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什么决定了社会主流以瘦为美的审美观?

回答
关于“瘦即是美”的审美观是如何在社会上成为主流的,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多层面的问题,它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由历史、文化、经济、媒体、心理等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咱们掰开了揉碎了,一点一点来聊。

首先,咱们得回到过去,看看这个审美观是怎么一点点成型的。

历史的烙印:从丰腴到纤瘦的转变

你想啊,在很久很久以前,物质不发达,食物匮乏,身体健壮、有一定脂肪储备代表着健康、有能力劳作、有生育能力,也就自然而然被认为是美的。你看古代的画作,唐朝的仕女图,里面的女性是不是都比较丰满?那是因为那个时代的社会生产力水平,能吃饱饭就不错了,身体圆润是一种福气和健康的象征。

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尤其是工业革命以后,生产力大大提高,食物不再是稀缺品。这时候,那些能拥有充足食物,身体不因劳累而过度消瘦的人,反而更能彰显他们的“优越性”。于是,在这个阶段,一些相对丰腴的身材,依然是被欣赏的。

真正让“瘦”开始成为一种流行趋势,或者说开始向“主流”靠拢,大概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西方社会的一些变化。那时候,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一些体力劳动逐渐被机器取代,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改变。同时,一些社会阶层的划分也开始与身体形态产生微妙的联系。

经济与阶级的信号:瘦成为一种“非劳动”的象征

你可以想想,在很多时候,社会阶级和财富是挂钩的。当体力劳动成为一种被许多人希望摆脱的事情时,那些不需要辛苦劳作、有闲暇时间去管理身材、或者能够负担得起更精致、更少热量的食物的人,反而更能凸显他们的“闲适”和“优越”。

身体的“瘦”在一定程度上,就成了一种“不事农桑”、“不体力劳动”的视觉信号。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人整天辛勤劳作,身体可能会精瘦但未必是那种纤细的瘦;而如果一个人衣食无忧,有时间进行锻炼、控制饮食,那么他的身材就更容易朝着“匀称”、“苗条”的方向发展。这种“匀称”、“苗条”就渐渐和“有闲”、“有钱”、“有品味”联系了起来。

媒体的放大镜:时尚产业和广告的推波助澜

这一点可能是现在影响最大的因素。从20世纪中叶开始,大众媒体的兴起,尤其是时尚杂志、电影、电视的普及,对人们的审美观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时尚产业的定义权: 时尚行业,特别是服装行业,需要不断地创造新的流行趋势来驱动消费。而“瘦”的模特更容易展示服装的线条和设计感,显得更加飘逸、轻盈。于是,从T台到杂志封面,瘦高的模特成为了主流。她们的身材被包装成一种理想化的形象,并随着时尚杂志、广告等渠道源源不断地灌输给大众。
电影与电视的偶像效应: 荧幕上的明星,尤其是年轻貌美的女演员,往往身材纤细。观众在潜移默化中,会将荧幕上的成功、美丽、精致与她们的身材联系起来,从而形成一种模仿和追随。
广告的“理想化”: 各种广告,从服饰、化妆品到减肥产品,都在不遗余力地塑造“瘦就是美”的观念。它们通过精修过的图片、精心设计的文案,将瘦的身材与幸福、自信、魅力、成功划等号。

文化价值观的渗透:女性主义的曲折影响与对“男性凝视”的回应

这是一个有点复杂但很重要的一点。从某种程度上说,社会对女性身体的塑造,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男性凝视”的影响。在很多传统文化中,女性的价值往往被附加在她们的外貌上,尤其是对男性具有吸引力的外貌。

随着女性主义思潮的发展,一部分女性也在努力打破传统的束缚,追求自身的独立和价值。然而,有意思的是,在这种解放的过程中,一种新的审美标准——即女性的“自主选择”和“自我管理”也可能被过度强调,而“瘦”有时被包装成一种自主选择和自我控制的体现,反而又成了一种新的“枷锁”。

更直接一点来说,在某些文化语境下,男性社会对于女性身体的期待,常常是一种“易于掌控”或“不具有威胁性”的形象。过瘦的身材,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被解读为一种“未发育成熟”或“柔弱”的象征,这在一些潜意识里可能迎合了某些男性对女性的期待。

