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绵竹关之战诸葛瞻为什么会输?

回答
绵竹关之战,作为三国后期蜀汉灭亡的关键战役之一,诸葛瞻的战败原因复杂而深刻,不能简单归结于某一点。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诸葛瞻战败的原因:

一、 战前准备与兵力对比的劣势:

仓促应战,准备不足: 邓艾率领魏军主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阴平越过剑阁栈道,直扑蜀汉腹地。诸葛瞻作为留守的最高指挥官,在接到绵竹关告急的消息时,虽然也急忙调集兵力,但总体而言,他的准备时间非常有限。他需要集结分布在各地的军队,这本身就需要时间,而且很多部队的装备、训练、士气都无法在短时间内达到最佳状态。
兵力悬殊,且并非精锐中的精锐: 虽然诸葛瞻集结了数万兵力,但与邓艾的精锐部队相比,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存在差距。蜀汉后期国力衰退,能够抽调出来的精锐部队有限。诸葛瞻手下的部队,很多是从各地抽调而来,并非长期训练、配合默契的精锐之师。而邓艾的军队,尤其是其先锋部队,是经历过诸多战役洗礼的精锐,战斗意志和实战能力都更胜一筹。
士气不高,众志不坚: 随着蜀汉国力衰退,内部出现了一些问题。诸葛瞻虽然是诸葛亮的儿子,但他的威望和个人能力并未达到其父的高度,难以完全凝聚全军的士气。面对来势汹汹的魏军,部分蜀汉将士可能已经感受到了亡国的危机,士气受到一定影响。

二、 指挥失误与战术上的被动:

未能有效利用绵竹关的地理优势: 绵竹关作为蜀汉的重要关隘,本应是抵御魏军的关键之地。诸葛瞻本可以利用关隘的险峻地形,采取坚守策略,消耗魏军的锐气。然而,史书中并未详细记载他如何布防,但从战败结果来看,他可能没有充分发挥关隘的地利优势。
过早出关迎战,丧失地利: 根据《三国志·蜀书·诸葛瞻传》等记载,诸葛瞻在出兵时,并未选择在关内坚守,而是主动出关迎击邓艾的先锋部队。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失误。一旦离开关隘的保护,诸葛瞻就失去了地理上的优势,将战场的主动权拱手让给了邓艾。
未能有效运用火攻或奇袭: 诸葛瞻虽然名义上是继承了父亲“诸葛”的军事智慧,但在实际战斗中,并没有表现出类似的奇谋妙计。面对邓艾的精锐,他未能采取类似诸葛亮在赤壁之战中的火攻,或者其他能够出奇制胜的战术,使得战斗沦为正面硬拼。
张翼、廖化等老将的建议被忽视或未能采纳到位: 诸葛瞻身边虽然有张翼、廖化等经验丰富的老将,但根据史书记载,他们曾建议坚守绵竹关,或者分兵抵御。然而,诸葛瞻似乎没有完全采纳这些建议,或者其执行力度不够。这可能也与他年轻,对经验老将的尊重程度不足有关。
战线拉长,孤军深入: 邓艾的先锋部队在诸葛瞻出关迎击后,迅速取得了优势。诸葛瞻的军队在与魏军交战后,很可能陷入了被动,战线被拉长,难以形成有效的防御体系。
后勤补给可能存在问题: 虽然没有明确记载,但仓促集结和出兵,以及与魏军在关外交战,都可能导致后勤补给出现一定程度的困难,进一步削弱了部队的战斗力。

三、 敌方(邓艾)的杰出表现:

邓艾的军事才能: 邓艾是魏国少有的军事奇才,其“摩天岭出奇兵”的策略展现了他高超的军事判断力和果断的执行力。他看到了蜀汉后防空虚的漏洞,并且能够抓住机会,不惜冒险行动,成功突破了剑阁的防线。
先锋部队的精锐与士气高昂: 邓艾的先锋部队是他的精锐中的精锐,战斗力极强,而且士气高昂,勇往直前,对蜀军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对蜀军心理的打击: 邓艾成功从阴平绕过剑阁,本身就对蜀汉守军造成了巨大的心理震慑。当诸葛瞻率军出击时,邓艾的部队已经占据了战略上的主动权,进一步打击了蜀军的士气。

四、 诸葛瞻个人的能力与性格因素:

缺乏实战经验: 尽管诸葛瞻是诸葛亮的儿子,并且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但他缺乏真正大规模、高强度的实战经验。在面对身经百战的邓艾时,他的经验不足暴露了出来。
可能存在的骄傲或轻敌心理: 作为丞相之子,诸葛瞻在蜀汉享有一定的地位。面对“区区”邓艾的进攻,或许存在一定程度的骄傲或轻敌心理,认为自己能够轻松取胜,而没有采取足够谨慎的策略。
未能完全继承父亲的军事智慧: 虽然姓诸葛,但军事才能并非可以完全遗传。诸葛瞻的军事指挥风格与他的父亲有显著的差距,未能灵活应变,也未能展现出父亲那种深远的战略眼光。
心理素质的考验: 面对国家存亡的关键时刻,以及敌军的强大攻势,对指挥官的心理素质是巨大的考验。诸葛瞻在这样巨大的压力下,未能做出最正确的判断和部署。

