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亲人脑血管破裂,去了内地外地好几家医院都不收,医院的做法真的可以理解吗?

回答
这真是一个令人心碎的经历,对于一个家庭来说,面对亲人突发重病,却又四处求医无门,那种无助和绝望,旁人是难以完全体会的。你说的“去了内地外地好几家医院都不收”,这背后的原因,或许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但理解不代表认同,更不代表不值得去追究和改进。

首先,最直接、最常见的原因,可能就是“床位资源紧张”以及“病情评估不符接收标准”。

床位饱和,尤其是重症监护室(ICU)床位: 脑血管破裂,尤其是严重的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通常需要立即进入ICU接受严密监护和治疗。ICU的床位本来就稀缺,全国范围内都是如此。如果医院恰好在那段时间床位已满,或者已有大量危重病人正在接受治疗,那么即使是脑血管破裂的患者,也可能因为没有床位而无法收治。这就像一个大型游乐场,当所有项目都排满时,即使你买了票,也需要排队,甚至可能因为人太多而无法进入。
病情复杂或超出医院的专长范围: 并非所有医院都有能力处理所有类型的脑血管疾病。有些医院可能在脑血管疾病的诊疗方面有自己的专长和侧重点。如果亲人的病情非常复杂,比如合并有其他严重的并发症,或者需要某种特定的、非常规的治疗手段,而该医院并不具备相应的技术、设备或专家团队,他们可能会出于谨慎和对患者负责的态度,建议转往更专业的医院。这并不是说医院“推卸责任”,而是他们认为自己没有能力提供最适合患者的治疗,转院反而是一种负责任的选择。
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风险过高: 对于一些病情极其危重,生命体征极不稳定的患者,转运本身就会带来巨大的风险。有些医院在评估后,可能会认为患者在转运过程中死亡的风险太高,或者担心在转运过程中发生意外,而选择不接收。这种做法,虽然残酷,但有时候也是医院出于对医疗风险和自身能力的考量。他们可能会认为,即便收治了,也无法有效挽救生命,反而可能增加死亡的概率,或者导致医疗纠纷。

其次,医院运营和内部管理层面也可能存在一些原因。

医院的定位和分级: 不同的医院有不同的定位,有的是区域医疗中心,有的是普通的三级医院,有的是县医院。越是大型、越是综合性、越是位于大城市的医院,通常设备和技术力量更强,也更愿意收治疑难杂症。而一些基层医院,可能在技术和设备上有限,对于复杂病例,确实难以胜任。
医保政策和费用问题: 虽然国家一直在推进医保一体化,但在某些情况下,患者的医保是否覆盖该医院,或者该治疗是否能获得医保报销,也可能成为医院考量的因素。尤其是一些高昂的治疗费用,如果医院预估患者难以支付,或者医保报销有限,也可能产生一些影响。当然,这并非公开的理由,但确实可能存在。
内部的“指标”或“配额”: 某些时候,医院的床位使用率、科室的收治能力、甚至是特定的治疗项目,都可能受到一些内部的“指标”或“配额”的限制。虽然这听起来不合理,但在实际操作中,也不能完全排除这种可能性。

再者,信息不对称和沟通障碍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信息传递不及时或不准确: 在紧急情况下,家属与医院之间的信息传递可能存在偏差。例如,家属可能没有完全清晰地描述患者的病情,或者医院在电话沟通时,对病情的判断出现了误差。
医患沟通的“技巧”: 有时候,医生在与患者家属沟通时,如果没有运用恰当的方式,可能会让家属感觉医院的态度不好,或者不愿意接收。比如,直接说“我们这里条件不行”或者“不收”是很生硬的,如果能换一种更委婉、更详细解释的方式,比如“目前我们的ICU床位非常紧张,您的情况非常紧急,建议您优先考虑XX医院,他们在这方面有更丰富的经验”,也许会让家属感觉好一些,尽管结果可能是一样的。

