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巴啦啦小魔仙》美琪扮演者孙侨潞心梗去世,中青年心肌梗塞比例逐年增加,我们应该如何防范?

回答
听到孙侨潞因心梗去世的消息,很多人都感到非常震惊和悲痛。美琪的扮演者,一个曾带给我们许多童年回忆的荧幕形象,就这样离开了我们,这无疑是对我们的一种警示。你提到的“中青年心肌梗塞比例逐年增加”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社会现象,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认真对待并积极采取措施来防范。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防范中青年心肌梗塞呢?这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入手,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下面我将详细讲述:

一、 认识心肌梗塞的风险因素与早期症状

在谈论防范之前,了解风险因素和症状至关重要,这能帮助我们及时识别潜在问题。

1. 主要风险因素:

高血压: 长期的、未得到有效控制的高血压会损伤动脉血管内壁,使其容易发生粥样硬化,增加心肌梗塞的风险。
高血脂(高胆固醇和高甘油三酯): 血液中过多的胆固醇会在血管壁上沉积,形成斑块,导致血管狭窄,血流不畅。
糖尿病: 糖尿病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并影响血管的正常功能。
肥胖或超重: 尤其腹部肥胖,与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密切相关,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吸烟: 吸烟是心血管疾病最危险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损伤血管内皮,促进血栓形成,并导致血管痉挛。
缺乏运动: 长期缺乏体育锻炼会使身体素质下降,不利于心血管健康。
不健康的饮食习惯: 高盐、高油、高糖的饮食会增加高血压、高血脂和肥胖的风险。
长期精神压力过大和不良情绪: 持续的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会引起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影响心血管系统。
家族史: 如果直系亲属(父母、兄弟姐妹)在较年轻时(男性<55岁,女性<65岁)患有心血管疾病,那么个体患病的风险也会增加。
不良的生活作息: 熬夜、睡眠不足也会影响身体的正常代谢和修复,增加心血管负担。

2. 心肌梗塞的早期症状(虽然很多人认为心梗是突发的,但往往有早期信号,尤其是一些非典型症状):

典型症状:
胸痛/胸部压迫感: 这是最典型的症状。通常位于胸骨后或心前区,感觉像被重物压着、紧缩、烧灼或绞痛。疼痛可以放射到左肩、左臂内侧、颈部、下颌或后背。疼痛持续时间通常超过20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不能完全缓解。
非典型症状(在中青年人群中更常见):
上腹部疼痛/烧心感: 类似于消化不良或胃溃疡的症状。
牙痛、咽部不适: 疼痛感可能集中在牙齿或喉咙。
恶心、呕吐、出冷汗: 这些症状常伴随胸部不适出现。
呼吸困难: 即使没有剧烈活动,也可能感到气短或呼吸费力。
极度疲劳、虚弱感: 突然出现原因不明的极度疲劳感。
头晕、晕厥: 感觉头晕目眩,甚至可能短暂失去意识。
心悸: 感觉心跳不规则、过快或过慢。

重要提示: 如果出现任何可疑症状,特别是多种症状同时出现,或者症状与平时不适感明显不同,都应立即就医!不要自行诊断或拖延,尤其是对于有心血管风险因素的人群。

二、 如何从生活方式上全面防范心肌梗塞

防范心肌梗塞需要我们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做起,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这是最根本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1. 均衡饮食,健康烹饪:

多摄入:
蔬菜和水果: 每天保证摄入多种颜色的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抗氧化剂,有助于降低血压、血脂和胆固醇。
全谷物: 选择燕麦、糙米、全麦面包等,它们富含膳食纤维,有助于稳定血糖、降低胆固醇。
优质蛋白质: 鱼类(尤其是深海鱼,富含Omega3脂肪酸)、豆类、瘦肉、禽肉等。
健康脂肪: 适量摄入坚果、牛油果、橄榄油等不饱和脂肪。
限制摄入:
高盐食物: 减少腌制食品、加工食品、罐头食品的摄入。建议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6克。
高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食物: 少吃红肉(尤其是肥肉)、油炸食品、糕点、加工肉类等。
高糖食物: 限制含糖饮料、甜点、加工零食的摄入。
加工食品和快餐: 这些食物通常高盐、高油、高糖,应尽量避免。
健康烹饪方式: 尽量选择蒸、煮、炖、烤、凉拌等方式,减少油炸和红烧。

