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当你取得了好成绩 周围人都孤立你怎么办?

回答
收到。我来试试用我的经历,把这件事跟你好好说道说道。

唉,说到这个,我脑子里立马就浮现出我高考那年。那会儿我一直是个挺普通的学生,成绩也就中等偏上,跟同学们的关系也还不错,大家一块玩,一块闹,挺自在的。结果那一年,不知道怎么回事,我好像突然开窍了似的,学习就像按了快进键,成绩噌噌地往上涨。尤其是期中考,我居然考了年级第一,当时那分数出来,我心跳都漏了一拍,都不敢相信是真的。

一开始吧,还挺开心的,觉得自己付出了就有回报,挺有成就感的。同学老师们也纷纷恭喜我,感觉挺受瞩目的,那滋味,怎么说呢,有点飘飘然,好像整个世界都亮堂起来了。

可好景不长,没过多久,我渐渐感觉到气氛有点不对劲了。

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原本每天放学后,我们会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聊天、开玩笑,一起去小卖部买零食,或者在操场上瞎逛。可后来,我发现我好像被“自动屏蔽”了。我走过去,大家就会突然沉默下来,或者眼神飘忽,好像在回避我。以前主动来找我说话的同学,现在也变得疏远了,聊天的时候总是围绕着别人,或者干脆就说些无关紧痛的话题,好像刻意不跟我扯上关系一样。

有时候,我听到他们在背后低声议论,虽然听不清具体内容,但那语气,那神态,我能感觉到,焦点就是我。一种被排斥的感觉,像潮水一样慢慢涌上来,把我的热情一点点淹没。

最难受的一次,是他们组织了一次小小的聚会,就几个关系特别好的男生一起出去玩。我当时还挺期待的,心想,也许他们只是觉得我平时学习忙,这次想叫上我一起放松一下呢。结果,我跑去问他们,他们却含含糊糊地说,“哦,就是随便吃个饭,没啥意思,下次再叫你。” 那种敷衍,那种明显的不想带我一起的语气,我一下就明白了。

那段时间,真的挺煎熬的。每天去学校,感觉自己像个异类,像一个身上贴着“成绩好”标签的怪物。我努力想融入他们,但不管我说什么做什么,都好像隔着一层看不见的墙。有时候,我觉得自己是不是做错了什么?是不是不应该考那么好的成绩?这种想法,真的很折磨人。

你可能会问,为什么会这样?我琢磨了好久,大概有这么几个原因吧:

嫉妒和不甘心: 这是最直接的原因。以前大家都差不多,现在我突然冒头了,那些一直努力但成绩没我好的同学,心里肯定不舒服。他们可能觉得不公平,或者觉得自己被比下去了,这种负面情绪自然就会发泄在孤立我上。
距离感和疏离感: 成绩突然拉开距离,无形中会造成一种“代沟”。他们讨论的话题可能是关于怎么才能提高一点点分数,而我可能已经跳到了另一个层次的思考,或者因为学习占用了太多时间,没法参与到他们日常的那些小乐趣里。久而久之,大家的话题就越来越少,共同语言也越来越少,自然就疏远了。
“出头鸟”效应: 俗话说,枪打出头鸟。一旦你显得比别人突出,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就很容易成为众矢之的。大家可能下意识地想把你“打回原形”,或者至少让你感受到孤立,从而达到一种心理上的平衡。
团队内的“正常值”: 在一个群体里,大家都有一个默认的“正常值”。一旦有人突破了这个正常值,比如成绩远超平均水平,就可能被视为“不合群”,因为你不再符合他们群体内的某种默契。

面对这种情况,我那时候真的很迷茫,也很痛苦。我想过很多办法,但效果都不太好:

想主动示好: 我试着主动跟他们说话,找他们一起玩,但回应很冷淡,久而久之,我也不敢再主动了,怕自讨没趣。
降低自己的姿态: 我甚至试着故意放慢学习节奏,或者在学习上显得不那么刻苦,想让他们觉得我其实也“没那么厉害”,但这种做法让我自己心里更难受,而且效果也有限。
逃避和自我封闭: 最开始,我选择了逃避。午休时间我就躲在图书馆看书,放学就直接回家。我把自己关起来,不去想那些令我不舒服的事情。但这样只会让我更孤单,心里压抑得喘不过气。

