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你是开朗善谈,其实是孤独。
我曾经一度像题主这样,遇到稍微熟悉点的朋友,便会忍不住给对方讲自己的各种事,当时都是怀揣着一种“他应该可以理解我”的心态。事实并非如此,他们的态度都是不了了之甚至有点厌烦。我那时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孤独,因为害怕孤独,觉得似乎抉择每件事时都无人提意见,每种心情都自己吞咽,有一种特别渴望别人能了解自己的感觉。
这大概是因为我们自身不够强大。
不够强大去消化自身发生的一些事,也不够强大去忍受无人分享的孤独。且如果你察觉到了自己过于喜欢自我表达的时候,说明你在社交上比较敏感,又缺乏认同感。别人给你开了盏灯你便以为天亮了太阳出来了,你开心跳跃还拿出一大桶湿哒哒的衣服来晾干。但其实那只是一盏灯,他看到你那桶衣服的时候,他压力得多大。
所以当我心事重重的时候,我会选择尽量少的与人交流,因为我会忍不住絮絮叨叨,成为别人的困扰。最重要的是,情绪波动时的叙述并不准确和客观,对方也就无法为你带来好的建议。
你不妨先试试把心事放在次要的位置,以舒缓情绪为主,去剧烈运动,去快跑或者爬山,攀岩或者打球,热汗足够多,心跳足够快,满脸通红的时候,你可能会有一瞬间忘记自己刚刚在恼什么。并不是让你压抑情绪,而是尽量减少你异常激动时脱出而出那些蠢话,减少心情平静之后的懊悔。尝试一下,会喜欢上那个强烈自我消化的自己。
即便我孤独不已,却依然沾沾自喜。
当你过度倾诉和自我披露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自己可能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这么做呢?我的理解,人类的所有行为都是有内在未满足的需要来驱动的,尤其是人际交往当中的行为。
一般当人们喜欢过度倾诉和自我披露,尤其是当这种行为反复出现,难以自制的时候,应该是一种很强烈的需求希望被满足的表达。题主的行为表达了什么样的需求,有非常多的可能,比如是被理解,被接纳,情感上感到被支持,感到关系更加亲近,更有归属感,感到更多的信任,对关系有更多掌控等等。
具体是什么,就要通过进一步的对话和思考来澄清了,这一般可以通过心理咨询的过程实现。所以如果题主是我的来访者,这会是我的思路。当这个问题搞清楚了之后,接下来可以思考的问题就是题主当前使用的方法和策略,是否能够很好地满足自己的需求。
我们假设过度自我披露所预期满足的需要是感到更多的亲近感和归属感,题主或许觉得说的多一些,双方就能更了解彼此,从而关系就更近了。但是当我们评价自我披露和亲近感的提升之间的关系,就会发现这个策略的效用可能是很有限的,或者说不是最佳的策略。
当你自我披露太多的时候,给对方的感觉是你不是太在乎对方,不感兴趣对方的想法和感受,只是想自私地关注自己,并且要求别人也全都关注你,这样的话当然别人不愿意和你亲近。而当你发现自己得不到亲近感的时候,就会觉得可能是自己做的还不够,因此会加强自己的自我披露,但其实这不是强度的问题,是方向的问题。
那么接下来可能就要看看针对题主的需求(亲近感),除了自我披露,是否还有其他的方式?比如最常见的方式就是,反过来多聆听对方,向对方提问,更多尝试去了解对方。打个小广告,具体要怎么做到,这里面涉及到积极聆听的很多方法技巧,如果需要学,可以在淘宝搜索聊天一点通,看看我的一门在线课程,专门针对这个问题进行教学指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