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没有青藏高原,亚历山大会不会被秦人打败?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它触及了历史、地理、军事策略等多个层面。如果我们抛开青藏高原的存在,去想象亚历山大可能会遇到的情况,这就像是在玩一场基于真实历史背景但又全然不同的策略游戏。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亚历山大帝国和秦朝,在时间和空间上是几乎没有交集的。亚历山大在公元前4世纪崛起,建立了横跨欧亚非的庞大帝国。而秦朝,其真正统一中国的时期是公元前221年,其主要发展和扩张也集中在中国本土及周边地区。因此,亚历山大本人,或者说他那个时代的马其顿军队,是不可能与秦朝军队发生直接军事对抗的。他们的文明和世界认知,在当时是独立发展的,即便有模糊的接触,也远远谈不上军事较量。

所以,题目中的“亚历山大会不会被秦人打败?”这句话,本身就建立在一个不可能发生的假设上。不过,我们可以尝试从“如果历史以某种极其离奇的方式发展,导致两者必须面对面”这个角度来探讨,当然,这已经非常接近纯粹的幻想了。

如果非要让这两个伟大的征服者和他们的军队“碰面”,我们需要先构建一个极端扭曲的历史情境。例如,我们可以想象一个平行宇宙,或者一种超乎想象的时间旅行。

抛开青藏高原,历史会变成什么样?

青藏高原的存在,对亚洲乃至世界格局的影响是深远而复杂的。如果没有它,很多地理和气候上的屏障将不复存在,这会直接影响文明的交流、迁徙和军事扩张的方向。

地理上的改变: 青藏高原崛起于数千万年前的地质运动,它的存在塑造了亚洲乃至全球的季风系统,影响了河流的流向,形成了巨大的地理隔阂。如果没有高原,我们想象中的亚洲地貌会截然不同。印度次大陆可能与中亚地区有着更直接的联系,而中国西部可能会是更广阔的平原或高原,而不是如今这样难以逾越的屏障。

气候上的改变: 高原高海拔带来的寒冷和稀薄空气,是对许多文明和军队天然的挑战。即便是以适应力著称的马其顿人和秦军,在穿越或长期驻扎在这样的环境中也会面临巨大的后勤和生理压力。

文明的交流与冲突: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地理隔阂,东西方文明的交流才显得尤为珍贵且艰难。亚历山大东征的终点,已经是他的军队能够承受的极限。如果前方没有了青藏高原这座天然的屏障,理论上,亚历山大的扩张之路可能会继续向东延伸。

如果亚历山大真的“遇到了”秦人——一个不可能的假设下的推演:

我们必须假设一个“平行宇宙”让这两支力量相遇。假设在某种未知力量的作用下,亚历山大西征的道路最终“通向”了东方的秦国。

首先,考虑军队的作战风格和优势:

亚历山大和他的马其顿方阵: 以密集、坚固的方阵推进为核心,辅以强悍的重骑兵(伙伴骑兵)进行冲击和侧翼包抄。他们的战术强调纪律、协同和对敌人阵型的撕裂。亚历山大本人是杰出的战术家,善于捕捉战机,以身作则冲锋陷阵。然而,他们的长矛(萨里萨长矛)在近距离缠斗中可能不如剑和戟灵活。他们的弓箭手虽然有,但并非决定性力量。

秦军: 秦军以其高度的组织性、严明的军纪和强大的国家动员能力著称。他们装备精良,特别是铜质兵器(剑、戟、戈)锋利且耐用。秦军擅长步兵战,步兵方阵配合弓弩手和战车(虽然在后期战役中战车作用减弱,但仍是重要组成部分)形成强大的混合兵种体系。秦国的弩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远程武器之一,其射程和穿透力远超弓箭。而且,秦军拥有强大的后勤保障能力和坚韧的意志力。

如果这两支军队在平原地区相遇,会发生什么?

