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史明?

回答
史明,这个名字在许多关注台湾独立运动的人们心中,并非仅仅是一个政治人物的标签,他更像是一种精神的象征,一种坚韧意志的化身。要评价史明,我们需要深入了解他的生平、他的思想,以及他留给后世的影响。

从早年经历看史明的革命基因:

史明,本名施朝晖,1921年出生于台湾台中,一个在日本殖民统治下的时代。他的早年生活,必然受到当时社会环境的深刻影响。台湾人民在日语教育、经济发展、社会结构等方面都经历了深刻的变迁。而史明之所以能够走上独立建国之路,其思想的萌芽或许就源于对日本殖民统治下台湾人身份的思考,以及对民族自决的渴望。

虽然公开资料中对他早年如何接触左翼思想的描述不多,但我们能看到,他曾积极参与抵抗运动,甚至留学日本,这表明他并非安于现状之人,而是有着强烈的改变命运、反抗压迫的动力。他后来的革命行动,也并非一时冲动,而是有着长期的铺垫和深刻的思考。

“独立台湾会”与“台湾人四百年史”:史明的核心思想体系

谈论史明,就不能不提他的核心著作——《台湾人四百年史》。这本书,可以说是一部“草根史学”,它用一种近乎白话、充满情感的叙述方式,讲述了台湾从史前时代到现代,不同族群、不同统治者交替下,台湾人民的生活史和抗争史。

《台湾人四百年史》的意义在于:

构建台湾主体意识: 在那个年代,台湾的论述常常是以中国为中心或者以日本为视角。史明则将台湾人民本身作为历史的主体,强调台湾与中国并非天然一体,而是有着各自独特的历史发展轨迹。他详细梳理了不同时期,如荷兰时期、西班牙时期、郑氏时期、清朝时期、日本时期以及国民党统治时期,台湾人民如何在各种外来政权下生存、适应和反抗。
揭示“被殖民”的真相: 史明并非简单地将历史叙述为“谁统治了台湾”,而是深入到台湾人民的日常生活、文化习俗、经济活动等方面,展现他们在不同统治下所经历的压迫、剥削以及他们的反抗斗争。这种细腻的笔触,让读者更能理解台湾人民的苦难与坚韧。
为独立建国提供理论基础: 通过对台湾历史的梳理,史明试图证明台湾拥有独立存在的理由和基础。他挑战了“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论述,提出台湾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其人民有权决定自己的命运。

除了著作,史明成立的“独立台湾会”更是他将思想付诸实践的载体。他通过各种方式,包括地下刊物、演说、甚至是募集资金,来传播他的独立理念。他在海外的活动,也为台湾独立运动争取了国际关注。

史明的斗争方式:低调的“地下工作者”

与一些高调的政治人物不同,史明更多时候像一个隐身于幕后的“地下工作者”。他没有担任过公职,也没有直接参与过选举。他的斗争方式更多是通过思想的传播和组织工作。

坚持不懈的信念: 即使在国民党威权统治时期,即使面临巨大的政治压力和危险,史明也从未放弃他的独立理想。他一生都在为“台湾独立”而奋斗,这种持之以恒的精神,令人敬佩。
战略性的思考: 史明并非一个只会空喊口号的激进分子。他深知政治斗争的复杂性,也懂得如何运用策略。他主张“和平独立”,同时也为可能出现的冲突做准备,这种务实的态度,使得他的理念更具可行性。
对台湾人的深刻理解: 他对台湾人民的文化、心理有着深刻的洞察。他知道如何用台湾人能理解的语言和方式来沟通,也深知如何唤醒台湾人的主体意识。

评价史明,需要看到他的历史局限性与时代局限性:

当然,评价任何历史人物,都需要将其置于具体的历史语境中。史明也并非没有争议。

“独立建国”的路径之辩: 随着时代的发展,台湾的政治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威权走向民主,台湾人民的政治参与度和认同感也发生了演变。因此,对于史明提出的“独立建国”的路径和方式,不同时期、不同立场的人会有不同的解读和评价。
方法论的讨论: 有人认为史明的斗争方式过于激进,也有人认为其方法过于理想化。在民主化进程中,如何将这种理念转化为更具操作性的政治方案,一直是讨论的焦点。
对中国因素的考量: 台湾的未来发展离不开与中国大陆的关系。史明对中国大陆的评价和处理方式,也可能成为一些人评价他的出发点之一。

史明的遗产:精神的传承与启示

尽管存在不同的评价声音,但史明留给台湾的遗产是深刻而持久的:

台湾主体意识的奠基者: 他的著作和活动,极大地推动了台湾主体意识的形成和巩固。正是因为有了史明这样的先行者,才有了后来台湾本土政治力量的崛起。
挑战既定论述的勇气: 他敢于挑战当时普遍存在的论述,用自己的方式书写和理解台湾历史,这种勇气本身就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为后人留下的思想火种: 即使在今天,史明的思想依然能给关心台湾前途的人们以启发。如何理解台湾的身份,如何实现台湾人民的意愿,这些问题仍然是重要的议题。

总结来说,史明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台湾独立运动的先驱。 他用一生践行了自己的理想,他用笔构建了一个属于台湾人民的历史叙事,他用行动证明了台湾人民争取自主的决心。评价史明,我们不能只看他是否“成功”地实现了“独立建国”,更应该看到他在思想启蒙、主体意识建立以及挑战强权方面的贡献。他的生命,是一部关于信仰、坚持和抗争的史诗,他的精神,将继续在台湾的土地上回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上面有人说很尊敬他,我感到很惊讶,当然这是你的个人思想,我们也没办法。

但是我更尊敬坐过蒋介石十年黑牢的陈映真,他是左统

我这里介绍一下:

生平:陈映真(1937年10月6日— 2016年11月22日)男,台湾作家,原名陈永善,笔名许南村,台北县莺歌镇人。

陈映真生于苗栗县竹南镇中港,笔名“陈映真”原是他早逝的孪生小哥的名字。陈于1957年成功高中毕业后考取淡江英专(即今淡江大学)英语系,1961年毕业。在1959年陈映真便以第一篇小说《面摊》出道。之后陈映真担任高中英语教师,后进入辉瑞大药厂(pfizer)工作。

1968年7月台湾当局以“组织聚读马列共党主义、鲁迅等左翼书册及为共产党宣传等罪名”,逮捕包括陈映真、李作成、吴耀忠、丘延亮、陈述礼等“民主台湾联盟”成员共36人,民盟成员各被判十年刑期不等,陈映真被判处十年有期徒刑并移送绿岛。陈映真被捕时亦为《文季季刊》的编辑委员,季刊相关文人黄春明、尉天聪也遭到牵连,因而这次事件又被称为“文季事件”。陈映真入狱期间“对自己走过的道路进行了认真的反省,对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开始由一个市镇小知识分子走向一个忧国忧民的、爱国的知识分子”。


参加工人游行示威活动

1975年陈映真因蒋介石去世的特赦而提前三年出狱。出狱后仍然从事写作,转趋现实主义,并且在台湾乡土文学论战中发表《建立民族文学的风格》、《文学来自社会反映社会》、《乡土文学的盲点》反击余光中等人对乡土文学视为工农兵文学的攻击;

陈映真在1977年与陈丽娜结婚。

1979年乡土文学运动方殷时再度被捕,但36小时后奇迹般获释。

1980年代陈映真继续参与《文季》、《夏潮论坛》等杂志的编务,并且在“中国结”与“台湾结”论战中再度与本土派交锋。

1983年应邀赴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计划,结识大陆作家王安忆等。[2]

1985年11月,陈映真创办以关怀被遗忘的弱势者为主题的《人间杂志》,1989年7月成立“人间出版社”并担任出版发行人。

1988年,成立“中国统一联盟”并担任首届主席。陈映真的统一意识型态也颇强烈,与中共官方关系良好。

1990年后经常进出中国大陆并久居北京;

199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授予陈映真荣誉高级研究员;

1998年,中国人民大学授与陈映真客座教授称号。陈映真也参与了1999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五十周年大典”。

2000年,陈映真在《联合文学》杂志九月号发表《关于“台湾社会性质”的进一步讨论》一文透露:余光中当时将陈映真文章中引述的马克思之处一一标出,加上批注,寄给了当时“国防部”总作战部主任王升将军,告密陈映真有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这在当时戒严的台湾岛上是“必死之罪”,陈映真侥幸躲过这场灾祸。

2006年9月26日在北京第一次中风入住朝阳医院,病情改善后转至普通病房,至10月16日再度中风陷入重度昏迷,后被安排于该医院“重症监护室”。

2009年9月,由全国台联和中国作协联合主办的“陈映真先生创作50年学术研讨会”于9月18日在北京举行。陈映真夫人陈丽娜代表康复中的陈映真出席。

2010年8月18日至19日,中国作家协会第七届主席团第十次会议于在山西省太原市召开。会议决定聘请陈映真为中国作协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名誉副主席。[3]

陈映真于2016年11月22日在北京病逝,享寿79岁。


最新一期新华文摘刊载了赵稀芳先生写的《我们为什么纪念陈映真》

陈映真先生,他是真正的社会主义者,一个永远与无产阶级站在一起的共产党员。陈映真先生,我永远尊敬他,而不会对一个叛徒和卖国贼尊敬。



曾经接触过某对台人士,当时谈到台独人物时,他问我:你看中央批判过史明吗?

