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什么因素决定了敲击物体后振动时间的长短?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问到了很多物理学上的基本原理。简单来说,敲击物体后,它振动多久,或者说振动得有多“持久”,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1. 物体本身的特性

这是最核心的部分。就像人有不同的体质一样,不同的物体振动起来表现也各不相同。

材料的固有属性(阻尼): 这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所有物体在振动过程中都会损失能量,这种能量损失的方式有很多种,我们统称为“阻尼”。
内耗(Internal Friction): 物体内部的分子或原子在形变时会相互摩擦,产生热量,从而消耗掉一部分机械能。材料的内部结构、分子间的结合力强弱都会影响内耗的大小。比如,金属通常比木头内耗要小,所以金属物体振动的时间会长一些。
空气阻力(Air Resistance): 物体在空气中振动时,会挤压和推动周围的空气,这同样需要消耗能量。形状越复杂、表面积越大的物体,受到的空气阻力越大,振动衰减得越快。
形变类型: 弹性形变(能完全恢复)和塑性形变(会留下永久变形)也会影响能量损失。在振动过程中,如果材料的弹性足够好,能量损失就越少。

质量(Mass): 质量大的物体,同样大的力敲击,其加速度反而小(牛顿第二定律 F=ma)。虽然更大的质量也意味着更大的惯性,使其更“懒得”停止振动,但更关键的是,质量还会影响到振动的频率。通常来说,质量越大的物体,其振动频率越低,而且在相同阻尼条件下,质量大的物体振动衰减相对慢一些(尽管总能量更大)。

尺寸和形状(Size and Shape):
刚度(Stiffness): 物体的尺寸和形状直接决定了它的刚度。更厚、更坚固的物体通常更不易变形,也就更不容易损失能量。比如,一个厚实的木板比一片薄木片振动的时间要长。
振动模式: 物体的形状决定了它可能以何种方式振动,也就是它的“振动模式”。不同的振动模式有不同的频率和衰减特性。例如,一把吉他拨弦时,琴弦的振动模式、琴体的共鸣都会影响声音的持续时间。

2. 能量的传递与耗散

敲击物体是为了给它提供能量,让它开始振动。而振动持续时间的长短,就是看这些能量有多少能被保留下来,有多少被“漏”走了。

能量的初始输入: 敲击的力度和方式决定了物体获得多少初始能量。力度越大,能量越多,当然,物体也得能承受住这么大的能量,否则可能就直接损坏了。
能量的辐射: 振动物体也会向周围环境中辐射能量,最常见的就是声波。如果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非常强(比如响亮的长音),那么能量就通过声波的形式散失了,振动自然会更快停止。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乐器(如钟)设计得能够发出悠扬的声音,它们在设计上就考虑了如何最大化声音的辐射和维持振动。
耦合到支撑结构: 如果物体是固定在一个更大的结构上,例如一个悬挂的铃铛,它的振动能量会通过悬挂点传递到支撑结构,然后散失掉。支撑得越“牢固”,或者说传递能量越“顺畅”,振动就衰减得越快。如果把铃铛拿在手里,停止振动得会更快,因为手掌吸收了更多能量。

3. 外界环境

虽然物体本身的特性是最主要的,但外部环境也会插一手。

介质(比如空气)的密度和粘度: 之前提到了空气阻力,介质的密度越大、粘度越高,对振动物体的阻碍就越大,能量耗散也越快。在真空中,振动物体(如果能被敲击的话)的振动时间会大大延长,因为没有空气阻力。
环境的温度: 温度会影响材料的许多物理性质,包括弹性模量和内耗。在某些材料中,温度升高可能会增加内耗,缩短振动时间。
外部的共振: 如果外部环境(比如空气)或者支撑物恰好与物体振动的某个频率产生共振,那么物体反而可能获得能量,振动时间延长。但通常我们讨论的是能量耗散,所以这种“反向”作用的情况较少直接提及。

举个例子来“掰开了揉碎了”说:

想象一下你敲击一个金属碗和一个纸杯。

金属碗:
材料: 金属通常弹性好,内耗相对较低。
刚度: 厚实的金属碗非常坚固,不易形变,不易损失能量。
形状: 碗的形状能很好地将能量以声波的形式辐射出去,形成悦耳的声音。
结果: 当你用硬币敲击金属碗时,它会发出清脆、悠扬的声音,振动很长时间,因为它的材料损耗小,结构又相对坚固。