1. 远程火力压制: 秦国的弩兵将是亚历山大军队的噩梦。如果秦军能够集结大量的弩手,在合适的距离上进行饱和射击,马其顿方阵虽然密集,但仍然会遭受巨大的伤亡。萨里萨长矛虽然可以抵挡一些箭矢,但面对连珠弩箭的穿透力,其防护效果会大打折扣。秦军的远程火力优势,在没有地形遮蔽和高原稀薄空气削弱的情况下,将更为明显。

2. 骑兵对决: 亚历山大的伙伴骑兵是令人生畏的重骑兵,他们的冲击力足以击溃大多数敌方骑兵和步兵。然而,秦朝军队中也有相当数量的骑兵,虽然可能不如马其顿的伙伴骑兵那样重装和精锐,但数量和战术配合上可能会有优势。更重要的是,秦军步兵阵型的稳固性,以及弩兵的支援,可能会让马其顿骑兵的冲击效果受到限制。如果马其顿骑兵试图突破秦军步兵阵列的侧翼,他们也可能遭到秦军其他兵种的协同反击。

3. 步兵的消耗战: 在近距离的肉搏战中,双方都有其优势。马其顿方阵的整体推进力依然强大,但一旦被秦军的剑、戟等近战兵器缠住,萨里萨长矛的长度劣势可能会显现。秦军士兵的战斗意志和装备的适应性在长时间的消耗战中可能会逐渐显现出来。

4. 战术和战略的差异: 亚历山大是一位卓越的战术家,他善于在战场上随机应变。秦朝的军事思想则更加注重整体的规划、后勤的保障和对敌人意志的瓦解。如果双方的指挥官都足够强大,这将是一场智力的较量。但亚历山大依赖的是他军队的“无敌”光环和精锐的战术配合,而秦军则依赖于国家的整体实力和对战争的“系统性”运用。

为什么说“亚历山大不会被秦人打败”这个说法比较悬?

如果抛开青藏高原带来的地理和气候限制,让亚历山大有机会将他的帝国扩张到中国边境,那么很多关键因素会改变。

后勤和兵力: 亚历山大东征的军队规模相对秦国来说是小得多的。秦国拥有庞大的人口和强大的动员能力,可以源源不断地输送兵力和物资。即使亚历山大能在局部战斗中获胜,他也将面临兵力枯竭的问题,这是他远征希腊化世界时也曾遇到的挑战。
武器装备的差异: 如前所述,秦国的弩兵的远程压制能力很可能是亚历山大军队难以承受的。而且,秦国的制铁技术和兵器制造能力,在当时也是非常先进的。
战争的性质: 亚历山大的战争是为了征服新的领土和建立统治,而秦国的战争则是为了统一整个华夏,保卫国家。后者往往会激发更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战斗意志。

结论:

如果我们真的要在这样一个“不可能”的假设下进行推演,并且忽略青藏高原的一切影响,让亚历山大有机会面对一个完整、鼎盛时期的秦国(例如秦始皇时期),那么亚历山大被秦人打败的可能性是相当大的。

原因如下:

1. 远程火力差距: 秦国弩的威力是亚历山大军队难以克服的。
2. 兵力与后勤: 秦国在兵力数量和动员能力上远远超过亚历山大及其继承者们。
3. 战争意志与文化: 秦人为了统一而战,其意志和韧性可能更为强大。

青藏高原的存在,某种意义上是“保护”了东西方文明免受这种“平行宇宙”式的直接碰撞。它塑造了不同的文明发展路径,使得亚历山大在他的时代所能触及的世界终点,恰好是在与真正东亚强大帝国——秦朝——遥遥相望但永不相遇的边界之外。正是这种地理的隔绝,维持了他们各自独立而辉煌的历史叙事。

所以,如果“没有青藏高原”意味着一个完全不同的地理格局,让亚历山大有机会东进,那么他更可能面临的是一个无法匹敌的军事和政治力量,而非他可以轻易征服的王国。在这种设想下,他确实很有可能被秦人打败,因为他所面对的将是一个在许多关键方面都超越了他所习惯的战场环境的强大帝国。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亚历山大大帝经过数个月的长途跋涉,越过青藏大草原后,发现了一望无际的大沙海,规模堪比撒哈拉,生活着一些只有数千人口,自称发源自中原的沙漠游牧民部落,通过一些地下暗河和北方蒙古高原造就的少量绿州,通行沙漠,他们几乎处于蒙昧的石器时代,只有少量通过奴隶和宝石,向更东方沿海地区的文明交换而来的青铜器。