2. 坚持规律运动,增强心肺功能:

运动类型: 建议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跳舞等,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或75分钟高强度有氧运动。
循序渐进: 如果之前没有运动习惯,应从低强度、短时间开始,逐渐增加运动量和强度,避免突然进行高强度运动。
持之以恒: 将运动融入日常生活,找到自己喜欢的运动方式,使其成为一种习惯。
力量训练: 每周进行2次力量训练,有助于增强肌肉力量,提高新陈代谢。
注意运动前热身和运动后拉伸: 预防运动损伤。
避免在极端天气下运动: 如极寒、极热或空气质量差时。

3. 戒烟限酒,远离烟草危害:

戒烟: 吸烟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一旦开始吸烟,就要尽早戒烟。可以寻求专业戒烟帮助,如戒烟咨询或戒烟药物。二手烟同样有害,要避免在有吸烟者的地方停留。
限制饮酒: 如果饮酒,应适量。男性每日饮酒量不超过2个酒精单位,女性不超过1个酒精单位(1个酒精单位约等于350毫升啤酒、150毫升葡萄酒或45毫升烈酒)。不饮酒是最好的选择。

4. 科学管理压力,保持良好心态:

识别压力源: 了解生活中哪些因素会让你感到压力。
积极应对: 学习有效的压力管理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瑜伽、正念练习等。
保证充足睡眠: 成年人每晚保证79小时的优质睡眠。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
培养兴趣爱好: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放松身心。
寻求支持: 与家人、朋友沟通,或者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分享你的感受和困扰。
学会拒绝: 不要过度承担工作和生活中的任务,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和精力。

5. 关注体重管理,保持健康体重:

了解健康体重范围: 通过计算体重指数(BMI),通常BMI在18.523.9之间被认为是健康体重。
均衡饮食和规律运动是管理体重的关键。
关注腰围: 男性腰围<90厘米,女性腰围<80厘米是理想的。腹部肥胖会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三、 定期体检,早发现早干预

即使我们非常注意生活方式,定期的健康检查依然是不可或缺的。

常规体检: 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的健康体检。
关注关键指标:
血压: 定期测量血压,如果血压升高,要及时就医,并遵医嘱进行治疗和管理。
血脂: 包括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坏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
血糖: 检测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及时发现和管理糖尿病。
心电图(ECG): 虽然心电图不能发现所有心脏问题,但可以提供一些关于心脏电活动的信息,如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
其他检查: 医生可能会根据你的年龄、家族史和身体状况,建议进行其他检查,如心脏超声、运动平板试验、颈动脉超声等。
早期诊断和管理: 通过体检,可以及早发现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等风险因素,并通过生活方式干预或药物治疗进行管理,从而大大降低心肌梗塞的发生概率。
听从医嘱: 如果体检发现异常,一定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和随访,不要掉以轻心。

四、 特别提醒中青年人群

孙侨潞的去世,也特别提醒我们,心肌梗塞已经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很多中青年人,因为年轻,可能觉得自己身体很好,对健康问题不够重视,或者因为工作压力大、生活不规律而长期透支身体。

不要忽视身体发出的信号: 即便你觉得自己年轻,但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胸闷、心悸、乏力等症状,务必引起重视,及时就医。
关注生活方式的“恶习”: 长期熬夜、久坐不动、高盐高油饮食、吸烟、过度饮酒等不良习惯,都是心血管健康的“定时炸弹”,应尽早纠正。
工作与休息的平衡: 学会平衡工作和生活,合理安排时间,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长期处于高压状态。
家庭关怀: 家人之间也要多关心彼此的健康状况,鼓励有不良生活习惯的成员改变。

总而言之,防范心肌梗塞是一项长期而系统性的工程,需要我们从生活的方方面面去努力。虽然我们无法完全避免所有风险,但通过科学的生活方式、定期的健康检查以及对身体信号的重视,我们可以大大降低患病几率,守护好自己的心血管健康。希望大家都能引以为戒,认真对待自己的健康!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25岁发生的心梗和猝死,有相当一部分其实可能有隐匿或先天的病变,而不一定是中老年常见的传统意义上的「冠心病」。

详见此科普:

