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吃的方式能否反映一个人的教养、内涵?

回答
当然,吃的方式确实能够相当程度地反映一个人的教养、内涵,甚至性格和生活态度。这并非绝对,但通过细致的观察,我们往往能从中读出许多信息。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一点:

一、 餐桌礼仪:外在教养的直接体现

餐桌礼仪是教养最直观的体现。它们是长久以来社会形成的共识,是为了营造一个和谐、尊重和愉悦的用餐环境。一个人的餐桌行为,直接反映了他是否理解并遵循这些社会规则,以及他对他人和场合的尊重程度。

坐姿与姿态:
端正的坐姿: 坐直,背部不靠椅背太用力,保持一种沉稳、有礼的态度。这反映了其自律和对场合的尊重。
随意或懒散的坐姿: 如瘫坐在椅子上,抖腿,身体前倾过甚,可能暗示着缺乏约束、不拘小节,有时甚至是不够尊重。
手部动作: 吃饭时,手是否干净,是否随意地挥舞,是否会触碰他人的食物或餐具,这些都直接关乎卫生和对他人的考量。

使用餐具:
熟练且优雅地使用餐具: 无论是西餐的刀叉,还是中餐的筷子,都能流畅、准确地使用,不会发出不必要的碰撞声,也不会显得笨拙或夸张。这通常意味着从小接受过良好的餐桌礼仪教育,或者有意识地学习和培养了这种能力,体现了一种对“器物”的尊重和对“过程”的关注。
不熟练或粗鲁地使用餐具: 比如,用筷子敲打碗碟,将餐具掉落在地上,或者在夹菜时过于用力,这些都可能暴露出缺乏练习,甚至是不太在意细节的性格。

进食的动作和声音:
小口、轻柔地咀嚼: 这是对食物和用餐过程的一种尊重,也避免了咀嚼声影响他人。
大声咀嚼、发出啧啧声、鼓腮: 这些行为会制造噪音,分散他人的注意力,甚至让人感到不适,通常被视为缺乏教养的表现。
送入口中的动作: 用餐具送食是否干净利落,是否会把食物弄得到处都是。

对食物的态度:
不挑食,尝试各种食物: 这可能反映了开放的心态、对生活的热情以及对提供食物的人的尊重。
对某种食物表现出极度的厌恶或排斥: 如果不是出于过敏等特殊原因,这种表现可能暗示了固执、不善变通,或者缺乏对他人辛勤付出的体谅。
珍惜食物,不浪费: 吃到最后,或者将碗碟收拾干净,表现了对食物的感恩和对资源的珍惜,这是重要的品德体现。

对他人和场合的关注:
夹菜时注意他人: 如果是别人请客,知道主动为长辈或同伴夹菜,或者注意到别人缺少什么,并适时提供。这体现了“内涵”中的“关怀他人”和“体谅周到”。
说话的音量和时机: 在用餐过程中,说话音量适中,不会打断他人的谈话,或者在别人咀嚼时滔滔不绝。
餐巾的使用: 恰当使用餐巾,擦拭嘴唇,而非随意用手或衣袖擦拭。

二、 吃的方式背后反映的“内涵”:更深层次的解读

如果说餐桌礼仪是“外在的教养”,那么一个人吃的方式所折射出的性格特质、价值取向和生活态度,则是“内涵”的体现。

对“慢”的理解与实践:
享受过程,细嚼慢咽: 这类人可能注重生活品质,懂得享受当下的美好,有耐心,不急躁。他们能在食物中品味出滋味,也能从用餐过程中获得愉悦,这是一种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狼吞虎咽,匆忙结束: 这可能反映了生活节奏快,压力大,或者对待事物总是追求效率而非过程。也可能暗示着对当下正在做的事情(吃饭)不够投入,心不在焉。

对“精”的追求与表现:
品鉴食物: 会注意到食物的色、香、味、形,并能品头论足(以一种欣赏而非挑剔的方式)。这可能代表着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对美的感知能力,以及一定的生活品味和知识储备。
对食材、烹饪的了解: 如果能在用餐时谈论到食材的来源、烹饪的手法,甚至是一些饮食文化知识,这无疑是内涵的体现,说明其有学习和探索的欲望,并且对生活有更深的理解。
对饮食的挑剔或过于关注细节: 如果挑剔到不近人情,或者过度关注某些非主流的饮食方式(如过度强调素食、有机等,但表现得强硬和评判他人),可能反映出固执、完美主义,甚至优越感。