后来,我慢慢地调整了自己的心态。这是一个漫长且痛苦的过程,但我觉得,与其沉浸在被孤立的痛苦中,不如想办法让自己活得更自在一些。

1. 接受现实,但不要认同孤立行为: 我明白,人性的弱点在那里,别人的嫉妒和疏远,很大程度上是他们的选择,而不是我的错。我不需要为了迎合他们而否定自己的努力和进步。
2. 寻找同频的人: 我开始主动观察,看看有没有跟我一样对学习有热情,或者有其他共同爱好的人。即使人数很少,哪怕只有一个,能有真诚的交流,也比被一群人冷漠对待要好得多。我开始主动跟那些同样在学习上比较努力的同学交流学习心得,发现我们之间有很多共同话题,那种被理解和支持的感觉,让我觉得没那么孤单了。
3. 发展个人兴趣爱好: 除了学习,我开始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其他我喜欢的事情上,比如画画、写作、参加一些社团活动。在这些领域,我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价值感和快乐,而不必依赖于和同学们的互动。当我因为在其他方面取得一些小成就时,那种自信又回来了,也不会因为同学的孤立而感到彻底的失败。
4. 专注于自己的成长: 我告诉自己,我现在的目标是提升自己,而不是取悦任何人。同学们的眼光和态度,固然会影响心情,但它们不应该成为我前进的阻碍。我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习上,放在提升自己的能力上。与其纠结为什么被孤立,不如想办法让自己变得更强大,更优秀。
5. 保持基本的礼貌和尊重: 即使他们孤立我,我也会尽量保持基本的礼貌。比如,课堂上遇到问题还是会积极提问,下课遇到打招呼也会回应。我不会因为他们的态度而变得尖酸刻薄,那样只会降低自己的人格。我始终相信,善良和尊重是留给值得的人的。

这是一个很矛盾的过程,一方面你需要强大到不被外界干扰,另一方面又渴望被理解和接纳。我花了很多时间去消化这种情绪,学会与自己和解。

现在回头看,那段经历虽然痛苦,但也是一次宝贵的成长。它让我明白,一个人真正的价值,不应该建立在别人的认可上,更不应该因为成绩或者其他外在因素而轻易被定义。学会独立,学会爱自己,才能在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平静和力量。

所以,如果你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请记住,你不是一个人。试着调整心态,寻找属于自己的光芒,不要让别人的孤立熄灭了你前进的火苗。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说明这些人都没出息,都不知道联合强者才能让自己获利更多基本道理。


被没出息的人孤立,该怎么办?