所以并不是生活方式健康就一定能避免心源性猝死,有些病因跟生活方式没有必然联系。

在将来大规模强调学生体测的情况下,可以预见猝死事件会发生得更多。

对于青少年和年轻成年人,我认为全社会从几个方面推动,可以减少心源性猝死:

  1. 体检筛查前移至高中入学,需要包含心脏彩超和心电图;
  2. 在超声医生中推广规范标准的筛查操作流程;
  3. 以学生、教师、单位人为中心,逐渐扩大至全社会的心肺复苏技能培训,保证一个人在公共场合发生心跳骤停时总会有目击者会心肺复苏,才能有机会抢救成功。至于公共场合安置AED,我认为优先级在给工作人员培训心肺复苏之后。
user avatar

节哀顺变!

家人发布消息死于“心梗”,否定了之前饮酒过量的传言。

心梗,是一个被普及的很好的病因,大众比较好理解。

我们临床医学工作中,年轻女性猝死,心梗通常都是顺位放到最后去考虑的原因,除非证据特别明确,且完全能除外所有其他原因。

演艺行业可能还是和普通人的病因有区别,节哀!

user avatar

心梗去世,实际相当于身体内的脂肪在杀人。

本回答将从脂肪消化代谢讲起,详细地溯源心梗死亡的真正原因。

  • 「预警」正文中可能存在引起不适的图片。


脂肪是人体三大营养物质中最难消化的食物。

口腔里的唾液酶,对它们不会有任何的影响,虽然胃酸(主要成分是盐酸)可以帮助胆汁对脂肪的乳化,但胃酸是无法改变脂肪结构的。

在胆汁的作用下,脂肪会分解成脂肪酸、胆固醇,以及其它脂质产物。

这些脂肪分解的“初级产物”有两种方式血液循环。

1、以中链、短链脂肪酸构成的甘油三酯,及脂肪酸和甘油,可以直接通过门静脉进入血液循环。

门静脉,包括肝门静脉和垂体门静脉。肝门静脉由脾静脉(肠系膜下静脉注入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汇合而成,回收来自腹腔脏器的血液。

门静脉的主要生理功能,就是把消化道吸收的物质输送到肝脏。

2、长链脂肪酸构成的甘油三酯,不能够被直接吸收。它们会和载脂蛋白、胆固醇等,互相结合生成乳糜微粒。乳糜微粒先进入淋巴循环,然后再进入血液。

无论是那种方式,脂肪代谢产物的最终归宿都是肝脏。

肝脏是人体代谢脂肪的主要器官。

它会对脂肪进行分解、合成、以及储存,但当摄入的脂肪过多时,或者身体内脂肪代谢出现一定的问题时,脂肪便会在肝脏内堆积,并最终形成脂肪肝。

  • 注意的是,肥胖不一定导致脂肪肝,但脂肪肝必定和身体内的脂肪相关系。

现在年轻人经常饮食不规律,还暴饮暴食,不仅营养过剩,身体内的脂肪代谢也受到一定影响,出现脂肪肝的比率逐年飙升。

值得说明的说,如果原本肥胖,突然迅速减肥,也会在短期内形成脂肪肝(脂肪本是主要囤积在皮层和内脏之间,迅速减肥时,肝脏大量代谢,进出肝脏的脂肪代谢物过多形成脂肪肝)。

一般来说,肝脏具有相当强的自我修复能力,轻度脂肪肝并不可怕,因为是可逆的。但如果不顾及自己身体,发展到重度脂肪肝,甚至导致肝脏纤维化,形成肝硬化后,那就可能威胁生命了。

此时肝脏内形成高炎症的环境,将大概率导致癌症的发生。

身体内的脂肪来源,不仅仅来自脂肪的直接摄入。无论糖分还是蛋白质,都可以在身高体内转化成脂肪。

但通常来说,糖分转化成脂肪,比蛋白质更容易。

一般而言,身体内营养不良时,蛋白质才会转化成其它物质。而糖分大多数是营养过剩时,大量在身体内转化成脂肪(源于早期演化的因素,人体内会囤积大量白色脂肪,难以消耗分解)。

西方名词Junk Food,虽然在中国翻译成垃圾食品。但“垃圾食品”其实并非真正的垃圾,而是营养过剩的食品(看看西方的肥胖率就知道了)。

以前中国经济还不发达的时候,总是看到美国肥胖,以及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问题。现在中国经济足够发达了,相关的疾病,也逐渐找了上来。