对“分享”的态度:
主动为他人添饭、夹菜,顾及他人感受: 这反映了其善良、乐于助人、懂得照顾他人的品格,是“仁爱”和“同理心”的体现。
只顾自己,不顾他人: 一个人默默地吃完自己的份,即使知道别人可能需要帮助,也不会主动伸出援手。这可能说明其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对他人的关照。

对“节制”的把握:
适量饮食,不过度贪食: 这是自律和健康的表现,也体现了对自己欲望的控制能力。
暴饮暴食,不顾后果: 可能反映了情绪管理能力较弱,或者在某些方面缺乏自我约束力。

对“情感”的投入:
与人一同用餐时表现出的互动和交流: 愉快地交谈,分享食物的乐趣,眼神的交流,这些都反映了其社交能力和情感的丰富程度。
独自用餐时的状态: 是沉思、是看手机、是放松,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独处时的状态和心境。

三、 文化背景与“吃的方式”

需要强调的是,不同文化背景下,“吃的方式”所代表的含义也会有所不同。例如:

中餐文化: 强调共享,一桌菜大家一起吃,因此筷子的使用礼仪、夹菜的顺序等都非常重要。懂得分寸、懂得照顾他人,是重要的“内涵”体现。
西餐文化: 强调个人用餐的独立性,餐具的使用更加规范和复杂。熟练掌握这些餐具的使用,不仅是礼仪,也是对社交场合的一种尊重。
某些素食或特定饮食习惯: 拥有这些习惯本身不是评判的标准,但如果因此而对他人进行道德评判或表现出排他性,则可能反映出某种程度的狭隘。

总结来说,吃的方式能够反映一个人的教养和内涵,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1. 外在表现: 餐桌礼仪是否得体,是否遵循基本的社会规范,是对他人和场合的基本尊重。
2. 内在品格: 对食物的态度(不浪费、不挑剔),对他人(分享、照顾)的态度,对过程(享受、专注)的态度,都折射出其善良、慷慨、自律、感恩等基本品德。
3. 生活智慧与品味: 对食物的理解和品鉴能力,对饮食文化和生活细节的关注,反映了其知识储备、审美情趣和生活态度。
4. 情绪与性格: 进食的速度、状态,与他人用餐时的互动方式,也可能透露出其性格的急缓、乐观或悲观,以及情绪的管理能力。

一个真正有教养、有内涵的人,通常能在吃饭时表现出一种恰到好处的平衡:既尊重规则和他人,又保持自然和放松;既能品味食物的美味,也能享受用餐的乐趣;既能独享美味,也能与人分享喜悦。他们的吃,不仅仅是为了填饱肚子,更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生的理解和对社会的尊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以前在香港上大学的时候,学院请了一个多年前的港姐来教我们餐桌礼仪,这位女士边用餐在饭桌上给我们讲了许多。包括如何喝咖啡,如何且切牛肉,如何用餐巾,如何叫服务员。这顿饭让我吃得很是脸红,心道原来这一顿饭还有这么多讲究,以前我却从未注意过。

一直待最后上甜点的时候,这位女士说课了一句让我受用至今的话。

她说的话大体如此:还有最重要的一条我还没告诉你们,那就是,如果同你用餐的人违反了之前任何一条,哪怕他全部都没做对,不要放在心上,忽略掉就可以了,因为一旦你因餐桌礼仪而产生了对别人轻视的念头,那便是最大的失礼。

user avatar

吃饭的教养非常重要,对我而言跟不熟的朋友吃饭会非常重要的影响到我对ta以后的看法。

评论下有吵架的说自己就喜欢浪费又如何,我不表达个人观点,但客观的来说这种人在社会上也是很难混下去吧,因为总是秉持着“有钱难买我高兴”的想法,对于最基本的吃都是这么的高姿态,其他细节应该也亦是如此,那好走不送。

