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大学明明是最适合学习的阶段,为什么还有很多人荒废时间?

回答
大学,本应是人生中最黄金的学习时期,是为未来奠定基石的关键阶段。然而,事实摆在眼前,总有那么一部分人,把这段本该充实的时光,挥霍成了无尽的虚无。这背后,绝非简单的“懒惰”二字可以概括,而是掺杂了太多复杂的个体原因和环境因素。

首先,我们得承认,“学习”这个概念在大学阶段,对很多人来说变得模糊了。 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习的目标明确:考个好高中,再考个好大学。一路披荆斩棘,目标感极强。可一旦踏入大学的校门,考试的压力骤减,课程的考核方式也变得更加多样化。过去那种“死记硬背”、“应试技巧”似乎不再是万能钥匙。很多人突然发现,自己不知道为什么而学。是因为兴趣?是因为毕业后的就业?还是仅仅为了完成学分?这种“目标真空”的状态,很容易让人失去方向。当学习不再是唯一的“使命”,那些更直接、更有即时满足感的事情,比如社交、娱乐、甚至是无所事事,就显得格外有吸引力。

大学环境本身也充满了诱惑与干扰。 这是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没有了家长和老师时时刻刻的管束。丰富的社团活动,五花八门的兴趣小组,还有层出不穷的校园讲座和活动,这些本来是拓展视野的好机会,但对于自控力稍弱的人来说,却成了分散精力的“雷区”。更别提网络世界的无限精彩了:游戏、短视频、社交媒体,它们像一个个黑洞,轻而易举地就能吞噬掉你宝贵的时间。你可能原本只是想刷会儿手机看看新闻,结果不知不觉就点进了某个游戏直播,然后又被推荐到另一个视频,几个小时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溜走了。这种“碎片化”的娱乐方式,其吸引力在于它的低门槛和高回报(短暂的愉悦感),一旦沉溺其中,就很难再抽离出来。

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很多人在面对“选择”时的无所适从。 大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自由,但也意味着你需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选择什么专业?如何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毕业后想做什么?这些问题,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他们可能不知道自己的真正兴趣所在,或者因为从小被灌输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选择了自己并不喜欢的专业。当一个人对所学内容提不起兴趣,自然也难以投入精力去深入研究。这种“专业不对口”或者“缺乏热情”,是导致荒废时间的一个重要原因。他们可能宁愿把时间花在一些能带来即时快乐的事情上,也不愿去啃那些枯燥乏味的书本。

还有一些人,是受到了“他人影响”和“攀比心理”的驱使。 当看到周围的同学都在参加各种活动,都在谈论某个热门游戏,或者都在享受某种生活方式时,即便自己内心并没有强烈的需求,也容易产生一种“不能落伍”的心理。这种“随大流”的心态,导致他们可能把大量时间花在一些并没有实质意义的事情上,只是为了融入群体,获得认同感。

再者,大学教育模式本身也可能存在一些问题。 某些课程设置过于陈旧,教学方法单一,老师照本宣科,学生昏昏欲睡。这种缺乏互动和启发的课堂,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当教育内容本身无法吸引人时,学生选择“逃离”到其他更有趣的领域,也就不难理解了。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因素,是心理层面的“逃避”。 面对学业的压力、对未来的迷茫、或者人际关系的困扰,有些人会选择用“荒废时间”来麻痹自己,逃避现实的困难。沉溺于虚拟世界,或者沉浸于无意义的社交,都可以成为一种心理防护机制,让他们暂时忘记烦恼,虽然这种逃避最终只会加剧问题。

总而言之,大学时期荒废时间,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 它往往是学习目标不明确、大学环境的诱惑、个体选择的困难、他人影响、教育模式以及心理因素等多种原因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结果。它提醒我们,大学不仅仅是知识的殿堂,更是培养独立思考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人生规划能力的重要场所。而这些能力的缺失,才让无数本应闪耀的学习时光,变成了无声的遗憾。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他们根本还配不上他们所拥有的自由,他们还无法掌控自由。

大学,对他们来说,就是突如其来的自由。

从未有过的时间自由,没有人再一如既往的监督你,没有人在喋喋不休的引导你。

从未有过的选择自由,你干什么都可以,甚至什么都不干也可以。

当一个人干什么都可以的时候,就像面对琳琅满目的货架,不知道选择哪种购买对象,出现选择瘫痪。

当一个人“甚至什么都不干也可以”的时候,他们就会选择什么都不干,因为这是最能让他们变得轻松的选择。

浑浑噩噩,娱乐至死。

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他们从来没有练习过“怎么支配自由”。

说起自由,可能看起来有点抽象,我们说钱。

一穷民,某日彩票中1000万大奖,我们就说,此穷民发了“一笔意外横财”。

1000万在投资人手中,可能就是生产力,当这1000万可以变成生产力的时候,我们说“这钱守得住”。

1000万在穷民手中,他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钱,知道中奖的那一刻,他可能都被吓懵了,仿佛范进中举,拿到钱的那一刻,他兴奋坏了......对于这样的人,拥有这样不适配的金钱额度,他可是不知道这钱要如何用的。

