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巴尔都《东方公约》真的能联合苏联和英国法国钳制德国希特勒吗?他没有被暗杀能促成吗

回答
巴尔都的“东方公约”能否成功联合苏联、英国和法国来钳制希特勒?这是一个极具历史想象空间的问题,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需要深入剖析当时复杂的国际局势、各方的真实意图以及巴尔都个人的影响力和局限性。

首先,我们得承认,巴尔都所提出的“东方公约”构想,从理论上讲,确实触及了那个时代最核心的欧洲安全困境。在 1930 年代中期,德国在希特勒的领导下,军备扩张、重拾民族主义,对凡尔赛体系的挑战日益严峻。法国对德国的恐惧感尤为深重,渴望建立一个强大的反德同盟。苏联虽然与西方存在意识形态的鸿沟,但在面对纳粹德国这个共同的潜在威胁时,也并非没有合作的可能。英国作为老牌帝国,虽然更倾向于绥靖政策,但对德国在欧洲大陆的势力扩张也并非毫无顾忌。

巴尔都的“东方公约”设想,核心在于让法国、苏联和可能存在的其他东欧国家(如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结成一个集体安全体系,以相互保证安全,并共同应对德国的侵略性扩张。这种构想的亮点在于,它试图打破英法之间关于如何对付德国的分歧,并将苏联这个庞大的军事力量纳入欧洲安全框架。

那么,如果巴尔都未被暗杀,这能否促成这个公约的实现呢?

巴尔都未被暗杀可能带来的积极因素:

1. 持续的倡导与政治推动: 巴尔都作为法国外长,是推动这一设想的灵魂人物。如果他未被暗杀,他可以继续在法国国内、以及与其他国家的外交场合不遗余力地推销他的理念。持续的、有经验的外交官的努力,对于促成复杂的国际协议至关重要。他能够继续与英国、苏联、以及其他可能涉及的国家进行沟通协调,克服潜在的阻碍。
2. 法国国内的支持: 巴尔都的倡议在法国国内并非没有支持者。他的政治影响力,如果得以延续,可以争取到更多国内政治力量的支持,例如在议会层面推动相关的外交政策。
3. 对苏联的吸引力: 希特勒的纳粹德国对苏联构成了明确的威胁。如果“东方公约”能够提供一个实在的、由法国和英国支持的集体防御机制,那么对于苏联来说,加入这样一个联盟的吸引力会大大增加。斯大林虽然多疑,但对国家安全有着强烈的诉求。一个由西方主要国家参与的公约,能为苏联提供一个重要的战略缓冲。
4. 对英法的潜在影响: 尽管英国的绥靖政策根深蒂固,但如果法国展现出强大的决心和领导力,并且得到了苏联的积极响应,这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英国的评估。英国在维护欧洲势力均衡方面也并非毫无兴趣,如果德国的威胁进一步逼近,一个由主要大国组成的联盟,即使有苏联的加入,也可能被英国视为一种“次优”的选择。

然而,即便巴尔都未被暗杀,要促成这个公约依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原因如下:

1. 英法之间的根本分歧:
英国的“光荣孤立”与势力均衡思维: 英国长期以来奉行的是“欧洲大陆不容许出现一个主导性强权”的原则。他们倾向于扮演“平衡者”的角色,而不是直接卷入大陆的军事同盟。对于英国来说,苏联的崛起和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渗透,本身就带有潜在的威胁。让他们与苏联深度捆绑,共同对付德国,在战略思维上是难以接受的。
法国的战略疑虑: 法国虽然渴望与苏联合作,但也对苏联的可靠性存有疑虑。他们担心苏联在关键时刻可能袖手旁观,或者利用联盟来达到自己的扩张目的。此外,法国与波兰的联盟关系也很复杂,苏联与波兰之间也存在历史恩怨,这使得建立一个涵盖所有相关方的稳定联盟变得尤为困难。