每个评论我都认真看过,同意我观点的我很开心,之前有人问我玩知乎的意义,我的回答就是,当有人赞同我的回答的时候我知道这世界上还有跟我一样三观的人,很开心。评论下的恶意评论我也看见了,说我抠说我三观不正,说我太矫情的。我不多做解释,网友不管好与坏,都不是我生活中会接触到的人,虽然看见恶意评论会很在意,但是那么多个赞证明大部分网友还是赞同我的看法的,那只能感恩知遇之恩。

—————————————分割————————


分享一则,第一次约会一个女生,我请她吃饭,好感是很大的。处于基本礼貌我拿到菜单后就递给她,让她点菜,女生也接过菜单开始点。点完后我就想:姑娘还挺能吃,大约两个人点了五个菜吧。其实价格和菜的数量都无所谓,只要吃的舒服开心就好。全程也是挺聊得来的,但我发现菜上来后,她每样只吃了大约一两口就放下筷子说吃饱了,其实我是认为假如本来胃就不大的话没必要点那么多,非常浪费食物。我就开始狂吃,但我本来也不太能吃,就作罢。饭后她说去吃甜品,然后我就带她去吃cheese cake,她的确又是什么都想尝试的点了3块…我是不怎么爱吃甜的,所以我就干脆没点。然后她又是一样一两口…我心疼的不是钱,大概是食材的浪费跟厨师的心血吧。后来一顿饭后就不再联系了。

再分享一则,我家很小就移民加拿大了,街上总是见到很多homeless,有一次一个白人同学把没吃掉的pizza打包后上街给了homeless我觉得这种行为很棒就学会了。有一次在DT吃一家中餐,我跟一个朋友剩了很多,,半只烤鸭都没动,我当时就贼心塞,然后我就提议说把东西打包送给homeless,当时我朋友非常兴奋跟高兴说:我去!走啊!!太棒了。因为我朋友说在Robson上有一个先生每天在街口拉小提琴,有一只狗一直陪着他,她也送过食物给他。然后我俩就开车绕了半天的道因为robson没车位停在了很远的地方走过去送给他,当我们把饭放在他旁边的时候,他停止的看着我们说:thank you guys!you guys are so nice。我跟我朋友当时感觉,整片天都晴了。

分享再再一则,又是约会一个女生(我……怎么那么浪)我带她去吃串串香(人家真是个不折不扣的白富美)我是认为串串香很好吃,她也这么觉得,我们两个人大约点了150多串吧,然后我们两个就在那个苍蝇馆子里有说有笑的开始吃,吃到最后剩了30串左右都吃不下了,白富美姑娘看着我皎洁的一笑说,别浪费,现在cei丁壳(石头剪刀布)输了的吃一串,我当时就被暖哭了,(一串1块而已)虽然她输的比较多,但我看着她认真的一串一串吃完,我当时立刻觉得,这个女生。好。棒。


其实我认为吃饭最大的教养不是该吃的多优雅,而是要感谢你盘子里的食物和精心烹饪它们的厨师,尊重自然给予你的一切,最重要是,不要浪费。任何的浪费都是犯罪,你只是生的比较好才有浪费的资本,但世界上还有每天连饭都吃不上一口的人,请尊重自己的幸运。

这是我微博之前转发的感想,浪费食物一点都不酷。


————————分割线————————————

评论里有好多说我说英文看着别扭的朋友们,因为我小学家里就把我送出去了,我有的时候打字可能会不自觉的打出夹杂字,我只想说有些词汇翻译过来反而啰嗦,比如homeless,我不想叫人“乞丐”,那我总不能每一个homeless都写无家可归的人吧?pizza这个词我觉得大家一般也不会叫吃比萨吧?我写成比萨你看着舒服我看着就别扭。希望大家别太较真这个英文,我不是装逼写英文,我只是顺手了,假如你觉得我是在装逼我跟你道歉。


——————————分割线—————————


送你们一张我家豹子的玉照




过K感谢 我家的小小

好久没发知乎那么多人问我 超过10k怎么感谢

虽然没超过10k但是我把我最后的底牌送你们

我的大儿子 新8!

