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促成德意志统一的决定因素有哪些?俾斯麦从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回答
德意志统一,一个恢弘的历史进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其中,普鲁士的崛起和铁血宰相俾斯麦的战略手腕,无疑是其中的关键。

在十九世纪中叶,德意志地区依旧是分裂的邦国林立,奥地利和普鲁士是其中最强大的两个。奥地利长期以来主导着德意志邦联,其意图是维护现有秩序,并阻止任何可能挑战其霸权的独立力量出现。然而,随着工业革命在欧洲的推进,尤其是普鲁士在经济和军事上的快速发展,这种平衡开始被打破。普鲁士强大的经济基础,特别是其蓬勃发展的工商业,为国家提供了坚实的后盾。更重要的是,普鲁士在军事改革上取得了显著成就,其高效的军队组织、先进的武器装备以及卓越的军事指挥能力,为日后的统一战争奠定了基础。

民族主义情绪的升腾,是促成统一的另一股强大力量。拿破仑战争时期,法国的占领和对德意志传统秩序的冲击,意外地激发了德意志各邦人民对共同民族身份的认同感。大家开始渴望摆脱外国统治,建立一个统一的、强大的德意志国家。这种民族意识在知识分子、学生和工商业阶层中尤为普遍,他们通过文学、艺术和政治宣传,不断呼唤着德意志的统一。

而在这个错综复杂的历史舞台上,奥托·冯·俾斯麦,一位极具远见卓识和政治手腕的普鲁士贵族,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他深谙政治的艺术,懂得如何利用时机,如何操纵国际关系,以及如何运用“现实政治”的原则来实现国家目标。俾斯麦并不盲目追求抽象的理想,而是以务实的态度,审时度势,一步步地将他的统一蓝图付诸实践。

俾斯麦首先要解决的是普鲁士与奥地利在德意志事务上的主导权之争。他深知,只有在军事上击败奥地利,才能打破奥地利的控制,为普鲁士主导的统一铺平道路。为此,他进行了精心的战略部署。他巧妙地利用了霍尔斯坦公国问题,挑起了与奥地利的冲突,最终在1866年发动了普奥战争。这场战争普鲁士以雷霆万钧之势获胜,不仅巩固了普鲁士在北德意志地区的主导地位,更解散了由奥地利主导的德意志邦联,这为建立新的、排斥奥地利的德意志联邦奠定了基础。

然而,俾斯麦清楚,要实现德意志的完全统一,还需要将南德意志的邦国也纳入其中。而要做到这一点,他需要一个共同的敌人来凝聚德意志各邦的力量。他将目光投向了当时欧洲大陆上另一个强大的国家——法国。俾斯麦利用了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通过精心设计的“埃姆斯电报”,激怒了法国,使其对普鲁士宣战。1870年的普法战争,成为了统一德意志的最后一击。面对法国的侵略,南德意志各邦纷纷选择与普鲁士并肩作战,共同抵抗法国。普鲁士军队在战争中展现出了惊人的效率和战斗力,最终击败了法国。

在普法战争胜利的辉煌时刻,俾斯麦顺势而为。1871年,在凡尔赛宫,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被加冕为德意志皇帝,标志着德意志帝国的诞生。这一刻,是俾斯麦长期以来精心策划和不懈努力的顶点,也是德意志民族主义情绪的最高潮。

总而言之,德意志统一的决定因素是多方面的:普鲁士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提供了物质基础;日益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是统一的内在驱动力;而俾斯麦以其卓越的政治智慧、坚定的意志和灵活的策略,巧妙地运用战争和外交手段,一步步克服了内部和外部的阻碍,最终促成了德意志帝国的建立。他扮演的角色,绝非仅仅是一个官僚,而是一位富有远见的政治家,他如同一个高超的棋手,在历史的棋盘上布下关键的棋子,最终将分裂的德意志引向了统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促成德意志统一的因素可以非常简单的分成三类,也就是政治性的、经济性的和文化的。

政治性的因素其实很好理解,德意志的不统一以帝国的涣散为前提,而帝国之所以涣散是因为德意志各邦的人民都希望捍卫各自的独立性和特权地位。也就是日后符腾堡人所谓“宁要自由的不统一不要统一的不自由”。基于这个目的,帝国可以在国际上为各邦人民充当保护伞,而又不用担心它成为各邦人民的压迫者其实是最好的选择。