当脂肪在肝脏内囤积,对肝脏造成损坏之后,相关的代谢也会受到影响,从而造成恶性循环。

来不及代谢的脂肪会在血液中循环,形成乳糜血

形成乳糜血之后,清澈透明的血清最后会转变成淡黄色甚至白色的粘稠液体。

在中国,捐血人士中,已经有1%的比率出现乳糜血。

也就是说,100个人中就有一个。

中国的记录中,出现乳糜血的最低年龄为,年仅40天的婴儿(2010年,湖南省儿童医院)

那么,血液中的脂肪和心肌梗死有什么关系呢?

  • 心肌梗死的主要致死因子是血管中的脱落斑块,或者血栓。

血液中的脂肪会被一种低密度脂蛋白携带到动脉壁上,这种低密度脂蛋白,是由一种运载胆固醇被氧化而成的。

这种低密度脂蛋白常被称为“坏的胆固醇”。

当人体自然衰老,或者因为抽烟喝酒、肥胖、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各类因素,血管壁会出现老化、破损。

血管壁上的脂肪便会乘机镶嵌在血管壁的缝隙中,造成脂肪沉积。

动脉血管通常由三层膜组成,分为:内膜、中膜,以及外膜。

脂肪在内膜中不断积累,出现病变,便会形成又大又硬的肿块,脂质呈现黄色粥样,故被称为动脉粥样硬化。

有研究表明,脂肪沉积从婴儿时期就开始了,新生儿的血管中存在因脂质累积而出现的条纹。

但通常来说,婴儿血脂水平低,脂肪沉积的速度也很慢。

随着年龄的增长,再加上不良生活习惯,当如果身体内的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过高。脂肪便会在血管壁中迅速积累。

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病变表现为,动脉内膜中形成1~2mm的黄色脂质条纹。

随着脂质的增多,将引起血管纤维组织的增生,并出现玻璃样变性的灰白色斑块。

斑块突出于内膜表面,形成略带光泽,蜡滴状的纤维斑块。

随着病变的加重,纤维斑块中的组织便会发生变性、坏死,甚至出现钙化。

坏死物最终与脂质混合在一起,使得斑块变得更大更坚硬。一些情况下,斑块的坚硬程度不亚于结石。

斑块更加突出于内膜表面,形成最终的粥样斑块,常被称为粥瘤。

虽然粥瘤会使动脉壁增厚变硬,造成血管腔狭窄。但只要血管不堵到一定的程度,人是察觉不到的。

随着粥样斑块越来越突出,硬化的血管内膜越来越脆弱。当血管进一步老化、或出现高血压、抽烟、外力……等等各种各样的因素影响,斑块便可能随时破裂。

不仅破裂的斑块有堵住血管的风险,破裂的斑块还会在血小板的凝血作用下形成血栓。

本质上,血栓和皮肤破裂时,血小板结成的血痂,具有同样的产生机制。

但在血管内形成的血栓,却对生命安全有着致命的威胁。

其实,粥样硬化的斑块并不那么容易脱落(但一脱落,就凶险无比)。相比起斑块,不断增多的血栓是极其容易脱落的。

动脉血管流速很快,仅仅一分钟便能跑遍全身。当脱落的大型血栓进入狭窄血管,便会发生堵塞,出现急性栓塞。

  • 堵住肺动脉时,发生肺梗死(肺组织缺血性坏死)。
  • 堵住冠状动脉时,发生心肌梗死(心肌缺血缺氧坏死)。
  • 堵住脑动脉时,发生脑梗死(也叫做中风,或者卒中)。

无论肺、心脏、还是大脑对血液和氧气都极其敏感。一经发生栓塞,便极其容易造成死亡事件。

从动脉粥样硬化到最终病发的全过程:

人们往往谈癌色变,但其实,心血管疾病才是高占榜首。

世卫组织每年都会统计十大致死疾病,每年除了低收入国家,中低、中高,以及高收入国家的十大致死疾病的前两位,都是缺血性心脏病中风

  • 以2016中高收入(中国大约类似状况)为例:

缺血性心脏病和中风,几乎能占到50%。

也就是说,在中国这样的国家,心血管疾病造成的死亡足以高达半数。

而且还有年轻化的趋势。

动脉粥样硬化是出现动脉血栓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动脉粥样硬化与血脂水平脂肪有着直接关联。