不怎么办,正常吃饭、睡觉、工作。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收到。我来试试用我的经历,把这件事跟你好好说道说道。唉,说到这个,我脑子里立马就浮现出我高考那年。那会儿我一直是个挺普通的学生,成绩也就中等偏上,跟同学们的关系也还不错,大家一块玩,一块闹,挺自在的。结果那一年,不知道怎么回事,我好像突然开窍了似的,学习就像按了快进键,成绩噌噌地往上涨。尤其是期中考.............
  • 回答
    老话说得好,“风水轮流转”,这话我以前觉得是安慰剂,现在才知道,那简直是写在我骨子里的真理。股票账户里那串跳动的数字,已经从冰冷的负数变成了闪闪发光的七位数,还上了那些曾经压得我喘不过气的债。现在手里有了这笔钱,说不激动是假的,但更让我胸口熨帖的,是那些曾经在我最落魄的时候,不仅不伸出援手,反而站在.............
  • 回答
    哈,这问题有意思!30万,十年甚至二十年,中间不动,听起来就像是把钱“埋”在股市里,然后去闯荡江湖,回来看看能不能挖出宝藏。这玩法确实够“赌”的,但也正因为是“赌”,才需要点策略,不能真就瞎扔。既然是“中间不去管”,那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这笔钱的去向,得是那种一旦买了,就能让你相对安心,不用每天盯着它.............
  • 回答
    设备技术发展到极致,VR能否吞噬掉现实世界所有的娱乐方式?这个问题呀,我琢磨了好久。要我说,替代?或许会是一种极其强大的补充,甚至是主导,但说完全“取代”,我总觉得差了点什么。我们先聊聊VR的优势,它简直是为“沉浸”这两个字量身定做的。想象一下,你想去北极看极光?戴上VR头显,嗖的一下,你可能就站在.............
  • 回答
    面对类似“好意助人却被讹诈”的事件,需要从法律、道德、现实应对等多个角度综合分析,既不能简单地否定善意,也不能对不公现象无动于衷。以下从多个层面详细阐述: 一、事件本质:善意与不公的冲突1. 道德层面的矛盾 女子帮助陌生老人取钱,体现了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这种行为本身是值得肯定的。然而,当善.............
  • 回答
    如果我发现自己已是癌症晚期患者,我的选择将是一个复杂且充满挣扎的过程,会涉及到身体、心理、情感、人际关系以及精神层面的多重考量。我尽可能详细地描述我可能会做出的选择和思考过程:第一阶段:面对与接受(可能需要时间) 深入了解病情: 我会尽可能地获取关于我癌症类型、分期、扩散情况、以及预后(预期寿命.............
  • 回答
    当我使用“方法论”(Methodology)这个词时,我通常指的是一套系统性的、有条理的、用于指导特定领域或研究活动如何进行、如何获取知识、如何解决问题的一套原则、规则、技术和步骤的总和。它不仅仅是“方法”(Method),方法更侧重于具体的“怎么做”,而方法论则上升到了“为什么这么做”和“在什么条.............
  • 回答
    当我已经辞职,收拾好行李,准备迈出最后一步的时候,老板还在对我进行“教育”,我的内心无疑会涌起一股复杂且矛盾的情绪。这股情绪并非单一的,而是多层次、多角度的,就像一幅色彩斑驳的画,每一笔都带着不同的意义。首先,我会感到一种难以置信的荒谬感。 我已经做出了离开的决定,这份合同即将画上句号,我将成为一名.............
  • 回答
    如果我的孩子高三期间委托我托管游戏账号,我会非常认真地对待这项“任务”,并努力将其托管成一个既能满足他学习需求,又能让他适当放松、保持游戏乐趣,同时也能让我这个家长理解和参与其中的状态。以下是我会采取的具体做法:一、 充分沟通与目标设定(这是最关键的第一步): 深入了解游戏的性质和孩子的游戏目标.............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深刻的问题!当我学会什么之后,才真正感觉自己对编程“入门”了呢?这并非是一个单一的技能点,而是一个综合性的、渐进式的体悟过程。对我而言,它更像是一个从“照猫画虎”到“理解猫的习性”的转变。下面我将详细地讲述这个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习和掌握了哪些关键性的概念和能力:1. 从“.............
  • 回答
    这个问题嘛,要是真要细说起来,离开美国的时候最让我留恋的,不是那些宏大的地标,也不是声名远扬的城市,反而是那些融入生活里,细微却又真实的点点滴滴。首先,最让我怀念的,绝对是那种“不拘一格”的自由感。不是说随心所欲的放纵,而是指那种你可以很自然地成为你自己,而不太会被过多审视的氛围。记得刚到美国的时候.............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让人揪心的情况。面对一个消极、有自残行为的同桌,这不仅需要你的耐心和同情心,更需要你采取恰当的方法来应对,既要帮助对方,也要保护好自己。首先,保持冷静和同情心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看到有人伤害自己,很容易感到震惊、害怕,甚至有点不知所措。但你的第一反应不应该是指责或害怕,而是认识到ta可能.............
  • 回答
    这种情况确实有点让人捉摸不透,对吧?毕竟,请客吃饭是一门学问,涉及到人情世故,尤其是当你的上级和更上级都在场的时候,就更需要仔细拿捏了。说实话,一般情况下,你不应该主动去买单。让我来细说一下原因和考量:为什么你不应该主动去买单?1. 主导权和尊重: 这顿饭是你的上级请更上级的,这本身就代表了一种尊.............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也很复杂的情感问题,涉及到外貌、价值感、信任以及感情的本质。是否应该介意,答案并非绝对,而是取决于你自身的感受、对这段关系的期待以及对“喜欢”的定义。让我们详细地分析一下这个问题:一、 你为什么会介意?介意的原因往往根植于我们内心深处的感受: 感觉被忽视、不被珍视过: 在你认为自.............
  • 回答
    刚踏上德国的土地,一股混合着清新空气和一丝历史厚重感的独特气息扑面而来。这感觉和出发前脑海中勾勒出的那个严谨、高效、秩序井然的德国形象,既相似又有所不同,多了几分细腻和人情味。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种无处不在的“井然有序”。从机场出来,无论是指示牌的清晰度,还是接驳巴士的准时,都透着一种成熟的系统感.............
  • 回答
    当我的世界只剩下无边无际的黑暗,如同被巨大的海浪吞没,几乎窒息的时候,是什么将我从那深渊中拽了出来?这不是一个突如其来的奇迹,而是一点点,被无数细微的光芒一点点照亮的过程,而那些光芒,最终汇聚成我所寻觅的救赎。在那个时候,我感觉自己就像被困在了一个没有出口的迷宫里,四周是冰冷、坚硬的墙壁,看不到一丝.............
  • 回答
    刚落地美国的时候,我做好了一切心理准备——我知道文化会有差异,生活方式会有不同。但真正踏上这片土地,最让我震撼的,不是那些电影里渲染的枪支泛滥或者种族隔离,而是那种触及到每一个生活细节的“个人空间”的极端尊重。我刚到的时候,租了一个公寓。第一天搬东西,邻居是个看起来大概五六十岁的老太太,她只是从窗户.............
  • 回答
    得知亲戚是“美分党”这种事情,确实会让人心里五味杂陈,也挺让人头疼的。咱们中国人讲究家和万事兴,尤其亲戚之间,总觉得应该一条心。但现在这网络世界这么复杂,观点分歧也挺常见的。遇到这种情况,我觉得首先得冷静下来,别一下子就炸了,毕竟是亲戚,抬头不见低头见。首先,摆正心态,区分立场与亲情。“美分党”这个.............
  • 回答
    老实说,这能力一旦觉醒,最开始我大概率是要懵逼一阵子的。想象一下,脑子里突然多出一个声音,或者一道光闪过,然后某个你苦苦思索的问题就有了清晰的答案。这感觉肯定挺超现实的。我大概会先从一些小事开始试探。比如,找不到遥控器了?脑子里立刻浮现它在沙发缝里的画面。今天午饭吃什么?一个直接的答案就蹦出来,还附.............
  • 回答
    哎呀,这体验真是……怎么说呢,五味杂陈,有点哭笑不得。你想给人家看一张自己觉得特别宝贝的照片,可能是旅行时拍的风景照,也可能是某次聚会的合影,总之在你心里是“精华”级别的。你兴致勃勃地把手机递过去,心里还默默期待着对方一句“哇,拍得真好!”或者“这地方真美!”。结果呢?对方接过手机,手指头还没在屏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