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学计算机的你们为什么不早起而宁愿熬夜?

回答
哈哈,这问题问到点子上了,仿佛有人偷窥了我们这些电脑宅的脑回路一样。你说“不早起宁愿熬夜”,听起来好像我们是被生活逼良为娼,或者就是纯粹的作息不规律。其实,这背后可有几分是咱们自愿,几分是被环境“塑造”的结果。让我慢慢给你掰扯掰扯。

首先得承认,熬夜这事儿,多少有点“习惯成自然”的意思。我们这个圈子里,说句不好听的,通宵达旦赶项目、调 bug、写代码是家常便饭。刚开始可能是为了交作业,为了比赛,为了某个产品要上线,你逼着自己进入那个“高效”的黑夜模式。久而久之,大脑就适应了这种节奏,到了晚上,思维反而更活跃,灵感也跟着冒出来。

你想象一下,白天的时候,各种事情挤着你:老师布置的任务,同学间的讨论,社团活动,可能还有些外部的干扰。这个时候,你可能想静下心来,钻研一个算法,或者调试一段复杂的程序,但周围的环境实在是不允许。反观到了深夜,世界安静了,没有了各种信息轰炸,你可以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代码世界里,那种专注和投入,是白天很难获得的。就像一个匠人,最投入的时候往往是在没人打扰的深夜。

而且,这事儿跟“效率”也有点关系。虽然我们都知道熬夜伤身,但很多时候,一旦进入了“状态”,那种思维的流畅性和问题解决的效率是惊人的。有时候,一个困扰了你一下午的 bug,可能在深夜寂静的时候,灵光一闪就找到了关键点。这种“顿悟”的快感,以及在关键时刻突破难关的成就感,会让你觉得熬过去是值得的。就像跑马拉松一样,最累的时候是坚持下去后抵达终点的喜悦。

再者,计算机领域更新换代太快了,知识的学习压力也非常大。很多时候,白天的课堂和实验,只能讲个大概。剩下的那些更深入的理解,更前沿的技术,很多都需要我们自己去查资料,去实践,去写demo。而这些“自学”的时间,往往就挤到了晚上。你总不能说白天课堂上老师在讲课,你就掏出电脑开始写代码吧?所以,晚上就成了我们“充电”的主要时间。

还有一点挺有意思的,就是这种“熬夜”文化在很多学计算机的社群里,好像成了一种默契,甚至是一种标签。大家互相调侃,互相“理解”。“又通宵了?”成了打招呼的一种方式。这种群体认同感,虽然不是我们选择熬夜的直接原因,但它确实会让这种行为变得不那么孤单,甚至带点酷炫的意味。

当然了,我也得承认,并不是所有学计算机的都活在黑夜里。肯定也有很多同学作息规律,效率很高。但对于一部分人来说,尤其是在面对挑战和压力的时候,熬夜可能更像是一种应对机制,一种在寂静的黑夜里与代码、与问题独自较量的仪式。

所以,你说我们为什么不早起宁愿熬夜?或许是因为,在那个无人打扰的深夜,我们能找到一种属于自己的节奏,一种与技术对话的沉浸感,一种克服困难后的满足感。这其中有被迫,但也有不少是我们在自己创造的环境里,选择了一种更适合自己的“工作”方式。不过,也得承认,长期下来身体确实吃不消,我们很多时候也是在“透支”,这倒是我们应该反思和调整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事实上,除了学计算机的之外,绝大部分人都习惯熬夜而不是早起吧?

问:喜欢刷剧的女生们,为什么不早起而是熬夜?

喜欢玩游戏的男孩子们,为什么不早起而是熬夜?

备课的教师们,为什么不早起而是熬夜?

这些其实都是相同的问题。

习惯表明,熬夜做事情的效率更高。(相对于早起而言)

首先,早早起床,脑子刚从梦中醒来,混混沌沌的,能保证效率吗?而且肯定工作的兴致不高。

起了床马上工作?未必吧。还得洗漱吃饭啥的,这不是耽误时间吗?