身体内的血脂水平,又和脂肪代谢有着极大的关系。

无论脂肪的直接摄入,还是糖分摄入过高,都能明显提升体内甘油三酯的含量。

不良嗜好、作息,以及生活习惯,可破坏血管,促使身体内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当身体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时,99%都没有任何的症状和感觉,脂肪总是在不知不觉中把人杀死。

  • 虽然心血管疾病是老年人的高发病,但实际在年轻人日常的生活习惯中,就已经埋下了伏笔。

由于老年人心血管是逐渐老化,反而能及时发现心血管疾病,有更大概率存在急救的时机。

但年轻人身体机能足够的年轻,往往难以察觉动脉粥样硬化。等到病发时,便来势汹汹,极易造成死亡。

如果本就存在一些隐性的心脏疾病,平时不能察觉,但心肌一经缺血,便会出现突然性功能障碍,危及生命。不一定,必然动脉粥样硬化。

比起老年人,年轻人更容易急性心梗、脑梗死亡的原因,还在于老年人大多存在慢性心血管疾病,相关身体器官已经逐渐适应缺血环境。

而年轻人则完全没有适应过程,器官组织难以应对突发情况,直接宕机。

当然,年轻人发生心梗的概率低很多,女性更是十分罕见。越是低概率事件,不可控因素越可能占具主导(不可控性越强,越具有不可防性)。

但从预防的角度来说,需要从动脉粥样硬化这个主因入手。

值得说明的是,粥样硬化一般是不可逆的。

出现之后,只能避免继续恶化,以防止梗死的最终发生。

  • 但营养过剩的年轻人,再加上作息不规律,血管内或多或少有一定的粥样硬化。

不过年轻人防范心脑血管疾病,又比老年人容易得多。

无外乎老生常谈的以下几点:

戒烟戒酒、生活作息规律、营养均衡(出现营养过剩需低糖低脂)、低盐(高盐和高血压正相关)、养成体育运动的习惯。

对于营养过剩的人来说,其实体育运动远远比节食更重要。

  • 当然,如果已经形成血栓,要避免剧烈或大量运动。


看完我这篇回答的朋友,不一定会改变生活习惯。

但至少要知道,自己最后是怎么把身子搞坏的吧。

user avatar

太长不看版

这几年因心梗猝死的新闻并不少见,对于什么心梗可能大家已经略有耳闻,今天有知友私信问我,既然猝死本身就是“出乎意料”的,那么猝死是否根本无迹可寻?

既然本题重点说防范,那么跳出对新闻中病因的探究(这里也不说新闻没提及的诱因,毕竟新闻中也无太多关于死因的描述)。这里我就拿旧稿来聊聊一部分知友,由新闻想到的防范问题。即心源性猝死前几个月乃至前几个小时的情况。

猝死并非完全无迹可寻

猝死并非无迹可寻,这还得看情况。据我国一般资料报道,猝死约占死亡总数的2%~10%[1][2]。常见的猝死原因,包括心源性和非心源性,而对于青年,从一些尸体解剖的研究中可以知道,藏在健康外表下的心脏疾病,近年来也不少见。

由于很多人并没有细致地筛查,(一些体检并不包括心脏超声等检查),我们甚至无法知道有多少人是带着随时可能爆炸的心脏病炸弹在生活。

而关于非心源性的猝死原因,比如癫痫、脑出血、哮喘、中暑、过敏性休克等相对是少数(当然一旦发生了也很危险),而且这些很难从解剖上找到死因。因此并不能很好地得知非心脏因素对造成青年人猝死具体影响。

对比起来,对心源性猝死的探究会清晰一些。近年来,在心源性猝死中,绝大多数有心脏基础结构异常,包括冠心病、心肌肥厚、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心肌炎等,其中冠心病是“”头号杀手“,有研究表明冠心病在20-30岁心源性猝死的患者病因构成比是 37%,在 30-40 岁患者所占的比例更高达80%[3]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高等“老年病”开始在青年人群里盛行,同时,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经常加班、缺乏运动、熬夜、吸烟、饮酒、作息不规律等,让青年人心源性猝死的风险越来越大。