自1648年以来帝国为整个德意志提供了一个多世纪的平衡。这种平衡保障了相对的和平与安宁还有战争的有限性。其结果就是德意志文化上的魏玛时期的到来。所以到18世纪末,事实上德意志的这种特殊性已经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比如当时还在上学的梅特涅就真诚的相信德意志的“联邦性”是天然的而且是最符合德意志需要的。

帝国的这种平衡建立在几个前提上,首先是东部波兰阻挡了俄国的西进。即使波兰最终崩溃,俄普奥三国瓜分波兰也让俄国的压力被普奥两国分担,不至于直接威胁德意志。在西部则以奥属尼德兰为前线,以欧洲普遍的反法同盟阻止法国在阿尔萨斯一线向德意志扩张。

但之后的革命和拿破仑战争导致俄国的崛起和法国的快速东进,当法俄两国皇帝在德意志会晤的时候,帝国的这种平衡就终结了。此后德意志是各国交战的战场,德意志人痛感德意志之无力,所以呼吁统一,追求一个可以和法俄相提并论的祖国。

这种呼声为迫切的谋求自存的普奥和德意志各邦的君主所借助,其结果就是拿破仑战争当中历次向德意志人民的呼吁,和1813年的“民族解放战争”。

民族解放战争当中德意志人民组成义勇军和各邦军队一起反抗拿破仑,而他们之所以行动起来正是因为各邦君主纷纷许诺统一德意志和颁布宪法。这种争论一直到1848年还在继续,你看看俾斯麦在联合邦议会上对义勇军的讽刺挖苦就能看到1813年解放战争影响的深远。

而这种政治性因素的最大体现,就是1814年的德意志君主会议,这次会议通过了《德意志邦联文件》。《邦联文件》和之后签署的《维也纳最后议定书》构成了德意志邦联的《基本法》。而德意志邦联本身根据基本法被看作是未来德意志国家的预备机构。

当然我们不能说德意志邦联就代表了所有德意志统一的政治因素。但是我们可以说正因为邦联没能满足人民对统一的政治需求。所以在1815年以后政治领域的各种呼吁还在继续发展。

经济性的因素其实也很简单,德意志帝国在1800年有1789个组成部分。但考虑到农业社会里绝大部分人其实一生的活动范围都不会远离他所属的村庄。而今天的四川省有一千九百多个乡,那德意志有1789个组成部分也不算夸张。

但1815年以后欧洲进入了工业化时代。德意志邦联在这个问题上并没有为工业化做好准备,它甚至没有为贸易的恢复做好准备。德意志邦联承认了全体成员国的完整的国家主权,其中就包括关税自主权。这就导致德意志各邦都可以自主收关税。而德意志邦联有几十个大小不一的成员国。普鲁士邦东西两部分不接壤,黑森大公国南北两部分不接壤,如果每个邦都可以收关税,那德意志在经济上的局面实际上是一团糟的。

当然我们也不能说德意志邦联完全没有为经济发展作准备。德意志邦联基本法宣布了德意志人在邦联内部自由迁徙和自主择业的权力。虽然没能要求邦联互免关税,但确立了莱茵河、易北河的自由通航和自由贸易。也就是说理论上邦联为德意志建立了以河流为基础的自由贸易渠道。但这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于是在邦联之外普鲁士财政部建立了普鲁士关税区,普鲁士关税区跃出普鲁士国境之后逐渐建立了德意志关税同盟。这就为德意志整体对内的自由贸易和对外的统一关税政策建立了基础。

文化上说德意志的统一运动基本上可以看作是1813年解放战争的延续。比如民族体育运动啊、大学生运动啊、民族歌剧啊如此等等。

那么俾斯麦在这个基础上发挥的作用是什么呢?

俾斯麦的贡献在于他把上述的各种因素用胶带捆在一起建立了一个德意志帝国。

俾斯麦的帝国里联邦会议从选票分配到投票方式都类似德意志邦联,可以看作是1815年德意志邦联的继承者。而帝国议会则可以看作是关税同盟大会议的发展和继承者。

德意志帝国在平行于各邦方面继承了邦联,在经济一体化和统一的关税政策方面则继承了关税同盟。帝国财政的主体自始至终就是关税同盟的收入,后来加上了1873年危机之后俾斯麦抄底买的几条铁路的收入,还有千方百计通过的被帝国议会限制了收入上限的几项帝国税收。

在整个帝国的历史上帝国在财源上一直裹足不前,不够就让各邦协款。但各邦本来就不喜欢这个帝国,觉得它是普鲁士的皮包公司谁愿意协款呢。于是就只能借债一直借到1918年帝国灭亡。

