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2 月 23 日广西一女子在医院就诊被查出肝脏被虫子吃掉三分之一,是因为什么原因导致的?

回答
2月23日,广西一名女子在医院就诊时,被查出肝脏被虫子侵蚀了三分之一,这一消息令人震惊。经过详细的问诊和检查,医生们初步判断,导致这一严重情况的原因很可能与她的饮食习惯有关,特别是生食或未煮熟的淡水鱼虾。

问题的根源:寄生虫感染

这名女子的肝脏之所以被虫子“吃掉”三分之一,最直接的原因是感染了肝吸虫,也称为华支睾吸虫。这种寄生虫在发育过程中,需要经过两个中间宿主——螺类和淡水鱼虾——才能完成生命周期,并最终感染人类。

感染途径解析:

1. 中间宿主环节: 华支睾吸虫的虫卵随患者的粪便排出体外,进入水体后,会被含有虫卵的螺类(如豆螺)吞食。在螺类体内,虫卵发育成尾蚴,然后从螺体逸出,钻入底栖的淡水鱼虾体内,发育成囊蚴。
2. 最终宿主感染: 当人们食用了这些含有囊蚴的生或未煮熟的淡水鱼虾时,囊蚴就会在人的十二指肠内脱囊,发育成成虫。成虫随后会逆行进入胆管、胆囊,并在肝脏内寄生,进一步发育成熟并产卵。

女子感染的可能具体原因:

根据这位女子的情况,医生们推测她感染的途径很可能是:

长期食用生鱼片或未煮熟的鱼虾: 这是最主要的感染来源。广西地区有喜爱食用生腌鱼、醉虾、白灼虾等生食海鲜或河鲜的饮食习惯。如果这些食材来源不明,或者在处理、烹饪过程中没有达到彻底杀灭寄生虫的要求,就极有可能导致感染。
烹饪不彻底: 即使不是刻意生食,一些烹饪方式也可能无法完全杀死寄生虫。例如,火锅涮的时间不够长、烧烤未能烤透等,都可能将带有囊蚴的鱼虾送入口中。
卫生习惯不良: 接触过被污染的水源或食材后,如果未及时洗手,再接触食物,也可能导致虫卵进入体内。

寄生虫的破坏过程:

一旦肝吸虫进入肝脏,它们会在肝脏组织内寄生并产卵。随着虫体的不断生长和繁殖,会引发一系列的病理改变:

炎症反应: 肝脏组织会因寄生虫的存在而产生长期的炎症反应,导致肝细胞损伤。
胆管阻塞: 成虫寄生在胆管内,会刺激胆管壁,引起胆管炎症、增生和管壁纤维化,甚至导致胆管阻塞,影响胆汁的正常流动。
肝功能损害: 长期的炎症和胆管阻塞会逐渐破坏肝脏结构,影响肝脏的正常代谢和解毒功能,最终导致肝功能严重受损。
肝脏组织被“吃掉”: 在这个过程中,肝脏组织会因为寄生虫的侵蚀、炎症的破坏以及继发的组织纤维化等原因,逐渐失去正常的结构和功能,看起来就像被“虫子吃掉”了一样。而三分之一的肝脏被侵蚀,说明感染已经比较严重,对肝功能造成了显著影响。

医生提醒:

这起事件再次敲响了寄生虫感染的警钟。医生们强烈呼吁大家:

不食用生或未煮熟的鱼虾。 无论是什么鱼虾,一定要彻底煮熟煮透。
注意食材来源和卫生。 购买食材要选择正规渠道,处理食材时要生熟分开,注意个人和厨房卫生。
定期体检。 如果有可疑的饮食习惯或出现不明原因的腹部不适、肝区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

这位女子的遭遇是令人痛心的,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刻的健康教育案例。关注饮食安全,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远离寄生虫侵扰的关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到老家桂林的新闻就进来答题了。

