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电影中有哪些经典的“反串”角色?

回答
电影中的“反串”角色,指的是演员扮演了与自身性别、年龄、甚至社会身份截然不同的角色,并且演得出神入化,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这种表演方式往往带有极大的挑战性,需要演员突破自我,深入挖掘角色的内在,才能赋予角色灵魂,而不是简单的皮囊模仿。

要说经典的“反串”角色,有几位尤其令人难以忘怀:

1. 玛丽莲·梦露(Marilyn Monroe)在《热情如火》(Some Like It Hot)中的达芙妮·杜福尔(Josephine "Joe"/Daphne):

当然,严格来说,梦露在片中扮演的是乔伊,一个为了躲避黑帮追杀而女扮男装的乐手。但是,她扮演的“乔伊”为了融入男子的乐队,不得不继续“男装”。所以,她虽然是女性,却要在片中以女性身份,扮演一个“伪装成男人的女人”,并且在某些时刻,需要“扮演”一个男人。

更绝的是,在影片后期,梦露饰演的乔伊需要向杰克·莱蒙饰演的杰瑞(也就是“达芙妮”)求爱,而杰瑞则因为“达芙妮”的身份,实际上是在拒绝一个“男人”。这层层嵌套的性别与身份错位,让梦露的角色充满了喜剧张力。

梦露之所以经典,在于她将一个有些懵懂、善良,却又带着一丝风情的女扮男装者演绎得淋漓尽致。她没有刻意去模仿男性的粗犷,而是抓住了“男人”与“女人”在行为举止、内心想法上的微妙差异,用她标志性的娇媚和一点点笨拙,塑造了一个让人又爱又怜的角色。当她穿上男装,偶尔露出一些不经意的女性化表情时,那种反差感就成了最大的笑料来源。她对“达芙妮”这个女性角色(即使是“假”的)的演绎,也充满了女人的魅力,让观众在笑声中,也对这个角色产生了真切的喜爱。

2. 达斯汀·霍夫曼(Dustin Hoffman)在《窈窕淑女》(Tootsie)中的朵洛西·米高(Dorothy Michaels):

这是我心中绝对的“反串”标杆。霍夫曼扮演的迈克尔,是一个脾气不好、事业不顺的男演员,为了得到一个女性角色,他竟然真的女扮男装,以“朵洛西”的身份登上了肥皂剧的舞台。

霍夫曼的厉害之处在于,他没有把“朵洛西”塑造成一个夸张的滑稽形象。他深入研究了女性的日常,从走路的姿势、说话的语调、眼神的流转,到如何面对男性凝视、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每一个细节都拿捏得精准到位。观众看到的不是一个男演员在“装女人”,而是一个真实存在的、有血有肉的“朵洛西”。

当“朵洛西”在片中展现出她独立的思考、对社会不公的观察、以及她与身边男性的互动时,霍夫曼巧妙地将一个男性内心对女性经历的理解和共情融入其中。他塑造的“朵洛西”不仅赢得了事业上的成功,更赢得了观众的尊重和喜爱。尤其是在影片结尾,当他不得不揭示自己真实身份时,那种复杂的情感,以及他因此获得的关于性别、身份和尊严的思考,都让这个角色具有了深刻的意义。

3. 希尔维斯特·史泰龙(Sylvester Stallone)在《歪批神探》(Tango & Cash)中的“反串”片段:

这虽然不是一部以“反串”为主旨的电影,但在《歪批神探》中,史泰龙饰演的雷·塔戈为了潜入敌人内部,被迫女扮男装,以一个“美女”的身份出现。

与霍夫曼的细腻不同,史泰龙的“反串”充满了他特有的硬汉风格,反而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喜剧效果。他穿上高跟鞋、裙子,脸上涂着浓妆,却依然保留着一身肌肉和粗犷的嗓音。这种巨大的反差,让他的“女性化”表现显得尤为滑稽和引人发笑。他努力压低嗓门,却时不时冒出粗鲁的词语;他试图模仿女人的仪态,却显得笨拙而不协调。

