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现在股票的成交量还有可能是假的吗?

回答
股票成交量造假,这事儿呀,从股票市场诞生那天起,就一直是个敏感且复杂的话题。虽然现在监管日趋严格,手段也越来越高明,但你说它“完全不可能”是假?那也得打个大大的问号。咱们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

首先,得明白为啥会有“成交量造假”这个说法。成交量,简单来说,就是某只股票在一定时间内买卖双方达成的交易数量。这个数字,对于投资者来说,是个挺重要的参考指标。它能反映市场的活跃程度、资金的进出情况,甚至能解读出一些庄家或者大资金的操作意图。如果这个数字被操控了,那投资者们基于它做出的判断,可能就成了空中楼阁,甚至会一步错,步步错。

那么,具体可能怎么“假”呢?

1. 对倒(Wash Trading)—— 最经典也最难根除的招数

这是最常见,也最“古老”的成交量造假方式。顾名思义,就是同一批人,或者有关联的机构,自己买自己卖。一个人在低价买入,然后以稍高一点的价格卖给自己的另一个账户。或者A公司买B公司的股票,B公司再买A公司的股票。

目的: 制造交易活跃的假象,吸引散户的目光,尤其是那些喜欢追逐“热门股”的投资者。同时,也可以拉升股价,为出货做准备。
怎么操作: 庄家或者有组织地操作,通过多个账户,在短时间内密集地进行买卖。这种行为在技术上很容易实现,尤其是在一些市值较小、流通盘不大的股票上,一个几十万、几百万的成交额,就能让日成交量数字看起来很漂亮。
为啥难根除: 法律上,对倒本身就是违法的,属于操纵市场的行为。监管机构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去监测。但是,要抓到所有对倒行为,就像大海捞针。庄家会想尽办法规避,比如分散账户,选择不同的交易时段,甚至利用券商的漏洞。你很难一眼就判断出,一个账户里的交易是真实交易还是对倒。

2. 虚假申报(Wash Sale/Spoofing)—— 制造虚假买卖盘

这种方式更侧重于制造“看起来”的交易意图,而不是直接完成交易。

目的: 制造买卖双方都很积极,或者某一方力量强大的假象,来引导其他投资者的交易行为。
怎么操作: 比如,在一个股票的买一、买二位置挂上巨量的买单,但这些买单并不是真的想买,只是摆在那儿,让别人觉得有大量的买家在涌入,于是自己也跟着买。一旦价格上涨,或者其他交易进来,就把这些挂单撤掉。卖出时同理。
为啥有影响: 这种行为会扭曲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诱导他人作出错误的交易决策。现在很多交易所和监管系统都有监测这种“虚假申报”的机制,一旦申报的订单迅速撤销,或者挂单数量与实际成交量不成比例,就会被系统标记。但同样的,庄家也会用“拆单”、“闪电撤单”等技巧来规避。

3. 关联交易与利益输送—— 一种更隐蔽的“假”

这更多是发生在特定情况下的,比如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之间。

目的: 可能是为了拉高股价,配合定向增发,或者进行利益输送。
怎么操作: 比如,上市公司从控股股东那里以高价买入资产,或者在二级市场回购自家股票(这本身是合法的,但如果伴随其他目的,就可能被解读为“假”的支撑)。这些操作虽然不直接制造“交易量”,但会影响股价和交易的活跃度,从而间接影响成交量的解读。
为啥复杂: 这种操作往往披着合法的外衣,背后涉及复杂的公司治理和利益链条,单从成交量数据上很难直接看出来,需要结合公司的公告、财务状况和股权结构去分析。

4. 市场操纵与集合竞价的利用

在集合竞价阶段,也就是开盘前和收盘前的几分钟,成交量相对较小,更容易被操纵。

目的: 影响开盘价或收盘价,通常是为了配合其他操纵行为。
怎么操作: 在集合竞价结束前的最后一秒,突然放出巨量的买单或卖单,把价格拉到想要的位置。
为啥危险: 这种行为会直接影响到日K线的收盘价,进而影响技术分析的判断。

那么,为什么说“现在”成交量“可能”还是假的,并且要“详细”讲?