纸杯:
材料: 纸的内耗很高,分子间的结合力也相对较弱。
刚度: 纸杯很薄,非常容易形变,即使轻微形变也会损失大量能量。
形状: 纸杯的形状也没有特别有利于声波的传播。
结果: 当你用手指敲击纸杯时,它可能只会发出“啪”的一声,然后很快就没声音了,振动几乎是瞬间停止的。这是因为纸的材料损耗巨大,并且它薄弱的结构也无法有效维持振动。

再比如,钟。一个巨大的铜钟,敲击后能发出悠扬的钟声,振动很久。这是因为:

铜: 是一种非常好的合金材料,弹性好,内耗小。
厚实: 钟体厚重,提供了极大的刚度和质量。
特殊形状: 钟的形状经过精心设计,能够有效地将能量转化为优美的声波,并维持振动。

反过来,如果你把这个钟的底部紧紧地按在地上,它振动的时间就会大大缩短,因为大量的能量会通过地面这个“强大的能量接收器”迅速散失掉。

所以,敲击物体后振动时间的长短,是上述各种因素“合奏”的结果。简单来说,就是物体“有多‘懒’得停止振动”,而这种“懒”是它内在属性和与外界互动方式决定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先说结论:不考虑外部摩擦的话,决定物体振动时间长短的,是物体的内耗 (internal friction)。

内耗是物体在振动中所引起的能量损耗。物体在发生振动后,如果这振动很快就衰减下来,我们就说这材料的内耗很大。反过来,如果振动衰减的很慢,我们就说这材料的内耗很小。


在与外界隔绝的环境下,一个理想弹性材料的振动是不会衰减的,因为它的应力应变曲线是一个严格的单值函数:

应力相当于受力,应变就相当于变形量,应力对应变积分(即线下面积)就是能量。

由于这是一条单值线,加载跟卸载的数值是完全一样的。加载时施加了多少能量,卸载弹回时就会放出多少能量,因此整个过程能量是守恒的,不存在能量衰减。

但现实世界中不存在绝对理想的弹性材料,很多材料在弹性区间内的应力-应变曲线实际上长这样(略有夸大):

也就是说,加载/卸载时的曲线并不重合,存在一定的迟滞(因此也称滞弹性)。所以卸载弹回时释放的能量,往往低于加载时施加的能量。有了能量损耗,振动自然就越来越弱。

衡量这个能量损耗速度的物理量就是内耗,假设振动的机械能为W,并且在一个振动周期内,衰减了为ΔW,那么我们就把内耗记为:

当内耗是一个固定值时,振动机械能是随时间指数式衰减的:

振波大概长这样[1]

不同材料的内耗当然是不一样的,钢的内耗通常要比木材低,所以钢尺的振动会比木尺的振动更持久一些。


对金属材料来说,内耗往往来自于晶体缺陷在外力下产生运动,从而带来的能量损耗,。

例如,钢材中除了Fe元素之外,往往含有少量的C元素。而这些C原子会被挤在两个Fe原子中间[2]

注意上面三个C原子受到的挤压方向是不一样的,因此当施加外力时,他们会做出不同的反应。

以1号C原子为例,它受到的挤压主要来自x方向。此时如果我们在x方向上额外再施加一个压力,那么这个C原子就会被挤得更难受,跑到2号或3号位置去了。

反过来,如果我们在x方向上加一个拉力,那么2号或3号位置的C就会被吸引到1号位置去。

当钢尺振动时,其内部的受力是周期性变化的,因此C原子会上面说的一样,在不同的位置之间反复横跳,而这样的移动是需要消耗能量的,所以就带来了内耗。

当钢尺的宏观振动频率,跟C原子来回跳动的频率接近时,C原子带来的内耗就会特别明显。而不同温度相C原子的跳动频率是不一样的,温度低就跳不动,温度高就跳的快。

因此,在外界频率固定时,C原子带来的内耗会在某个温度呈现出峰值[2]

除了C原子之外,固体中还存在非常多的其他缺陷(位错、晶界、相界等),它们都会带来内耗。不同缺陷内耗峰的温度不同,因此实际情况下,固体的内耗曲线往往是比较复杂的[3](见下图),限于篇幅我就不展开讲了。