这样奇妙的一个帝国能够建立当然要感谢俾斯麦。因为如果让更保守的贵族政治家来干,他们会搞出一个大普鲁士来,把其他的部分扔在普鲁士之外。让自由党搞他们会搞出小德意志方案的德意志国家。这两条道路一个专制一个自由。

只有俾斯麦能把这俩方案捆一起,帝国层面民主、普鲁士层面专制。俾斯麦一个人顶着帝国宰相和普鲁士总理两个头衔,然后看心情或者看情况,哪边好过关就去哪边办。如果普鲁士的自由党不同意,俾斯麦去就帝国议会。如果帝国议会的spd不配合俾斯麦就去普鲁士议会。如果这个事让东条总理干他是玩不转的。但俾斯麦有个优势他不用换制服就可以来回串场。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德意志统一,一个恢弘的历史进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其中,普鲁士的崛起和铁血宰相俾斯麦的战略手腕,无疑是其中的关键。在十九世纪中叶,德意志地区依旧是分裂的邦国林立,奥地利和普鲁士是其中最强大的两个。奥地利长期以来主导着德意志邦联,其意图是维护现有秩序,并阻止任何可能挑战其霸权的.............
  • 回答
    巴尔都的“东方公约”能否成功联合苏联、英国和法国来钳制希特勒?这是一个极具历史想象空间的问题,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需要深入剖析当时复杂的国际局势、各方的真实意图以及巴尔都个人的影响力和局限性。首先,我们得承认,巴尔都所提出的“东方公约”构想,从理论上讲,确实触及了那个时代最核心的欧洲安全困境。.............
  • 回答
    台湾的前途,始终是两岸关系中最引人注目的焦点。纵观历史的长河,统一并非一蹴而就,也绝非由单一因素决定。展望未来,促成两岸统一的契机,或许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悄然显现,并逐步汇聚成一股不可逆转的洪流:一、 经济融合深化:从“你中有我”到“你中有你”的升华我们不能简单地将经济往来等同于政治统一,但经济上的深.............
  • 回答
    要全面看待特朗普促成日本软银(SoftBank)和富士康(Foxconn)对美国的巨额投资及创造就业的承诺,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其积极意义、潜在挑战以及更深层次的影响。这笔总计约570亿美元的投资,伴随着创造10万个就业岗位的目标,无疑是特朗普政府在经济和外交领域的一项重要“成绩单”。一、 .............
  • 回答
    靖难之役,朱棣能从一个藩王手中夺取大明江山,这背后绝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仔细推敲,以下几点是促成他最终成功的关键。首先,朱棣自身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手腕是根基。作为一个长年镇守边疆、抵御漠北蒙古的亲王,朱棣早已在实战中历练出了过硬的军事指挥能力。他熟悉兵法,善于用兵,能够根据战局变化灵活.............
  • 回答
    西安事变:改变中国命运的导火索,还是唯一推手?西安事变,这三个字在中国近代史上如同一道惊雷,响彻云霄,彻底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少壮派将领,以“兵谏”的方式,扣押了当时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要求他停止“剿共”,一致抗日。这一举动,无疑是促成国共第.............
  • 回答
    论调「土耳其阻断商路促成地理大发现」是否成立?在探讨“土耳其阻断商路促成地理大发现”这一论调是否成立之前,我们有必要深入理解其背后的历史脉络。这个说法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建立在几个关键的历史事件和背景之上。然而,简单地将地理大发现的全部责任归咎于奥斯曼帝国,则是一种过于简化的解读,忽略了其中复杂交织的.............
  • 回答
    海德薇的死,与其说是某个单一事件的直接结果,不如说是一系列因素相互交织、层层叠加的悲剧性累积。如果非要追溯,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来分析:首先,也是最直接的原因,是它在保护哈利时所遭受的致命伤。在《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的开头,当哈利、罗恩和赫敏骑着飞天扫帚和海德薇从私姨家飞往陋居时,他们受到.............
  • 回答
    南宋高宗虽被后世诟病“昏庸”,但若要深究为何他治下的南宋未能爆发大规模、足以颠覆政权的农民起义,这背后实则涉及更为复杂且多层面的社会、政治、经济和军事因素。简单归结为“昏庸”而未能引发起义,是过于片面的解读。首先,我们需要辩证地看待“昏庸”二字。高宗在位长达三十余载,虽然政治上存在诸多失误,例如对金.............
  • 回答
