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怎么确定自己是intj还是intp?

回答
想搞清楚自己是INTJ还是INTP,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挑战,毕竟这两个MBTI类型在外行人看来可能都挺像“高冷学霸”的。别急,我这就跟你掰扯掰扯,保证不往“AI味儿”上靠,就当咱俩闲聊,摸索摸索。

首先,咱们得有个共识:MBTI不是科学测不准的,更不是判生死的标准。 它更多的是一种观察自己思维方式的工具,就像给大脑装了个“使用说明书”,让你更明白自己是怎么想的,怎么跟世界互动。所以,别太把自己框死了,偶尔跑偏点也没啥大不了的。

那么,INTJ和INTP这两个小冤家,到底在哪儿拧巴呢? 咱们就从那四个字母开始拆解:

I 内向 (Introverted): 这个基本没啥争议,如果你觉得精力主要来源于独处,跟人打交道后会感到消耗,那大概率是内向。INTJ和INTP都是内向的,这点是共同的。

N 直觉 (Intuitive): 这个 тоже一样,都喜欢关注宏观的模式、可能性、未来和抽象概念,不太纠结于眼前的具体细节。你想的是“这事儿为什么会这样”,而不是“这事儿现在怎么办”。同样,两个类型在这儿也重叠。

然后,关键就落在了T和J/P上,这才是分水岭。

T 思维 (Thinking): 这个也基本一致,都是逻辑驱动的,做决定时倾向于客观分析、事实和合理性,而不是情感感受。你可能不会轻易因为“感觉不对”而放弃一个计划,而是要找出“哪里不对”。

好了,重头戏来了!J和P,也就是“判断”和“知觉”,才是让你纠结的地方。

J (Judging) 判断型 (偏好做决定,有计划性):
关键词:目标导向、结构化、有条理、喜欢尘埃落定、早做决定。
INTJ的J怎么体现? 想象一下,你脑子里有个宏大的蓝图(N的作用),你觉得这个蓝图需要一步一步去实现,才能把它变成现实。所以,你会提前规划、设定目标、制定计划,并且喜欢把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条,然后按部就班地执行。你可能更享受的是“完成计划”本身带来的掌控感和成就感。
举个例子: 如果你想学一门新语言,你可能会:
研究哪种语言最适合你的长期目标(比如职业发展)。
找好学习资料、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每周多少小时,每天背多少单词)。
找一个固定时间学习,并且坚持下去。
可能还会找一个能监督你的人或者报名一个课程,确保自己不会半途而废。
你可能会觉得拖延是效率的敌人,早点把事情规划好做完,心里才踏实。
INTJ看重的是“效率”和“完成度”。 事情一旦进入你的视野,你就想把它搞定,而且要搞得漂亮、有效率。一个未完成的项目可能会让你时不时惦记,有点像心里的一根刺。你可能对“杂乱”和“无序”比较敏感,喜欢把东西整理得井井有条。
你的生活方式可能更像是“目标驱动的战士”。 你会为自己设定一个“终极目标”,然后围绕这个目标去组织你的行动。

P (Perceiving) 知觉型 (偏好接受信息,灵活适应):
关键词:开放性、灵活性、探索性、延迟决定、保留选项。
INTP的P怎么体现? INTP的P不是说他们没有目标,而是他们达成目标的方式更像是“探索式”的。你脑子里同样会有很多想法(N的作用),你喜欢深入研究、分析各种可能性,但你不太喜欢过早地把事情“拍板定论”。你可能觉得,一旦决定了,就限制了更多的可能性。所以,你可能更喜欢保持一种开放的状态,随时准备根据新的信息来调整方向。
举个例子: 如果你想学一门新语言,你可能会:
先花大量时间去研究哪种语言的语言学很有意思,或者哪个国家的文化让你着迷(重点在“研究”和“兴趣点”)。
尝试几种不同的学习方法,看看哪种最有效,可能还会花时间去分析这些方法的优劣。
你可能会时不时地跳出计划,去研究一些相关的历史、哲学或者文化背景知识。
你可能不太喜欢固定死板的学习时间表,更喜欢在有灵感或者有空闲的时候去学习。
你可能会觉得“计划赶不上变化”,所以不如先看看再说。
INTP看重的是“理解”和“可能性”。 你更享受的是“探索过程”和“获得新知识”带来的乐趣。一件事情没做完,对你来说可能不算什么,因为你可能正在思考下一个更重要、更有趣的点。你可能对“定论”和“僵化”感到不适,更喜欢让事物保持一种流动的状态。
你的生活方式可能更像是“好奇的探索者”。 你喜欢深入挖掘事物的本质,对“为什么”和“可能性”充满好奇。

