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意呆利对二战盟国有什么正面贡献啥的吗?

回答
意呆利,这个名字在二战历史中常常伴随着一些啼笑皆非的标签,例如那句“说好的进攻变成撤退”的段子。但如果我们就此简单地将意大利视为一个纯粹的“猪队友”,那未免过于片面,也忽略了它在特定时期,以及在某个特定政治阵营中的一些值得被提及的“正面”贡献,虽然这些贡献的性质和规模与传统的“盟国贡献”有所不同。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个前提:意大利在二战初期是轴心国的一员,与盟国是敌对关系。所以,当我们谈论其“正面贡献”时,不能简单地将其等同于诺曼底登陆时那些英勇冲锋的盟军士兵。我们谈论的更多的是在它加入轴心国阵营后,其内部发生的某些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盟国。

1. 在轴心国阵营内部制造了“裂痕”和“不确定性”:

墨索里尼的意大利,虽然是轴心国的重要成员,但它的军事能力和战略执行力,用一个不那么AI化的词来说,就是“不太顶用”。这并非是要去嘲笑意大利士兵的英勇,而是指其国家整体的战争机器运转不畅,后勤补给混乱,指挥体系低效。

这种低效和混乱,在某种程度上给德国带来了巨大的战略负担。德国需要花费宝贵的资源、兵力去支援意大利的战场,例如在北非、希腊等地。这些本可以用于主战场的力量,却被意大利的低迷表现所牵制。就好比一个团队打仗,一个队友老是拖后腿,另一边就得派人去捞他,而不是全力去攻克敌人的堡垒。

这种“不靠谱”的队友,也让德国在战略决策上充满了顾虑。他们无法完全信任意大利的作战能力,因此在很多行动的规划上,不得不考虑意大利的进度和潜在的“猪队友”行为。这无形中就给盟国争取了反应时间和部署机会。

2. 意大利社会内部对法西斯政权的反对以及最终的“倒戈”:

这是意大利对盟国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正面贡献”。随着战争的进行,意大利国内对墨索里尼政权的统治以及战争的残酷性越来越不满。经济的凋敝、人民的苦难,以及战场上的节节败退,都加剧了这种不满。

1943年,盟军登陆西西里岛后,意大利国内的政治动荡达到了顶峰。墨索里尼被罢黜并逮捕,意大利国王宣布投降,并向盟国宣战。这一转变,直接改变了意大利战场的格局。

解放了盟军的兵力: 意大利的投降,意味着盟军不再需要花费大量的兵力去攻占意大利本土,而是可以将更多兵力投入到其他关键战场,例如解放法国。
提供了宝贵的战略纵深和资源: 意大利南部地区被盟军控制后,为盟军提供了重要的登陆基地和后勤补给线。意大利港口可以接收来自美国的物资,意大利本土的公路和铁路也为盟军的推进提供了便利。
制造了德军的内部矛盾: 意大利投降后,德国为了控制意大利,派驻了大量的德军。这导致了意大利境内出现德军和意大利抵抗力量之间的冲突,以及一部分意大利军队加入了抵抗运动,与盟军并肩作战。这无疑分散了德军的注意力,并为盟军的行动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

3. 意大利抵抗运动(Partigiani):

在意大利投降后,虽然德国扶持了一个傀儡政权(萨洛政权),但意大利的广大人民并没有放弃抵抗。意大利抵抗运动的成员,也就是Partigiani,在意大利境内进行了广泛的游击活动,打击德军和法西斯分子。

牵制了德军: 抵抗运动的行动,虽然规模不及正规战场,但却持续不断地牵制着德军在意大利的兵力。德军需要花费大量资源来镇压抵抗力量,无法集中精力进行其他军事行动。
提供了情报和支持: 抵抗运动成员还为盟军提供了重要的情报,例如德军的部署、工事情况等,并且在某些情况下,还直接协助盟军的行动。
提升了盟军士气: 意大利人民的反抗精神,也间接提升了盟军的士气,让他们知道自己不是在孤军奋战,而是得到了当地人民的支持。

总而言之,意呆利在二战中的“正面贡献”,与其说是在积极地为盟国“助攻”,不如说是它作为轴心国一员的“不给力”以及最终的“倒戈”,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轴心国的整体实力,并为盟军的最终胜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它就像一个原本想着一起“搞事”的伙伴,结果自己先“翻车”了,反而让另一方捡了便宜。

