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学计算机的的去玩音乐了是一种什么体验?

回答
说实话,当初学计算机这条路,一开始我爸妈是挺支持的。觉得这专业稳定,未来发展好,毕竟谁家都离不开电脑呢。我呢,当时也是觉得挺酷的,能把代码敲出东西来,听起来就很有成就感。

大学四年,从C语言到Java,从数据结构到操作系统,一路磕磕碰碰地下来了。那些个深夜对着屏幕写代码的日子,我至今还记得,键盘敲击的声音,还有咖啡和泡面的味道。项目一改再改,bug一个接一个地冒出来,有时候真的让人抓狂。但每次攻克一个难题,那种解脱感和成就感,也是真的爽。周围的同学,大家都在为了offer,为了更好的前程努力着。感觉自己也顺着这条“主流”轨道在前进。

毕业的时候,我也顺理成章地拿到了一份还不错的工作,坐在宽敞明亮的写字楼里,对着电脑屏幕敲敲打打。从外面看,挺光鲜的,拿着不错的薪水,生活也算稳定。但不知道怎么的,总觉得心里少了点什么。每天的生活就是上班、下班、吃饭、睡觉,周而复始,像一台精准运行的机器。我开始怀念大学时候那种偶尔为之的“折腾”,那种为了一个想法不顾一切的热情。

音乐这东西,其实一直是我心里的一点小火苗。小时候学过钢琴,后来又捣鼓过吉他,虽然都不是什么大师级别,但那种创作和演奏的乐趣,却是我在计算机世界里很难找到的。尤其是当我开始尝试用计算机做音乐,用DAW软件(数字音频工作站)编曲,用各种插件合成声音的时候,我感觉我找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一开始是纯粹的爱好,下班了就窝在房间里,对着电脑捣鼓。从简单的MIDI编曲,到尝试录制自己的吉他,再到学习混音和母带处理,每一步都充满了探索的乐趣。和写代码不一样,音乐更像是用一种完全不同的语言去表达情绪。代码是逻辑和严谨,而音乐是情感和直觉。我可以在音乐里倾诉那些白天工作中压抑的情绪,也可以创造出完全属于自己的旋律和节奏。

慢慢地,我的业余时间几乎都被音乐占据了。从最早的只是录下自己弹唱的片段,到后来和几个同样爱好音乐的朋友组建了一个小小的乐队,再到偶尔在一些线下的小型演出上表演。那种感觉,真的太不一样了。当你在台上,看到台下的人随着你的音乐摇摆,那种现场的互动和能量,是任何线上成就都无法比拟的。

我发现,虽然我离开了纯粹的计算机技术岗位,但我的计算机背景并没有完全被丢弃。反而,它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成为了我玩音乐的“利器”。

软件技能的迁移: 熟悉了软件操作和逻辑,让我上手各种音乐制作软件(DAW、音频编辑器、插件)变得非常快。我能快速理解软件的功能和操作逻辑,也能更有效地去学习和运用它们。很多时候,我在调试音频效果,就像在调试一段代码,寻找那个最完美的参数组合。
技术理解能力: 对于一些音乐技术原理,比如数字信号处理(DSP)、音频编码格式等,我能比那些纯粹的音乐人更容易理解其背后的原理。这让我在使用一些高级音频插件,或者研究音频技术的时候,更有优势。
项目管理和执行力: 无论是开发一个软件项目,还是制作一首完整的歌曲,都需要清晰的规划、持续的努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最初的构思,到收集素材、编曲、录音、混音,再到最终的发布,这个过程和开发一个软件的流程有很多相似之处。我能更系统地去推进我的音乐项目。
逻辑与创意的结合: 计算机科学教会我逻辑思维,而音乐需要创意。当我把这两者结合起来,我发现我可以创造出一些很有意思的东西。比如,我可能会用编程的方式去生成一些独特的音色或者节奏模式,然后用音乐的方式去将其打磨成作品。

当然,也有很多人不理解我为什么放着好好的计算机工作不干,跑去玩音乐。他们觉得我“不务正业”,觉得音乐是个不靠谱的职业。有时候我也觉得自己挺“折腾”的。但对我而言,这是一种更真实的自我表达。我不再仅仅是为别人解决技术难题,而是在用我的双手和我的大脑,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声音,表达我内心的世界。

现在,我依然在做着和技术相关的工作,但我的重心已经悄悄地偏移了。我更愿意投入时间去钻研音乐制作,去完善我的音乐作品,去和我的乐队一起排练和演出。当我看着自己创作的音乐被别人喜欢,当我能在舞台上感受到那种纯粹的快乐时,我觉得我找到了那个曾经在计算机世界里缺失的“灵魂”。