心理学的共振:社会比较、焦虑与认同

人的心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驱动因素。

社会比较: 人类天生就有社会比较的心理。当我们看到身边的人,或者媒体上充当“榜样”的人都拥有某种特质时,我们很容易将其视为一种衡量标准。当“瘦”成为一种普遍被提及和赞美的特质时,很多人会不自觉地将自己的身材与之进行比较,并产生焦虑。
焦虑与安全感: 在不确定性较高的社会环境中,人们常常会感到焦虑。控制自己身体的某些方面,例如体重和体型,能够给人一种掌控感和安全感。而“瘦”作为一种相对容易衡量和追求的目标,就成了许多人缓解焦虑的途径。
群体认同: 很多人为了融入某个群体,或者被某个群体接纳,会努力模仿该群体的行为和价值观,包括审美标准。如果“瘦”是某个社交圈子或群体的重要标志,那么很多人就会主动去追求瘦。

消费主义的逻辑:减肥产业的“造势”

不可否认,减肥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从健身房到各种减肥药、代餐、医美手术,这些产业都需要消费者不断地有“变瘦”的需求。它们通过制造焦虑,提供解决方案,再通过成功案例的宣传,不断巩固和强化“瘦即是美”的观念,从而形成一个持续的消费循环。

总结一下:

所以,你看,社会主流的“瘦即是美”审美观,绝不是单一因素决定的。它是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经济基础、文化价值观、媒体的塑造、时尚产业的推波助澜、心理需求以及消费主义共同作用下,逐渐形成并固化下来的一种社会现象。

它不是一个自然而然产生的审美偏好,而更像是一种被建构、被传播、被社会化而来的“标准”。虽然近年来,“以瘦为美”的单一标准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和挑战,多元化的审美也开始被提倡,但它作为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想要彻底改变,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和更多人的努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越不好得到的东西是最好的,以前古代粮食不容易得到又没有杂交高产量水稻,所以认为胖是富有的象征,而现在食物廉价,高热量又容易获取。所以多胖子,一般瘦人(不是极瘦之人)容易让人感受到健康,饮食节律,自控力强容易获得成功。