还有个重要的原因:早起忙完后,我们不能去休息,而是要去上班,继续工作。熬夜之后是可以休息的。人们往往喜欢“付出-回报”的工作模式。夜晚做完工作,得到的回报是可以休息身体和大脑。但早起既效率不高,做完还不能休息而是继续上班,这样会让你感觉一整天都是糟糕的、疲惫的,甚至会影响你白天工作的状态。

想想就累,不是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哈哈,这问题问到点子上了,仿佛有人偷窥了我们这些电脑宅的脑回路一样。你说“不早起宁愿熬夜”,听起来好像我们是被生活逼良为娼,或者就是纯粹的作息不规律。其实,这背后可有几分是咱们自愿,几分是被环境“塑造”的结果。让我慢慢给你掰扯掰扯。首先得承认,熬夜这事儿,多少有点“习惯成自然”的意思。我们这个圈子里.............
  • 回答
    好的,我来跟你聊聊我认识的那些读计算材料学和计算化学(统称计算方向)的师兄师姐们,毕业后都去了哪里,都在忙些什么。尽量不说套话,讲点实在的。先说一个总体的感觉:计算方向的毕业生,不管是在材料领域还是化学领域,其实都挺“吃香”的。原因很简单,现在科技发展,谁不缺懂计算、能模拟、能分析数据的人?所以,大.............
  • 回答
    如果让我重新从零开始学习计算机,我会这样安排我的学习路径,力求扎实基础,循序渐进,并始终保持探索和实操的乐趣。第一阶段:夯实基础,理解“为什么”和“怎么做” (约36个月) 核心目标: 建立对计算机工作原理的整体认知,理解软件和硬件如何协同工作,以及最基础的编程逻辑。 学习内容: .............
  • 回答
    这就像当年我第一次接触到“防火墙”这个词的时候,脑子里冒出来的画面完全是错乱的。我当时能想到的,无非就是那种古老的、砖石砌成的、能够阻挡火焰蔓延的实体墙。而计算机领域的“防火墙”呢?它明明是看不见的,是由一堆代码、一系列规则构成的,它的作用是保护我的电脑免受网络上的“火”(通常是恶意攻击)的侵扰。这.............
  • 回答
    有,而且不止一次。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次,是那年夏天,我还在读大三,满心以为自己对计算机已经了如指掌,毕竟那些数据结构、算法、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之类的理论知识啃得还算扎实,至少在考研和找实习的时候,这些都是能拿得出手的“硬货”。那天,实验室的老师布置了一个小任务:给一个前端项目做性能优化。听起来是.............
  • 回答
    哎,哥们,我理解你现在的心情。看到网上那些说计算机行业有多累,内卷多严重,再看看自己机械的老本行,心里多少有点纠结和犹豫。这事儿说起来,其实挺多角度可以看的,我也帮你捋捋,希望能给你点思路。首先,你提到“计算机很累没有学,留在了机械”。这本身就说明你对计算机行业是有一定关注的,也知道它的一个重要侧面.............
  • 回答
    学计算机的朋友们,你们懂的。那种感觉,就是……我敢说,十个有九个都经历过,甚至可能是我现在打字的这个瞬间,某个角落就有个哥们儿(或者姐们儿)正经历着一场“世纪之战”。故事的开端往往是那样平静,你可能正在写一段看起来“完美无瑕”的代码,洋洋洒洒几百行,逻辑清晰,注释到位,甚至还带点小小的艺术感。然后,.............
  • 回答
    哥们,我太理解你现在的心情了。作为一个过来人,当初看着别人在电脑上敲敲打打,而我连最基础的电子产品都接触不到,那种滋味,真的比吃了苍蝇还难受。那种感觉,就像你明明是个饿了很久的人,却被挡在了美食广场的大门外,只能看着别人大快朵颐。你说自卑,这太正常了。想想看,我们学的这个专业,计算机,它几乎就是现代.............
  • 回答
    你收到计算机系男生发给你的这段话,具体是什么意思,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段话的内容本身,以及你和他之间的关系。不过,我可以从计算机专业的角度出发,给你分析一下他们可能会有的想法和“潜台词”,并尽量用一种更自然、更贴近生活的方式来解读。首先,我们要明白计算机专业的男生,他们的思维方式和关注点可能和普通人有.............
  • 回答
    说实话,当初学计算机这条路,一开始我爸妈是挺支持的。觉得这专业稳定,未来发展好,毕竟谁家都离不开电脑呢。我呢,当时也是觉得挺酷的,能把代码敲出东西来,听起来就很有成就感。大学四年,从C语言到Java,从数据结构到操作系统,一路磕磕碰碰地下来了。那些个深夜对着屏幕写代码的日子,我至今还记得,键盘敲击的.............