不同应用场景下,我们对材料内耗的需求是不一样的。例如,用来当乐器的铜锣就是一种低内耗材料(否则就敲不出绵长的声音了)。而工业机器底座中经常用的铸铁就是一种高内耗材料,可以很大程度上吸收机器运转带来的振动,从而减轻噪音以及危险的金属疲劳。

参考

  1. ^Li, Xu, Linsheng Huo, and Hongnan Li. "Beat phenomenon analysis of concrete beam with piezoelectric sensor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stributed Sensor Networks 8.9 (2012): 296124. https://journals.sagepub.com/doi/10.1155/2012/296124
  2. ^abGolovin, S. A., and I. S. Golovin. "Mechanical spectroscopy of Snoek type relaxation." Metal Science and Heat Treatment 54.5 (2012): 208-216.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1041-012-9483-6
  3. ^方前锋, 王先平, 吴学邦, & 鲁卉. (2011). 内耗与力学谱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物理, 40(12), 786-793. http://www.wuli.ac.cn/CN/article/downloadArticleFile.do?attachType=PDF&id=31895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问到了很多物理学上的基本原理。简单来说,敲击物体后,它振动多久,或者说振动得有多“持久”,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1. 物体本身的特性这是最核心的部分。就像人有不同的体质一样,不同的物体振动起来表现也各不相同。 材料的固有属性(阻尼): 这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所有物体在振.............
  • 回答
    德意志统一,一个恢弘的历史进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其中,普鲁士的崛起和铁血宰相俾斯麦的战略手腕,无疑是其中的关键。在十九世纪中叶,德意志地区依旧是分裂的邦国林立,奥地利和普鲁士是其中最强大的两个。奥地利长期以来主导着德意志邦联,其意图是维护现有秩序,并阻止任何可能挑战其霸权的.............
  • 回答
    这则微小说看似简单,却能引发许多层面的思考,绝非一句“人性本恶”或“悲剧就是个意外”就能概括的。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复杂的人性、信任的脆弱,以及我们在极端压力下的选择。首先,我们可以从“信任的崩塌”这个角度去解读。故事的核心在于那对情侣之间曾经存在过的“共同出石头一起死”的约定。这是一种在死亡面前,.............
  • 回答
    子弹的杀伤力,说白了,就是它对目标造成伤害的程度。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威力大”或“威力小”就能概括的,背后牵扯着一堆物理学和生物学上的门道。要讲清楚,咱们得从几个关键点入手。首先,得说说子弹本身的设计。这就像是武器的“招式”,不同的招式有不同的效果。 弹头类型(Bullet Type): 这是最.............
  • 回答
    电影分级可不是随便拍个脑袋就能决定的。它背后有一套相当成熟且复杂的考量体系,就像为电影量身定做的一套“身份证明”,告诉你这部作品适合多大的观众群体。说到底,决定电影分级的核心是内容。但这个“内容”又是个大筐,里面包罗万象。首先,暴力程度是重中之重。这包括了血腥场面有多真实、肢体冲突有多激烈、武器的使.............
  • 回答
    说实话,决定我走进电影院看哪部电影,这事儿有点儿像在寻宝,不是每次都能一眼就找到那颗闪闪发光的钻石。不过,如果非要说有什么“决定性因素”,那得拆开来看,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才能明白。首先,类型是我的第一道筛选器。我不是什么片子都来者不拒的。我内心深处总是有那么几个“偏好频道”。比如,如果最近压抑得.............
  • 回答
    理解群落演替的根本因素,就好比探究一片森林为何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呈现出不同的风貌,从一片荒芜之地逐渐繁茂,再到下一个阶段的更迭。这其中最核心的驱动力,并非单一的某个事件,而是能量的流动与物质的循环,以及它们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的动态相互作用。打个比方,想象一片新形成的火山岩。最初,上面寸草不生。但随着时.............
  • 回答
