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成本。
如果火化的话,一口棺材这点木头量连肉都烧不完,烧完了就是一具“烤人”,外焦估计勉强能办到,但里嫩烤不到。在古代,柴火是资源,可以换钱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柴排在第一位。把一个人要烧透,烧成渣,用掉的柴火估计够一个家庭用好几个月的。
烧火还可能引发大规模火灾,古代森林覆盖率比现在高的多,而且没有现代化消防设备,救火基本靠泼水,万一把森林点燃了,这个怎么弄。
刨个坑,把人往里一埋,节约很多成本,相对抛尸荒野这种野蛮手段,埋到土里,滋生的细菌也不会对地表的人有什么影响。
早在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之前就开始土葬了,大量还称不上“文明”的上古人类“文化”遗址就有大量墓葬群。
人类开始埋葬去世者的遗体的时间应该更早。随着大约10000年前世界各地的人类陆续进入种植业文化时期,随之而来的是人口密度大幅上升。大量去世者遗体如果得不到及时掩埋,则由此造成的疾病流行对人类聚落的威胁是非常大的。即使人类可能很早就知道把遗体搬运到离日常活动场所距离较远的地方并远离水源(毕竟气味就不好),但效果依然有限。尤其考虑到一场大雨导致的山洪就能把草草丢弃的已经高度腐坏的遗体冲进水源,这就更不卫生了。
最初,人们会把遗体造成的瘟疫看做是某种神秘主义事件,希望付诸宗教活动(跳大神)来让神明不要降下灾厄。但是在人类长久的历史中,可能受到某些野生动物(比如猫)埋藏粪便的行为的启发,也尝试埋藏气味感人的遗体,结果发现效果立竿见影——周围空气立马不臭了,下暴雨发洪水也不会有尸体漂到河里。于是大家也就陆续开始掩埋遗体。再后来,疫病的爆发则减少了,古人于是可能会产生朴素的想法,将遗体和疫病联系起来,毕竟都是与死亡相关的事物,联系起来很容易。经验代代薪火相传并不断完善,并逐渐把经验转化为类似“死者要落叶归根/回归大地母亲/免于曝霜露、为犬彘食”之类的宗教教条加以确立。久而久之,这一行为就被固化为了人类文化的一部分。于是之后人们都会及时地,在远离聚落和水流的地方埋葬遗体。
至于为啥不爱用火烧……燃料宝贵,还要用来取暖做饭呢。知道在没有鼓风机/风箱的时代,把一个人完全烧成灰需要多少燃料费多大劲不?上古时代人类死亡率有多高婴儿夭折有多普遍?如果都一个个烧……请饶了早期农业社会那点可怜的生产力吧。早期农业时代的人很可怜的,终日劳作还要忍饥挨饿,生活质量比狩猎采集时代差远了。你再让他收集大量燃料去烧人,烧出烤肉香来怎么办?当场开Party?伦理上不太好吧?烤不熟的话那传播瘟疫效果也是杠杠的,就算烤熟也防不了朊病毒……所以说,火葬多费事,刨土挖坑多省事呀?
成本低啊。
古代哪里有那么多的燃料进行火葬。
就算现在普遍用火葬形式,那个成本也是因为政府补贴牵引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