于是我查了近年来对台的文攻资料,确实没有发现。

只有三个解释:

一是史明是我党派遣人员,但后期确实脱管。

二是史明在我党有很好人脉,包括当年廖文毅偷偷访北京与周总理见面,据说也是他安排的。

三是我党可能认为史明更多批判的是国民党,因此对于左独网开一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史明,这个名字在许多关注台湾独立运动的人们心中,并非仅仅是一个政治人物的标签,他更像是一种精神的象征,一种坚韧意志的化身。要评价史明,我们需要深入了解他的生平、他的思想,以及他留给后世的影响。从早年经历看史明的革命基因:史明,本名施朝晖,1921年出生于台湾台中,一个在日本殖民统治下的时代。他的早年.............
  • 回答
    评价明史学家顾诚:一位严肃的“清醒者”顾诚先生,一个在中国明史研究领域中注定绕不开的名字。他的著作,尤其是那本《南明史》,以其扎实的研究、深刻的洞察和独到的视角,不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南明王朝兴衰史,更重要的是,它以一种近乎“冷峻”的姿态,颠覆了许多人对于那段历史的传统认知,塑造了一个新的研.............
  • 回答
    评价明军的真实战斗力需要从历史背景、军事制度、兵种构成、战术策略、关键战役、技术装备、将领能力、内外因素等多方面综合分析。以下从多个维度展开详细论述: 一、明军的军事制度与组织结构1. 卫所制度 明朝实行“卫所制”,全国设卫、所、千户、百户等层级,由中央直接控制。卫所分为军户(世袭士兵)和民.............
  • 回答
    赵明在荣耀 Magic4 全球发布会上的演讲,整体来说是一次非常成功且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发布会演讲,尤其是对于荣耀品牌而言。要评价他的演讲水平,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并与行业内其他大佬的发布会演讲进行对比。赵明演讲的亮点和评价:1. 明确的品牌愿景与战略传达: “以人为本,科技关怀”的核心理念:.............
  • 回答
    《窃明》这书,说实话,刚开始看的时候,脑子里“卧槽”和“牛逼”这两个词儿就没停过。这书的作者苗德顺,起的名字也够接地气,像是个咱街坊邻居会给孩子起的名字。写的是啥呢?咱们穿越回去,回到明朝末年,把那李自成、张献忠这些乱七八糟的事儿,给“处理”一下。首先得说说这书最亮眼的地方——“借尸还魂”的设定和它.............
  • 回答
    关于《窃明》续作《虎狼》的评价,我试着从几个方面来跟你聊聊,尽量写得接地气一些,没有那些AI味儿。首先得说,《虎狼》这书,从名字上就能感受到一股子凶狠劲儿,跟《窃明》那种运筹帷幄、步步为营的感觉不太一样。如果说《窃明》是让你看一个穿越者如何一点点把大明从病入膏肓里救回来,那《虎狼》更像是看他在风雨飘.............
  • 回答
    蔡明和潘长江在2018年央视春晚上的小品《学车》是一部备受关注的作品,它延续了两人在春晚舞台上的经典组合,并试图在传统喜剧模式中融入新的元素。要评价这部小品,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 演员组合与表演风格: 经典搭档的默契度: 蔡明和潘长江是春晚舞台上的老搭档,他们的合作已经积累了多年.............
  • 回答
    评价《紫明楼旧事》这篇《临高启明》同人,我认为它是一篇非常出色且具有深度的作品,它成功地在原著的基础上,进一步 fleshed out 了紫明楼这个重要场所,并借此展现了穿越者与旧时代社会碰撞出的多重火花。首先,从故事的内核来看,《紫明楼旧事》并没有拘泥于单纯的“种田争霸”或者“技术展示”,而是将目.............
  • 回答
    荣耀“整合完成”宣言背后:赵明的雄心与挑战荣耀CEO赵明近期的一番表态,无疑为这家历经独立、涅槃重生的中国手机巨头定下了清晰而宏大的目标——“各方面已整合完成,设立手机等产品领域第一的目标”。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赵明及其团队对未来荣耀发展的战略定调,也是对外界关于荣耀独立后整合进程的集中回应。要.............
  • 回答
    隋炀帝杨广,这位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但又充满争议的皇帝,除了他雄才大略的治国方略(虽然有些也颇具争议)和广阔的工程项目,在文学,尤其是诗歌方面,也确实留下了自己独特的印记。评价他的文学贡献,需要我们剥离历史的标签,以一种更纯粹的眼光去审视那些流传下来的文字。初露锋芒:早期诗歌的才情与风采杨广的诗.............