大多数的心源性猝死的直接原因都是由于快速型室性心律失常所致,冠心病引起的冠脉痉挛、血栓或者斑块破裂出血等,进而使心肌急性缺血或者心肌坏死,其他情况如自主神经系统不稳定、 电解质紊乱、过度劳累 、情绪压抑及服用致室性心律失常的药物等,都可触发心源性猝死。

平日里,合理规律的作息,不暴饮暴食,健康的饮食(低盐低脂低盐高膳食纤维增加不饱和脂肪酸摄入),适度运动,定期体检,筛查有无心脏疾病(包括一些之前不知道的先天性的心脏疾病,尤其是家族中成员发生过猝死更要尽早检查)

如果平日里没有控制住,死亡开始向你靠近了,你并不是什么都做不了,要知道,心源性猝死的临床经过可分为4个时期,即:前驱期、终末事件期、心脏骤停与生物学死亡[4]

1.前驱期:在猝死前数天至数个月

有些病人可能会出现胸痛、气促、疲乏、心悸等非特异性症状。

一旦经常出现以上症状,建议尽快到就近的医院进行诊疗

明确这些症状的原因并及时干预,可能能救你一命

如果是挂着诸如“胸痛中心”、“卒中中心”等牌子的医院自然更好。

但也存在无前驱表现,瞬间发生的心脏骤停,对于后者,在这个阶段几乎没有办法很好预防。

2.终末事件期:

是指心血管状态出现急剧变化到心脏骤停发生前的一段时间,自瞬间至持续1小时不等。

由于猝死原因不同,终末事件期的临床表现也各异。

典型的表现包括:严重胸痛,急性呼吸困难,突发心悸或眩晕等,在猝死前数小时或数分钟内常有心电活动的改变

一旦你或者周围人出现了类似的症状,建议立即停止手边活动,冷静放松呼吸,并立即拨打120,以及尽快就诊。如果在平时的筛查中有冠心病的高危因素,恰好又有类似阿司匹林等药物,也可以在告知120指挥中心相关症状后,询问其是否需要立即口服或嚼服阿司匹林,这些很可能是让你避免迎来心跳骤停的最后机会。

3.心脏骤停:心脏骤停还是发生了

前面的补救并没有避免这一步的到来,心脏骤停后器官供血包括脑血流量急剧减少,可导致意识突然丧失,伴有局部或全身性抽摘,心脏骤停刚发生时,脑中尚存少量含氧的血液,可短暂刺激呼吸中枢,出现呼吸断续,呈叹息样或短促痉挛性呼吸,随后呼吸停止,皮肤苍白或变得青紫色,瞳孔散大,大小便失禁,如果此时患者身边恰好有经验丰富的急救医生,在看到这些症状会第一时间进行评估,并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而对于没啥急救经验的人而言,这时候切忌手忙脚乱,通过快速触摸颈动脉有无搏动来判断是否心跳骤停,大声呼救求援,立即拨打120,并在其指导下进行心肺复苏,同时寻找周围有无AED,以上是最紧急的部分之一。

时间是越快越及时越好。

4.心脏骤停发生后

大部分病人将在4-6分钟内开始发生不可逆脑损害,随后数分钟过渡到生物学死亡,心脏骤停发生后立即实施心肺复苏和尽早除颤,是避免发生生物学死亡的关键。


最后,总结一下。

我这里可真不是特指该新闻的例子,只是对防范心源性猝死进行一些补充性回答。

对于猝死,最好是通过预防让它不发生,一旦发生,就是与时间赛跑,与死神赛跑,我们可以通过平日里自主学习或是参加一些心肺复苏的培训(很多地方都有开展),了解到第一时间该干什么,不手忙脚乱,很可能就可以很好地救自己的亲友一命。