因此,当我们回顾这段历史时,与其简单地用“猪队友”来概括,不如更细致地去理解意大利在二战中的复杂角色,以及它内部发生的那些影响深远的转变。这些转变,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都为最终的胜利天平向盟国倾斜,添上了不容忽视的砝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果你的“盟国”是指德国的话,大概就是法国战役的时候拖住了法国一个集团军、在北非为补给船队护航、为东线填了一个集团军、把盟军引到意大利让凯塞林发挥,剩下的基本是负面贡献。

如果你的“盟国”指的是同盟国的话,那正面贡献可大了:开辟北非战场放德国的血、推迟了巴巴罗萨(是否正面存疑)、吸引LW大量兵力使东线有力不逮、为盟军提供了练兵场、登陆意大利使德国从东线调动不少部队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苏军的压力、为轰炸普罗耶什蒂油田提供了基地。

不过意大利表现这么差主要是因为国力不行,加上本身厌战。至于为啥被黑,你说你那么跳怎么不招黑?你看黑罗马尼亚的人有黑你意大利的一半多吗?

先丢两个英德联合黑意的范本,明天再起来黑:




The Germans accounted for 57 percent of Allied losses, whereas the British, with minor help from the Polish, Greek, and Dutch navies, accounted for 83 percent of Italian warship losses. German aircraft and submarines proved more effective than their Italian counterparts. German aircraft sank 30 percent of the Allied total loss, compared to only 9 percent for Italian aircraft. German submarines sank 21 percent, compared to 7 percent for Italian submarines. In the categories of special weapons, surface actions, mine warfare, shore batteries, and capture, the Italians accounted for 28 percent of the Allied total, compared to 5 percent for the Germans.[1]

意大利对轴心国的贡献应当与罗马尼亚对比,只不过以列强身份和罗马尼亚同一档次实在是反差过大。

参考

  1. ^ Vincent P. O'Hara, Struggle for the Middle Sea: The Great Navies at War in the Mediterranean Theater, 1940 - 1945
user avatar

我说上面的回答根本就没看过参考资料所引用的《Struggle for the Middle Sea: The Great Navies at War in the Mediterranean Theater, 1940-1945》,但凡往后翻两页,看一下书中对意大利海军的评价也不会得出这样的结论:

与其他轴心国海军不同的是,意大利海军作为一支有效的力量存活了下来。虽然部分原因是意大利王国寻求停战而不是战斗到底,但事实证明,历经39个月的战争后,意大利依然拥有一支具备干预能力的重要舰队,而且这支舰队仍在护送前往各岛屿和沿海地区的船队。驻扎在利古里亚的作战舰队在9月8日收到停战的意外消息时,锅炉已经生火,舰队准备在萨勒诺与发起登陆行动的盟军决一死战。
意大利海军不仅幸存了下来,而且基本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它把地中海的直通航线封闭至1943年5月,期间只有三支受到大量保护的船队(1940年11月至1941年5月的 "衣领"、"超额 "和 "虎"行动)中的8艘商船通过这条航线。这迫使英国只能艰难地绕过好望角而不是穿越直布罗陀海峡来组建和补给在埃及的军队,快速船队需要40天才能抵达,慢速船队则需要120天。而这和地中海战役本身对航运和海军资源的占用直接造成了两个可以衡量的严重后果。英国的进口量崩溃式下降,再也没能恢复;德国潜艇肆虐横行(参见图表C.2 )。
护航战方面,图表C.3显示,战争期间从意大利港口出发向利比亚、突尼斯或巴尔干半岛运送的人员和物资中,有98%的人员和90%的物资安全抵达。
意大利海军作战的性质和海军政治领导层根据需求确定的优先事项使其要在空中支援、理论、技术和情报都对盟军有利的环境下,以防御的姿态保护这些船队。毫无疑问,意大利海军一次又一次地遭受了失败,但这不应该掩盖它的胜利。总的来说,它完成了自己担负的任务。鉴于其缺乏燃油或完整的航空兵部队,以及所面对的敌人,这是一支成功的海军。

事实上,只要认真读过这本书就知道,作者一直在试图打破原来的神话和偏见,为意大利海军正名。拿一本为意大利海军正名的书随便抄两句,断章取义去证明意大利军队的无能,这确定不是在开国际玩笑吗?