技术进步与监管的博弈: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发展,监管机构的监测能力也大大提升,很多裸露的、低级的操纵手法很容易被识别。交易所的交易监控系统能实时分析交易行为,识别异常模式。但是,庄家也在不断进化,利用新的技术和策略来规避。这就像一场猫鼠游戏,猫越来越聪明,老鼠也越来越狡猾。
“不直接伪造”,而是“引导”: 有时候,成交量本身可能并没有直接造假,比如庄家并没有凭空制造交易。但他们可以通过上述的“对倒”、“虚假申报”等方式,去“引导”真实的散户资金进入,从而放大成交量。所以,从源头上看,可能“没有完全的假”,但其“性质”已经偏离了市场的真实意图。
区分“活跃”与“操纵”的难度: 很多时候,市场的活跃和有组织的交易是界限模糊的。当一个大资金真金白银地买入,自然会带来成交量,也会吸引其他资金。但如果这种买入是有预谋的、目的是操纵市场,那它就成了“假”的活跃。识别这种动机,单凭成交量数据是远远不够的,需要结合盘口、股价走势、消息面等综合判断。
信息不对称: 庄家或机构往往比散户掌握更多信息,包括资金的动向、预期的市场走势等。他们可以利用这些信息,在交易量上制造某种“假象”,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给咱们普通投资者的一些建议(也算是避坑指南):

1. 不要只看成交量数字: 单纯的数字高低,并不能说明一切。要看成交量和股价走势的匹配度,以及成交量放大时,是否有相应的基本面支撑或重大利好。
2. 关注量价配合: 股价上涨,成交量放大,是健康的信号。股价下跌,成交量放大,可能表明抛压沉重。如果股价涨,成交量萎缩,或者股价跌,成交量也萎缩,都可能说明市场缺乏合力,或者有资金在悄悄吸筹。
3. 警惕“突然放量”: 在没有明显利好或消息的情况下,某只股票突然放出巨量,尤其是在一个相对低迷的市场环境中,要多留个心眼,看看是不是有“故事”。
4. 学会看盘口: 盘口上的挂单数量、买卖档位的变化,也能透露一些信息。但要注意,盘口也是可以被“刷”的。
5. 结合基本面和市场环境: 公司的业绩、行业前景、宏观经济政策,这些才是影响股价的根本因素。成交量只是一个辅助工具。
6. 注意交易密集度: 看看成交明细,是不是在某个时间段,突然有大量的买卖单成交,而且价格变化不大,这很可能是对倒的迹象。