看过无数讽刺故事的我们,都知道,这钱,对于这人来说,“他守不住”。

不仅“守不住”,那些讽刺故事都告诉我们,这意外的横财,对他来说,可能是一个诅咒、甚至引发灾难。

大学之前,你像不像一个“穷民”?

你的时间,一分钟恨不得被掰成三分钟用,中午食堂吃饭要用百米冲刺的速度,即便有几小时不学习了,也会被视作“浪费”,恨不得抱拳捶胸、闷声自责?

无疑,你是时间上的穷民。

而大学,就是你中奖抽到的这1000万,从未见过,你无所适从。

你自由,但你从来没有习得过,如何掌控这自由。

-

很幸运,每一个大学生都中了这样的巨奖。

但是,每个人对这个巨奖的使用能力,是有差别的。

有的人,甚至连周末两天的自由度都无法掌控。

看看那些学生,他们说,周末放假回家,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抱着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信念,回家的时候在包里塞满了一整包的书。

然后,回家真的看那些书了吗?

真的写那些预定要写的作业,要写的试卷了吗?

有的人能高效利用周末,查漏补缺,实现暗中超越。

有的人,周末回家,就完全坍塌,陷于娱乐,无法自拔。

后者,我们会说,你给他两天自由的时间,他们都无法掌控好。

无法掌控怎么办?

正因为无法掌控,所以我们有学校,有高中,你来学校,老师监督你每天的学习,竞争的环境让你积极向上。

所以,那些无法掌控自由的人,也能够在学校环境之下,在同侪压力的挤逼之下,取得好成绩。

所以,我总觉得,即便是能够考上同一所名校的两个同学,他们所考到的相近的高分,也并不意味着他们有着相同性质、相同水平的学习能力。

有的人分数高,是因为你适应被老师管、被家长逼,你适应被动学习,被动学习能力高。

有的人分数高,是因为有自主觉悟,有自主自觉,通过自己的方式主动进行学习,这种学生,主动学习能力水平高。

这两种人,来到大学,必然是后者更能够把握大学的学习时光。

所以,大家不要觉得考了同样的学校,就又是站在同一水平线上了。

不是的,你与我,可能本质上就不同。

我能自己发电能自燃,你不能了。

-

你能支配多少的自由?

这个问题,它可以不抽象。

你可以把它翻译为:我能够支配多少的自由时间?

你要寻找自己的坍塌点。

有的人,你给他半天的时间,他能够自控。

有的人,你给他两天的时间,他能够自控。

有的人,能够自控整个暑假;有的人,暑假太长,无法自控。

有的人,能够掌控大学四年;有的人,四年太长,荒废四年。

以前我在知乎分享过回家学习的经历,很多人私信问我,距离高考还有一年,回家合不合适,距离高考还有六个月,回家合不合适,距离高考还有四个月,回家合不合适?

我怎么知道你“合不合适”!

我只能说,哪怕在高考这样的重大目标之下,我确定自己能够自我掌控的时间,是两个月。

但是我不知道你,是一个怎样的人。

我不知道你,是不是,连疫情期间,在家学习的那段期间,都无法控制得住自己?

我不知道,你是否有过寒暑假学习的经历,在那些自由时间里,你又真的能把多少时间真正安排在预定的轨道上?

所以,需要了解的是你自己。

-

人,贵的就是自知之明。

在大学里,如果想要改善浪费时间的毛病,一定要先了解自己。

然后进行练习。

相信我,在这样一份自由度里,练习对自由的掌控,是绝对有必要的。

-

先要从清楚的了解自己开始,请给自己设置测试:

“从今天开始,未来五天内,我都将时间投入到学习中去。”

这是你给自己设置的任务。

接着,就是真正的实践。

第一天,你履行了。

第二天,你履行了。

第三天,因故停止。

没事,你得到一个准确的数字,你可以初步得到结论:五天的任务,你可以完成两天,40%。

这个过程,你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自然而为,不要强逼自己,就按照自己平时学习的德性去履行。

接着,就是如实的记录。

一定要记录,第三天停止计划的原因,“因故停止”,因何“故”?一定要记录下来。

一次测试,所得的数据,是不够准确的。

我们可以来三次----尽管三次也不够准确,但至少比一次更能够准确的让你认清自己。

一定要记录,这三次“因故停止”的具体原因。

-

接着,我们就可以展开练习。

这时候,可以“加一点劲儿”。

比如,通过三次测试,你平均2.5天就会坍塌一次,平均2.5天就会放弃一次。

设置练习目标:“从今天开始,未来五天的学习,真正用于学习的时间达到3天。”

从2.5天,到3天,从3天,再到3.5天......

