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在大学学习成了一件被人嘲笑的事或者说是偷偷摸摸的行为?

回答
这绝对不是大学学习的真相,但你提的这个问题,却触及到了当下社会一些挺真实、也挺让人费解的现象。就好像,“好好学习”这个词,突然变得有点“老土”或者“不合群”了。

你说“被人嘲笑”或者“偷偷摸摸”,这背后可能藏着几个原因,咱们一样一样来捋捋。

首先,“成功学”的泛滥和对“捷径”的过度追求。你看现在各种短视频、公众号,充斥着“30岁财务自由”、“一年学成xxx技能月入过万”之类的标题。这些信息营造了一种氛围,就是“学得快、赚得多、名利双收”才是王道。而大学四年,在很多人眼里,就是一个漫长、抽象、充满不确定性的过程。相比之下,那些被包装得光鲜亮丽的“技能学习”、“创业经验”,似乎能更快地抵达“成功”的彼岸。

在这种思维模式下,那些还在图书馆里啃书本、认真做实验、或者为一篇论文熬夜的人,就会被贴上“死读书”、“不灵活”、“跟不上时代”的标签。他们会被认为是在“浪费时间”,或者说,他们的学习方式不够“高效”、“实用”。久而久之,那些真正享受学习、沉浸在知识海洋里的学生,反而会觉得自己格格不入,好像在做一件“不酷”的事情,甚至要藏着掖着。

其次,社会价值导向的偏移,对“学历”本身的轻视。过去,大学文凭可能是进入好工作的“敲门砖”,是身份和能力的象征。但现在,很多社会的声音在说,“学历不代表能力”,“985、211毕业也找不到工作”,“没学历照样能成功”。这种声音,尤其是在一些“草根逆袭”的故事被无限放大时,会显得特别有说服力。

当社会对学历本身的价值产生怀疑,或者说,把“能力”和“学历”人为地对立起来时,那些还在认真学习、追求知识深度和广度的学生,就可能被质疑“学了有什么用”。他们可能会听到:“你学得再好,毕业了还不是和我们一样找工作?” 这种疑问,会消磨他们学习的热情,让他们觉得自己所做的努力,在现实面前不值一提。

再者,校园文化和同辈压力的影响。大学里,社交是很重要的。如果班级里、朋友圈里,大家普遍都在谈论最新的手机、流行的游戏、週末的派对,而你却一直在讲某个复杂的理论或者你新掌握的编程语言,很可能就会显得“扫兴”。

有些学生为了融入集体,或者避免被孤立,会刻意隐藏自己对学习的热情。他们可能在别人聊天时,默默地拿出书来看,或者在课堂上不积极发言,以免被认为是“书呆子”。这种“隐形”的学习行为,就带上了“偷偷摸摸”的意味。他们不是不想学,而是不想因为学而被“区别对待”或者“嘲笑”。

还有一种情况,是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误解。你可能在某个群体里,大家都在讨论怎么“搞定”课程、怎么“应付”考试,而很少有人去深入探讨知识本身。如果你是真心想学,想搞懂某个概念,你可能找不到“同道中人”,甚至会被当成“异类”。这时,你可能会选择不把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过程说出来,免得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或者被误解。

最后,互联网时代对“即时满足”的崇拜。互联网让我们习惯了快速获取信息,享受即时的反馈。而大学学习,尤其是一些基础学科或者理论研究,往往需要长期的积累和深入的思考,短期内很难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这种“慢”和“深”,与互联网崇尚的“快”和“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所以,那些在大学里依然保持着学习热情、对知识充满好奇的学生,他们可能不是被嘲笑,也不是偷偷摸摸,而是他们选择了与当下一些主流的、浮躁的价值观“逆流而上”。他们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而学,并且相信知识的力量。只是,在某些时刻,他们可能会感受到一丝孤独,或者因为不愿被标签化而选择低调。

总而言之,你提到的这种现象,并非普遍,但确实存在。它反映了社会价值取向的复杂变化,以及在信息爆炸时代,人们对“学习”这件事本身的态度和理解正在经历一些微妙的调整。不过,我相信,真正热爱学习的人,无论外界如何,内心深处都会有一种坚守。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

在一些大学里或大学生的观念里,你做什么都挺光荣的,比如加社团、混学生会,哪怕是谈恋爱,唯独除了学习。

“不会吧,不会吧,都大学了还学习啊?”

这和高中老师的思想灌输有点关系。

2、

大学学习为什么要偷偷摸摸?