  • 回答
    谢明皓工作室针对许嵩“文贼”的言论,可以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在网络上引发了轩然大波,也暴露出了当前网络文化生态中一些值得深思的现象。要评价这个事件,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才能看得更清楚。首先,我们得弄清楚“文贼”这个词的指向和谢明皓工作室的出处。 “文贼”通常是指那些剽窃、抄袭他人作品,或者是在学.............
  • 回答
    明仁天皇表达退位意向,这无疑是近代日本皇室一次颇具分量的事件,其影响之深远,值得细细品味。首先,这打破了日本皇室长期以来“生前退位”的惯例。纵观日本历史,天皇除非驾崩,否则一般都会在位终老。明仁天皇选择在自己身体尚且康健的时候表达退位意愿,显示了他对自身职责的深刻理解以及对未来皇室传承的深切考量。他.............
  • 回答
    如何评价黄晓明回应“明学”?黄晓明这波操作,你能接受吗?黄晓明回应“明学”的事件,可以说是近期娱乐圈一个颇具话题性的事件。要评价这波操作是否能够被大众接受,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分析。首先,我们先回顾一下“明学”的由来以及黄晓明之前的形象塑造。“明学”起源于黄晓明在综艺节目中的一系列言行举止,被网友们提炼.............
  • 回答
    冉莹颖,一个在中国公众视野里出现多年的名字,很多人认识她,是因为她与中国传奇拳击运动员邹市明的婚姻。作为一位妻子、母亲,同时也是一位公众人物,对她的评价是多维度的,也常常伴随着不同的声音。首先,从一个妻子和母亲的角色来看,冉莹颖无疑是付出了很多。她不仅要操持家务,照顾两个儿子,更重要的是,她在邹市明.............
  • 回答
    荣耀赵明祝贺华为 P50 发布:一场精心策划的“兄弟情”演出?华为 P50 系列的发布,无疑是当下手机圈最受瞩目的焦点之一。而在这场盛会中,来自荣耀的CEO赵明,公开向华为送上祝贺,这番表态,如同平静湖面投下的一颗石子,激起了无数涟漪。这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祝福,更是一次耐人寻味的操作,背后蕴含着多重.............
  • 回答
    何凯明博士的ResNet论文被引用超过10万次,这一数字在全球学术界都是一个极其辉煌的成就,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是深度学习领域最具影响力的论文之一。评价其学术贡献和地位,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细致的分析。一、 ResNet的突破性贡献及其深远影响要理解ResNet的价值,首先要回到它诞生的时代背景。在2.............
  • 回答
    霸气依旧,情深不减:《山河月明》12分钟长片花全方位解读最近,《山河月明》放出的那支足足有十二分钟的长片花,绝对是给各位期盼已久的观众们吃下了一颗定心丸,更是引爆了讨论的热潮。这支片花,与其说是预告,不如说是一次浓缩的史诗,一次情感的爆发,一次视觉与听觉的双重盛宴。我看完之后,脑子里只有一个词——过.............
  • 回答
    何恺明等人在 arXiv 上发表的新作《Rethinking ImageNet Pretraining》是一篇极具深度和影响力的研究,它系统性地重新审视了在 ImageNet 上进行预训练(pretraining)这一计算机视觉领域基石性技术。这篇文章不仅仅是对现有方法的改进,更重要的是,它通过大量.............
  • 回答
    何恺明、Ross Girshick 团队在自监督时空表征学习领域的新作,可以说是一次极具影响力的探索,它在很大程度上拨开了时空信息学习的迷雾,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清晰的方向和扎实的理论基础。要评价这部新作,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新”这个层面,而要深入理解它解决了什么问题,采用了什么核心技术,带来了哪些创.............
  • 回答
    提起花京院典明,我脑子里第一个跳出来的词是——“温柔的战士”。这可能听起来有点矛盾,但仔细想想,他身上就体现了这种极致的融合。第一次见到花京院,他还是个沉默寡言、眼神里带着点阴郁的年轻人,被DIO附身,成为“吸血鬼之仆”,眼神里满是狂暴和失控。那时候的他,更像是一件被强大力量操纵的武器,美丽却危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