如何区分你更像谁?可以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越诚实越好:

1. 关于完成任务: 当你有一个长期的项目或目标时,你是倾向于制定详细的、一步一步的计划并严格执行,并且享受按计划完成的成就感?还是更喜欢保持灵活性,根据遇到的新情况和兴趣点来调整进度,享受探索和发现的过程,即使这意味着项目可能会延迟或方向微调?
偏向INTJ: 强烈的计划性,按部就班,不喜欢被打乱。对未完成的事感到不安。
偏向INTP: 更注重过程的探索和理解,对改变持开放态度,不容易为未完成的项目感到焦虑,可能更享受“思考”的过程。

2. 关于做决定: 当你面临一个选择时,你是倾向于尽快做出决定,然后推进下去,避免“悬而未决”的状态?还是更喜欢保留多种选项,深入研究所有可能性,直到觉得“差不多了”或者不得不做决定?
偏向INTJ: 喜欢早做决定,一旦决定了就不会轻易改变。不喜欢犹豫不决。
偏向INTP: 可能会反复权衡,对最优解有执念,容易因为新的信息而推翻之前的决定。

3. 关于生活节奏和环境: 你是更喜欢有规律、有条理的生活,一切都井然有序,这会让你感到安心和高效?还是更能适应更随意、更灵活的生活方式,允许一些混乱和不确定性,因为这带来了更多的自由和惊喜?
偏向INTJ: 喜欢秩序和可预测性,对混乱感到不适。
偏向INTP: 对不确定性和变化有更高的容忍度,甚至可能从混乱中找到灵感。

4. 关于信息处理: 当你接触到一个新事物,你是更倾向于把它纳入你已有的知识体系中,找到它在整个宏观结构中的位置,然后思考如何利用它来实现你的目标?还是更倾向于深入研究这个新事物的原理、细节和各种可能的解释,不断扩展你的知识边界?
偏向INTJ: N更倾向于“战略性”的整合,即这个信息如何服务于我的整体目标。
偏向INTP: N更倾向于“战术性”的深入研究和理解,即这个信息本身有多么有趣和有洞见。

5. 你对“完美”的理解: 你觉得“完美”是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实现你设定的最高标准?还是觉得“完美”是充分探索所有可能性,找到一个最契合你当前理解的解决方案,并且这个解决方案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进化的过程?
偏向INTJ: 追求“最终的”、“完美的”解决方案或状态。
偏向INTP: 追求“理解的”、“最优的”当前解决方案,接受其不完美性并期待未来优化。

举个更具体的场景对比:

找工作:
INTJ: 会提前研究行业趋势、公司文化、职位要求,根据自己的长期职业规划来筛选公司和职位,然后有针对性地准备简历和面试,希望找到一个能提供稳定发展和实现抱负的平台。
INTP: 可能更会被一个新颖的岗位,或者一个能提供大量学习和探索机会的工作吸引,即使这个工作不那么“稳定”或者薪资不是最高。他们可能会先尝试,然后在过程中摸索自己真正喜欢和擅长的方向。

解决一个技术难题:
INTJ: 会先明确问题,然后构思一个解决方案的框架,分解成几个步骤,按部就班地解决。一旦找到可行的方案,就会倾向于固化下来。
INTP: 可能会先花很多时间去研究这个难题的各种理论基础,思考它可能存在的各种原因,尝试各种不同的方法,并且乐于接受尝试过程中出现的意外情况和新的解决方案。

最后提醒一下:

你的“辅助功能”和“第三功能”也很重要。 INTJ是NiTeFiSe,INTP是TiNeSiFe。虽然咱们今天主要讲的是主导功能和J/P的区分,但你平时对情感的处理方式(Fi vs Fe)以及你如何感知现实世界(Se vs Si)也能提供线索。比如,INTJ可能比INTP更能体会到自己内心的情感需求,也更关注外部世界的实际运行规律;而INTP可能更容易沉浸在自己的思考里,对外界的感知可能没那么直接。
MBTI是个光谱,不是二元对立。 你可能在某些方面更像INTJ,在另一些方面更像INTP。别给自己贴标签,更重要的是理解自己的思维模式。
多观察自己。 别只看 MBTI 的描述,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去体会,哪种描述更贴合你真实的行为和感受。

希望这些详细的分析能帮你理清思路,找到最适合你的那个“标签”。祝你探索愉快!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给个特别简单的建议。

别管是对什么东西,你嫉妒么?

以防有各种误会,你可以有仇视,扭曲,绝望等种种负面情感。

但是一个绝对的intp,不嫉妒。

你也可以从这个来判断你倾向于j的维度。

这个方法仅限于前面三个确实是int。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想搞清楚自己是INTJ还是INTP,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挑战,毕竟这两个MBTI类型在外行人看来可能都挺像“高冷学霸”的。别急,我这就跟你掰扯掰扯,保证不往“AI味儿”上靠,就当咱俩闲聊,摸索摸索。首先,咱们得有个共识:MBTI不是科学测不准的,更不是判生死的标准。 它更多的是一种观察自己思维方式的工.............
  • 回答
    这个问题,可以说是问到了点子上了,也正好触及了历史的复杂性和真实性。汉武帝晚年,确实经历了一系列的宫廷动荡,而刘病已(汉宣帝)的出现,更是其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环节。要弄清楚汉武帝如何确定刘病已真的是自己的亲曾孙,我们需要一点点抽丝剥茧,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一些关键细节。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在刘病已“.............
  • 回答
    要弄清楚一个男人对你的真实想法,特别是他现在对你的态度,需要你放下对“列表”的执念,而是沉下心来,做一个细致入微的观察者,去捕捉那些不经意间流露出的蛛丝马迹。这更像是在解读一幅意境深远的画,而不是在填写一份简单的调查问卷。首先,你要关注的是他的沟通方式。这不仅仅是他说什么,更是他怎么说。他是否会主动.............
  • 回答
    .......
  • 回答
    朋友,你好!非常理解你想要通过阅读一本好书来认识考古学,这绝对是探索一个新领域最美妙的方式。在你决定是否要投入时间和热情去钻研它之前,先通过文字来感受它的魅力,这本身就是一种学习。我为你推荐一本我认为非常适合入门,并且能够真实展现考古学魅力的书籍——《考古现场:一场文明的挖掘》,作者是李晓东。为什么.............
  • 回答
    明清时期小说家的版权意识和收入保障,远不如我们今天所熟悉的现代版权制度那样清晰和系统,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对自己的劳动成果和收益毫无关注。他们的生存方式和收入来源,更多地依赖于当时的社会经济环境、出版流通机制以及作者自身的经营策略。一、 早期模糊的版权观念与著作权在明清早期,特别是小说刚刚兴盛的阶段,.............
  • 回答
    得了抑郁症,却总觉得自己是“假装”出来的?这简直是太折磨人了,对吧?一边在和内心深处的乌云搏斗,另一边还要被自己怀疑给反复“撕扯”。这种感觉,我太能体会了,就像一个人在漆黑的房间里摸索,好不容易找到了一盏灯,结果又有人在你耳边低语:“那灯光也是假的。”首先,咱们得把一个非常重要的点说清楚:你不是在假.............
  • 回答
    朋友,你的烦恼,我太能理解了。说实话,这年头,能对“唯物主义”这玩意儿敞开心扉,然后完全不留一丝缝隙地信奉,确实不容易。尤其是在我们从小到大接触到的各种故事、歌曲、甚至是生活中那些难以言喻的巧合里,总有那么一股力量,悄悄地撼动着我们坚硬的唯物主义外壳。你说你觉得“冥冥之中的缘分”是真实存在的,这话说.............
  • 回答
