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句不好听的,我们都是“多余的一代”。
随着过去几十年的高速发展,长辈和师长们描绘的让莘莘学子挑灯夜读牺牲正常青春发动一轮轮ZS式冲锋的“大学毕业人上人”天堂图景已经不复存在。多数大学生就是一个基本劳动力,成为“人上人”的比例正在回归社会均值。“人上人”的位置就那么一点点,你我挤不进去就是白白塞了一脑子屠龙术的多余人。《红楼梦》的悲剧内核是啥?补天无用。对中国的读书人来说这是最可怕的噩梦。
然后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又比较失败,在专业结构设计上落后于时代需要,在专业课程内容上落后于时代需要。于是大学培养出大批一毕业就转行的传统专业毕业生,培养出一批进入职场从头开始的专业人才。
因为鸡算鸡专业培养不出足够的合格码农,才有了各行各业转码的机会。
学了宇宙机就能进大厂当P9,35岁股票期权上市实现财务自由么?我在超市的收银员同事里就有好几个宇宙机毕业生,毕业后不好找工作,自力更生从宇宙机转财。考了一个会计从业资格还是当不上小财,只好找个超市当收银员,说出去也是柴务工作者。
大家看某个专业公考的需求比较高,然而这个专业的毕业生都能如愿考公上岸么?这种例子不用举。公师医永远的神?我有个在县中当老师的朋友,一本师范院校毕业,他感恩命运的眷顾,因为他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是当快递员的学长送来的……。
大国工匠现在都让人骂化了,不说也罢。现在芯片行业这么紧俏,大陆培养的博士还是老老实实给呆丸来陆务工的老师傅打杂。大陆的博士在这一行摸爬滚打十年,才是芯片领域合格的人才。
以上的例子举不胜举。
如果你的目标是“人上人”,或是希望像多年前毕业的学长和有大学文凭的长辈那样成为社会精英阶层,那么你都会有远高于前辈经验的失败机率。如果你把自己的前途押宝在专业上,很不幸,没有用的。“多余人”是伴随我们这代人终生的焦虑——
生来入学升学难;
成人之后就业难;
职场竞争压力大;
交配繁衍奥德赛;
重疾意外难提防;
老来空巢无人闻;
所以说推荐大家考山东大学(副部级)拿咪蒙老师同款古典文学硕士学位,贩卖焦虑这事似乎能吃一辈子。
括弧:如果是国产青年男性那就更多余了。女青年只是在职场上多余,男青年不但在职场上多余,在婚配上也多余。
以医学为例
同学A,大学霸一枚,立志效仿吴姓院士投身肝胆外科。没想到肝胆外科这个纯属夕阳产业,发病率远不如甲乳胃肠,而且因为计划免疫和索非布韦治疗药物开发,肝癌发病率肉眼可见的下降,还有介入外科在竞争。读完硕士博士发现现在已经是大博后时代,又被迫继续读博后。读书读到现在全部是负收益,错过房价大跃进,迎来规培时代,整天唉声叹气,看起来像四十岁的人。
同学B,当年天天逃课打游戏,考研分数⑧太行调剂去了皮肤整形科,因为当年皮肤医美还是公立系统没什么存在感的科室。结果碰上医美大跃进的年代,硕士期间已私下去医美机构试刀。毕业三年后积累够技术客源后果断单干,现在已经是几家医美机构的技术院长。车都不知道换第几辆了。
同学C,为了留院选择了产科,前两年放开二胎,红包收得不亦乐乎。去年疫情开始叫苦,今年直接吐槽看建档数明年产科可以关门。现在准备辞职考博转妇科了…
同学D,骨科硕士毕业后信了某大医院人事科的邪去了搞显微手外科,直接掉入骨科鄙视链底端。傍晚六七点的时候断指的病号陆陆续续就来了,手术室里面神憎鬼厌,麻醉师跟护士没一个好脸色。在手术室迎面碰上打了一天钢板螺钉的创骨大佬,皮笑肉不笑阴阳怪气的来一句,“哟!又给民工兄弟接手指呀”,想想大家干差不多的活奖金没创骨零头,瞬间破防。手指接坏了怕民工兄弟砍,接好了怕民工兄弟跑单,还要担心病号一天比一天少。大概只有别的科室把血管干掉了屁颠屁颠来求着救场才有那么一瞬间觉得自己像个医生。
所以别说一级学科,就算细分到三级学科的专业一样会限制人一生的发展。对男人来说,专业是人生的第二次投胎。
人活的不好,不能怪专业。
就像邓总 @邓铂鋆 说的,被专业限制人生,还是不够努力,自己不行罢了。
李嘉诚的儿子一个学土木,一个学计算机,毕业后他们分别成为香港最大地产商和电信运营商,这说明只要有能力,学什么专业都可以成为行业领袖。
下面我就学习学习邓总,按照邓总的思路回答这个问题吧。
最近,有则新闻讲一位学机械的,当了老总还在给父亲吐槽读书时选错专业。疑似科技专项办不成功拿不到财政扶持,大年初三就在墙壁上留下血迹离家失联,这是多大仇恨呢。
查阅公开信息,这位老总的公司成立于2017年,总共拥有59项专利,专利领域主要为机械设备。
这山望着那山高,把自己的不幸归咎于自身之外是人之常情。事实上,所有的专业都是自己想出去,别人想进来的“围城”。
个人不幸福,是不能怪选错专业的。如果学法律考了公务员,现在说不定也会因为与多名女性发生不正当关系,非法收取贿赂等原因被纪委约谈后失联。
学机械,在杭州做工厂老总,面临产业升级,高危;
学计算机,在杭州做互联网电商平台老总,面临网红模特挑逗,高危;
学医学,在杭州做主任医师,面临医闹风险和红包诱惑,高危;
学法律,在杭州做干部,面临众多富豪腐蚀和江南美女诱惑,也是高危。
可见“三百六十行,行行有高危,行行出状元”。甚至贴吧里被吐槽到极致的土木专业,只要能考上清华大学读到博士,也是游刃有余收放自如。吐槽专业不好,先想想看自己为什么没有考上清华读到博士成为海量专精。
另外,学财会,在杭州会怎么样,可以问问鸡哥 @郑天玑
涉事视频如下:
既然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
我也就直说了。且不说这个世界现在正处于第三次技术革命的情况下,我就想说一件事。
你们难道不看报纸吗?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这个世界上最有钱的人都是干什么?你们心里真的没有那有点数吗?
