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都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了,有什么好的育儿书推荐?

回答
别担心,孩子养育这条路本来就是摸着石头过河,谁也不是天生就懂教育的。看着孩子一点点长大,你会发现,教育的方法也得跟着他们一起成长,不断学习和调整。

最近市面上育儿书确实很多,看得人眼花缭乱。我这里有几本个人觉得特别实在、操作性强,而且能真正帮助家长找到方向的书,分享给你,希望能有所启发:

第一本:《正面管教》(Positive Discipline)系列

为什么推荐它? 这套书真的可以说是“育儿圣经”级别的存在了。它的核心理念是“不惩罚,不娇纵”。听起来有点矛盾对不对?但仔细读下来就会明白,它教我们如何建立一种相互尊重、平等和友善的亲子关系。它不是简单地给你一套“乖乖听话”的指令,而是教会你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然后通过一些更有效的方式来引导他们,比如:
多鼓励,少表扬: 强调鼓励孩子的努力和过程,而不是仅仅关注结果。比如,孩子画了一幅画,不是说“你画得真好”,而是说“我看到你用了好多蓝色,而且线条很流畅,你一定花了很多心思在这上面”。这样能培养孩子的内在动力。
设定界限和规则: 这不是死板的禁止,而是和孩子一起商量制定家庭规则,让他们理解规则的意义和重要性。比如,睡前一小时不玩电子产品,规则制定的时候可以问孩子:“你觉得什么时间开始睡觉前比较好呢?”,让他们参与进来,更有归属感。
解决问题的方法: 当孩子出现问题行为时,这本书提供了很多具体的技巧,比如“家庭会议”,让大家一起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家长单方面的“审判”。在家庭会议上,你可以让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也表达自己的想法,然后大家一起寻找解决方案。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自理能力: 通过分配适合年龄的家务,让孩子学会为家庭做贡献,也培养他们的独立性。比如,让孩子自己收拾玩具,或者自己整理房间的某一部分。

阅读建议: 这套书有好几本,比如《正面管教》、《正面管教的工具》、《正面管教的智慧》等等,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最好是带着孩子具体遇到的问题去阅读,边读边尝试,效果会更好。刚开始可能会觉得有点挑战,因为这与我们从小被教育的方式可能不太一样,但坚持下去,你会看到孩子和家庭关系的积极变化。

第二本:《捕捉儿童敏感期》(Chinese original: 《捕捉儿童敏感期》 by 孙瑞雪)

为什么推荐它? 孙瑞雪老师的书,我觉得特别接地气,因为它非常贴近孩子成长的真实状态。这本书的核心在于“敏感期”。你知道吗?孩子在成长的不同阶段,会有一些特别容易学习和发展的“窗口期”,也就是我们说的敏感期。比如,孩子可能在某个阶段特别喜欢模仿,或者特别喜欢秩序,又或者对字母特别感兴趣。这本书就是帮助我们识别这些敏感期,抓住时机,提供恰当的支持和引导。
理解孩子的“怪癖”: 孩子的一些看似“奇怪”的行为,比如非要按照特定顺序穿衣服,或者喜欢反复玩同一个玩具,很可能就是敏感期的表现。这本书会解释这些行为背后的原因,让我们不再觉得孩子“难伺候”,而是看到他们成长的需求。比如,孩子坚持把所有玩具都按颜色分类,这就是对秩序敏感期的表现。
如何顺应和引导: 知道孩子处于哪个敏感期,我们就能更好地为他们提供环境和资源。比如,孩子在语言敏感期,就多给他们读绘本,多和他们交流;孩子在秩序敏感期,就尽量保持家里环境的整洁有序,并允许他们参与到秩序的建立中。
提供具体的观察和方法: 书中有很多关于不同敏感期孩子行为表现的描述,以及家长可以如何配合的建议,非常实用。

阅读建议: 这本书需要你带着“观察者”的心态去读。多观察自己的孩子,看看他们在做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再对照书里的描述,你会发现很多惊喜和答案。不必强求孩子必须符合书中的每一个阶段,而是将其作为一个参考,去理解和支持孩子的自然发展。

第三本:《父母效能训练》(Parent Effectiveness Training, P.E.T.)

为什么推荐它? 这本书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托马斯·戈登博士提出的,更侧重于沟通技巧。在养育孩子过程中,沟通绝对是重中之重。这本书教会家长如何有效地与孩子沟通,避免冲突,建立良好的关系。
“积极倾听”: 这不是简单地听,而是真正地理解孩子表达的情感和需求。比如孩子说:“我讨厌我的数学老师!” 很多家长可能会直接说:“不行,你不能讨厌老师!” 或者“你哪里不好了!” 而积极倾听则是尝试去理解孩子为什么这么说,比如:“你听起来很生气,是因为数学课上发生了什么让你不开心的事情吗?”
“我信息”的运用: 当孩子出现让你困扰的行为时,与其指责孩子,不如表达自己的感受。比如,孩子把积木弄得到处都是,你可能会说:“你怎么这么乱!” 而用“我信息”则是:“当我看到积木散落在地板上时,我觉得有点担心,怕有人会踩到受伤。” 这样的表达方式更容易被孩子接受,也更容易让他们理解你的感受。
“没有输家”的冲突解决: 教会我们如何在亲子冲突中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而不是一方的妥协。这需要双方都表达自己的需求,然后一起协商出最佳方案。比如,孩子想晚睡看电视,你想让他早睡,可以通过协商一个折中的时间,或者约定下次再看。

阅读建议: P.E.T.更像是一套沟通的“工具箱”,需要我们反复练习和内化。刚开始可能会觉得不习惯,甚至觉得有点“啰嗦”,但一旦掌握了这些技巧,你会发现和孩子沟通起来顺畅很多,亲子关系也会更加和谐。这本书建议可以参加一些相关的线下课程,会有老师指导练习,效果会更好。

除了这些书,我还有一些个人的小经验,也算不上什么“秘籍”,就是一些过来人的体会吧:

别跟别人家孩子比: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成长节奏、性格特点都不同。你只需要关注你自己的孩子,看到他的优点,支持他的发展就好。

允许自己犯错: 养孩子没有完美的家长,也没有完美的指令。你会有沮丧、会犯错误,这都很正常。关键是你能从中学习,调整自己的方法。

照顾好自己: 父母的身心健康才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石。当自己情绪稳定、精力充沛的时候,才能更好地去教育孩子。别忘了给自己留一点时间和空间,做一些让自己开心的事情。

享受过程: 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的,很多瞬间转瞬即逝。虽然教育孩子会遇到很多挑战,但也要尝试去享受这个陪伴他们一点点长大的过程,这些点点滴滴都是非常宝贵的财富。

希望这些分享能对你有所帮助。育儿的道路上,我们都是一边学习,一边成长的,请给自己多一点耐心和信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也是本书作者日本著名儿科专家松田道雄先生育儿理念中最精华的部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