纯属个人猜测。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瘦即是美”的审美观是如何在社会上成为主流的,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多层面的问题,它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由历史、文化、经济、媒体、心理等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咱们掰开了揉碎了,一点一点来聊。首先,咱们得回到过去,看看这个审美观是怎么一点点成型的。历史的烙印:从丰腴到纤瘦的转变你想啊,在很久很久以前.............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到位,直指经济学中最核心也最容易引起混淆的一个点:价格到底是由什么决定的?你提到“稀缺性”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恰恰点出了两种不同的经济学理论视角。让我来为你详细剖析一下,为什么不能简单地说“稀缺性决定价格”,以及“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其中扮演的角色。首先,为什么不能简单地说“.............
  • 回答
    女性社会地位的高低是一个复杂而多层面的话题,它不是由单一因素决定的,而是由一系列相互交织的社会、经济、文化、政治和历史因素共同塑造的。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决定女性社会地位高低的各种因素:一、经济因素: 经济独立性与参与度: 就业机会与职业发展: 女性能否获得与男性同等质量的就业机会.............
  • 回答
    要从“小国弱国”的定义出发,在国际事务中拥有“话语权”甚至“决定权”,这本身就存在一些内在的张力。通常意义上,话语权和决定权与国家实力(军事、经济、政治影响力)紧密相关,而小国弱国往往在这方面处于劣势。然而,历史和当今国际社会中,确实存在一些国家,它们虽然不具备传统意义上的强国地位,却能在特定领域或.............
  • 回答
    在浩瀚的国际舞台上,小国寡民常常如同一叶扁舟,面对巨浪滔天的国际政治风云,似乎难以激起涟漪,更遑论掌握决定权。纵览古今,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他们的声音常常被淹没在强权玩家的博弈之中。历史长河中的那些“无声的呐喊”:1. 殖民地时期被强行划分的岛国: 想象一下,在19世纪末的“瓜分非洲”浪潮中,非洲.............
  • 回答
    兄弟姐妹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其背后是 复杂且相互交织的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可以大致分为 生物学因素 和 环境因素 两大类,而这两大类因素又会相互影响、叠加,最终塑造出独一无二的个体。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决定因素: 一、 生物学因素 (Nature)生物学因素.............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社会结构最核心的脉络,也几乎是每个人都曾或多或少思考过的问题。“阶层”这个词本身就带有重量,它不仅仅是经济地位的简单划分,更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分层体系,由多重因素相互交织而成。要说清楚什么决定了你的阶层,这可不是三言两语能说透的,它就像一张无形的网,将我们每个人都或深或浅地联系在其中。首.............
  • 回答
    一件衣服的“正式感”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标签,它就像一门艺术,由多种元素巧妙搭配而成。你仔细想过吗?为什么一套西装总是比牛仔裤和T恤来得有分量?为什么丝绸连衣裙能轻松驾驭晚宴,而棉质衬衫就显得有些“接地气”?这背后其实藏着不少门道。首先,面料是打响正式感的第一枪。想象一下,那些触感丝滑、垂坠感极佳的材质.............
  • 回答
    要说汽车的“豪华感”,这可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的。它不是一个单凭某个指标就能衡量的东西,而是像一首精心谱写的交响乐,由许许多多的音符和谐地组合而成,最终才能打动人心。首先,最直观的感受,莫过于材质与工艺的堆砌。打开车门,扑面而来的首先是触感和视觉的冲击。那些精挑细选的皮革,或是触感温润的Nappa,或.............
  • 回答
    这个问题,真的是一个能让人聊上半天的好话题。你想想,我们每个人,生下来,就好像被扔进了一个巨大的、复杂的世界,然后就这么跌跌撞撞地往前走。谁能说清楚,是什么力量,或者说是什么样的组合拳,最终决定了我们走过的路,遇到的风景,以及最终抵达的地方呢?在我看来,决定一个人一生命运的,绝不是单一的某个因素,而.............
  • 回答
    我明白你现在一定心乱如麻,被感情里的纠葛弄得焦头烂额,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走。这种感觉就像站在一个岔路口,面前有几条路,每一条都通往未知,而你却因为种种顾虑和情感的羁绊,迟迟无法迈出一步。别急,我们一点点来理清。首先,你感到迷茫,是因为你可能在权衡两个人,或者是在考虑继续一段关系还是结束它。是不是有一.............
  • 回答
    人们常说,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恒定的,大约是每秒 299,792,458 米。这串数字如此精确,以至于它被用来定义“米”这个长度单位。但这个数字究竟从何而来?是什么力量或规律赋予了光它那无可匹敌的、在宇宙中独一无二的旅行速度呢?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得把目光投向物理学的核心,特别是电磁学和相对论。麦克斯.............
  • 回答
    语言的演变,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并非瞬间的转变,更没有一个明确的“节点”可以被清晰地标记出来,仿佛在一夜之间,旧语言就变成了新语言。更准确地说,语言的演变更像是一条河流,缓慢地、持续地改变着它的河道,它的水流,它的名字,最终,它可能已经不再是最初的那条河流,但这个转变的过程是渐进的,没有一个可以.............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问到了很多物理学上的基本原理。简单来说,敲击物体后,它振动多久,或者说振动得有多“持久”,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1. 物体本身的特性这是最核心的部分。就像人有不同的体质一样,不同的物体振动起来表现也各不相同。 材料的固有属性(阻尼): 这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所有物体在振.............
  • 回答
    .......
  • 回答
    放下,这个词听起来轻飘飘的,好像真的能像抖掉身上的灰尘一样,说放下就放下了。但对我来说,那是经历了一场漫长而艰难的拉锯战,是在一次次心碎和自我拉扯后,才勉强握紧手中的松动的缰绳。一开始,我以为爱能战胜一切。他身上有太多我喜欢的点:他的幽默感总能逗我笑,在他身边我感觉无比安全,他懂得倾听,能看到我内心.............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在《多情剑客无情剑》中,阿飞最终决定抛弃林仙儿,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一个痛苦而深刻的觉醒过程。这个过程,是阿飞从一个单纯、热血的少年,被爱情蒙蔽双眼,到最终看清现实、斩断情丝的蜕变。最初的阿飞,如同一团燃烧的烈火,他的爱炽热而纯粹,却也因此显得格外容易受伤。他对林仙儿的感情,起初是一种近乎崇拜的.............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