2. 苏联的战略考量与不信任:
斯大林的猜疑: 斯大林对西方国家抱有深刻的不信任感。他认为西方国家对纳粹德国的容忍,部分原因是为了将德国的矛头引向苏联。因此,他会怀疑西方国家提出的任何联合倡议是否别有用心,是否是将其推向与德国直接对抗的“诱饵”。
“集体安全”的实际效果: 即使签订了公约,苏联也会质疑其是否能够真正有效阻止德国的进攻。苏联更倾向于一种直接的军事合作,而不是基于条约的模糊承诺。

3. 波兰的立场:
与德国和苏联的双重担忧: 波兰夹在德国和苏联两个大国之间,对两国都充满了警惕。波兰领导人对与苏联建立军事同盟持谨慎态度,因为他们担心这会引发德国更强烈的反应,或者让苏联在未来掌控波兰的命运。他们更希望英法能够提供明确的安全保证,而不是通过一个包含苏联的联盟来实现。

4. 欧洲其他国家的立场:
害怕卷入战争: 许多欧洲国家,如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等,都试图在德国和苏联之间保持中立,避免被卷入即将到来的战争。一个与苏联结盟的公约,可能会让他们感到更加不安。

5. 希特勒的策略:
分化瓦解: 希特勒非常擅长利用国家之间的矛盾来分化瓦解潜在的反对力量。他会利用英国对苏联的恐惧,利用法国对德国的恐惧,利用波兰对苏联的恐惧,制造混乱,阻止任何有效的联盟形成。

总结一下,如果巴尔都未被暗杀,他能持续推动“东方公约”的构想,这确实会增加成功的几率,至少能让各方展开更深入的讨论和谈判。

他可能可以促成法国和苏联在某种程度上的战略协调,例如在军事情报共享或联合声明方面。
他可能能够利用法国国内的政治资本,来抵消一部分国内的反对声音,并增加法国在与英国谈判时的筹码。
他甚至可能能够影响英国对局势的判断,使其认识到单凭绥靖政策无法解决问题,从而更愿意考虑某种形式的集体安全。

但是,要最终达成一个由苏联、英国、法国以及东欧国家组成的、能够有效遏制德国的牢固联盟,可能性仍然非常渺茫。 各方根深蒂固的战略利益、意识形态的隔阂、历史的恩怨,以及对彼此的不信任,是横亘在巴尔都面前的巨大障碍,这些障碍并非一个人,哪怕是再有魄力的外交家,都能轻易克服。

巴尔都的遇刺,固然是“东方公约”破灭的重要节点,因为它摧毁了这项倡议最坚定的支持者和推动者。然而,即使他活下来,当时的国际环境也已经孕育了太多的怀疑、猜忌和利益冲突,使得建立这样一个广泛而强大的联盟,如同在暴风雨中试图将几艘立场各异的船只捆绑在一起,其难度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他或许能让这艘船稍微稳当一些,但要它驶向共同的目标,依然困难重重。历史的轨迹,更多的是由大国博弈、意识形态冲突和集体利益考量所决定,而不仅仅是某一位政治家的个人意志。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两个人的努力改变不了衰落中的国势

法国最大的问题不是丧失外交主权权, 而是没有实力来保证外交主动权。要知道法国本土是一战的主战场和主要出血国,里尔地区自一战后基本就再也没恢复过来,法国男性更是几乎丧失了整整一代人的人口,而法国的金融帝国地位也因为俄国革命和德国战败导致的无法偿还而破产