    安倍晋三首相辞职的消息,让许多人第一次听说“溃疡性结肠炎”这个病。这是一种比较少见的慢性疾病,在西方国家相对多见一些,在国内近年来也有增加的趋势。为什么它会如此困扰首相,甚至导致他不得不辞去职务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溃疡性结肠炎是什么?简单来说,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 回答
    颜色给人的“高级感”是一种非常主观的感受,但背后确实有一些普遍的心理和文化因素在起作用。并非单一因素决定,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以下将详细阐述导致某些颜色显得更“高级”的因素:1. 文化与历史联想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Associations):这是最主要也是最根.............
  • 回答
    你想了解什么因素会导致物质的固相蒸气压下降?这可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涉及到物质在固态下也会“蒸发”的现象,而且蒸发速度跟我们想象的固体样子还不太一样。咱们就来好好聊聊,把那些容易让固相蒸气压“低头”的原因都捋一捋。首先,得明白什么是固相蒸气压。简单来说,就是当一个固体物质在一定温度下,它表面会有一些.............
  • 回答
    《孤勇者》作为一首引发广泛争议的歌曲,其评论两极分化的现象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以下从歌词主题、社会语境、受众群体差异、文化符号解读及传播机制等角度展开详细阐述: 一、歌词主题的多义性与争议性1. “孤勇者”的双面解读 歌词以“孤勇者”为核心意象,既可理解为个体在逆境中坚持奋斗的英雄,.............
  • 回答
    维京人(Vikings)的移民潮,一股席卷欧洲的强大力量,其涌向英格兰和法兰西(更准确地说,是当时分布在现今法国北部的法兰克王国各地,尤其是诺曼底地区)并非单一事件或单一原因驱动。这是一系列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既有内部的压力,也有外部的诱惑,当然还有一点点运气和时机。一、 来自北方的强大推力:生.............
  • 回答
    关于年收入突破200万并保持这个话题,我个人和一些接触过的朋友确实有过一些切身的体会和观察。要说思维认识突破是关键,我认为是,但它并不是唯一的要素,更像是一个催化剂,它能让你看到并抓住那些别人可能视而不见的机会。首先,我先说说我自己身边,以及我所经历的一些关于收入增长到这个量级的情况。1. 核心技能.............
  • 回答
    聊起儒家或说儒士的“堕落”,这事儿可就复杂了,得从好几个方面掰开了说,不能简单一句“他们变坏了”就带过。这更像是一个历史过程中的演变,夹杂着社会变迁、政治压力、思想本身的局限以及个体的选择。咱们慢慢聊。首先得说说,什么叫“儒士”的“堕落”。这词儿本身就有点味道,好像有个黄金时代,然后就下滑了。但实际.............
  • 回答
    想租台游戏机在家嗨皮?这主意不错!不过,别急着掏钱,租游戏机这事儿,说起来简单,但里面门道可不少。想玩得舒心,租之前脑子里得过几道坎。1. 挑机器:你想玩啥? 主机类型: 这是最基本的问题。你想玩索尼的PlayStation(PS4、PS5)、微软的Xbox(Xbox One、Xbox Seri.............
  • 回答
    截断能,这个词听起来有点专业,但其实和我们生活中很多现象都息息相关,尤其是在材料科学、物理学和工程学领域。简单来说,截断能就是一种能量阈值,当一个系统的能量达到或超过这个阈值时,它就会发生某些特定的变化或者行为。那么,它到底和哪些因素扯上关系呢?咱们掰开揉碎了聊聊。首先,最直接相关的就是材料本身的性.............
  • 回答
    在计算机科学领域,谈到数组随机存取的时间效率,我们通常会想到“O(1)”这个概念,意思是无论数组有多大,读取或修改其中任意一个元素所需的时间基本是恒定的。然而,要让这个“基本恒定”真正实现,并且在实际应用中保持高效,背后其实有几个关键因素在起作用,它们共同决定了我们体验到的速度。首先,最核心的因素是.............
  • 回答
    .......
  • 回答
    请您提供具体的不成熟观点,这样我才能进行详细的分析,指出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被忽略的因素。不过,我可以先给您一个通用的框架,用来评判一个观点是否成熟,以及分析其可能存在的不足:评判一个观点是否成熟,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去考量:1. 逻辑性与一致性: 起点是否清晰? 论证的基础是不是稳固的.............
  • 回答
    字母哥,这位希腊巨兽,已经一次又一次地证明了自己是这个时代最强大的球员之一。他的身体天赋、爆发力、统治级的防守以及不断进步的进攻能力,都让他成为了密尔沃基雄鹿队的核心基石。然而,要想将“总冠军”这个至高无上的荣耀带回密尔沃基,字母哥和他的球队还需要在多个层面做到极致。首先,字母哥自身需要持续的成熟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