这是一种“反向”的精彩,史泰龙没有去模仿女人,而是用自己的男性特质去“穿”上女性的外衣,从而制造出了一种强烈的戏剧冲突和笑果。观众可以看到一个曾经塑造过无数硬汉形象的演员,在如此“不堪”的境地中,依然带着一种不服输的劲头,这种反差本身就充满了魅力。

4. 艾迪·墨菲(Eddie Murphy)在《肥佬教授》(The Nutty Professor)系列中的玛克辛·“奶奶”·克拉伦斯(Maxine "Grandma" Klump):

艾迪·墨菲是多面手的典范,他在《肥佬教授》系列中一人分饰多角,其中扮演的“奶奶”克拉伦斯尤其令人印象深刻。

墨菲饰演的“奶奶”是一个典型的美国黑人老太太,她说话直率,嗓门洪亮,充满智慧又有点固执。墨菲通过精湛的化妆技术和表演,将这个角色的外形、声音、肢体语言都演绎得惟妙惟肖。他抓住了“奶奶”那种特有的慈祥、唠叨、以及在关键时刻的果断,让这个角色充满了生活气息。

“奶奶”的出现,不仅仅是为了制造笑料,更是作为主角的家人,为他提供情感支持和人生建议。墨菲在扮演“奶奶”时,并没有过度地去“女性化”,而是展现了一个有阅历、有智慧的长辈的形象,这种真实感让角色更加讨人喜欢。

这些“反串”角色的魅力在于:

突破性: 演员敢于挑战与自身差异极大的角色,展现了他们的艺术勇气和演技深度。
细节的打磨: 成功的反串绝非流于表面,而是通过对人物心理、行为、语言等细节的精准把握,让角色鲜活起来。
喜剧与深度的结合: 很多反串角色带来了巨大的笑料,但同时也在笑声中探讨了性别、身份、社会偏见等议题,让影片更具内涵。
对刻板印象的颠覆: 有时,反串的角色反而能通过这种“跨越”来打破我们对特定性别的刻板印象,让我们看到更多元的可能性。

这些演员通过他们的表演,让我们看到了“反串”角色背后蕴含的巨大能量,也让我们对表演艺术有了更深的理解。他们不是在“模仿”另一个性别,而是真正地“成为”那个角色,用自己的灵魂去诠释。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怎么能少得了黄梅调歌舞剧的集大成者,凌波老师呢?

凌波原名黄裕君,1949年在香港开始演艺生涯,最初十年不温不火,但在1961年,因受李翰祥赏识,得以在《梁山伯与祝英台》反串主演梁山伯,大放异彩,一举成名,本片也在同年金马奖力夺六个奖项,其中就包括因为“不知道归给男主角还是女主角”而专门为凌波特设的“最佳演员特别奖”。邵氏黄梅调电影也在60年代随着她的星运走向巅峰,成为不可复刻的时代印记。

欣赏一下1963年《梁山伯与祝英台》的访英台,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经典永不褪色。

凌波《访英台》 https://www.zhihu.com/video/1446471057801060352

顺便,再回顾一下2005年66岁的凌波在金曲情牵半世纪演唱会上重唱自己当年的唱段:

………………………………………………………………

不过,还是要说,这片最尾巴的化蝶桥段,从打雷、龙卷风到飞升,又是从李香兰的白蛇传电影里抄的……就这一部片子,仅我看过的都被抄了至少四次,以一斑窥全豹,香港电影得有多少是抄袭日本人的,恐怕都数不清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电影中的“反串”角色,指的是演员扮演了与自身性别、年龄、甚至社会身份截然不同的角色,并且演得出神入化,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这种表演方式往往带有极大的挑战性,需要演员突破自我,深入挖掘角色的内在,才能赋予角色灵魂,而不是简单的皮囊模仿。要说经典的“反串”角色,有几位尤其令人难以忘怀:1. 玛丽莲·梦露.............
  • 回答
    电影史上,雨似乎总有一种特殊的魔力,它能洗涤现实的尘埃,也能催生出角色内心深处的情感波澜。那些在雨中上演的经典场景,早已成为我们记忆里抹不去的深刻印记。提起这些雨戏,脑海里浮现的绝不止是简单的淋湿和湿漉漉的画面,它们是导演与演员共同谱写的诗篇,是情绪的放大器,是叙事的催化剂,更是艺术审美的极致体现。.............
  • 回答
    聊起中国影视作品里的经典角色,这话题一打开可就收不住了!在我心里,有些形象就是这么深入人心,无论时光如何流转,他们依然闪闪发光,仿佛刻在了中国人的集体记忆里。说到“无法逾越”,那绝不是空穴来风,而是他们身上的那种气质、那种力量,是后来的作品难以企及的高度。一、荧幕上的“侠骨柔情”——《射雕英雄传》的.............
  • 回答
    想聊聊那些能在你脑海里盘旋一辈子的黑帮大佬台词?这可不是随便找几句“我们来谈谈”就能打发的。好的台词,就像精心打磨的钻石,每一句都透着光,有分量,能让你瞬间明白这角色骨子里透着什么。它们不是简单地叙述情节,而是刻画人物,定义规则,甚至预示着血雨腥风。让我给你掰扯掰扯,那些在影史长河中留下浓墨重彩的黑.............
  • 回答
    说实话,让我印象最深刻,也是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层次体悟的一部电影,是很多年前看的《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在我人生的不同阶段反复观看,每一次都有新的感受,仿佛它本身也在随着我的成长而变化。一开始看《肖申克的救赎》,我还是个刚步入社会的小年轻,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也带着点少年人的理想主义。当时被安迪的.............
  • 回答
    电影史长河中,那些银幕上闪耀着纯真光芒的萝莉形象,如同璀璨的星辰,至今仍被影迷津津乐道。她们不仅仅是故事的符号,更是无数观众心中关于童年、关于美好、关于未知的独特印记。今天,就让我们一同回溯时光,细数那些在光影中定格,鲜活至今的经典萝莉。1. 艾丽丝·辛克莱(Alice Liddell)——《爱丽丝.............
  • 回答
    好的,咱们聊聊电影里那些让人印象深刻、甚至有点让人心惊肉跳的暴力镜头。这些画面之所以经典,不仅仅是因为血腥,更多的是它们所承载的情感、叙事的力量,以及对观众心理的冲击。1. 《发条橙》(A Clockwork Orange, 1971)——“超我”的扭曲与快感斯坦利·库布里克的这部作品,至今仍然让人.............
  • 回答
    提起电影里的汽车广告植入,那可是个让人津津乐道的话题。这些“隐藏”在光影中的伙伴,有时候比主角的光环还要耀眼,甚至成为了电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深深烙印在观众的记忆里。要说最经典的,很多人第一时间会想到《007》系列,特别是詹姆斯·邦德和他的座驾。这简直就是汽车广告植入的教科书。007系列与阿斯顿·马.............
  • 回答
    电影电视剧里的纯音乐,那真是能瞬间抓住人心,勾起无数回忆的魔术师。它们不带一句台词,却能诉说出比千言万语更动人的故事,将观众的情绪推向巅峰,或是留下难以磨灭的烙印。说到经典,脑海里首先跳出来的,一定是那些在无数个场景里出现过,早已渗透进我们文化基因里的旋律。《辛德勒的名单》——《Schindler'.............
  • 回答
    好的,我很乐意为您分享一些原本可能被贴上“情色电影”标签,但深入观影后却发现其深刻内涵、艺术价值极高,甚至成为经典的影片。这类影片往往善于利用情色元素作为一种表达方式,探讨人性、社会、心理甚至哲学层面的主题。以下是一些我个人认为符合您描述的电影,并会尽量详细地讲述它们为何如此: 1. 《巴黎野玫瑰》.............