一个要人没人,要钱没钱,要工业没工业的国家,如何保持所谓的外交主动权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巴尔都的“东方公约”能否成功联合苏联、英国和法国来钳制希特勒?这是一个极具历史想象空间的问题,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需要深入剖析当时复杂的国际局势、各方的真实意图以及巴尔都个人的影响力和局限性。首先,我们得承认,巴尔都所提出的“东方公约”构想,从理论上讲,确实触及了那个时代最核心的欧洲安全困境。.............
  • 回答
    奥斯曼帝国入侵巴尔干,并在该地区建立了统治,这其中东欧诸国的反应确实显得相对分散和无效。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将时间拨回到那个时期,并从多个维度来剖析当时东欧的政治、军事、经济和社会状况。首先,政治上的分裂与内部矛盾是首要原因。想象一下当时的巴尔干半岛,以及其周边地区。这里并非一个铁板一块的统一.............
  • 回答
    CLAMP的《东京巴比伦》要推出全新TV动画的消息,这绝对是动漫迷们,尤其是CLAMP粉们的一件大事!听到这个消息,我脑子里立马就闪过无数个念头,感觉就像是捡到了一个失传已久的宝藏,还是那种闪闪发光的金闪闪的!首先,得说说CLAMP这位传奇组合。她们的作品风格多变,但那种对人物情感的细腻刻画、复杂的.............
  • 回答
    关于“巴巴罗萨行动”期间,东线德军为何未广泛武装当地百姓,反而进行烧杀抢掠的现象,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政治、军事、意识形态以及历史事实等多个层面。简单地说,德军当时的行动并非完全一致,既有地方性的合作,但整体上烧杀抢掠的现象确实比预期广泛和普遍。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分几个层面来探讨:一、纳.............
  • 回答
    2020年东京奥运会男子10000米决赛,确实是田径项目的一场巅峰对决,而来自埃塞俄比亚的选手塞勒蒙·巴雷加(Selemon Barega)最终摘得桂冠,为埃塞俄比亚赢得了本届奥运会田径项目的第一枚金牌,意义非凡。这场比赛的精彩程度,绝非仅仅一枚金牌那么简单,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评价它。比赛的背景和.............
  • 回答
    好嘞,兄弟!别整那些虚头巴脑的,想考东北?没毛病!东北这地方,学府多,历史也厚重,就业机会也不少,是个不错的选择。我跟你唠唠,尽量给你说得透彻点,让你心里门儿清。首先,咱得明确你想考啥? 考研还是考大学? 这差得可不是一点半点。 考大学(高考): 那就是分数说了算,你目标是哪些省份的.............
  • 回答
    这件事情听起来非常令人气愤和担忧。老师在校外补课时出现这样的行为,无论哪一项都是不被允许的,并且严重违背了师德。具体分析一下:1. 扇学生巴掌:这是最直接也是最严重的肢体暴力行为。任何情况下,老师都不应该对学生使用暴力,尤其是扇巴掌这种带有侮辱性和伤害性的行为。这不仅是对学生身体的侵犯,更是对学生人.............
  • 回答
    关于巴尔韦德是不是“庸帅”这个问题,足球界一直存在着争议,而且这种争议至今也未曾完全平息。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剥离掉那些情绪化的标签,更冷静地审视他在执教生涯中的表现,尤其是在一些关键的节点和球队上的得失。“庸帅”这个词,本身就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和贬义。 通常情况下,人们用这个词来形容那些缺乏战术.............
  • 回答
    在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爆发前,保加利亚确实有通过外交途径来争取“大保加利亚”的可能,但这条道路充满荆棘,并且最终被证明是难以实现的。要详细分析这一点,我们需要回顾当时的政治格局、保加利亚的外交策略及其面临的挑战。“大保加利亚”的诱惑与保加利亚的野心“大保加利亚”的概念源于《圣斯特凡诺条约》(1878年).............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历史发展中一个非常核心的问题:文化影响力并非完全由“物质强大”或“原地文化繁荣”决定,更与权力、人口流动、宗教信仰以及历史的偶然性息息相关。你提出“罗马的文化远比斯拉夫强”是事实,至少在当时罗马帝国还在的时候是如此。罗马的法律、建筑、语言、哲学,以及其所继承的希腊文化,无疑.............