简单查了一下资料,这种肝巨片形吸虫跟一般的肝吸虫(华支睾吸虫)还不是一回事,国内报道较少,仅曾经在云南出现过小规模的爆发流行。

片形吸虫是反刍动物, 尤其是牛、羊等胆道内常见的寄生虫, 亦可寄生人体引起片形吸虫病。

其传染源包括感染的人和多种哺乳动物。成虫主要寄生在食草动物牛、羊等哺乳动物的胆道, 成虫产出的虫卵随宿主的胆汁进入肠腔, 混入粪便排出体外。虫卵下水, 在适宜的水温(22 ~ 25 ℃)中, 经 9 ~ 14d 发育, 毛蚴从虫卵中孵出。毛蚴在水中游动, 遇到其中间宿主(椎实螺、截口土蜗等淡水螺类), 钻入螺体, 经过一代胞蚴和两代雷 蚴的发育, 形成大量尾蚴。尾蚴在适宜条件下从螺体逸出, 附着于水生植物表面分泌囊壁形成囊蚴。囊蚴为感染期, 终宿主经口食入感染性的囊蚴而感染。

对于人类来说,感染肝巨片形吸虫最主要的方式是食入感染期囊蚴, 根据流行病学资料分析, 大多数感染者有喝生水和生食水生植物的习惯,譬如新闻报道中所提到的葱花、马蹄还有生鱼腥草。且生吃鱼腥草的感染风险最大,在云南爆发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中,所有接受调查的患者,均有生食鱼腥草的病史。

肝巨片形吸虫致病机制主要包括童虫致病及成虫致病。童虫侵入肝脏后裔肝细胞为食,可造成肝功能受损,严重者,引起肝脏萎缩。成虫主要寄生于肝内外胆管系统,引起胆道梗阻及炎症。

急性感染期主要表现为高热腹痛,而慢性期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为慢性的肝区疼痛,严重者可以表现为腹水及贫血。

硫双二氯酚及三氯苯达唑是治疗肝片形吸虫的有效药物。改善不良饮食习惯, 不饮生水, 不生食水生植物和动物内脏是杜绝肝片形吸虫感染最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陆君君,焦建明,李权润,顾伟.肝脏巨片形吸虫感染的CT表现及转归[J].大理大学学报,2017,2(10):67-69.

[2]顾伟,苏慧勇,邹静,李芹翠,陈白云,林灿松,焦建明.云南省首次暴发巨片形吸虫感染的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12,30(06):455-459.

[3]尹怀志,林金祥.片形吸虫病研究的进展[J].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1990(04):305-308.

user avatar

今日份恐怖新闻:

桂林全州的俸女士因不明原因的上腹胀痛、恶心,前往医院就诊。医生在俸女士的肝脏内找到了一条寄生虫,俸女士的肝脏已被吃掉了三分之一。这条寄生虫体状似鱼形,大小约3.5X2.0cm,取出来之后还能游动且仍然具有破坏力。(来自桂林晚报)




这个寄生虫叫肝巨片形吸虫,这次发现的种类比较罕见,我看到有人说这是个体最大的肝片形吸虫品种之一。

但说到寄生在人体肝胆处的肝片形吸虫,我一说“肝吸虫”,大家肯定觉得有点熟悉,肝吸虫是两广地区常见的寄生虫,经常和顺德鱼生一起上热搜,不过一般说的肝吸虫通常指的是华支睾吸虫,个体相对较小。

这次的品种应该是华支睾吸虫的亲戚,具体的生物学分类不是我专业我就不探究了。


总之这一类寄生虫主要寄生在人体的肝胆管内,导致肝脏受损甚至引发肝硬化,细菌感染等严重后果。


它的幼虫和虫卵会附着在水生植物上或者游离于水里,或是以淡水鱼虾/淡水螺类作为中间宿主,牛羊等动物吃水草或喝水的时候可能会被感染,牛羊的粪便又把虫卵散播到水体中。


而人的感染渠道可能有:

1.生食水生植物,如马蹄、菱角、水芹菜、葱和鱼腥草等。据说广西发现了至少两起病例都怀疑与吃凉拌鱼腥草有关。

2.喝生水。

3.吃未经过彻底煮熟的淡水鱼虾和螺类。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