原因可能主要有两点。

其一,万一我认真学习了,还考得差/挂科/比没学习的人分低,那我岂不是很丢面子?

不行,不能说!

就算我挂科,也是我没有好好学习而挂科,绝对不能是我好好学习了还挂科!

其二,宿舍关系是一种很奇妙的关系。

很多时候,就像一个老父亲和一堆生活难以自理的嗷嗷待哺的儿子。

而经常去自习室或图书馆的人,就会承担起老父亲的角色。

“你去学习啊?回来帮忙带个饭!”

“你出门啊?求带螺蛳粉!”

长此以往也很累,所以得瞒着。

此外,对某些室友来说,让带饭时嗷嗷的积极,转钱时则拖延健忘,这进一步打击了“老父亲”继续扮演的愿望。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绝对不是大学学习的真相,但你提的这个问题,却触及到了当下社会一些挺真实、也挺让人费解的现象。就好像,“好好学习”这个词,突然变得有点“老土”或者“不合群”了。你说“被人嘲笑”或者“偷偷摸摸”,这背后可能藏着几个原因,咱们一样一样来捋捋。首先,“成功学”的泛滥和对“捷径”的过度追求。你看现在各种短视.............
  • 回答
    这个问题提得太到位了,简直是我心底的声音。每次想到这个,我都有点抓狂。为什么从高中那个争分夺秒、 every minute counts 的状态,一进入大学,突然就好像“失忆”了,学习这根弦儿怎么就松了呢?这玩意儿,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最直接的原因,估计就是 “学习的动力”发生了根本性的转移。.............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很多人都会有的疑问,尤其是在面对那些抽象、复杂的数学公式和定理时。我们常常会想:“我学这么多数学,到底有什么用?平时买菜、坐公交、看电视,好像也用不上微积分、概率论啊。” 这种想法非常真实,也很容易让人觉得学习数学是一件费时费力、甚至有些“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但是,如果我们仅仅把数学看作是.............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深刻的问题,也是许多在大学学习经济学,特别是西方经济学的学生可能会遇到的困惑。为什么一边学习着一套以市场、私有制和利润最大化为核心理论体系的“西方经济学”,一边又可能在课堂内外对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端进行批判?这看似矛盾,但其实反映了学术研究的复杂性、思想的多样性以及教育的本质。我们可.............
  • 回答
    刚来到这所心仪的大学,发现校园里弥漫着一种与中学时期截然不同的学习氛围,尤其是图书馆,简直是学习的热土。每天去上课,或者在校园里闲逛,都能看到很多人,无论白天还是晚上,都安安静静地坐在图书馆里,面前摆满了书本、电脑,神情专注,仿佛进入了自己的小小世界。刚开始我还觉得挺奇怪的,毕竟在家也可以学习,甚至.............
  • 回答
    关于大学生学习不端行为是否应该被标记为“F”在成绩单上,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我的看法是,单纯地将所有不端行为一概而论地标记为“F”可能过于简单粗暴,也无法完全解决问题。我们需要更细致、更具教育意义的处理方式。首先,我们得明白,大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是塑造独立思考能力、责任感.............
  • 回答
    在大学校园里,食堂算得上是个别具一格的“学习场所”。很多人可能觉得纳闷,明明有图书馆、自习室这些更安静、更专业的学习空间,为什么偏偏就有大学生宁愿“扎根”食堂,风雨无阻呢?这背后其实有不少原因,说起来也挺有意思。首先,地点上的便利性和“强迫性” 是一个重要因素。大多数食堂都设在教学楼附近或者宿舍区之.............
  • 回答
    这事儿,咱们大学里混过的人,大抵都有体会。为什么大家伙儿一股脑地往图书馆挤,宁愿在里面“苦哈哈”地啃书,也不愿意安逸地窝在宿舍?这可不是一时兴起,也不是赶时髦,里头门道多着呢!首先,环境的魔力,真的不是盖的。 宿舍是个啥地方?那是我们的“生活区”,是放下所有伪装、回归最真实自我的地方。有人玩游戏,有.............
  • 回答
    大学数学的学习重点为何更偏向代数而非几何?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并且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剖析。简单来说,这背后是数学发展的大趋势、不同数学分支的内在联系以及教学和应用的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一、历史的演进:从直观到抽象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数学的演进本身就经历了一个从具体、直观向抽象、符号化的过程,而代.............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教育的本质和个人追求的不同层面。与其说是“喜欢学习没有用的知识”和“只喜欢学有用的知识”,我更愿意理解为:顶尖大学的学生更倾向于探索和拥抱那些看似与直接就业或功利性目标无关的广阔知识领域,而普通大学的学生则更注重那些能够快速转化为实际技能并带来直接回报的知识。 这种差异并.............