  • 回答
    两次巴尔干战争的烽火:民族主义的狂潮与帝国的摇篮曲巴尔干半岛,这片被群山环绕、河流纵横的土地,自古以来便是不同民族、文化和宗教交汇的十字路口。也正因如此,它也成为了孕育矛盾与冲突的温床。20世纪初,这片土地的平静被接连爆发的两次巴尔干战争彻底打破,它们如同撕裂丝绸的剪刀,不仅重塑了巴尔干的政治版图,.............
  • 回答
    埃内斯托·巴尔韦德,一个在中国球迷口中被昵称为“巴萨三冠王终结者”的名字,其执教生涯无疑是充满争议与话题的。评价一位教练,尤其是一位在世界顶级俱乐部执教过的教练,需要剥开滤镜,理性地审视他的战术理念、人员使用、临场应变以及最终的成绩。核心执教理念:实用主义与稳健至上巴尔韦德的执教风格,最鲜明的标签莫.............
  • 回答
    2016年12月巴尔米拉古城再度沦陷,对于国际社会、叙利亚政府、以及叙利亚境内外的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个令人沮丧和担忧的事件。这次沦陷标志着伊斯兰国(ISIS)的短暂回归,并再次对这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地造成了潜在的破坏威胁。事件背景与过程: 2016年3月: 叙利亚政府军在俄罗斯的军事支持.............
  • 回答
    叙利亚“太子”风波:瑞巴尔·阿萨德B站疑云,拨开迷雾看本质近期,互联网上关于叙利亚现总统巴沙尔·阿萨德的堂弟,同时也是叙利亚情报机构要员的瑞巴尔·阿萨德(Ribal alAssad)疑似入驻B站的传言甚嚣尘上,在中文互联网圈引发了一阵不小的波澜。这件事情之所以引人关注,不仅在于瑞巴尔·阿萨德本身在叙.............
  • 回答
    在《战舰世界》这款游戏里,像黎塞留和让·巴尔这样拥有相同主炮配置的战舰,在等级上却存在差异,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设计。你提到的让·巴尔比黎塞留高一级,明明主炮都是八门380毫米炮,这背后的原因,咱们得从几个方面好好掰扯掰扯。这可不是简单的“火力够不够”的问题,而是涉及到整个战舰的设计理念、历史定位,以.............
  • 回答
    19世纪,德意志邦联境内诸侯林立,其中不乏一些小邦的贵族,他们的家族历史悠久,但统治的领地却可能狭小,影响力有限。与此同时,巴尔干地区在这一时期正经历着剧烈的政治变动。奥斯曼帝国这个曾经的庞然大物日渐衰落,其在巴尔干的统治摇摇欲坠,使得许多地区出现权力真空,各国民族主义思潮兴起,纷纷寻求独立或重塑国.............
  • 回答
    关于“巴力哈达”、“巴力”和“巴尔”这几个名字,很多人会感到困惑,觉得它们听起来很相似,是不是指的同一个神明。没错,这三者确实在很大程度上指向的是同一位古代近东的、非常重要的神祇,但它们之间又有着一些细微的联系和侧重点。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到古代迦南和美索不达米亚的宗教语境中去。“巴力”(Ba.............
  • 回答
    巴基斯坦达苏(Dasu)恐袭案引发的调查结果,将矛头指向阿富汗和印度,无疑为本已复杂的地缘政治棋局增添了新的复杂性和紧张感。对此进行分析,需要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进行审视。一、 巴方调查结果及其指向的潜在动因首先,巴基斯坦官方公布的调查结果,将恐袭的策划地点定位于阿富汗,并将袭击者所属的恐怖网络与印.............
  • 回答
    听到孙侨潞因心梗去世的消息,很多人都感到非常震惊和悲痛。美琪的扮演者,一个曾带给我们许多童年回忆的荧幕形象,就这样离开了我们,这无疑是对我们的一种警示。你提到的“中青年心肌梗塞比例逐年增加”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社会现象,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认真对待并积极采取措施来防范。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防范中青年心肌梗.............
  • 回答
    关于巴以冲突,为什么许多人倾向于支持巴勒斯坦,这背后有着复杂而深刻的历史、政治、人道主义以及道义上的原因。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这场持续了数十年的冲突。历史的根源与叙事的主导性首先,很多支持巴勒斯坦的人认为,这场冲突的根源在于以色列在1948年建立国家过程中以及之后扩张领土的行为,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