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本科生到底该不该取消毕业论文?

回答
“本科毕业论文,到底该不该取消?”

这个问题,就像大学里那间永远挤满人的自习室,总有人在讨论,却似乎没有标准答案。尤其这两年,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以及我们这代人对学习方式、知识获取途径的全新理解,这个话题更是被拎到了风口浪尖。

先说说支持取消的声音。

最直接的一个理由, “没必要,浪费时间。”

想想看,很多本科生,尤其是理工科或者应用型专业的,学了几年专业知识,最后还要花上几个月甚至半年时间,写一篇不算特别深入、也不一定能真正指导实践的论文。很多时候,论文只是为了完成一个“毕业任务”,大家都在想方设法“弄”出来,而不是“做”出来。

选题难: 很多学生找不到真正感兴趣、有价值,同时又在本科阶段可行的研究方向。要么题目太大,没法深入;要么太小,写出来意义不大。老师们为了让学生能“有东西写”,给出的题目往往是一些“伪研究”,比如“某某产品市场营销策略分析”,其实就是查查资料、写写报告。
过程空洞: 论文的写作过程,对很多人来说,就是不断地“搜文献”、“拼凑”、“改格式”。导师的指导也常常是“你这个数据不对”、“这个逻辑不通”,而缺乏对研究方法、理论深度上的真正引导。结果就是,学生在过程中获得的提升,可能远不如他们花出去的时间和精力。
成果浅尝辄止: 说实话,很多本科论文的研究深度和创新性,真的很难和研究生、博士论文相提并论。很多内容都停留在文献综述、现象描述,或者是一些基础的案例分析。就算勉强做出点“成果”,也可能很快被新的知识潮流所淘汰,对实际的学术贡献有限。
“形式大于内容”的陷阱: 论文的格式、排版、引用规范,有时候比内容本身更受关注。这无形中把学生的精力引向了“如何写得像一篇学术论文”,而不是“如何真正做好一项研究”。

而且,毕业论文的评价标准也常常存在争议。很多时候,评分取决于导师的“心情”,或者班级内卷的程度,跟学生实际付出的努力和学到的东西,关联度并不那么高。

另外一个重要的考量是, “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传统论文模式的冲击。”

我们现在获取知识的途径太丰富了。网络、慕课、各种线上学习平台,让我们能接触到最前沿的理论和研究。很多时候,我们能通过实际项目、参与企业实习、制作有影响力的作品集,来证明自己的学习成果和能力。

实践导向的培养: 对于很多应用型专业,比如设计、艺术、计算机科学,一个高质量的实践作品(如APP、网站、艺术装置、设计方案)可能比一篇论文更能体现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
跨学科合作的兴起: 现代社会很多问题需要跨学科解决,一篇纯粹的个人论文可能难以展现学生在团队协作、跨领域沟通方面的能力。
终身学习的本质: 大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能够终身学习的人。如果毕业论文成为了一个“必须完成的仪式”,而不是学习过程中的一种探索,那它就偏离了初衷。

那么,反对取消的声音,又有什么道理呢?

支持保留毕业论文的观点,同样有他们的道理,而且,很多观点触及了更深层的问题。

最核心的一点, “培养科研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毕业论文,从理论上讲,是学生在大学本科阶段,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一项研究课题的训练。

系统性训练: 论文写作过程,逼着你去学习如何选题、如何设计研究方案、如何搜集和分析数据、如何论证观点,以及如何规范地表达研究成果。这个过程,是对一个人逻辑思维、分析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全面锻炼。
独立性培养: 尽管有导师指导,但最终的成果是学生独立完成的。这个过程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面对困难不放弃的精神。
学术规范的学习: 论文写作是学习学术规范的重要途径,包括如何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引用)、如何清晰准确地表达学术观点、如何进行严谨的论证。这些规范,对于未来继续深造或者从事需要严谨性的工作,都至关重要。

其次, “为进一步深造打基础。”

对于打算继续读研究生(硕士、博士)的学生来说,毕业论文的写作经验,无疑是他们申请研究生、以及之后进行研究生阶段研究的宝贵铺垫。

“预演”研究生生活: 很多人认为,本科毕业论文就是研究生阶段科研的“简易版”。通过本科论文,学生可以提前体验研究的艰辛和乐趣,评估自己是否适合走学术道路。
了解学术领域: 很多学生在写本科论文的过程中,会深入了解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学术领域,这有助于他们更清晰地选择未来的研究方向。

还有一个角度, “对大学教育质量的检验。”

毕业论文,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学校检验本科教学质量的一个窗口。如果绝大多数学生都能独立完成一篇合格的毕业论文,说明学校的教学体系是有效的。

评价教学效果: 论文的质量,也能反映出学校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学术氛围等方面是否存在问题。

当然,反对取消的声音也承认,现行的毕业论文制度确实存在很多弊端。但他们认为, “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取消,而是改革。”

比如:

改革论文形式: 取消传统的“论文”,可以代之以多种多样的毕业项目,例如:
研究性项目: 允许学生选择学术研究、实验项目、数据分析等。
设计类项目: 允许学生提交高质量的设计作品、模型、原型等。
实践类项目: 允许学生提交创业计划、社会实践报告、实习成果报告等。
艺术类作品: 允许学生提交创作作品、表演、展览等。
细化和明确评价标准: 针对不同形式的毕业项目,建立更加科学、客观、多元的评价体系。
加强导师培训和责任: 提高导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研究、项目设计、过程管理方面的能力和责任心。
提供更多资源和支持: 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文献库、实验室设备、数据平台、技术支持等。
允许“不写论文”的选项: 对于那些明确表示不打算走学术道路,但有其他突出能力的同学,可以提供替代的毕业要求。

总结一下,取消毕业论文,的确可以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和形式主义,让学生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更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学习和实践中。但与此同时,毕业论文作为一种训练学生科研思维、独立思考能力、学术规范的传统方式,如果完全消失,也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比如让一部分学生失去一次深度探索和系统训练的机会,以及让大学在检验教学质量方面少了一个重要的维度。

所以,与其简单地说“取消”或“不取消”,不如思考的是:

1. 如何让毕业论文(或毕业项目)变得更有意义?
2. 如何更好地契合不同专业、不同学生的特点?
3. 如何让这个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能力提升的催化剂,而不是一项枯燥的任务?

这可能才是我们真正应该花心思去解决的问题。也许,未来的毕业要求会更加多元化,更加个性化,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毕业“答卷”。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没必要。本科生论文就是原始大学留下的阑尾。原始大学是让你去研究学问,不考虑这个学问是不是来钱。现在的大学,就是“就业培训班”(硕士是“再就业培训班”),装啥学究啊。

user avatar

我个人认为本科毕业论文不能取消,但是形式要改变。

现在我们的毕业论文,还把创新性摆在第一位,实际上本科论文怎么创新?本科论文硕博化是目前的一个趋势,而本科论文学校的投入最多就几百块钱,很难做,做出来也是挪硕博的课题和数据。

但是本科论文也不好取消,现在这个情况下,很多学生连长一点的中文文章都写不清楚。

所以本科论文以后的着力点应该是搜索信息的能力,整合信息的能力,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以及基本中文文章规范。做到这几点,本科论文已经很优秀了,至于非要要求创新,还是算了吧。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