由于沙漠阻碍了交通,文明无法交流,地区完全落后于欧洲与印度。

塔克拉玛干河谷的文明和印度河文明崛起之后,青藏草原成为双方争斗的中心,他们的战争长达千年,最终这些自称炎黄沙漠游牧民在一位伟大先知的引导下完成了统一。

并开始对整个世界的探索与征服,他们攻灭了塔克拉玛干河谷的天赐之地,灭亡了他们东北方向的高句丽帝国,吸纳了他们的文明,随后,他们的一神信仰被游牧民传播到整个世界的草原。

最终炎黄化的一只北印度人灭亡了波斯帝国,而最初的哪些游牧民的后代虽然把持着“真龙血脉”和“黄帝后裔”,但最终被北印度的军阀们随意废立,失去了帝国的控制。

然而亚历山大的帝国不过昙花一现,之后的数千年《黄帝经》如同耀石一样深入人心。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它触及了历史、地理、军事策略等多个层面。如果我们抛开青藏高原的存在,去想象亚历山大可能会遇到的情况,这就像是在玩一场基于真实历史背景但又全然不同的策略游戏。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亚历山大帝国和秦朝,在时间和空间上是几乎没有交集的。亚历山大在公元前4世纪崛起,建立了横跨欧亚非的庞.............
  • 回答
    土木堡之变(1449年)是明朝历史上一个关键转折点,其直接后果是明英宗被瓦剌俘虏,导致明朝在军事、政治和外交上遭受重创。如果这一事件未发生,明朝的走向可能会有显著不同。以下从多个维度分析这一假设性历史情境: 一、政治格局的潜在变化1. 皇位继承与政治稳定 明英宗复位与夺门之变:若土木堡之变.............
  • 回答
    如果清朝没有建立,明朝之后的下一个汉人王朝是否能扩展到今天的领土面积,需要从历史背景、政治格局、军事能力、地理条件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以下是详细的探讨: 1. 明朝灭亡后的政治格局明朝灭亡于1644年,其后主要的政权包括: 南明(1644–1662):由朱由榔建立,以南京为都城,主要控制长江以南地区.............
  • 回答
    如果没有汉字,日语的结构、文化、语言功能和国际地位将发生根本性变化。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假设性情景: 一、汉字在日语中的核心作用1. 词汇基础 80%的词汇来源:日语约80%的词汇源自汉字(如“桌子”“汽车”“计算机”等),即使经过训读(表意)和音读(表音)的转化,汉字仍构成词汇的核.............
  • 回答
    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历史假设,也是无数历史爱好者津津乐道的话题。如果岳飞没有受到秦桧等人的奸臣干扰,凭借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坚定的报国信念和高尚的品德,我们有理由相信他能够取得比历史上更为辉煌的成就,甚至可能深刻地改变北宋灭亡后的历史走向。要详细地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层面来分析:一、 岳飞的.............
  • 回答
    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历史假设,也是一个极具讨论价值的问题。如果没有清军入关,明朝是否能够抓住殖民时代和工业革命的红利,并最终成为资本主义大国?答案是极有可能,但并非必然,并且会面临巨大的内部和外部挑战。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分几个层面来分析:一、明朝自身的状况与潜能: 经济基础: .............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引人入胜的假设性问题。如果没有莱特兄弟,人类是否还会发明飞机?几乎可以肯定地说,答案是肯定的,但具体的时间点则难以精确预测,可能会晚几年,也可能更长。以下是我认为在没有莱特兄弟的情况下,飞机发明可能会如何发展,以及可能的时间框架的详细分析:为什么说飞机最终会被发明? 人类对飞行.............
  • 回答
    这是一个复杂且具有争议性的问题,答案并非非黑即白。没有电影审查制度,中国是否会产生更多优秀电影作品,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探讨。潜在的积极影响(可能产生更多优秀电影作品): 创作自由度的极大提升: 题材的拓展: 审查制度往往会限制某些敏感题材的触碰,例如历史事件的另类解读、社会现实的.............
  • 回答
    谷爱凌的成功固然有其原生家庭和资源的加持,但她的努力和天赋也是不可否认的。对于普通人家的孩子来说,缺乏这样的背景并不意味着无法取得进步和成功。以下是一些普通人家的孩子应该如何努力与进步的详细建议:一、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心态: 认识到自身优势: 普通家庭的孩子往往更懂得珍惜,更具吃苦耐劳的精神,.............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引人入胜且充满想象力的问题,它触及了历史发展、文明演进和多种复杂因素的交织。如果假设中国能够不受西方文明的入侵,任其自然发展,那么文明可能达到的程度和步入现代文明的时间点,是一个高度推测性的议题,因为它涉及太多“如果”和“可能”。