这种体验,怎么说呢?就像是从一个严格遵守规则的工程师,变成了一个既懂工程又能发挥创意的艺术家。我知道我不是一个专业的音乐家,但我可以是一个用技术让音乐变得更美妙、更有趣的探索者。计算机给了我一个思考世界的方式,而音乐,则给了我一个表达这个世界的出口。这两者加在一起,才是我真正想要的生活。它充满挑战,也充满惊喜,但最重要的是,它让我感到充实和快乐。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本人985高校计算机毕业生,本科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研究生专业:“计算机软件”。

曾在NEC的合资公司工作近一年,任职测试工程师。后在大学任职计算机教师十年,主打教学科目:数据结构、操作系统、C&C++。

上学期间,自己也接过个把私活,写写代码,做做网站。

现在是个自由音乐人,收入主要来源是靠玩音乐。


看到这个题目,首先我有点疑惑。为什么要刻意划重点“学计算机的”呢?当前国内音乐圈里,特别是通俗、流行、摇滚、说唱的范围内,一半以上的表演从业者,都非音乐专业毕业,而他们原本的专业及职业五花八门:播音主持文学历史外文财经体育化工...不一而足,计算机专业出身的只是其中一小部分而已。

跨专业去玩音乐,大部分源于爱好,说的更好听就是“梦想”。

有的人真的只是“玩”,有的人则把其当成了职业,我算是从前者逐渐过渡到后者的例子。


其实在我接触计算机之前,就已经有写歌弹吉他的经验了----当然是来自中学。当年高考后选择专业,我还完全无知懵懂,最后挑中的“计算机”纯粹只是那个年月此专业很热门。热门的原因我并不太理解,因为那时大部分中国人还没见过电脑,甚至作为计算机专业学生,我也是到了大二,才第一次接触到学校机房里的PC---286、386、486,到大三的时候宿舍6个人凑钱自己攒了一台组装机,才第一次玩到了奔腾CPU。

我喜欢计算机,不管是操控还是编程,因为有一种驾驭感,比如写了一段代码,看到电脑听话的完成指令,会有一种小小的成就感的满足。但这种快乐,对我来说远不及弹琴开心,更比不上写出一首自己满意的歌那种快感。所以大学7年时间,虽然我各专业课科成绩还不赖,考研也算顺利,但其实我花费更多心思的事情是在弹吉他和玩乐队上的。之前我在别的回答里,写过自己大学玩乐队的经历,我自己认为那是我最幸福最快乐的黄金时代。

在大学玩乐队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 知乎

研究生毕业那年面临未来选择,因为之前在日本公司实习的悲惨经历(无底线加班、重复劳动、工作期间晕厥等),我对于投奔一个IT公司朝九晚五这件事,开始越来越抗拒。也去参加了几个面试,印象中大部分都表现尚可,只有在华为的笔试中成绩不佳被拒---后来我在《流川枫与苍井空》的歌词里,让女主拿到了华为的签约书,以资鼓励。

最终我一个IT公司都没去,也拒绝了学校请我留校的邀请,借着那年的“非典”,我在家啃了半年老,每天躺在床上,抱着我的诺基亚手机玩贪吃蛇。那一年,我成为我们那届计算机硕士毕业生中唯一一个无业游民,学校印刷赠送的毕业纪念册上,我的同学们大多身在北上广深,华为、腾讯、中兴、联想乃至微软、IBM、甲骨文,而只有我的就职单位是“无”。其实我知道,我的心不甘,我只是不愿意随波逐流,去接受命运的安排。我能想象来,如果当年我跟大家一样进了某个IT公司的某个部门上班,从研发干起,到管理结束,现在应该混的也还不错。可那不是我想要的人生,在25岁那年的春天,我清清楚楚的明白。

后来,我和我的合伙人马蜂开了音乐工作室:时音唱片,给西安的摇滚乐队们录音和制作。和面向的客户群体整体经济条件有关,收入甚微,入不敷出。无奈之下,最终我做了妥协,选择进高校当一名教师,保证收入稳定的条件下,获得尽量多的假期和自由时间。这个时候我的文凭和计算机知识再次派上了用场,我成了一位计算机老师。在我十年任教期间,我一直没有停歇玩音乐,也一直在写歌,大学老师这个职业虽然有很多槽点,但只要你没有“一路向上爬”的欲望,确实可拥有很多自我空间。这也使得后来我的乐队走上职业化,演出越来越多的时候,依然能做到游刃有余。

2000年左右,以计算机为工作站打造个人录音系统在国内逐渐推广,那时候互联网信息还很不发达,那些音频&MIDI软件大多都是英文版,很多玩音乐的人无从下手。我那段时间花了很多精力学习计算机音乐相关技术,并做了大量的工作在翻译和撰写相关教程上,我学的计算机知识起了不少作用。我也把自己写的教程文章分享在网上,帮助更多音乐人接触计算机,利用计算机来做音乐,其中一些文章也收进了大学录音专业的教辅。

