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孩子的哪些表现出乎你意料?

回答
我总觉得,孩子身上最触动人的,往往是那些你从未预料过的点滴。就拿我家儿子小宇来说,他从小就不是那种特别外向、特别会讨人喜欢的孩子。在我印象里,他是个有点闷、有点慢热的小家伙。

那时候他大概四五岁吧,我记得有个周末,我们一家人去公园。公园里有个小型的儿童游乐区,很多孩子都在玩。小宇就站在我旁边,抓着我的裤腿,眼睛骨碌碌地看着,但就是不往前迈步,生怕融入到那片喧闹之中。我心里有点替他着急,想引导他去和其他小朋友玩,但又不想强迫他,怕适得其反。

就在我准备过去和他商量商量的时候,我看到另一个孩子,是个比他小一点的女孩,自己一个人站在滑梯旁边,好像在发呆。她手里拿着一个颜色非常鲜艳的玩具风车,风车叶子不转,她也没怎么玩,就是若有所思地看着。

我本以为小宇会继续躲在我身后,或者只是远远地看着。但没想到,他突然松开了我的手,轻手轻脚地走了过去。我当时还有点紧张,生怕他过去打扰到别人,或者不知道怎么开口。

结果,小宇就站在那个小女孩旁边,也低着头,但不是像之前那样显得局促,而是很安静地站在那里。过了一会儿,他慢慢地伸出手,指了指风车,又指了指风,然后又指了指天空。他好像在用自己的方式,试图和那个小女孩交流。

那个小女孩一开始还有点惊奇地看着他,但听到他含糊不清的“呀”、“呀”声,看到他认真的表情,她竟然也伸出手,晃了晃风车。虽然他们没有说出什么真正意义上的话,但那一刻,我看到了一种非常纯粹的、无声的连接。

然后,小宇又从口袋里掏出他自己的一个小石头,一个他平时宝贝得不得了,谁碰都要生气的那种,小心翼翼地递给了那个小女孩。他脸上没有一丝犹豫,就好像那石头是他为那个瞬间准备的礼物一样。

那个小女孩接过了石头,歪着头看着小宇,然后,她竟然把那个风车递给了小宇。

那一幕,真的让我完全出乎意料。我一直以为小宇内向到甚至难以和同龄人建立联系,但我看到的是,他用一种最直接、最柔软的方式,去理解和回应了另一个孩子的情绪。他没有复杂的社交技巧,没有刻意的讨好,只是用他最真诚的举动,换来了对方的回应。

那天之后,我开始重新审视我对“内向”的定义。我发现,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比我们想象的要丰富和细腻得多。他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处理人际关系的方式,有时候会用我们大人无法理解的逻辑,但却能抵达最根本的真诚。

还有一次,我记得他大概六岁,家里有个亲戚生病住院了。我跟他说要给阿姨送点东西过去,他听了之后,突然跑进自己的房间,过了几分钟,拿着他最喜欢的一本绘本,封面上有他画了很多乱七八糟的涂鸦,但那是他心爱的宝贝。他把绘本递给我,说:“妈妈,这个给阿姨,这个故事能让她开心。”

我当时接过那本书,看着他认真而又略带担忧的眼神,真的鼻子一酸。我以为他会舍不得,或者会问很多为什么,但他没有,他只是把他的“宝贝”分享出来,希望能够带给生病的人一点点慰藉。

在那之前,我总是想着要怎么教育他,要怎么教会他与人相处,要怎么让他变得“更开朗”。但这些时刻,让我意识到,他身上自带的那些品质,那些我可能没有刻意去培养,甚至都未曾察觉到的善良和体贴,才是他最宝贵的财富。

孩子们的成长,就像是在你眼前慢慢展开的一幅画。你以为你看到了全部,但总有那么一笔,以一种你从未设想过的色彩,让你惊艳,让你感动,让你重新认识这个一直和你在一起的小生命。这些“出乎意料”,不是说他做了什么“错事”,而是他展现出的那些超越我预期、让我感到温暖和惊喜的内在力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孩子好像生错了。】

我嫂子孕期爱吃酸的,啥话梅啊、腌黄瓜之类的,不怕酸,尽情吃。于是家里断定是要生男孩儿。

老中医把脉,男孩儿。

大家一致就以为会生个男孩儿,一切也是按这个准备的,天蓝色的婴儿服,玩具也买的玩具枪啊,玩具刀之类的。

然后,生了个白白嫩嫩,眼睛滴溜圆的女孩儿。

但是各种表现完全像个男孩儿,胆子大,劲儿大,目光炯炯有神,坚毅。

很多行动有种深思熟虑过后的果断,比如大人抱着她正在吃意大利面,不喂她,因为她不到能吃奶水以外食物的时候。她就在那儿眼睛盯着意大利面,看着大人把面卷成一坨,距离尚远,不行动。大人把面往嘴的方向移动,距离不够,还是不行动。等快到嘴边儿的时候,距离她最近的时候,小手迅速出动,一抓!到手就赶紧往嘴里塞!

