碟。

说时迟那时快,只见他抄起随身携带的医药箱,熟练地拿出绷带和抗生素软膏,在加压止血后包扎好伤口,整个过程一气呵成,行动如行云流水,只可惜实习医生们又错过了一次观摩学习的机会。


然而当天夜里,指尖传来阵阵疼痛,竟然把他疼醒了!

当然,我们这位经验丰富的外科大夫依然没当回事。

大概是伤口感染吧,他这样想,然后翻出家里的头孢吞下去后继续呼呼大睡。


到第二天早上,伤口疼痛明显增加,还出现了红斑,伤口附近的关节也肿了!

好像不太对?!

这位前辈大脑飞速地转着:创伤后迅速出现局部手指疼痛,肿胀,伴红斑出现,说明很可能已经存在深层次的感染了。

如果任由感染进一步发展,很有可能产生化脓性屈肌腱鞘炎、脓毒性关节炎(组织深层厌氧菌感染)、皮下脓肿、蜂窝组织炎(浅表层感染,如 A 组 β 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等继发问题。

这其中的每一种都是很凶险的感染,甚至可能致死!

想到这儿,他不敢再自己捣鼓了,赶紧去了自己学校的附属医院手外科。


就在去医院的路上,他发现自己已经开始出现了屈肌腱鞘炎的典型四大表现:屈肌腱鞘触压痛、周缘肿胀、被动活动疼痛、屈曲姿势

真是一个生动的案例啊,可惜实习医生们没看到,又错过了一次学习重点的机会。


等到了医院,整个手掌肿胀及剧痛,左手及手臂已经不能活动了,而且体温也升到了 38.5℃,甚至精神状态都开始变差了。

接诊医生迅速抽了下血化验,高度提示存在感染,赶紧给他用了氨苄西林舒巴坦,并且做了清创手术。

结合病史,术后医生们讨论了一下,考虑病原体极有可能为罕见的海洋创伤弧菌感染(Vibrio vulnificus,这种感染的死亡率很高,有一半的感染患者会死亡。

如果没有及时切开引流,死亡率几乎是 100 %!

而这位前辈从发病到清创手术也就才用了 12 小时不到。

真是明智啊,不愧是经验丰富的医生。


但是就在他松了一口气的时候,忽然又想起一件事情:他因为有银屑性关节炎刚刚注射过 Adalimumab 阿达木单抗(抗人肿瘤坏死因子 TNF 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反正就是一种会影响自己免疫力的药。

也就是说,现在这位前辈的免疫力十分低下,随随便便一个感染都可能要他命,更别说罕见的海洋创伤弧菌感染。

只能自求多福了。

他内心已经开始有了不好的预感。


果然,就在手术后的第二天晚上,这位前辈发现,自己的指尖出现了「坏疽样静脉淤血外观」,而且完全丧失了感觉。

他马上告诉了自己的主治医生,立即做了手术探查。

手术探查发现,他的末端指关节到指尖这一部分的组织已经全部坏死了,还有动脉栓塞。而且屈肌腱鞘里面还能看到灰色的不明液体,一直延伸到手腕。

也就是说,感染已经随着指关节开始蔓延扩散,甚至可能顺着手指 → 手掌 → 上臂的顺序逐渐坏死,而释放入血的炎性因子等物质,会导致广泛性的 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DIC(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反应。


必须马上截除左手坏死的无名指!!!

这是当时他脑海里的第一个想法。

作为一名外科医生,他清楚地意识到截肢对于自己职业有什么样的影响,然而他更明白,如果不截肢意味着什么。

经常跟病人谈话分析病情的他,根本不用等主治医生来谈话,早就在一瞬间想清了利弊,并且迅速坚定地作出了选择:为了活命,一定要截肢。


于是,他切除了自己的左手无名指。

但是,还好,只是左手无名指,也许,也许还能继续站在手术台上发挥余热。

他心里怀着一丝侥幸,这样想着。


但是,故事并没有到此结束。

在切除手指的第二天早上,他发现自己的手背出现了新的缺血灶!

马上再次清创!切除手背部约 10 cm × 13 cm 范围的共 10 处筋膜以及前臂 3 处筋膜。


清创后的第二天(距最初受伤第 5 天),又一次出现快速进展的疼痛症状伴发热。当晚紧急手术探查,发现坏死组织及灰色液体已经沿着屈肌腱延伸到前臂了!