比尔盖茨啦,杰夫·贝佐斯啦。不都是搞电脑工作的吗!
只要能从事相关工作,大佬吃饼,我们跟着喝一口汤也饱了啊!
我们老家农村有句话:傻瓜过年看隔壁。就算你不知道干啥赚钱。看看报纸也不至于那么头铁吧!
贵乎真是学生多到爆炸,做题家思维炸裂…
专业当然会限制你一生的发展,扩展点说,高考成绩、中考成绩、小升初成绩也限制了你一生的发展,从更长远的角度看,你爸爸、你祖先都限制了你一生的发展…然而这有什么意义吗?
问题的核心,你知道什么专业好吗?你高考选了专业,本科4年,硕士6-7年后才工作,工作5年左右你才大概有数知道对你而言坑不坑。反回来,你要提前10年预判这个专业坑不坑,你有这个本事直接买股票去创业不香吗?
20年前,外企如日中天,“宝洁管培生”五个字能亮瞎大学生的狗眼,是“天上人”做的,现在呢?
世纪初,我高考的时候,清华建筑学院分数线稳居第一,我调剂进电气工程专业,家里人最担心的不是我专业不好,而是家里没关系,进不了电力公司…
金融危机前找工作的时候,某大设计院在十几年前就开出了到手30万年薪的收入;家乡某民营电气设备厂老总请我吃饭,因为设备跟我研究专业对口,聘我去搞研发,透露我他们正在谋划上市,会给股权;我图安逸进了电力公司。十几年后看,该大设计院苦苦挣扎,哀嚎遍野;民营电气厂上市了,但是股权全在老板手上,其他人一股没分到。站在我找工作的那个节点,你能判断出什么出来?同一个专业同一个人,选择不同天壤之别。
前段时间上培训班,跟同事闲聊,还有同事是十几年前人工智能专业研究生毕业,跟我讲当年找工作多困难,谁能想到前几年阿尔法狗刚出来的时候,人工智能简直热的爆炸。
人生就是一场奇特的马拉松,有的人生下来就站在终点;你跑的飞起,以为把别人甩开了,结果别人上了收容车,开到你前面去了,气不气?
与其去想专业限制人一生发展这种没谱的事情,还不如老老实实把自己日子过好,选个自己喜欢的专业,避开人多到爆炸的专业,不要为了钱为了光鲜盲从最热的专业。人一生长着呢,谁知道后面会发生什么。
不是专业限制了人一生的发展;
而是人生已经被限制发展的人,才会被专业限制。
选了某某专业,可与认为是一个结果,是个人及其家庭十几年来思想观念和社会经验积累而产生的一个结果;
学了某某专业,也是一个原因,这个原因会导致你的人生今后一系列的结果。
选了某某专业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的人生没有别的出路,只能在这个错误的道路上继续错下去。
那来的这种说法?真是个令人陷入迷思又伤人害己的特大《胡说八道》。
著名的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博士,或称杜拉克博士,就有多元化专业是一个好榜样。讲企业管理的专业,大师级肯定专业, 不必多讲。
彼得还有一个被日本园艺界高度认证的专业叫《迷你庭院设计和制作》,就是以手工在很小的花盆上造出一个全象园景,那可是日本的国粹,大师手艺还能在那边受到肯定,绝对是主客观条件齐备了!
现代人有太多的信息,引起很多种兴趣,但却絲毫不下决心,没有付出苦学勤練;再以类似《以讹传讹》对自己宽容,顺帶伤害有心的人,令多少有志之士被误导而徒呼负负!
结论是专业可以《登峰造极》,也可以扩展到《无远弗届》;《心有多宽,路就有多广》,专业就可以做到多高层级,也可以多元化专业《并驾齐驱》,只会自艾自怨,死守一个《自以为是》的专业,早日醒來了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