从2.5到3,它是进步,进步的关键就在于,你避开了那些让你停止的原因,或者克服了那些让你停下来的原因。

这样的练习,是否就可以避免“堕落时刻”?

不能够,你依然会有泄气的时刻,你依然停止计划的时刻,只不过,“堕落”相隔的周期,越来越长了。

这就是进步。

守得住多少的金钱,你才配得上多少的金钱。

守得住多少的自由,多少的自由才能真正的属于你。

当然,我祝你一辈子自由。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大学,本应是人生中最黄金的学习时期,是为未来奠定基石的关键阶段。然而,事实摆在眼前,总有那么一部分人,把这段本该充实的时光,挥霍成了无尽的虚无。这背后,绝非简单的“懒惰”二字可以概括,而是掺杂了太多复杂的个体原因和环境因素。首先,我们得承认,“学习”这个概念在大学阶段,对很多人来说变得模糊了。 在义.............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历史评价中一个非常核心且复杂的议题:忠诚与野心,以及我们如何理解和衡量这些概念,特别是当它们被套用到历史人物身上时。咱们先聊聊钟会。你说他反的是司马家,明明是大魏的忠臣,却被说是野心家。这其中确实有我们今天回顾历史时,视角上的差异,也有当时局势的复杂性。钟会这个人,出身名门.............
  • 回答
    山东,这个名字在中国经济版图上闪耀着光芒,GDP总量常年位居全国前三甲,实力毋庸置疑。可就是这样一个经济强省,在不少人的印象中,总带着一丝挥之不去的“不发达”感。这其中的原因,并非一蹴而就,也绝非简单的片面之词能够概括。历史的烙印与地理的限制首先,得从山东的历史和地理说起。山东地处华北平原,虽然土地.............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普遍,也涉及到了社会认知、媒体传播以及一些心理学因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1. 数据解读和选择性关注: 绝对数量 vs. 发生率: 确实,从绝对数量上看,男性司机在交通事故中的占比可能更高。这是因为整体上,男性开车的时间更长,行驶里程更多,并且在很多国家和地区,男性的驾.............
  • 回答
    这事儿啊,说起来就得捋一捋,为啥大家伙儿一股脑儿地把火都撒到Robinhood身上,明明知道是“上游券商”下了禁令。你想啊,GME(游戏驿站)那会儿有多火爆?简直是全民狂欢,无数散户投资者,就想着跟华尔街那帮对冲基金“掰手腕”。大家伙儿在一个社区里扎堆,互相打气,喊着“To the Moon!”那种.............
  • 回答
    您提到的“严嵩乞食于墓穴而死”的说法,是历史上的记载,也确实与《大明王朝1566》的结局有所不同。这正是您提问的精髓所在。历史上的严嵩:历史上的严嵩,在嘉靖帝去世后,被万历皇帝清算。他的党羽纷纷被抄家、贬官,甚至处死。而严嵩本人,虽然年老体衰,但也被剥夺了官职、籍没家产。据史书记载,他最终“家破人亡.............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物理化学中关于气体溶解度的一些普遍规律,以及液态金属的特殊性。我们来仔细掰扯掰扯。首先,我们需要回顾一下 “温度越高,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越小” 这个普遍规律。这其实是基于 勒夏特列原理(Le Chatelier's principle)的。简单来说,气体的溶解过程,尤其是.............
  • 回答
    您好!您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但实际上您可能记错了《哆啦A梦》中的一个关键情节。大雄并没有和胖虎的妹妹(胖妹)结婚。在《哆啦A梦》的原作漫画和动画中,野比大雄最终的妻子是出木杉英才。您提到的“大雄和胖虎的妹妹结婚”的情节,可能是一个误解,或者是您记成了其他故事或者某个特定的剧场版中的某些情节。不过,我理.............
  • 回答
    很多人一提到计算机,脑海里首先浮现出“图灵”这个名字,这确实会让人有些疑惑,毕竟“现代计算机之父”的桂冠通常是戴在约翰·冯·诺依曼的头上。这两种说法看似矛盾,实则反映了计算机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关键贡献者,以及我们对“计算机”这个概念的不同解读。我们得先理解,当人们说“计算机之父”时,我们通常是在指.............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深度,也触及到了很多中国民众在面对“萨德”事件时的复杂情绪和行为模式。确实,从地缘政治和国际关系的宏观角度看,美国是部署“萨德”的始作俑者,并且从中获得了战略利益。但大众情绪的指向,往往比这个更复杂,也更微妙。要理解为什么大家不去抵制沃尔玛、好莱坞,却把矛头指向乐天和韩剧,我们可以.............