他此时内心一片灰暗。

这样的发展,只怕是要截肢了。不截肢感染根本无法控制,而继续截肢下去,也不一定能够确保治愈……

行医数十载,最后竟然是这样的结局。

大概这就是命运吧。

与病魔对抗了一辈子的他,最后竟然还是不得不向病魔低头。


当然,就像电视剧里放的那样,每当患者想要放弃的时候,医生永远是不想放弃的。

于是,手外科的大主任来劝他,截肢也未尝不是一个好选择。

虽然,截肢不一定能活,但是,不截肢一定会死。

最终,在妻子和大主任的共同劝说下,他决定截掉前臂。


此次截肢去掉了整个左手及前臂的一部分,清除了所有肉眼能见的灰色感染坏死组织,并且还额外切除了 5 cm 长度,确保剩余组织完好。同时继续抗生素治疗,每 24 小时都要大换药一次,保持伤口开放润湿,做到彻底修整伤口。

这一次,终于解决了那该死的感染了。

坏死不再迁延,伤口逐渐愈合。

在受伤后第八天(前臂截肢后第四天)伤口彻底愈合。

他最终战胜了死神,坚强的活了下去。


故事的最后,有个不太差的结局。

在手术后六个月,这位前辈医生给自己左臂装上了假肢,并且恢复的非常好,甚至还回到了医院,重新回到了他最熟悉的手术室。

尽管没法再拿起手术刀,但是他用自己的知识,在手术室承担了新的工作和角色。

此外,他还觉得自己的这个病例十分典型,而且十分值得学习,让自己的主治医生赶快写一篇病例报道发文章。

最终,这篇文章在去年 11 月份发表在知名医学大刊 NEJM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


一个人可以被消灭,但不应被打败。

也许,这就是最好的结局。


参考文献:

1 .Scully, Eileen P., et al. "Just a Cut."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75.18 (2016): 1780-1786.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当医生自己生病时,他们的内心活动可不是三言两语就能概括的。这就像一个乐队里的指挥突然倒下,整个乐队的运作都得停顿,但指挥本人,即使病得不轻,脑子里想的却依然是整个乐章,以及如何让这个乐章重新回到正轨。首先,最直接的,也是最人性化的反应,一定是身体上的不适和痛苦。没人能置身事外,即使是身经百战的医生,.............
  • 回答
    医生面对生死,那是一场极其复杂、深刻且常常是无声的心理交锋。这绝不是简单的“救人”或“放弃”的二元对立,而是无数思绪、情感和责任交织在一起的洪流。当一个生命走到尽头,尤其是在自己手中,医生内心首先涌现的,往往是对这个生命本身的回顾。这个人是谁?他/她有着怎样的过去,有着怎样爱他/她的人,有着怎样的未.............
  • 回答
    这个问题说起来其实挺有意思的,也挺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鸣。想想看,我们自己有亲人生病的时候,多半都会着急忙慌地去医院,生怕耽误了病情。如果这个人还是个医生,自己还是个医生的父母,这事儿好像就有点意思了。从情理上来说,很多人会觉得,自家孩子是医生,父母生病了,这不就跟“近水楼台先得月”一样吗?父母从小养育.............
  • 回答
    这个问题可真是让人心头一沉。听到这样的回答,别说“还有救吗”,恐怕连最坚强的内心也会泛起层层涟漪,泛起无数个问号和问号里的惊叹号。首先,我们得正视这个回答的“杀伤力”。在这样一个生死攸关、关乎妻子和孩子两条生命的关键时刻,丈夫的回答竟然是“听我妈的”,这其中传递的信息太复杂,也太伤人了。第一层解读:.............
  • 回答
    这位患者的要求,医生绝对是做得对的。这位医生不仅恪守职业道德,更展现了作为一名医者的责任与担当。首先,我们得明白医学的核心和医院的本质。医院存在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治病救人”,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减轻病痛,而不是制造疾病或加剧患者的痛苦。梅毒是一种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它会对人体的多个器官造成严.............
  • 回答
    问:寺庙里的和尚生病了,会去看医生、动手术吗?答:这个问题其实挺有意思的,也挺能反映我们对出家人生活的一个刻板印象。很多人一想到和尚,可能脑子里立刻就浮现出那种清心寡欲、远离尘世的形象,好像他们就应该用古老的方法调理身体,而不是跑医院跟凡夫俗子一样。不过,现实情况是,当然会。 僧人也是人,有血有肉,.............
  • 回答
    方舟子对中医的反对态度是公开且坚决的,这在科学界和公众中都有广泛认知。他经常在自己的平台和访谈中,对中医的理论体系、疗效以及实际应用提出质疑,并常常引用他所认为的科学证据来支撑其观点。那么,当他本人需要就医时,是否会特地嘱咐医生避用所有与中医药相关的医疗方式呢?这个问题涉及到个人在面对自身健康问题时.............
  • 回答
    在很多家庭里,我们都能看到这样一种情形:长辈生病了,身体明显不适,但却总是推三阻四,宁愿忍着,也不肯迈进医院大门。嘴里念叨着的,往往是“医生就是来赚钱的”、“现在的药太烈了”、“看了医生反而更严重”之类的话。这种根深蒂固的“医有害论”和对看医生的抗拒,是许多晚辈头疼的问题。那么,为什么老一辈会有这样.............
  • 回答
    孩子生病,家长最焦虑的就是看不同的医生,听到五花八门的说法,让人无所适从。明明都是医生,为什么会对同一个病情给出不同的建议呢?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复杂的原因,并非医生不专业,而是医学本身以及个体差异决定的。1. 医学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首先,我们必须明白,医学并非一门精确到毫厘的科学,它充满了复杂性和不确.............
  • 回答
    这篇文章的初稿内容可能涉及一些不当或违法的行为,我无法直接提供相关的指导。不过,我可以分享一些关于如何处理类似情况的通用信息,这些信息基于合法的和道德的原则:1. 了解医院收费和就医流程: 正规医院收费标准: 任何正规医院都应该有公开透明的收费标准。你可以向医院的收费处或者医务科咨询具体的费用明.............
  • 回答
    那一刻,时间仿佛静止了。我站在解剖台前,灯光耀眼,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气味,混杂着消毒水的刺激和一种更深层的、无法忽视的“生命”的气息。这就是我第一次真正的解剖,眼前躺着的是一个我完全不认识的人,一个曾经鲜活的生命,如今却只剩下沉默的躯壳。心脏像是要跳出胸腔,咚咚作响,淹没了我试图冷静的呼.............
  • 回答
    《机智的医生生活》这部剧,我真的得好好聊聊。它不像很多医疗剧那样,上来就给你整一堆复杂的手术和生死攸关的危机,然后让主角们闪闪发光,成为拯救世界的英雄。它更像是一杯温润的咖啡,或者说是那种你坐在自家阳台上,看着夕阳一点点沉下去,心里会涌起的那种踏实又有点小感伤的情绪。首先,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
  • 回答
    .......
  • 回答
    生物领域的科学家和临床医生的思维方式,虽然都围绕着生命展开,但出发点、侧重点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却有着显著的差异,这种差异就像两位艺术家,一位是潜心钻研颜料成分、画布纹理的大师,另一位则是挥洒泼墨、描绘生动人物的画家。科学家:求索未知,探究“为什么”和“是什么”科学家的思维核心在于“求索未知”。他们是生.............
  • 回答
    嫁给一个医生,就像踏进了一个充满惊喜和挑战的独特世界。这生活,说实话,不是你想象中那种朝九晚五,周末还能悠闲在家陪你的那种。它更像是一场与时间赛跑,与生命赛跑的旅程,而你,是那个坚实的后盾。首先,时间的碎片化是常态。 别指望他能准时下班,尤其是在医院里。急诊、手术、突发的病情,这些词汇是他工作的一部.............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我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如果我真的能做,并且有机会遇到这样一只可怜的流浪小生命,我一定会不遗余力地去帮助它。首先,我会想办法把它安全地带到兽医那里。我不是兽医,也不懂专业的医疗知识,但直觉告诉我,专业的帮助是它活下去的唯一希望。我会小心翼翼地接近它,用最轻柔的声音和动作,尽量让它感觉到.............
  • 回答
    作为一名医生,我的职责是救死扶伤,无论病人的身份、背景,还是他们感染疾病的原因。所以,如果我遇到一位因为参加新冠派对而感染新冠病毒的病人,我的回答会是:我会尽我所能去救他,并且会以最专业、最人道的态度对待他。让我来详细说说,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会如何做。首先,救治是我的首要任务。 一旦接到病人,无论他.............
  • 回答
    医生这个职业,光鲜亮丽的背后,往往藏着一条充满挑战的起步之路。尤其是在职业生涯的早期,不少医学生和年轻医生们,可能会面临一段不小的经济压力,甚至可以说是“穷苦”的阶段。但如果能提前做好准备,并且有意识地去规避,这段日子是可以大大缩短,甚至是避免的。首先,我们得明白,为什么医生早期会“穷苦”。原因有很.............
  • 回答
    养宠物,就像养一个家人,这个道理养宠人士都懂。所以,当它生病,尤其是突发重疾,需要大笔医药费的时候,那种纠结,那种撕心裂肺的痛,真的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我家的毛孩子,去年就经历了一场这样的“生死考验”。它是一只土狗,在我们家已经十一年了,从小奶狗一直到现在,见证了我从学生到成家立业的整个过程。它.............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