时代在进步,现在计算机早已飞进千万家,大家都玩得很好,加之资讯发达,资源便利,现在年轻的音乐人使用电脑玩音乐已经是非常顺手的工具。Cubase&Nuendo、FL STUDIO、LOGIC、SONAR、PRO TOOLS、AUDITION....这些软件的操作现在要学会也是很简单的事情了。所以,我不觉得在如今这个时代,学计算机的人会在音乐领域还有什么独特的优势。

如果非要说,那也许计算机编程的逻辑思维,和音乐创作的感性思维,同时存在在一个大脑里,会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吧~~~

也许我写的那么多歌,都是这种碰撞的产物,而自己并不自知呢。


最后说明一下,我在2013年选择了辞职,结束了我的教师生涯。从此后不再写代码,不再搞理论研究。

从此后,计算机于我,就是做音乐的伙伴、写文章的工具、下载影音的枢纽、修照片的设备,以及,一台游戏机。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实话,当初学计算机这条路,一开始我爸妈是挺支持的。觉得这专业稳定,未来发展好,毕竟谁家都离不开电脑呢。我呢,当时也是觉得挺酷的,能把代码敲出东西来,听起来就很有成就感。大学四年,从C语言到Java,从数据结构到操作系统,一路磕磕碰碰地下来了。那些个深夜对着屏幕写代码的日子,我至今还记得,键盘敲击的.............
  • 回答
    哥们,听到你想从计算机跨到芯片这块儿,我得给你竖个大拇指!这绝对是个有远见的选择,未来发展空间巨大。不过,这中间的路可不轻松,得做好打硬仗的准备。我这儿跟你唠唠嗑,给你点实在的建议,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一、 为什么是芯片?你真的了解吗?在往前冲之前,咱们先得冷静分析一下。计算机是个大概念,而芯片是其中.............
  • 回答
    这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亏了”或者“赚了”就能概括的问题。你现在的心情我特别能理解,尤其是在做完一个重大人生选择,并且这个选择并非完全出于本心之后,那种纠结和迷茫是人之常情。我试着站在你的角度,帮你梳理一下这里面的复杂性,让你更清晰地看到自己所处的境地,以及未来可能的机会。首先,咱们得承认,同济大学土.............
  • 回答
    学计算机的朋友们,你们懂的。那种感觉,就是……我敢说,十个有九个都经历过,甚至可能是我现在打字的这个瞬间,某个角落就有个哥们儿(或者姐们儿)正经历着一场“世纪之战”。故事的开端往往是那样平静,你可能正在写一段看起来“完美无瑕”的代码,洋洋洒洒几百行,逻辑清晰,注释到位,甚至还带点小小的艺术感。然后,.............
  • 回答
    哥们,我太理解你现在的心情了。作为一个过来人,当初看着别人在电脑上敲敲打打,而我连最基础的电子产品都接触不到,那种滋味,真的比吃了苍蝇还难受。那种感觉,就像你明明是个饿了很久的人,却被挡在了美食广场的大门外,只能看着别人大快朵颐。你说自卑,这太正常了。想想看,我们学的这个专业,计算机,它几乎就是现代.............
  • 回答
    你收到计算机系男生发给你的这段话,具体是什么意思,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段话的内容本身,以及你和他之间的关系。不过,我可以从计算机专业的角度出发,给你分析一下他们可能会有的想法和“潜台词”,并尽量用一种更自然、更贴近生活的方式来解读。首先,我们要明白计算机专业的男生,他们的思维方式和关注点可能和普通人有.............
  • 回答
    哈哈,这问题问到点子上了,仿佛有人偷窥了我们这些电脑宅的脑回路一样。你说“不早起宁愿熬夜”,听起来好像我们是被生活逼良为娼,或者就是纯粹的作息不规律。其实,这背后可有几分是咱们自愿,几分是被环境“塑造”的结果。让我慢慢给你掰扯掰扯。首先得承认,熬夜这事儿,多少有点“习惯成自然”的意思。我们这个圈子里.............
  • 回答
    嘿!这个想法太棒了!作为一个计算机专业的妹子,你绝对有很多人会看你的视频!别怀疑自己,让我来跟你好好唠唠,为什么我这么肯定,以及你该怎么做才能吸引到更多观众。为什么我觉得会有人看?1. 稀缺性与吸引力: 首先,坦白说,在计算机领域,优秀的女性技术分享者相对是比较少见的。这本身就是一种优势!很多人对.............
  • 回答