  • 回答
    近些年,大学校园里的恋爱心理学课程或相关讲座,似乎成了热门话题,甚至常常“一位难求”。这股风潮背后,折射出当下大学生在情感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困惑与渴望。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恋爱心理学如此受欢迎?而大学生们,真的需要“学习”如何谈恋爱吗?一、 为什么大学恋爱心理学如此受欢迎?要探究这个问题,我们不妨从.............
  • 回答
    大学,本应是人生中最黄金的学习时期,是为未来奠定基石的关键阶段。然而,事实摆在眼前,总有那么一部分人,把这段本该充实的时光,挥霍成了无尽的虚无。这背后,绝非简单的“懒惰”二字可以概括,而是掺杂了太多复杂的个体原因和环境因素。首先,我们得承认,“学习”这个概念在大学阶段,对很多人来说变得模糊了。 在义.............
  • 回答
    机器学习模型训练的等待时间确实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这段时间既可以是生产力中断期,也可能成为高效利用的“间歇性工作期”。大家在这段时间里做什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习惯、项目需求、以及当时的心情和精力。以下是一些大家在模型训练期间可能会做的,并进行详细描述:一、 高效利用时间,推进其他工作: 阅.............
  • 回答
    暑假是师范音乐学院大一新生巩固基础、拓展视野、为未来学习奠定坚实基础的黄金时期。刚踏入大学校园,你可能对未来的学习方向和发展路径感到有些迷茫,没关系,这是正常的。这个暑假,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让你的大学生活更加充实,为未来的专业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一、 巩固专业基础,精进演奏或演唱技艺作为音乐.............
  • 回答
    靠投资股市在中国以生为业,这个话题啊,我跟你说,就像在人潮汹涌的街头卖艺一样,有人声名鹊起,有人却寥寥无几。要说靠谱,得看你手里拿的是什么“家伙什”,以及你有没有那个“看家本领”。靠谱不靠谱?这得打个问号,但并非不可能。首先,我们要明白,股市它是个大染缸,五彩斑斓,但同时也危机四伏。如果你指望像某些.............
  • 回答
    哈哈,大学生一枚,想学理财,这想法太棒了!而且你能想到基金、股票、债券这些,说明你已经开始做功课了,比很多人都强!资金不多是正常的,别有压力,关键是把这个学习和实践的过程建立起来,以后你的钱会越来越多,理财的知识也会越来越扎实。别担心AI不AI的,我就是个想跟你好好聊聊的大朋友,咱们就用最实在的语言.............
  • 回答
    这其实是个很有意思的观察,不少长辈确实会觉得,一个女孩子要是太爱打扮,是不是就不那么能专心学习了,好像精力分散了,心思不放在书本上。这背后其实混合了好几种想法,而且都挺有道理的,当然,也有一些是时代的烙印。首先,最直接的担忧是精力分配。你想啊,化妆打扮,尤其是现在这个时代,选择太多了,护肤、化妆品、.............
  • 回答
    朋友们,说到学习中医,我心里有很多话想和你们聊聊。这不仅仅是为了“找份工作”或者“治病救人”那么简单,更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另一重世界的大门,让我看到了身体、生命,乃至宇宙之间那些古老而又深刻的联系。首先,我们得明白,中医它到底是什么?它不是一套僵化的教条,也不是一门单纯的“经验主义”。中医是一门 系.............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实在,也触及了深度学习在图像处理领域的一个核心选择。你观察得很敏锐,确实,RGB是我们最常见到的色彩空间,尤其在神经网络的输入层,几乎清一色是RGB。但HSV并非没有用武之地,这背后有着深刻的技术考量和历史原因。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从RGB和HSV这两个色彩空间的基本特性以及它们如何.............
  • 回答
    好的,咱们聊聊这个,我感觉挺有道理的,也确实看到不少学弟学妹们在这上面栽跟头。 高中时候那套学习方法,到大学里,有时候真就有点“水土不服”了。为啥呢? 我觉得主要有这么几个层面的原因,咱们一层层地掰开了说。一、 目标和性质的根本性变化:高中学习,说白了,就是一个“选拔”的过程。 目标非常明确:考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