人又美心又甜长的又漂亮又有钱(有狗粮而已)

他是一只很可爱的(凶狠)并且有心(咬人)的柴犬

到了20k送我二儿子(不到我也想炫耀一下二儿子)



------------------------------

2017.06.03

没想到过了这么久竟然又有那么多人翻到了这个回答。答主很惊呆,啊哈哈哈哈。

我想感谢那些留言说支持我观点的,还有好多人在评论底下讲自己关于吃的故事,都很好看啊。我也支持那些反驳我观点的人,毕竟每个人的思想都有偏差,看世界的角度都是不一样的,自己过的好就好。

好了这半个月这个回答又涨了1K的赞,我想告诉你们我家的豹子生小孩了,这回的感谢请看下图~


user avatar

我就说一句:“恪守礼仪”和“讨人嫌”中间隔了八百个教养,大家不要非黑即白、非此即彼。

user avatar

我们部门经理,一个40多岁和蔼到无以加复的中年人,对上不卑不亢,对下一视同仁。每天都是嘻嘻哈哈的,业务能力强,信佛。一次公司完成一个大单聚餐,总BOSS也在。一群意气风发的年轻人便谈论到了素质这个问题上,经理呵呵笑着一言不发。这时,一位姑娘说我吃饭就受不了别人吧唧嘴儿,又有人说,我那吃饭人不上桌,菜不齐是不能动筷的,应者如云,我也搭了声。BOSS说这个事情好,以后谁要是吃饭吧唧嘴,就让谁买单,这次等菜齐了再吃饭。

众人等到菜齐了,在问服务员得知已经没菜可上了,于是动手吃饭。便在这时,我们这位平日里面最和蔼的经理,说等等。他笑脸满面,拿了一个盘子,在几盘菜上各夹了一点菜,又叫服务员上了一碗米饭,随后笑着说,“你们吃,我去外头随便吃点,我吃饭吧唧嘴,怕碍着你们。“说着就出去了。当时包厢里头那种尴尬,如今我也记得清楚。后来BOSS出去估计劝了两句,经理依旧没有回来。第二天到公司,这位和蔼的经理如旧,在今后的日子里也是,并没有记仇的现象也没针对谁,今后部门聚餐他也从来都是在场,吃饭斯文得体,别说吧唧嘴,如何劝,滴酒都不沾。

当时我始终不明白,这位从上到下不露任何锋芒的经理为什么这么做。这个问题一直在困扰着我,那时我始终认为,他当时的表现和今后表现的两面性,他只是在为我们上课。辞职的那一天我问了经理这个问题,他跟我开玩笑说,“口能言为秘,心不能言为密。我是位大师阿,这是禅宗的法门,今后你在心上体会到了就是懂了,现在我讲了你也是不懂。”

我觉得经理是在故弄玄虚,但是不得不说的是,我很崇拜他。有些人按照我的文字描述会觉得他是一个像弥勒佛一样的人物,事实上他身材匀称,五官端正,由内而外所散发的气质,让我第一次知道什么叫做君子如玉,尤其他说话的口音就如蔡永康一模一样。所以他给我的印象特别深远,工作上和生活上我始终以他为标榜。

许多年后的许多年后,我依旧不懂他的道理。一天,我从原来的朋友那里得知他已经辞职,到了乡下结庐而居,朋友还略带讽刺的说,真是疯魔了。我敷衍了两句,翻出电话薄,庆幸的是,我始终留着他的联系方式,他也没换号码。我们谈了很多,受益匪浅,最后我请教了他关于当初那次聚会的事情,他只跟我说了这么一句话,“笛以无腔为适,琴以无弦为高,会以不期为真率,客以不迎送为坦夷。幽人清事总在自适。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音?

后来我思来想去,依旧算不得通透。我上知乎不算久,前些天看到有人说“人最大的善意,是不因为自身的强弱去麻烦他人。”如今,当时经理的举动,我才算是食到了三分味。

当年,那些在酒桌上侃侃而谈,不能容忍他人行为来体现教养的年轻人,他们谈论的本身就不是一件具有教养的事。当然我也是其中之一,以一个地方为目标,出发心却是错的,走在这条路上自然也是错的。

我觉得,一个人的教养是对自身而言的,并非是对他人而言的,当你的教养到了一种他人需要去包容你而改变自身的时候,这本身就是极具没有教养的行为。

行善不以为名而名从之。

教养亦如是。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