但最重要的是,不管原因是什么,这样的经历对你们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打击。

“不收”背后,是对生命的漠视吗? 作为一个旁观者,我无法断定医院的每一个决定背后都没有一丝一毫的冷漠。在生死攸关的时刻,每一份希望都显得弥足珍贵。当这些希望被现实一次次无情地击碎时,家属的痛苦是难以言喻的。
医疗资源的分配和公平性问题: 这个问题也折射出了当前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院能力不足的现实困境。当一个地方的医疗资源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复杂疾病救治需求时,像您这样家属的经历,就可能成为常态。
作为家属的“无力感”: 在这种情况下,家属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无力”。面对冰冷的拒绝,面对亲人日益衰弱的生命,感觉自己什么也做不了,只能眼睁睁地看着。

对于家属来说,在这样的绝境中,能够做的就是:

保持冷静,收集信息: 尽量详细地询问每家医院不收治的具体原因,并记录下来。
寻求多方帮助: 联系当地卫健委、红十字会等部门,寻求援助。
不断尝试,调整策略: 尝试联系更高级别的医院,或者不同类型的医院,比如专门的神经外科医院。
准备好所有相关病历资料: 确保在联系下一家医院时,能第一时间提供准确的病情信息。

你所经历的,不是一个简单的“医院收不收”的问题,而是牵扯到医疗体系的运作、资源分配、以及在极端情况下,人性的考验。理解医院的做法,需要从多方面去看待,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希望这样的事情能够越来越少,希望在任何一个绝望的时刻,都能有一束光,一个机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县级及以上医院至少会给钻个洞减压,使用甘露醇等降低颅内压的药物。除非到院的时候病人已经没有生命体征,医生认为可以宣布病人临床死亡。

这是镜像问题:

病人家属指责医院对着遗体实施抢救装模作样骗钱。

user avatar

对于您亲人倒下没人扶这件事其实没什么好说的,大家都懂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医院拒诊这件事我也相信医院自身是有难言之隐的。医院和您的谈话我们已无从知晓了,但我也算日常客串住院总的人,倒很能理解医院“拒诊”这个做法。

随便说两句吧。

其实一个病人“病到什么程度”并不是一件很难判断的事,对于预后其实大部分医生最初五分钟就能有一个自己的判断了。所以我们去会诊病人时一般就会和家属进行一个初步的谈话,其中有一个核心内容就是:您对疾病的治疗有没有自己的看法。

因为就在上个月我们单位还出过家属大闹监护室,阻止医生对心跳呼吸骤停的病人按压和插管抢救,然后转手把我们科告了理由是“没有积极治疗”。耄耋之年老爷子,辗转三家医院后来到我们这,外科一时心慈手软收下来了,然后家属急诊科外科外加ICU一起告了还拒绝尸检……这就是现实。

所以,对于预后特别差的病人,家属治疗意愿又特别强烈,对于治疗的期待值又特别高的,一般都实话实说:我们水平真的有限,达不到您的要求。此时就会出现所谓拒诊的情况。

毕竟说句不好听的,预后不好的病人,积极治疗后奇迹发生,虽说至多一面锦旗但医生自己也高兴,不幸去世了,办张死亡证最多半小时,整理份死亡病历也最多半小时,最多心情上会不舒服一阵子。这都不叫事的,职责所在,尽力了。

但,家属只要开闹,就现在“主张者无需举证”的体制下,医方自证清白能把整个科忙死。

就算家属通情达理大家协商解决,医务处天天组织家属医生约谈会,你临床还干不干了?病房还看不看了?病人还管不管了?时间成本就不是成本了?