    恭喜你儿子即将迎来人生新阶段!送一台趁手的笔记本电脑作为礼物,绝对是个明智又贴心的选择,特别是对于学习计算机的他来说,这可是他开启新征程的“利器”啊。作为过来人(家里也有孩子走计算机这条路),给您好好掰扯掰扯,怎么挑一台既实用又不会“踩坑”的笔记本。别看市面上型号多得眼花缭乱,归根结底,咱得抓住几个.............
  • 回答
    如果让我重新从零开始学习计算机,我会这样安排我的学习路径,力求扎实基础,循序渐进,并始终保持探索和实操的乐趣。第一阶段:夯实基础,理解“为什么”和“怎么做” (约36个月) 核心目标: 建立对计算机工作原理的整体认知,理解软件和硬件如何协同工作,以及最基础的编程逻辑。 学习内容: .............
  • 回答
    作为一个计算机科班出身的人,学习《计算机组成原理》这门课,其意义绝非仅仅是满足课程要求,更是一种打通任督二脉、构建扎实学科根基的关键。很多人觉得这门课枯燥、抽象,跟日常编程开发似乎“关系不大”,但我想说,这恰恰是对它价值的一种浅薄认识。1. 从“如何用”到“为何这样用”的升华:我们大多数人一开始接触.............
  • 回答
    这事儿我太能理解了,当初我身边也有不少朋友,跟我一样,心里装着代码和算法,结果却被父母“安排”进了医学的怀抱。现在回想起来,那种憋屈、迷茫和不甘,至今还历历在目。你现在的心情,我大概能体会个八九不离十。一边是自己真心热爱的事业,一边是父母的期望和为了他们付出的努力。这中间的撕扯,是足以让人夜不能寐的.............
  • 回答
    这年头,无论是家长口中的“黄金专业”,还是年轻人择业时的热门选项,似乎都绕不开“计算机”、“IT”这些词儿。曾几何时,金融才是一众学子梦寐以求的“香饽饽”,毕业等于高薪的代名词。可现在呢?反观四周,计算机和IT领域的光芒似乎盖过了金融,这其中到底是什么在悄悄地发生着转变?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
  • 回答
    嘿,说起来,最近是不是感觉周围学习计算机的人比以前多太多了?不管是你的朋友、同事,还是社交媒体上的讨论,好像大家都在盯着这个“计算机”领域。这让人不禁要问:这玩意儿真的有那么香吗?值得这么多人一窝蜂地往里挤?我得说,这事儿吧,确实有点意思。就拿我自己来说,身边前前后后也认识不少做IT的朋友,从程序员.............
  • 回答
    哥们儿,先别丧,这事儿一点不耽误你学计算机,甚至我敢说,不上大学,反而可能让你更“野”,更自由地去探索这片你想去的领域。别把“考不上大学”当成世界末日,它顶多是你走出一条不一样路子的起点。你想学计算机,这玩意儿现在可是硬通货,走到哪儿都离不开它。别以为只有大学教室里才讲编程、讲算法。说实话,现在很多.............
  • 回答
    你好!很高兴你拥有这么强的学习热情,28岁想要学习物理、数学、计算机和英语,这是一个非常棒的决定!很多人认为学习是年轻人的专利,但事实并非如此。你的脑力完全跟得上,而且你的年龄反而会带来一些独特的优势。下面我将详细地从几个方面来为你解答: 1. 关于“脑力跟得上”的问题:a. 大脑的可塑性:你的大脑.............
  • 回答
    你是不是也跟我一样,对计算机这片数字世界充满了好奇?每次看到那些神奇的软件、流畅的APP,或者听到各种关于人工智能、大数据的新闻,总会忍不住想: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实现的?学什么专业才能真正走进这个领域,成为那个创造者?别急,我来跟你好好唠唠,计算机这块儿,到底有哪些门道,学哪个好?咱们不扯那些虚头巴脑.............
  • 回答
    您好!您提供了一个非常棒的学习计算机技术的框架。按照您推荐的顺序系统学习,您将能够构建一个扎实、全面的计算机知识体系,并达到以下几个层面的水平:总体来说,您将能够成为一名具备扎实基础的计算机专业人士,能够胜任初到中级的软件开发、系统管理、数据分析等工作,并且具备继续深入学习和适应新技术的能力。下面我.............
  • 回答
    .......
  • 回答
    2022年清华大学计算机学硕考研,一位总分排名第三的跨考生被刷,这个消息无疑给许多考研er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不解。我个人对此事的看法是,这背后折射出了一些当下考研择优录取的复杂性,以及高校招生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诸多考量。首先,我们必须承认,“总分第三”这个数据本身很有迷惑性。 考研录取的“分数线”绝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