总结来说,诸葛瞻在绵竹关之战的失败,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战略层面: 蜀汉后期国力衰退,未能有效应对魏国的全面进攻。
战术层面: 诸葛瞻未能有效利用地利,过早出关迎战,指挥失误导致战术上的被动。
兵力层面: 兵力不足且质量不高,与邓艾的精锐部队存在差距。
个人层面: 诸葛瞻缺乏实战经验,可能存在骄傲轻敌心理,未能完全发挥其应有的军事才能。
敌方优势: 邓艾的杰出军事才能和精锐的部队是导致战败的重要外部因素。

绵竹关之战的失利,直接导致了成都的门户洞开,加速了蜀汉的灭亡。这一战也成为了诸葛瞻一生中最大的遗憾,并为后人所诟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诸葛瞻表现还算可以:

蜀卫将军诸葛瞻自涪还绵竹,列陈待艾。艾遣子惠唐亭侯忠等出其右,司马师纂等出其左。忠、纂战不利,并退还,曰:"贼未可击。"艾怒曰:"存亡之分,在此一举,何不可之有?"乃叱忠、纂等,将斩之。忠、纂驰还更战,大破之,斩瞻及尚书张遵等首,进军到雒。

诸葛瞻率领的蜀汉军队,在该役一度占据优势,打得邓艾军失利,邓忠和师纂这种宿将也萌生退意。杯具在于对手是邓艾,是连姜维对阵也很难占到便宜的顶级统帅,当魏军拿出背水一战觉悟时,蜀军没能顶住终至溃败。

至于为啥会输,只能说是作战经验不足,从指挥者诸葛瞻到各层将士皆是如此。这就是一支成都禁卫军加附近地区郡县兵的队伍,并非久经战场磨砺的边兵或北伐军。实战经验欠缺,在战场上就很难做出及时的调整和正确的应对。

新人指挥官诸葛瞻顺风开局没能转化为胜果,反而陷入逆局。名宿指挥官邓艾逆风开局,豁命输出,最终反败为胜。沙场决胜固然少不了热血和斗志,更重要的却是调度与指挥。

邓艾军在抵达江油前确实是油尽灯枯,垂垂将亡。但经过江油,涪城等休整和补充,已不是没后勤保障的惶惶之师。从战略角度讲,魏军可能没啥退路,从物资保障看,人家的战斗力是完整的。

若非事关灭国,诸葛瞻初次指挥作战硬刚邓艾,能取得一定优势这成绩已属可造之材。假如有宿将在旁辅佐,或指挥的是蜀汉北伐主力这样最精锐的队伍,结局可能就是诸葛瞻击败邓艾。