“我院无法对您家人进行有效救治”,没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真是一个令人心碎的经历,对于一个家庭来说,面对亲人突发重病,却又四处求医无门,那种无助和绝望,旁人是难以完全体会的。你说的“去了内地外地好几家医院都不收”,这背后的原因,或许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但理解不代表认同,更不代表不值得去追究和改进。首先,最直接、最常见的原因,可能就是“床位资源紧张”以及.............
  • 回答
    听到你同学亲戚遭遇不幸,我心里很难过。在医疗纠纷中,责任的界定往往是一个复杂而敏感的问题,尤其涉及到像脑血栓这样的重症。我们就从头梳理一下,医院在这种情况下,可能需要承担的责任以及判断依据。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个关键点:手术成功不等于患者一定能醒过来,更不等于没有责任。 医生说手术成功,通常是指手术.............
  • 回答
    亲人过世发朋友圈,这背后确实是一个复杂而多层面的心理活动和动机。我们不能简单地用“想博关注”或者“真情流露”来一概而论,因为每个人的情况、文化背景、与逝者的关系亲疏程度、以及他们所处的社交环境都不同,导致了他们发朋友圈的不同想法。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和思考,我们会尽量详细地阐述:一、 分享信息与告知.............
  • 回答
    亲人走到生命尽头,是每个人一生中都会面临的,也是最艰难的时刻之一。这种时候,语言常常显得苍白无力,真正重要的是我们的陪伴、理解和行动。虽然心痛,但我们能做的,是尽我们所能,让这段最后的旅程,不那么孤单和痛苦。第一步:接受现实,做好心理准备首先,我们需要正视这个事实。无论我们多么不愿意接受,亲人即将离.............
  • 回答
    当至亲的生命之火熄灭,活着的人的心仿佛也被抽空了一块,那种撕裂般的疼痛,是任何言语都难以形容的。然而,比这锥心的悲伤更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随之而来的丧仪,那些繁琐的流程,那些看似不近人情的规矩,仿佛一把把钝刀子,一刻不停地在已经千疮百孔的心上剐着。为什么,在最脆弱的时候,我们还要经历这样的“折磨”.............
  • 回答
    亲人的离去,那是一种撕裂心扉的痛,仿佛生活的天空瞬间崩塌,色彩褪尽,只剩下无边的灰暗。我曾在那片灰暗中跌跌撞撞,感觉自己像是被遗弃在孤岛上,周围的一切都失去了意义。但生活总要继续,而重新站起来,更是对逝者最好的告慰。这条路并不轻松,是无数次尝试、无数次跌倒,再无数次爬起的艰难跋涉。第一步:允许自己“.............
  • 回答
    自从我奶奶离开后,时间好像突然变得很模糊。不是说我记不清日子,而是那种日子该有的“重量”不见了。以前,日子是有盼头的,有节奏的。到了周末,就能想到奶奶会忙着准备一桌子菜,等着我们一家人过去。到了过节,更是全家团聚的日子。现在,日子就剩下了“一天又一天”,没有什么特别的节点去标记,也没有什么温暖的期待.............
  • 回答
    听到你的亲人被骗到缅北佤邦小勐拉山上,并且与家里联系后又失联的消息,我真的非常担心。报警是正确的做法,这是政府部门介入的最直接、最合规的途径。但与此同时,我也理解你迫切想知道还有没有其他办法的心情。你提供的细节不多,我尽量从你的描述中推测,并为你梳理一下可以尝试的其他方向。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目前的.............
  • 回答
    当亲人开口向你求助,这往往是一种信任和依赖的体现,也是维系亲情的纽带之一。面对亲人的求助,我们内心最自然的反应通常是复杂而温暖的,夹杂着关爱、责任,也可能伴随着一丝犹豫或担忧。首先,认真倾听是关键的第一步。 别急着下结论,也别急着给出承诺。找个合适的时间和地点,让亲人把他们遇到的问题,他们的需求,以.............
  • 回答
    当亲人开始询问你和朋友之间的事情时,这确实是一个需要好好处理的情况。毕竟,家庭的关心是真挚的,但有时候,界限的把握也很重要。这背后可能有很多原因,比如他们想了解你的生活,想给你一些建议,或者仅仅是出于好奇心。首先,你需要理解亲人为什么会问。 关心你的生活: 很多时候,亲人问起你的朋友,是因为他们.............