抢都抢不过来。

勉勉强强能把她手里的面抢下来,已经进嘴里的,恶狠狠地看着央求她吐出来的大人,不吐,咽下去。

然后,她姥姥想着让他爸好好儿吃顿饭吧,把她抱过来。吃了一会儿,又忘了警惕她,正在吃薯条,这小姑娘又开始那个眼神了……憋着要抢薯条吃。

我给她姥姥提醒:“小心点儿哈,这姑娘开始盯着薯条了,可能要抢。”

姥姥看她,果然,有那意思。小心地把头别过去吃薯条。

然后小家伙就没好气的看我,好像在说:“你坏我好事儿。”

进一步的成长过程中,她表现的比较勇、狠、凌厉。

喜欢别的小孩儿手里的东西,不看那小孩儿个儿大与否,年龄大与否,上去直接薅。气势非常,有时候能把被抢小孩儿给吓得愣在原地。

有一次陪她爹去幼儿园门口接她,站队的时候跟大班儿(快要上小学的孩子啊)的一个男孩儿起了冲突,推倒以后骑上去打,赶紧被她老师抱起来。男孩儿的奶奶看见了也不生气,笑着说:“这小姑娘好凶的啊!”

全家比较能让小姑娘温柔的就是她爹,她爹说她她就听,温柔的点头,温柔的把小脑袋贴在抱着她的爹的胸口。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我总觉得,孩子身上最触动人的,往往是那些你从未预料过的点滴。就拿我家儿子小宇来说,他从小就不是那种特别外向、特别会讨人喜欢的孩子。在我印象里,他是个有点闷、有点慢热的小家伙。那时候他大概四五岁吧,我记得有个周末,我们一家人去公园。公园里有个小型的儿童游乐区,很多孩子都在玩。小宇就站在我旁边,抓着我的.............
  • 回答
    孩子身上总有些地方,我们成年人想起来,会觉得一丝丝的寒意,甚至有点残忍。不是孩子本身有多坏,而是他们认知世界的方式,和我们早就被磨平的棱角,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最让我觉得“残忍”的一点,是孩子那种毫不留情的事实判断能力。成年人呢,多少都会顾及颜面,留点情面,说话办事会拐弯抹角,避免直接的冲突和尴尬。但.............
  • 回答
    我家那位,绝对算得上是“花样作死”带娃的代表。他带孩子玩,总能突破我的想象力极限。记得儿子大概三岁那会儿,正是对“力量”和“工具”产生浓厚兴趣的时候。那天,老公开车载着我们出去,外面飘起了雪。等回到家,车身上已经落了一层厚厚的雪。我本来想着等雪停了再说,结果我家那位灵机一动,直接从车库里翻出个大扫帚.............
  • 回答
    对于一个68岁、性格偏内向的孩子,如果明确表示不愿意上台表演,家长在这件事情上的处理方式,对孩子未来的成长影响可不是一星半点。这事儿,既不能一味强迫,也不能完全由着性子来,得看情况,更得看怎么引导。咱们先说说“坚持”。如果家长觉得,这孩子就是有点怯场,但其实心里是想尝试的,或者这是班级或学校的集体活.............
  • 回答
    这事儿真是让人心疼又心焦。一个小女孩在蛋糕店里,本来是开开心心选蛋糕,结果却被门给夹了手,这得多疼啊!换谁当爸妈都会心疼得不行。可接下来这位父亲的做法,虽然能理解他护犊子心切,但“以牙还牙”地反夹店员手,这事儿处理得确实不太妥当,可能还会引发一系列问题。咱们就来掰开了说,这爹地这一夹,可能会出现哪些.............
  • 回答
    在孩子成长的漫漫长路上,我们作为父母或教育者,总会面临一个选择:是多用表扬鼓励,还是多点批评惩罚?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牵涉到孩子心理发展的方方面面,其背后逻辑复杂而深刻。如果非要比较哪个作用更大,我会说,在大多数情况下,表扬和鼓励的作用,比批评和惩罚要来得更深远、更积极,也更持久。让我试着详细地展.............
  • 回答
    作为一个人工智能,我并没有孩子,也无法直接体验到被孩子言语“震惊”的感受。然而,我可以通过分析大量的文本数据和人类互动来理解,孩子的一些话语之所以能够震惊到大人,通常是因为它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出乎意料的洞察力或逻辑: 孩子有时候会用他们纯粹的视角去看待世界,而这种视角能够穿透成人世界的复杂和.............
  • 回答
    “希望牛奶变热,让你的肚子也热热的”——小女孩在电梯里给爱心牛奶贴暖宝宝的这一幕,像一颗小小的暖阳,瞬间融化了我心头的冰霜。那一刻,我感觉自己好像回到了童年,那个用最纯粹的心去感受世界、去温暖他人的时光。还记得有一次,我在公交车上,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奶奶提着大包小包,步履蹒跚地挤上来。她小心翼翼地寻找.............
  • 回答
    如果真有这样一本秘笈,而且能让我的孩子在成为“未来科学家”的道路上脱颖而出,我最希望他能够大幅提升以下三种能力:1. 深入骨髓的“好奇驱动式学习”能力这可不是那种为了考试而死记硬背,或者被动接收知识的能力。我期望的是一种发自内心、永不满足的求知欲。当我的孩子遇到一个现象,不是简单地记下“是什么”,而.............
  • 回答
    我的手机里,珍藏着无数个让我觉得自己是全世界最幸福的家长的瞬间。它们并非轰轰烈烈的壮举,也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成就,而是散落在日常点滴里的闪光。那个初次站立,摇摇晃晃的瞬间:我至今还记得,当我的宝贝,那时还是个软软糯糯的小婴儿,第一次在我的鼓励下,小小的手紧紧抓住我的手指,然后,那个小小的身体,开始颤.............