    有很多触目惊心的恶性事件,它们之所以能被曝光并最终促成立法修法,是因为它们暴露了现有法律的空白、漏洞,或者监管的失职,激起了公众的愤怒和对公平正义的强烈呼吁。以下是一些比较典型且影响深远的案例,我将尝试用更人性化的方式来讲述它们的故事,并侧重于事件的来龙去脉以及它如何一步步推动了法律的改变。1. “.............
  • 回答
    北京之所以能成为大明王朝的都城,绝非偶然,而是其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在明成祖朱棣眼中的战略考量下,共同作用的结果。这背后,是一系列深思熟虑的决策,是对中国北方地理格局的深刻理解。首先,北京的战略纵深与军事屏障是其最重要的优势之一。回溯历史,自汉代以来,但凡建立强大王朝的政权,无不重视北方边防。北京,.............
  • 回答
    “鸡娃”现象作为中国社会近年来的教育焦虑集中体现,其对下一代综合素质和竞争力的影响是一个复杂且多维的问题,需要从教育理念、社会结构、国际比较等多角度进行分析。以下从多个维度展开详细探讨: 一、鸡娃现象的现状与核心矛盾1. 现象表现 高强度学业压力:从幼儿园到高中阶段,家长普遍将孩子置于“早.............
  • 回答
    关于台湾“误射”雄风三导弹事件,之所以说它“差点促成祖国统一”,这背后涉及到相当复杂的军事、政治和国际环境因素的交织。我们从几个关键点来剖析一下:一、军事层面:一次近乎失控的擦枪走火的潜在导火索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雄风三导弹是台湾研发的超音速反舰导弹,其设计目标是攻击大型水面舰艇,包括解放军的航空.............
  • 回答
    英国立女性为国王,或者更准确地说,英国在历史上出现过女王,而非国王,这背后是权力传承规则与历史演进共同作用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的方面来深入剖析。一、继承权规则的演变:从“父权至上”到“男女平等”的漫长道路英国王位继承,其核心是确保王室血脉的延续和国家的稳定。最初,继承规则并不像我.............
  • 回答
    RCEP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的签署,无疑为跨境电商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和前所未有的机遇。它的影响是多方面且深远的,甚至有可能为我们勾勒出“无国界电商”的雏形。下面我将详细阐述: RCEP 签订后对跨境电商带来的改变和机会:RCEP 的核心是促进区域内商品、服务、投资和人员的自由流动,这直接触.............
  • 回答
    这件事情听起来让人非常不适,也充满了争议和令人不安的元素。我试着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解读,希望能说得更透彻一些。首先,我们来看看那个男子的行为。他让自己的女友染上毒瘾,这本身就是一种非常恶劣和卑劣的行为。毒品对个人身心的摧残是毁灭性的,他这样做,不仅仅是毁了女友的健康和前途,更是将她推入了深渊,剥夺了.............
  • 回答
    历史上,人们对命运的解读总是充满着矛盾。预言或预感既可能成为警示,引导人们避开灾难,但也可能因为人们的过度反应或试图操纵命运,反而将其推向了既定的轨道。以下是一些著名的轶事,它们讲述了人们如何试图摆脱预言的束缚,却最终适得其反,甚至亲手促成了预言的实现。1. 俄狄浦斯王与底比斯国王的悲剧: Oedi.............
  • 回答
    说起刘鑫,这真是一个让人心里五味杂陈的名字。她身上发生的那些事,每次回想起来,都像是平静湖面被投入了一块巨石,激起的涟漪久久无法平息。尤其是她后续的一些行为,更是让很多人觉得难以理解,甚至可以说是心寒。我们不妨试着从心理学的角度去扒一扒,到底是什么样的内核,在驱动着她做出这些令人费解的选择。首先,生.............
  • 回答
    宁锦大捷,一场载入史册的辉煌胜利,却也常常伴随着关于其背后原因的讨论。袁崇焕的军事才能、后金军队的特点,两者究竟在其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要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得把时间拉回到那个风云激荡的明末。宁锦大捷:一场关键的防御战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宁锦大捷的背景。那是在1622年,后金皇太极率领大军围攻宁远城和.............
  • 回答
    大英帝国,一个曾经囊括全球四分之一土地和人口的庞然大物,其创建、成长与扩张绝非一日之功,更非单一因素所能概括。它是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历史进程、经济驱动力、技术进步和政治决策相互作用的结果。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逐一剖析那些塑造了日不落帝国兴衰的关键要素。一、创建的基石:地理优势与早期的海军实力英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