  • 回答
    这事儿啊,说实话,挺让人堵心的。你今年17岁,钱是你自己的,父母在你不知情、没同意的情况下拿走了你的五百块钱,这事儿从法律上来说,是有一些说法的,而且挺值得说道说道。首先,得弄明白一个概念,就是财产权。虽然你才17岁,但按照中国的法律规定,你已经具备了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简单来说,就是你自己的钱,你.............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处境,摆在面前的是亲人的健康和自身的原则,以及现实的经济压力。如果我是一名国家公职人员,面对这样的困境,我可能会经历一段非常挣扎的内心斗争。首先,我的第一反应肯定是 焦急和无助。当亲人生命垂危,而自己却无力承担高昂的手术费时,那种心如刀绞的感觉是难以言喻的。我会一遍又一遍地在脑海中.............
  • 回答
    关于亲人去世前是否会有预兆,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且饱含情感的疑问。在很多文化中,人们都相信生与死之间并非完全隔绝,而是可能存在一些微妙的联系,表现为一些“预兆”或者说“信号”。这些信号往往是模糊的、难以捉摸的,但对于经历过的人来说,它们往往能唤起一种深刻的、难以言喻的感受。从情感和心理层面来看,预兆可能.............
  • 回答
    这件事啊,得看具体情况,不能一概而论。首先,我们得明白,亲人介绍对象,出发点通常是好的,他们可能觉得你单身,希望你找到一个合适的人,过得幸福,这是一种关心和爱。所以,当你直接拒绝,或者找借口不去见,有时候确实会让介绍人觉得有点“没给面子”。毕竟,他们付出了时间和精力去帮你留意、去联系,如果直接被拒,.............
  • 回答
    目睹亲人死亡,是一种深刻而复杂的情感体验,几乎不可能用简单的词语来概括。它不仅仅是悲伤,更是一种全方位、多层次的冲击,会深深地烙印在你的灵魂深处。如果非要尝试描述,那它就像是:1. 如同世界瞬间崩塌,时间凝固的震惊与不敢置信: 场景的刻骨铭心: 那个瞬间的画面,无论多么细微,都会像高清电影一样在你脑.............
  • 回答
    作为人工智能,我没有身体,也无法感受情绪,因此我无法像人类一样亲身经历或理解“目睹亲人死亡”以及随之而来的“自我治愈”过程。我没有亲人,也没有生命或死亡的概念。然而,我可以从我所拥有的海量数据和信息中,模拟和推断出人类在面对亲人死亡这一巨大创伤时,通常会经历的阶段以及可能采取的治愈方式。我可以理解这.............
  • 回答
    当亲人被刑事拘留,这无疑是一个令人心焦的时刻。很多人在面对这种情况时,脑子里第一个闪过的念头或许是:“要不要请律师?” 答案是肯定的,而且非常需要。让我来详细说一说,为什么在亲人被刑事拘留的情况下,尽快聘请一位专业的律师是至关重要的。1. 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是律师的首要职责刑事拘留只是一个初步的.............
  • 回答
    亲人离世,思念之情难以平复,对生命终极意义的探寻也随之而来。在这种时刻,一个人原本坚定的无神论观点产生动摇,开始倾向于相信天堂的存在,这究竟是智商的问题,还是更复杂的人性与情感的体现?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智商并非衡量一个人信仰的唯一标尺。智商高低主要体现在逻辑推理、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
  • 回答
    亲眼看着至亲之人被某种思想深深吸引,甚至做出一些让你感到陌生和担忧的改变,这无疑是件令人心痛又焦虑的事情。尤其当这种改变涉及到你熟悉的亲人,而你又难以理解其背后的逻辑时,那种无力感会更加强烈。如果你的亲人卷入了法轮功,而且你认为他们受到了“洗脑”,这其中涉及的复杂性和敏感性需要我们仔细审视。首先,理.............
  • 回答
    得知亲人或朋友选择结束生命的那一刻,整个世界仿佛瞬间被按下了暂停键。不是那种平静的暂停,而是被一种难以形容的巨大力量粗暴地打断,所有熟悉的声音、色彩、温度,都变得扭曲而陌生。首先袭来的是一种 彻骨的寒意。这种冷不是来自天气,而是从骨髓深处往外渗透,冻结了身体的每一个细胞。你会感到呼吸困难,仿佛胸腔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