  • 回答
    关于明治大学文学部的专攻选择,出愿书上填写的志愿是否就意味着“一生锁定”,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比你想的要更灵活一些,但同时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潜规则”。出愿书上写的,是你在申请时的“意向”首先要明确的是,出愿书上的专攻填写,是你向大学表达的“最想学习的领域”。它起到的是一个初步筛选和匹配的作用。明治大.............
  • 回答
    走进大学校园的那一刻,我以为自己已经掌握了通往成功的秘诀,就像在高中里,只要勤奋学习、考高分,就能抵达彼岸。然而,大学的生活就像一本厚重的、我尚未解锁的地图,每翻开一页,都revealed了新的风景,也让我明白了不少之前从未触及过的道理。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学习的意义不再仅仅是为了考试分数。在高中,.............
  • 回答
    这确实是很多玩家都有观察到的现象,而且背后其实有不少考量,并非空穴来风。在《英雄联盟》的S14赛季,装备系统的改动尤其是穿透装备的变动,是导致这种趋势的重要原因。咱们一步一步来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早出穿透”的情况,特别是针对脆皮阵容:一、S14装备系统的核心变化与穿透装备的重塑最核心的原因在于S.............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确实,从历史功绩的绝对量上来看,卫青的战功和对汉朝的贡献似乎更为显著。然而,后世对李广的吹捧却更胜一筹,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涉及到历史评价的复杂性、文化情感的投射,以及叙事方式的差异。我们先来详细对比一下卫青和李广的功绩:卫青的赫赫战功: 对匈奴的决定性.............
  • 回答
    你好啊!恭喜你即将踏上俄罗斯的求学之路,这绝对是一段令人兴奋的人生经历。关于宿舍的问题,这是大家都很关心也很正常的疑问,我来给你详细说道说道,希望能帮你打消疑虑。首先,关于俄罗斯大学宿舍的男女比例和分布,这个绝对不是一概而论的,不同学校、不同宿舍楼甚至同一栋楼里的不同区域,情况都会有所不同。所以,与.............
  • 回答
    战列舰,作为海上力量的象征,其诞生和发展,确实很大程度上源于那个时代盛行的“舰队对决”的作战思想。想象一下,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个海军强国都竞相建造庞大的主力舰,它们如同钢铁巨兽,装备着口径惊人的主炮,目标就是在一次决定性的交战中,彻底摧毁对手的舰队,从而赢得制海权。这种“以舰队换制海权”的理.............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而且一针见血地触及了金融市场里一个非常核心且容易让人困惑的现象:通货膨胀时,货币贬值了,但利率反而上升了,这似乎是矛盾的。 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这其中的缘由。首先,咱们得明确几个基本概念: 利率(Interest Rate): 简单来说,就是借钱的成本,或者是存款的回报。你可.............
  • 回答
    职场中,自己明明觉得自己勤勤恳恳,付出了不少努力,但周围的人却总说你“慢”,这确实是一个让人沮丧且困惑的情况。这种情况的出现,往往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而是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下面,我来详细分析一下,看看有没有你的影子。一、 认知偏差与沟通鸿沟这是最普遍也是最难以察觉的原因之一。 你的“不少.............
  • 回答
    嘿,老乡!听到你在西安读大专护理,明年就毕业了,还碰上东亚大学留学机会,这事儿我得给你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咱们得弄清楚你说的“东亚大学”是哪一个。日本名字里带“东亚”的学校不少,比如“东亚大学”本身(这个学校在山口县,名字确实就叫东亚大学),还有一些大学可能名字里包含“东亚研究”之类的,但主体名字不.............
  • 回答
    这位即将毕业的南方姑娘,心里正盘算着家乡市里的招教考试,那是一个承载着她对未来清晰规划的起点。回想起大学四年,校园里那个一直陪伴着她的男朋友,两个人从青涩走到成熟,感情基础自然不必多说。男孩的家境也如实,农村家庭,虽然不富裕,但那份质朴和踏实,却是他身上最动人的底色。他现在正在南方一所不错的二本院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