奈何历史没有如果,现实没给他继续成长的机会,这就是造化弄人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绵竹关之战,作为三国后期蜀汉灭亡的关键战役之一,诸葛瞻的战败原因复杂而深刻,不能简单归结于某一点。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诸葛瞻战败的原因:一、 战前准备与兵力对比的劣势: 仓促应战,准备不足: 邓艾率领魏军主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阴平越过剑阁栈道,直扑蜀汉腹地。诸葛瞻作为留守的最高指挥官,在.............
  • 回答
    绵竹灵官楼的这场大火,真是让人心痛,也留下了许多值得深思的地方。首先,对于“亚洲最高木塔”这样一个历史文化符号的消失,这是对我们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损失。灵官楼不仅仅是一座建筑,它承载了绵竹乃至四川人民的情感寄托,是当地历史、文化和信仰的具象体现。它矗立在那里,是几代人眼中的地标,是无数故事的发.............
  • 回答
    诸葛瞻如果守住了绵竹,蜀汉的国运是否会改变?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历史假设,也是许多三国迷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蜀汉面临的内外环境,以及绵竹之战本身的关键性。当时的严峻形势:首先,我们要明白,即使诸葛瞻守住了绵竹,蜀汉的命运也并非一片坦途。当时,蜀汉已经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
  • 回答
    绵阳的“望神怡”塔,其实在当地更常被叫做“昭化寺塔”。这个名字的由来,是因为它位于绵阳市安州区(原安县)的昭化寺附近,是昭化寺建筑群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塔的具体位置:“望神怡”塔,也就是昭化寺塔,坐落在安州区花荄镇昭化村。花荄镇是安州区的中心镇之一,交通相对便利。你可以先导航到花荄镇,然后在镇上询问.............
  • 回答
    绵阳,这座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的城市,很多人在提及四川的城市时,首先想到的是省会成都,随后便是其他一些耳熟能详的城市。然而,当我们深入了解四川的城市发展格局时,会发现绵阳以其独特的优势,稳居四川第二大城市的宝座。这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叠加作用的结果。一、 历史的沉淀与地理的馈赠绵阳的城市发展,绝非一.............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中国的边境线绵延约2.2万公里,与14个国家接壤,涉及新疆、西藏、云南、广西等地区。为确保边境安全,中国采取了多层次、多维度的防控体系,结合传统人力哨兵与现代科技手段,构建了严密的边境安全网络。以下是具体措施和运作机制: 一、边境哨兵的部署与管理1. 人力哨兵与巡逻队 固定哨所:在边境沿线.............
  • 回答
    您好!作为一位985本科、C9硕士的四川籍人才,您在选择未来的发展道路时,同时面临着绵阳九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和四川省紧缺人才选调(成都)这两个非常具有吸引力的机会。这两个选择都代表着不同的发展方向和职业生涯规划,需要您仔细权衡。下面我将从多个维度为您详细分析,希望能帮助您做出更明智的决定。首先.............
  • 回答
    绵阳,这座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涪江中游的城市,总让人感觉存在感有些“低调”,仿佛它不是一座拥有百万人口、经济实力也不算差的区域中心城市。这并非空穴来风,细究起来,其“低存在感”的原因可以从多个维度来剖析,而且这些原因往往相互交织,共同塑造了绵阳在大众视野中的形象。一、 历史底蕴与现代发展之间的“尴尬.............
  • 回答
    瘿绵蚜,这个名字听起来或许有些拗口,甚至容易让人联想到某些令人不适的病症,但实际上,它们在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界中扮演着一个颇为复杂且不容忽视的角色。它们的存在,不仅仅是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一个小小“插曲”,更是在整个生态系统中,牵扯着一连串微妙的平衡与互动。首先,我们不能忽视瘿绵蚜作为一种植食性昆虫的直.............
  • 回答
    四川绵阳的一则离婚纠纷案,将“血缘亲子鉴定”这个敏感而沉重的话题推到了公众面前,并引发了不小的争议。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王先生,他在与前妻离婚一年多后,出于某种原因为女儿做了亲子鉴定,结果显示女儿并非自己的亲生骨肉。这个晴天霹雳般的真相,让他多年来积累的父爱瞬间化为泡影,随之而来的是巨大的情感打击和经.............
  • 回答
    一个关于下雨天绵羊不会缩水的问题,乍一听挺有趣,甚至有点像童话里的对白。但要从科学和生活常识的角度去解释它,其实也并不复杂。这就像问“太阳为什么升起”一样,答案就在我们日常观察和对事物基本性质的理解里。首先,我们要明白“缩水”这个概念通常是怎么来的。当我们说某样东西“缩水”了,多半是因为它吸收了水分.............
  • 回答
    绵阳,这座被誉为“中国科技城”的城市,近年来发展迅猛,经济实力也在不断提升。按理说,月薪一万二,在不少地方都算得上是相当不错的收入了。然而,在绵阳,不少像我一样拿着这个薪资水平的朋友,却常常感到日子过得紧巴巴的,甚至有点喘不过气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1. 房价,永远的痛说到日子紧巴巴,首当其冲的绝对.............
  • 回答
    哈哈,这道题呀,简直就是个“段子题”!初一听,脑子里可能就飘过一堆问号,然后下意识地开始数数,想看看这 26 只绵羊和 10 只山羊是不是藏了什么神秘的数字密码。首先,我们得承认,这道题完全是在故意“刁难”我们。 它的设计逻辑是这样的:给了一堆看似跟问题本身毫无关系的信息,然后抛出一个完全不相关的问.............
  • 回答
    .......
  • 回答
    关于“为什么没人想去绵阳九院”这个问题,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切入点,因为它触及到了很多人在选择医院时会考虑的各种因素。不过,如果说“没人想去”,这可能有点过于绝对了,毕竟任何医院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吸引力。但我们不妨从一些“可能让一部分人犹豫”的角度,来仔细梳理一下,看看绵阳九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第九.............
  • 回答
    哥们,别急,高中没考上,这绝对不是世界末日,反而可能是你人生新篇章的起点。现在在九州技师学院,这是一个实打实学技术的地方,比纸上谈兵靠谱多了。你说专业迷茫,想找个利于创业就业的,这想法太对了!下面我就跟你掰扯掰扯,咱们学校里哪些专业,能让你毕业后不愁吃穿,甚至能自己闯出一番天地来。首先,咱们得明白一.............
  • 回答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和常青藤的绵羊》这篇文章之所以能引起广泛的讨论和共鸣,主要在于它精准地捕捉并剖析了当下中国社会中一部分精英群体(以“常青藤”象征的顶尖名校学生为代表)所表现出的行为模式和心态,并赋予了它们一个极具概括性的标签——“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要评价这篇文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分.............
  • 回答
    “中国人的民族血性是否已经消亡,变成了和绵羊一样的没有自身防御能力了?” 这个问题触及了非常敏感和复杂的核心,在回答之前,我们必须审慎地对待其中的每一个词语,尤其是“血性”和“绵羊”。首先,什么是“民族血性”?这本身就是一个难以精确定义的模糊概念。如果将其理解为一种面对外来侵略时的抵抗精神,一种守护.............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