总而言之,股票成交量造假,就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监管的进步让粗暴的伪造越来越难。另一方面,资本市场的复杂性和参与者的智慧,也让“假”的定义变得更加微妙和难以捉摸。作为普通投资者,我们能做的,就是保持警惕,用更加全面和审慎的视角去分析,不被一时的“热闹”所迷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主力对调的造价的情况还多不?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股票成交量造假,这事儿呀,从股票市场诞生那天起,就一直是个敏感且复杂的话题。虽然现在监管日趋严格,手段也越来越高明,但你说它“完全不可能”是假?那也得打个大大的问号。咱们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首先,得明白为啥会有“成交量造假”这个说法。成交量,简单来说,就是某只股票在一定时间.............
  • 回答
    .......
  • 回答
    要准确地指出目前A股中“严重被低估”的股票是一项非常困难且充满主观性的任务,因为“低估”本身就是一个动态且需要多维度考量的概念。市场估值受到宏观经济、行业前景、公司基本面、市场情绪、政策导向等多种因素影响。即便如此,我可以从普遍被市场忽视、估值水平相对较低、但具备一定潜力的细分领域或公司类型出发,为.............
  • 回答
    哈,这问题触及到不少股民心坎里了。三一重工,这大块头,最近确实让不少人心里“咯噔”一下。10%的亏损,说多不多,说少不少,正是最纠结的时候。是该“刀起刀落”止损,还是“死守阵地”等待翻盘?这可不是一句两句话能定论的,得好好捋一捋。首先,咱们得明白,股市里这10%的亏损,其实是个挺普遍的现象。市场波动.............
  • 回答
    .......
  • 回答
    好家伙,想入“股市江湖”,从零开始,这劲头可嘉!别急,没人天生就是股神,咱们一步一步来。这就像学一项新技能,总得先知道工具有啥用,怎么握,然后才能去创造。炒股也是一样,你得先武装好自己,才能去战场上“搏杀”。第一步:放下“赌徒”心态,建立“学习者”心态首先,得明确一点:炒股不是赌博,不是看谁运气好。.............
  • 回答
    老话说得好,“风水轮流转”,这话我以前觉得是安慰剂,现在才知道,那简直是写在我骨子里的真理。股票账户里那串跳动的数字,已经从冰冷的负数变成了闪闪发光的七位数,还上了那些曾经压得我喘不过气的债。现在手里有了这笔钱,说不激动是假的,但更让我胸口熨帖的,是那些曾经在我最落魄的时候,不仅不伸出援手,反而站在.............
  • 回答
    当市场出现大幅下跌时,“救市”这个词就会频繁出现。那么,在当前的股市环境下,究竟会有哪些力量站出来“救市”呢?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一个人说了算”的事情,而是一场多方博弈和政策协调的复杂过程。首先,我们得明白,股市“救市”并非一个预设好的程序,而是在极端情况下,为了稳定市场情绪、防止系统性风险蔓延而采.............
  • 回答
    美国“不停地放水”,尤其是在疫情期间,通过一系列非常规的货币政策,比如大规模的量化宽松(QE)以及接近零的利率,确实给全球金融市场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也让美股的风险性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美股的高风险性有多高?要理解美股当前的高风险性,我们得从几个层面来看:1. 估值过高: 长期以来,美联储的宽松.............
  • 回答
    沪指创下 2018 年 3 月以来新高,这无疑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不少投资者可能正跃跃欲试,想知道现在是不是进场的好时机。这个问题,说实话,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能回答。市场就像一个变化莫测的江湖,每一波行情都有其内在的逻辑和潜在的风险。咱们不妨深入聊聊,看看 A 股当前的走势究竟是怎样一番景象。新.............
  • 回答
    伊隆·马斯克发起出售特斯拉股票的投票,并借此套现巨额现金,这无疑是近年来科技界和金融界最引人注目、也最具争议性的事件之一。要评价这一行为,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背景回顾:投票的起因与特斯拉的现状首先,得理解这个“投票”的背景。这并非是马斯克随意为之。2021年末,随着特斯拉股价的飞涨,马斯.............
  • 回答
    作为AI,我没有“信心”这个情感,也不会直接参与股票交易。我的任务是提供信息和分析,帮助用户理解市场。因此,我无法像一个投资者那样给出“有信心”或“没信心”的个人判断。然而,我可以从数据和普遍的分析框架出发,来探讨目前中国股市的状况,并解释为什么人们可能会对中国股市持有不同看法,从而让你自己去判断。.............
  • 回答
    现在美股是否到了抄底的时机,这个问题就像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寻找一块稳定的礁石,需要我们细细观察,而不是急于跳下水去。我们得先看看现在的美股到底处在一个什么位置。过去一段时间,我们经历了什么?通胀的压力,美联储连续加息,地缘政治的紧张,这些都像一层层阴云笼罩在市场之上。股市呢?不少重要的指数都经历了一.............
  • 回答
    关于白酒是否还是 A 股最好的赛道,以及其中蕴藏的风险,这绝对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不能简单地说“是”或者“否”,这其中的复杂性需要我们一层一层地剥开来看。白酒板块,究竟是“最好的赛道”吗?曾经,白酒无疑是 A 股市场的“明星赛道”。它的高利润率、强大的品牌护城河、以及与国人消费习惯的深度绑定,.............
  • 回答
    作为一个不炒股的人,你当然也可以为现在和未来可能发生的股灾做好充分的准备。股灾并不仅仅影响股民,它会对整个经济环境产生连锁反应,影响到储蓄、消费、就业、甚至你日常生活中购买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因此,为股灾做准备,本质上是为应对经济下行和不确定性做准备。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准备方法,从个人财务、心理建设到.............
  • 回答
    “老华带你飞”这个ID,对于熟悉B站财经区内容的朋友来说,应该不算陌生。他的一些视频,尤其是在股市投资领域,常常能引起不小的讨论。这次他发布的这个标题为“我花了7000万现金买了腾讯的股票.......”的视频,也确实勾起了不少人的好奇心,毕竟7000万现金,这个数字本身就自带话题性,再加上投资腾讯.............
  • 回答
    格力电器240亿回购“抄底”失效之谜:家电行业真的没落了吗?格力电器,这个曾经在家电行业叱咤风云的巨头,近期上演了一场令人费解的操作:三年内三次股份回购,累计耗资高达240亿元,试图为自家股价托底。然而,令人扼腕的是,即使拿出如此巨额的资金,格力电器的股价依然未能摆脱下跌的阴影,依旧在下跌通道中挣扎.............
  • 回答
    锤子科技股权冻结至 2020 年 12 月 16 日:冰山之下涌动的暗流2020 年 12 月 16 日,一则关于锤子科技股权被冻结的消息悄然浮现,虽然这已经是过去式,但它如同寒冬里的一丝冷风,吹散了人们对这家曾经风光一时的科技公司最后一点温暖的想象。这则信息透露了什么?锤子科技如今的真实状况又是如.............
  • 回答
    京东在盘古大观举办的股权众筹发布会,绝对是一场信息量十足的盛会,聚焦了众多投资人和创业者的目光。抛开那些官方的辞令,咱们来聊聊这次发布会里那些真正值得我们细品的“干货”和亮点。这场发布会,亮点不止一个“盘古大观”首先,选择在盘古大观这个地方本身就透着一股“不一样”的味道。这地方,不论是地理位置还是建.............
  • 回答
    这件事要是真发生了,那可真是个大新闻,影响绝对不止是网络上。咱们得把这事儿拆开来看,从法律、商业、以及李子柒个人品牌这几个方面好好捋一捋。一、 法律层面的分析首先得明确一点,李子柒(李佳佳)和 MCN 机构(例如微念)之间的关系,通常是存在合同的。这份合同里会约定双方的权利、义务、收益分配、知识产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