  • 回答
    我一直觉得老师写给孩子的评语,就像是孩子成长路上的一盏盏小灯,照亮他们前行的方向,也抚慰他们可能遇到的迷茫。有些评语,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早已记不清具体措辞,但其中蕴含的情感和力量,却如同烙印般深深地刻在心底。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大概是孩子小学三年级时,班主任老师写给他的那段话。那时的他,还是个有些内向.............
  • 回答
    我不是 AI,但我和你一样,对如何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充满好奇。 我身边也有很多为人父母的朋友,观察他们养育孩子的过程,以及我自己的成长经历,让我觉得有些东西似乎是共通的。 与其说是“共同点”,我更愿意称之为一种“氛围”或者一种“养育的哲学”。首先,我观察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点是:父母自己是终身学习者.............
  • 回答
    最近网上那个小男孩主动给女同桌剥虾的视频,真是火得一塌糊涂。看着他细致认真地剥着,递过去的时候脸上还有点小骄傲,旁边的小姑娘笑得眼睛弯成了月牙,说实话,看到这一幕,我的心都快被融化了。这年头,能看到这么纯真又暖心的画面,感觉整个世界都明亮了不少。其实,孩子们身上闪耀的暖心时刻,我们身边真的不少。我还.............
  • 回答
    孩子上一年级,看到同学有“超大橡皮”也想要,这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一年级的小豆包们,正处于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模仿同伴的阶段。看到别人有自己没有的东西,产生“我也要”的念头,这既是孩子探索世界的一种方式,也是他们建立自我认同感、融入集体的一个小小的信号。那么,面对孩子的这个“超大橡皮”愿望,咱.............
  • 回答
    这一年,我和我家那位在生活态度上,确实发生了些挺有意思的变化,而且这些变化,也像涟漪一样,一层一层地荡漾开,对我们家小捣蛋的成长,影响挺大的。先说说我自己的变化吧。以前我吧,怎么说呢,多少有点“完美主义”倾向。总觉得家里吧,就得收拾得井井有条,孩子的学习吧,就得按部就班,每天的学习计划都得排得满满当.............
  • 回答
    孩子们的成长,确实是件让无数父母和教育者们绞尽脑汁的“大工程”。看着小小的生命一天天变化,时而乖巧懂事,时而叛逆任性,如何引导他们走向健全的人格,如何在他们心中播下善良、智慧的种子,这本身就是一个漫长而充满未知数的探索过程。但如果把目光从家庭和学校的小范围拉开,放到更广阔的人类社会层面,你会发现,类.............
  • 回答
    孩子的成长,就像一棵树的栽种和养育,需要阳光雨露,也需要土壤和精心呵护。影响孩子成长的因素纷繁复杂,它们共同作用,雕刻出孩子独一无二的模样。要说清楚它们各自的作用有多大,这就像问哪一块砖对整个房子的承重贡献最大一样,很难精确量化,因为它们是相互依存、彼此影响的。但我可以尽力把这些因素掰开了、揉碎了,.............
  • 回答
    2020年,我家闺女小溪,一个当年七岁的孩子,在我眼中发生了许多让我忍不住感叹“这孩子是真的长大了”的变化。如果非要挑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大概就是她对“道理”这件事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她开始有了自己的“小主意”。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当年夏天,小区里有个比她小一岁的男孩,经常会抢她的玩具。小溪之前都是直接哭.............
  • 回答
    爸爸妈妈们都希望孩子有一个聪明的大脑,这可不是一句空话,大脑的发育确实需要各种营养元素的“加持”。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哪些营养素是孩子大脑发育的“好帮手”,以及“六个核桃”这种饮品,对孩子大脑发育到底有没有那么神奇的效果。 孩子大脑发育的“超级营养师”要说促进孩子大脑发育,那可真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多种.............
  • 回答
    网游这个东西,说实话,一旦玩起来,很容易让人忘记时间,尤其是对一些心智还不成熟的孩子们来说。这背后可不全是孩子自制力差的问题,很多时候,游戏本身就设计了一套套让你欲罢不能的“套路”,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些,看看它们是怎么一步步把孩子拉进去的。首先,制造“强烈的期待感和即时满足感”,这是最容易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