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我想上面的评价里已经给出了,在此就不必多言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意呆利,这个名字在二战历史中常常伴随着一些啼笑皆非的标签,例如那句“说好的进攻变成撤退”的段子。但如果我们就此简单地将意大利视为一个纯粹的“猪队友”,那未免过于片面,也忽略了它在特定时期,以及在某个特定政治阵营中的一些值得被提及的“正面”贡献,虽然这些贡献的性质和规模与传统的“盟国贡献”有所不同。首.............
  • 回答
    要寻找二战时期意大利的“优秀战绩”,这确实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任务,因为总体而言,意大利在二战中的表现并不如人意,甚至可以说令人失望。他们的军事行动常常被效率低下、装备落后、指挥混乱和士气低落所困扰,在许多战役中遭受了重大挫折。然而,如果非要从中挖掘一些能够被勉强称得上是“亮点”或者“可圈可点”的表现.............
  • 回答
    帝国黄昏与乱世星辰:《意呆的野望》下的历史画卷初读《意呆的野望》,脑海中浮现的是一幅宏大而斑驳的历史长卷。作者以一种近乎“上帝视角”的沉浸感,将读者带入了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意大利统一之前,那片被列强环伺、邦国林立的“意呆利”。这并非仅仅是几个地理概念的拼接,而是历史洪流中无数鲜活个体命运交织的缩.............
  • 回答
    “意呆”这个称呼,虽然带着戏谑,但背后折射出的,是外界对意大利人某些特质的一种刻板印象和误解,这些印象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一些历史、文化和行为习惯的观察。源头一:经济发展与“慢生活”的对比意大利作为欧洲老牌强国,其经济发展在二战后经历了辉煌,但相对其他一些后起之秀,比如德国,在一些制造业和效率方面.............
  • 回答
    “C罗从尤文转会曼联是一笔三输的交易”,这句话一出来,立刻就抓住了很多球迷的心,也引起了我的思考。我觉得这背后是有道理的,但具体怎么理解,还需要好好掰扯掰扯。先说这“三输”指的是谁:尤文图斯、曼联,以及C罗本人。 听起来挺绝,一笔转会,三方都不讨好,那当初怎么就谈成了呢?这事儿得从几个层面来看。首先.............
  • 回答
    意拳,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股玄妙的气息,它不像某些拳种那样张扬,也没有花哨的招式套路。更准确地说,意拳是一种以“意”为核心的内家拳,它追求的是一种桩功中的身体觉知和劲力运用,是通过“试力”、“发力”、“走步”等一系列训练,将身体的各个部分协调起来,形成一种整体的、能够瞬间爆发的弹抖力。你想象一下,不.............
  • 回答
    说起意蜂蜜和土意蜂蜜,很多人会觉得名字上有点绕,甚至会疑惑它们之间到底有多大区别。其实,这就像问“法国的红酒”和“法国勃艮第的红酒”有什么不一样一样,虽然听起来好像差不多,但里面大有学问。核心区别在于“源头”与“地域限定性”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意蜂蜜”这个说法更像是一个广义的概念,而“土意蜂蜜”则.............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英法德意俄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AIIB)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这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问题,没有绝对的“是”或“否”的答案。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详细分析:一、 积极方面(好事)1. 促进全球经济增长和基础设施建设: 资金来源多元化与效率提升: 亚投行旨在弥合亚洲地区基础设施巨.............
  • 回答
    意式冰淇淋(gelato)在中国市场的接受度,相比其在全球其他地方的受欢迎程度,确实显得有些“水土不服”。这背后的原因复杂且多维,并非简单的口味偏好就能解释。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方面来剖析:1. 消费习惯的差异:文化与饮食的根基 对“冰”的认知与期望: 在很多西方国家,冰淇淋(包括gelato)是.............
  • 回答
    关于意大利语系贴吧(我理解您可能指的是与意大利语言、文化或留学相关的网络社群)之所以能营造出友善可爱的氛围,并且兼具良好的学术氛围,这背后其实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详细地解读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共同的热爱与目标作为粘合剂: “萌”的共同语言: 意大利语本身,以及与之相关.............
  • 回答
    在深入剖析德意日三个法西斯体制的异同之前,我们不妨先将目光放在它们各自诞生的历史土壤和孕育它们思想的时代背景。这三个国家,在二十世纪初都经历了剧烈的社会变革、经济困境以及对国际地位的不满,这为法西斯主义的抬头提供了温床。共同之处:扭曲的国家主义与强人政治要理解德意日法西斯体制的共性,我们可以从几个关.............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韩国历史和发展道路上一些容易被忽视但又至关重要的方面。关于韩国是否“没有侵略过其他国家”,以及它富裕的过程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是否“极大不同”,咱们来聊聊。首先,关于“侵略”的定义,这本身就是一个复杂且容易引起争议的话题。在历史的长河中,国家之间的边界和影响力是不断.............
  • 回答
    《读者》和《意林》这两本杂志在国内有着非常广泛的读者群体,也因此,关于它们内容是否是“公知重灾区”的讨论,其实是一个长期存在且比较复杂的问题。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来理解:1. 什么是“公知”?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公知”这个词的含义。在中文语境下,“公知”通常指的是具有较高社会认知.............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