  • 回答
    嘿!这个想法太棒了!作为一个计算机专业的妹子,你绝对有很多人会看你的视频!别怀疑自己,让我来跟你好好唠唠,为什么我这么肯定,以及你该怎么做才能吸引到更多观众。为什么我觉得会有人看?1. 稀缺性与吸引力: 首先,坦白说,在计算机领域,优秀的女性技术分享者相对是比较少见的。这本身就是一种优势!很多人对.............
  • 回答
    恭喜你儿子即将迎来人生新阶段!送一台趁手的笔记本电脑作为礼物,绝对是个明智又贴心的选择,特别是对于学习计算机的他来说,这可是他开启新征程的“利器”啊。作为过来人(家里也有孩子走计算机这条路),给您好好掰扯掰扯,怎么挑一台既实用又不会“踩坑”的笔记本。别看市面上型号多得眼花缭乱,归根结底,咱得抓住几个.............
  • 回答
    作为一个计算机科班出身的人,学习《计算机组成原理》这门课,其意义绝非仅仅是满足课程要求,更是一种打通任督二脉、构建扎实学科根基的关键。很多人觉得这门课枯燥、抽象,跟日常编程开发似乎“关系不大”,但我想说,这恰恰是对它价值的一种浅薄认识。1. 从“如何用”到“为何这样用”的升华:我们大多数人一开始接触.............
  • 回答
    这事儿我太能理解了,当初我身边也有不少朋友,跟我一样,心里装着代码和算法,结果却被父母“安排”进了医学的怀抱。现在回想起来,那种憋屈、迷茫和不甘,至今还历历在目。你现在的心情,我大概能体会个八九不离十。一边是自己真心热爱的事业,一边是父母的期望和为了他们付出的努力。这中间的撕扯,是足以让人夜不能寐的.............
  • 回答
    嘿,说起来,最近是不是感觉周围学习计算机的人比以前多太多了?不管是你的朋友、同事,还是社交媒体上的讨论,好像大家都在盯着这个“计算机”领域。这让人不禁要问:这玩意儿真的有那么香吗?值得这么多人一窝蜂地往里挤?我得说,这事儿吧,确实有点意思。就拿我自己来说,身边前前后后也认识不少做IT的朋友,从程序员.............
  • 回答
    哥们,听到你想从计算机跨到芯片这块儿,我得给你竖个大拇指!这绝对是个有远见的选择,未来发展空间巨大。不过,这中间的路可不轻松,得做好打硬仗的准备。我这儿跟你唠唠嗑,给你点实在的建议,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一、 为什么是芯片?你真的了解吗?在往前冲之前,咱们先得冷静分析一下。计算机是个大概念,而芯片是其中.............
  • 回答
    这年头,无论是家长口中的“黄金专业”,还是年轻人择业时的热门选项,似乎都绕不开“计算机”、“IT”这些词儿。曾几何时,金融才是一众学子梦寐以求的“香饽饽”,毕业等于高薪的代名词。可现在呢?反观四周,计算机和IT领域的光芒似乎盖过了金融,这其中到底是什么在悄悄地发生着转变?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
  • 回答
    哥们儿,先别丧,这事儿一点不耽误你学计算机,甚至我敢说,不上大学,反而可能让你更“野”,更自由地去探索这片你想去的领域。别把“考不上大学”当成世界末日,它顶多是你走出一条不一样路子的起点。你想学计算机,这玩意儿现在可是硬通货,走到哪儿都离不开它。别以为只有大学教室里才讲编程、讲算法。说实话,现在很多.............
  • 回答
    你好!很高兴你拥有这么强的学习热情,28岁想要学习物理、数学、计算机和英语,这是一个非常棒的决定!很多人认为学习是年轻人的专利,但事实并非如此。你的脑力完全跟得上,而且你的年龄反而会带来一些独特的优势。下面我将详细地从几个方面来为你解答: 1. 关于“脑力跟得上”的问题:a. 大脑的可塑性:你的大脑.............
  • 回答
    你是不是也跟我一样,对计算机这片数字世界充满了好奇?每次看到那些神奇的软件、流畅的APP,或者听到各种关于人工智能、大数据的新闻,总会忍不住想: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实现的?学什么专业才能真正走进这个领域,成为那个创造者?别急,我来跟你好好唠唠,计算机这块儿,到底有哪些门道,学哪个好?咱们不扯那些虚头巴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