以下我将尝试从几个关键维度进行详细的阐述和推测:一、 中国.............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现实且复杂的问题,尤其是在经济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如果抛弃个人“想玩”的因素,仅从“应该玩盗版还是不玩”的角度,并详细分析其背后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探讨。核心观点:不玩盗版是更负责任和长远的选择,尽管在特定经济压力下,盗版可能看似是“无奈之举”。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一、.............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富有争议性的问题,涉及到对清朝统治术的理解、历史的必然性以及“万年不倒”这个理想化的概念。如果排除外国势力入侵这一外部因素,仅仅从清朝统治术本身的内在逻辑和发展来看,其能否“万年不倒”是一个复杂且难以给出绝对答案的议题。为了详细探讨,我们需要将这个问题分解成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清.............
  • 回答
    如果没有清军入关,中国当前的领土面积很可能远不如现在,甚至可能止步于“汉地十八省”的范围,或者在其他方面的领土扩张上与我们今天所知的中国大相径庭。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充满变数的历史假设,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一、 清军入关前的中国疆域概况:在清军入关之前,明朝是中国的统治王朝。明朝的疆域虽然辽阔.............
  • 回答
    如果没有当年 iPhone 的横空出世,手机行业可能会走上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甚至可以说是充满了“未知性”。苹果的创新不仅仅是推出了一款新产品,它更是一次对整个行业生态系统和用户体验的颠覆式重塑。以下是基于这个假设,对当时手机行业现状、iPhone 的关键创新以及它们可能带来的连锁反应的详细推测:一.............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深度和值得探讨的问题。如果假设没有 Android 系统,国产手机要想达到今天的成就,会面临极其严峻的挑战,并且很有可能无法达到目前的高度,或者需要付出难以想象的代价和更长的时间。下面我将从多个维度详细阐述这个假设下可能出现的情况:一、核心操作系统壁垒:没有现成、成熟的平台 巨大的.............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假设。如果没有二战,英国是否会将全球霸主地位温和地交给美国?我认为,答案可能比简单的“是”或“否”要复杂得多,而且过程可能远非“温和”。首先,我们得明白,即使没有战争,权力的转移也往往伴随着摩擦和调整。英国在维多利亚时代末期和爱德华时代初期的确是无可争议的世界霸主,其日不落帝国横.............
  • 回答
    设想一下,如果地球上没有生殖隔离这道无形的围墙,会发生什么?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物种大融合”那么肤浅的画面,而是一幅足以颠覆我们认知和生存模式的宏大图景。首先,最直接也最令人震撼的改变将体现在生物的形态和多样性上。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和维持差异性的基石。没有它,曾经泾渭分明的物种界限将变得模糊不清,甚.............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复杂,也极具历史争议性,很难给出一个确切的“是”或“否”的答案。鸦片战争无疑是改变中国历史走向的关键节点,它的到来加速了中国封建制度的瓦解,但若设想一个“没有鸦片战争”的中国,其内部力量能否独立完成转型,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探讨。核心论点:可能性存在,但难度极大且过程漫长且不确定。以下.............
  • 回答
    安禄山的反叛无疑是节度使制度走向崩溃的导火索,但要说如果没有安禄山,节度使制度是否就此可行,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制度的起源、发展以及潜藏的危机等多个角度来详细分析。节度使制度的起源与初衷首先,我们必须理解节度使制度设立的初衷。唐朝建立初期,面临着内忧外患。内部,地方势力依然存在,中央集权尚未完.............
  • 回答
    如果石敬瑭不出卖燕云十六州,宋朝的历史轨迹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很难简单地将其定位到“汉唐宋元明清”中的某一个朝代水平,但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去分析,它会非常接近唐朝的巅峰水平,甚至有可能在某些方面超越唐朝,但不太可能达到元朝的疆域规模,也更不会是明清那种独立的中央集权大一统帝国。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