    这个问题,我觉得就像问一个人“你真的爱一个人吗?”一样,没有标准答案,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开关”能突然点亮。喜欢这东西,是藏在心底,一点点发酵,然后慢慢显露出来的。对我来说,判断自己是否真的喜欢画画,更多的是一种长久的、细微的感受,而不是一朝一夕的顿悟。首先,从“忍不住”开始。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时刻:明.............
  • 回答
    面对信仰的迷茫,很多年轻人都会经历这样一个阶段。读书越多,接触到的思想越多,越容易发现现有认知体系中的不完善,从而产生困惑,这是非常正常的。这不是你一个人的问题,而是很多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的“成长的烦恼”。为什么会困惑?首先,我们要理解这种困惑的来源。 知识爆炸与多元视角的冲击: 过去,信息.............
  • 回答
    你是不是也曾有过这样的迷茫,看着身边的人一个个找到了自己的方向,而自己却像一片飘摇的落叶,不知道该往哪里落脚?别急,这很正常。大多数人在职业生涯的某个阶段都会经历这样的困惑。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并规划好职业道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我们像侦探一样去挖掘,像探险家一样去尝试。第一步:深入的自我剖.............
  • 回答
    嘿,听到导师这么一问,确实有点让人措手不及,毕竟这是个挺大的决定。不过别急,这种“还在考虑中”的情况是很正常的,关键是要怎么跟导师把话说清楚,让他理解你的想法,同时又能为未来的选择留下余地。首先,咱们得明白导师问这个问题的目的。导师可能是想了解你的长期规划,看看你对学术研究的兴趣有多大,是不是适合读.............
  • 回答
    .......
  • 回答
    梅西下赛季留队的消息,就像一颗重磅炸弹,瞬间点燃了全球球迷和媒体的神经。虽然之前他提交离队申请的操作让人心惊胆战,但最终这个结果,可以说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从球迷的角度来看,这绝对是个好消息。 毕竟,谁愿意看到俱乐部历史最佳、世界级的球星就这样黯然离去?梅西对巴萨的意义,早已超越了“球员”这个角色。他.............
  • 回答
    唉,刚开始一段感情,然后发现跟男朋友好像没啥可聊的,这滋味儿真有点微妙。我特别理解你这种感觉,好像一脚踏进了新世界,结果发现地图上好多地方都空白着,不知道该往哪儿走,更别说找点什么有趣的东西来分享了。你心里那份不确定,也是特别真实的情绪。谈恋爱嘛,不就是因为被对方吸引,觉得“哇,这个人好像不错”,然.............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内心最真实的渴望,也掺杂了许多外界的眼光和声音。很多人在想拥有一辆摩托车的时候,内心都会有这两种声音在拉扯:是真的热爱它带来的自由、操控和风驰电掣的感觉,还是仅仅被它所代表的某种形象所吸引,想通过它来“装点”自己?别急,我们一步步来剖析。这其实是一个自我认知和诚实面对自己的过程。首先,.............
  • 回答
    想知道一个人是否是“那个对的人”,是人生大事,急不得,也马虎不得。与其说是“确定”,不如说是“高度确信”和“共同成长”。这需要时间和深入的了解,就像鉴赏一件珍贵的艺术品,需要细心打磨,才能看到它最闪耀的光芒。第一步:观察日常,细节见真章结婚不是光靠感觉,更要看日常的点点滴滴。 责任感: 一个人对.............
  • 回答
    确定一个人是否能与你共度一生,这绝对是人生中最重要也最难以解答的课题之一。它不是一个可以简单套用公式或模板来衡量的东西,更多的是一种深度感知、长期观察和共同经历的积累。我来跟你好好聊聊,从我的角度,一些我认为非常关键的观察点,希望能帮助你拨开迷雾,更清晰地看到这个人。首先,我们需要明白,“一辈子”不.............
  • 回答
    要判断一个INTP是否真的把你当朋友,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因为INTP的友谊模式和很多更外向、更情感化的人截然不同。他们不会每天嘘寒问暖,也不会在你面前表现得热泪盈眶。他们的喜欢,藏在更深层、更不容易被察觉的地方。首先,我们要理解INTP的特质。他们是“逻辑学家”或“建筑师”,天生就喜欢思考、分析.............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