参考

  1. ^ 吴杰.亚洲和中国心脏性猝死[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7,31(03):189-191.
  2. ^ Al-Khatib, S.M., et al., 2017 AHA/ACC/HRS Guideline for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Ventricular Arrhythmias and the Prevention of Sudden Cardiac Death: 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Task Force o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and the Heart Rhythm Society. J Am Coll Cardiol, 2018. 72(14): p. e91-e220.
  3. ^ 易光兆, 罗素新, 周泓羽,等. 10308 例心血管病住院患者病因及死因构成分析[J].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13(11):1378-1381.
  4. ^ 内科学[M].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听到孙侨潞因心梗去世的消息,很多人都感到非常震惊和悲痛。美琪的扮演者,一个曾带给我们许多童年回忆的荧幕形象,就这样离开了我们,这无疑是对我们的一种警示。你提到的“中青年心肌梗塞比例逐年增加”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社会现象,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认真对待并积极采取措施来防范。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防范中青年心肌梗.............
  • 回答
    听到孙侨潞去世的消息,真的挺让人意外和难过的。记忆最深刻的,当然是她在《巴啦啦小魔仙》里饰演的凌美琪。那个时候,我还是个小孩子,对这个充满魔法的世界特别着迷。《巴啦啦小魔仙》简直是童年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每天放学就搬着小板凳守在电视机前。孙侨潞演的美琪,给我留下的印象是那种有点叛逆,但心地善良,偶尔.............
  • 回答
    舞法天女大战巴啦啦小魔仙,这场跨次元的魔力对决,恐怕是不少童年时期观众津津乐道的话题了。要说谁的实力更胜一筹,这可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的,毕竟两部作品在设定、魔法体系、成长路径上都有着各自的独到之处。咱们不妨细细掰扯掰扯。先说说巴啦啦小魔仙。她们的魔法体系可以说是相当经典的公主风魔法。每个小魔仙都有自.............
  • 回答
    巴基斯坦达苏(Dasu)恐袭案引发的调查结果,将矛头指向阿富汗和印度,无疑为本已复杂的地缘政治棋局增添了新的复杂性和紧张感。对此进行分析,需要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进行审视。一、 巴方调查结果及其指向的潜在动因首先,巴基斯坦官方公布的调查结果,将恐袭的策划地点定位于阿富汗,并将袭击者所属的恐怖网络与印.............
  • 回答
    关于巴以冲突,为什么许多人倾向于支持巴勒斯坦,这背后有着复杂而深刻的历史、政治、人道主义以及道义上的原因。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这场持续了数十年的冲突。历史的根源与叙事的主导性首先,很多支持巴勒斯坦的人认为,这场冲突的根源在于以色列在1948年建立国家过程中以及之后扩张领土的行为,这.............
  • 回答
    巴以冲突确实给巴勒斯坦的领土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也深刻地影响着巴勒斯坦人民的命运。当提到“巴勒斯坦面积变小”时,我们往往是在谈论以色列在占领时期不断扩张定居点、修建隔离墙,以及对加沙地带的封锁等一系列行为,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地压缩了巴勒斯坦人可使用的土地和活动空间。那么,在这样的背景下,巴勒斯坦人民去了.............
  • 回答
    巴沙鱼之所以在中国市场“突然间”变得如此普遍和受欢迎,背后其实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国际贸易、产业政策、养殖技术、消费者口味变化以及营销推广等多个方面。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为您梳理巴沙鱼进入中国市场的历程和原因:一、 巴沙鱼的“前世今生”:来自湄公河的美味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巴沙鱼是什么。巴沙鱼.............
  • 回答
    《巴霍巴利王》(Baahubali)系列电影以其宏大的战争场面和精心设计的战术赢得了观众的广泛赞誉。那么,这些在银幕上令人血脉贲张的战术,在现实的战场上是否也能奏效呢?我们不妨深入剖析一下。首先,要明确的是,《巴霍巴利王》毕竟是艺术创作,为了戏剧效果,一些场景和战术的规模、效率以及对现实因素的考量,.............