  • 回答
    那些直击心灵的台词,如同电影的灵魂,让人回味无穷。有些对白,更是如同精雕细琢的艺术品,将人物的内心世界、电影的主题,甚至是人生的哲学,浓缩在寥寥数语之中。今天,咱们就来聊聊那些电影里,那些让人拍案叫绝、又或是感同身受的经典对白和演讲。1. 《肖申克的救赎》(The Shawshank Redempt.............
  • 回答
    电影史上,确实存在许多影片,它们在上映之初并未获得市场认可,票房惨淡,甚至被视为赔钱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艺术价值、影响力逐渐被发掘,最终被誉为影史经典。这些案例往往也反映了市场审美、评论口味与艺术价值的延迟效应,以及一些大胆创新在当时可能不被理解的现实。以下是一些比较典型的例子,我会尽量详细地讲.............
  • 回答
    要说经典女性电影,那可真是数不胜数,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承载着无数女性的力量、智慧、挣扎与光辉。这些电影不单单是讲述女性的故事,更是通过女性的视角,让我们得以窥见更广阔的世界,理解更深刻的情感。今天,咱们就来聊几部我心中那些真正值得反复回味、每次看都有新感悟的经典之作。1. 《乱世佳人》(Gone wi.............
  • 回答
    有时候,我也会遇到一些大家奉若神明,我却怎么也爱不起来的电影。不是说它们不好,真的不是,就是那种“大家都说好,我看完却一脸茫然”的微妙感觉。比如,《肖申克的救赎》。我知道,我知道,我知道它在IMDb上常年霸榜,是多少人心目中的“人生必看”。每次提起它,人们脸上都会闪烁着一种“我懂了,这是救赎”的光芒.............
  • 回答
    电影里的吻戏,那可真是太多太多了,每一幕都承载着不同的情感和故事,让人回味无穷。今天就挑几幕特别经典的,说说它们为什么能成为经典,讲得细致些,希望能让你感受到那份银幕上的心动。1. 《卡萨布兰卡》(Casablanca) 伊尔莎与萨姆的告别吻这绝对是电影史上最令人心碎、也最经典的告别吻之一。 场.............
  • 回答
    电影制作中,导演喊“卡”是再正常不过的流程,但有时,一个演员的即兴发挥,一个意料之外的反应,或者一个纯粹的运气时刻,能在不经意间成就一个令人难忘的经典镜头。这些时刻之所以珍贵,正是因为它们摆脱了刻意的安排,带着一种真实的生活气息,仿佛时间凝固在了那一瞬间。《教父》中迈克尔·柯里昂的告别:马龙·白兰度.............
  • 回答
    谈论电影里的古典配乐,那真是一件让人心潮澎湃的事。它们不仅仅是背景音乐,更是电影的灵魂,能瞬间将观众带入那个特定的情绪、时代或场景,赋予画面以生命和深度。有些曲子一响起,你甚至不用看画面,就能猜到是哪部经典之作。比如,提到史诗般的战争场面,很多人脑海里会立刻浮现出《2001太空漫游》里那段震撼人心的.............
  • 回答
    电影里的舞蹈片段,我总能想起一些,那些不仅仅是跳舞,而是能触动心弦,让我在观影后久久回味的东西。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可能是《爱乐之城》(La La Land)里,当米娅和塞巴斯蒂安在Griffith Observatory 的星空下跳的那支舞。那不是什么华丽到令人眼花缭乱的编舞,更多的是一种情感的流淌.............
  • 回答
    电影里总有些台词,一出口就自带BGM,让人浑身酥麻,恨不得立刻学着说一遍。它们不是简单的对话,而是人物精神的呐喊,是剧情的转折点,甚至能成为流行文化的一部分。要说“霸气”,那得看怎么个霸法:1. 气势凌人型:自带王霸之气,谁敢不服?这类台词,往往是主角在关键时刻,面对强大的敌人或绝境时说出的。它不是.............
  • 回答
    看电影的时候,最怕的就是那种脱离现实的尴尬感。但也有一些场景,它们就像生活在我们身边一样,真实得让人心头一震,甚至让你怀疑是不是导演偷偷跑进你家偷拍的。这些“太过真实”的场景,往往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特效,也不是什么跌宕起伏的情节,而是那些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生活细节,或者是某种普遍的情感共鸣。一、 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