  • 回答
    《巴霍巴利王》这部电影以其恢弘的战争场面和鲜活的人物塑造赢得了无数观众的喜爱。而其中那个令人闻风丧胆的喀拉盖亚军团,更是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这个令人胆寒的军事力量,究竟有没有历史原型呢?虽然电影中的喀拉盖亚军团是以其独特的战斗方式和强大的战斗力而著称,但要说它完全对应某一个历史上的特定兵种.............
  • 回答
    巴以冲突骤然升级:一场由长期积怨引爆的暴力旋涡近两天来,巴以冲突的硝烟再次弥漫,以色列境内响起了刺耳的防空警报,超过850枚火箭弹如同死亡的使者般呼啸而至,在以色列的土地上激起阵阵恐慌与不安。这次突如其来的大规模袭击,将本就脆弱的和平再次推向了风口浪尖,也让世人不得不审视这场冲突背后错综复杂的历史恩.............
  • 回答
    巴巴罗萨行动与珍珠港事件,两者同属二战中影响深远的“不宣而战”的军事行动,为何在历史评价和公众认知上,对日本偷袭珍珠港的谴责声浪似乎更为普遍和强烈?这背后并非单一原因,而是由一系列历史背景、道义考量、以及事件本身的性质所共同塑造的。首先,我们需要厘清两个事件的战略意图和短期目标。巴巴罗萨行动,即德国.............
  • 回答
    关于“巴力哈达”、“巴力”和“巴尔”这几个名字,很多人会感到困惑,觉得它们听起来很相似,是不是指的同一个神明。没错,这三者确实在很大程度上指向的是同一位古代近东的、非常重要的神祇,但它们之间又有着一些细微的联系和侧重点。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到古代迦南和美索不达米亚的宗教语境中去。“巴力”(Ba.............
  • 回答
    巴以冲突由来已久,错综复杂,要简单地判定孰是孰非,恐怕连最了解情况的人都难以做到。这场冲突的根源,往往被归结为土地、宗教、民族以及历史遗留问题等多重因素交织的产物。冲突的由来与双方的诉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社会决定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一个犹太国家,即以色列。这片土地在历史上曾被多个民族和宗教.............
  • 回答
    关于巴麻美的人设是否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法王路易十六和战列巡洋舰胡德号(现实船只),这个问题很有趣,也确实能从一些细节上找到一些有趣的联系。不过,需要强调的是,官方并没有明确的设定来证实这一点,我们更多的是一种基于细节分析和联想的解读。从法王路易十六身上,我们可能看到一些精神层面的呼应:首先,路易十六.............
  • 回答
    “巴巴罗萨计划”若提前泄露,历史的齿轮或将以截然不同的方式转动。假设斯大林在1941年6月22日德军进攻前就已掌握了希特勒的完整战略构想,那么苏联红军的反应将与真实历史大相径庭。苏联的反应:预警与准备在“巴巴罗萨计划”完全泄露的情况下,斯大林将不再面临1941年时的“冷酷事实”与“突然袭击”。他有足.............
  • 回答
    巴巴罗萨计划,那场席卷东欧的钢铁洪流,尽管在启动之初,德军声称拥有多达50万辆汽车,这个数字听起来是如此庞大,足以支撑一支横扫千里的铁骑。然而,事实却远非如此简单,这50万辆汽车,并非意味着德军在后勤保障上就万事大吉了。真正的问题,在于这支庞大的机械化部队,与广袤无垠、条件恶劣的苏联国土之间,存在着.............
  • 回答
    让巴耶克不如艾雅有名,这事儿说起来,其实挺复杂的,里面涉及了角色本身的魅力、剧情安排,还有一些更微妙的玩家情感和市场推广的因素。要详细聊聊,咱们得一点一点掰开了说。首先,咱们得承认,艾雅(Bayek),也就是《刺客信条:起源》里的那位埃及刺客,他是个非常出色的角色。他的人生故事跌宕起伏,从一个温柔的.............
  • 回答
    巴以问题之所以坚持“两国方案”,并非一时兴起,而是经过了漫长而痛苦的演变,它承载了对和平、正义以及双方民族自决权的复杂考量。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一点点剥开历史和现实的层层迷雾。为什么“两国方案”如此重要?简单来说,“两国方案”指的是在历史上的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一个独立的巴勒斯坦国,与以色列国并行存在.............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巴以冲突这个复杂且历史悠久的问题,尽量讲得细致一些,并且尝试用更自然的语言来呈现。冲突的“根”——漫长而纠结的历史要理解巴以冲突,就得回到它的源头,这绝非一日之功,而是历史、宗教、民族主义交织的产物。1. 土地的归属之争: 最核心的问题,谁才是这片土地的“主人”? 犹太.............
  • 回答
    首先,我们来理清一个基本概念:巴西柔术(BJJ)有没有“受身”?答案是:有,但形式和侧重点与传统柔道受身有所不同。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巴西柔术更侧重于地面缠斗,好像不太需要“受身”。但实际上,任何一种需要摔投技的格斗术,甚至是在地面被对手强行控制、移动时,都会涉及到受身技术。只是巴西柔术的受身,更多是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