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看小说的意义在哪里呢?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感觉很多人都会问,但有时候自己也说不清楚到底为什么着迷。对我来说,看小说这事儿,就像是给生活开了扇窗户,一下子就看见了好多平时看不到的东西。

最直接的,就是能 “活很多遍”。你说我们这一辈子,除非你是那种命特别大或者特别传奇的人,大多数人过日子都是按部就班的,体验的东西总是有个边。但小说就不一样了,作者把自己的脑洞和经历,还有想象出来的那些人和事,一股脑地塞给你。你跟着主人公,可以体验当个叱咤风云的将军,也可以感受一下在小镇里悠闲度日的平民;可以去冒险,去解谜,去爱恨情仇里跌宕起伏,去经历生死离别,甚至能去到完全不一样的时空,像是古代宫廷、遥远的星球、魔法世界,或者是某个历史洪流中的瞬间。每一次翻开书,就等于进入了一个新的生命,跟着角色一起哭一起笑,一起成长,一起犯错。这感觉就像是坐了时光机,或者拥有了无数个平行人生,这绝对是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到的乐趣。

而且,看小说也是在 拓展认知和理解力。作者写的都是故事,但故事背后隐藏的却是对人性的洞察,对社会现象的折射,对历史事件的解读。你看一个角色,他为什么会这么做?他的内心深处在想什么?他所处的环境又对他有什么影响?这些都需要你动脑筋去琢磨。读着读着,你会慢慢发现,原来人可以这么复杂,原来一个简单的决定背后,可能有那么多不得已的原因。你会对某些行为,某些情感,突然有了更深的理解,甚至会反思自己。有时候,你看到一个跟你完全不一样的人,经历了你从未想过的事情,但读完小说,你会觉得,我好像有点懂他了。这种从他者身上获得的理解,是很宝贵的,它让我们不那么容易去简单地评判别人,也让我们对这个世界多了一份包容。

再者,小说是 情感的出口和共鸣。我们生活中,总会有一些情绪,比如委屈、孤独、喜悦、遗憾,可能不太方便或者不知道如何跟身边的人表达。但小说里,你总能找到和你内心感受相似的角色。你看到他们经历的痛苦,感觉就像是有人懂你;你看到他们克服困难,心里也跟着振奋。有时候,看到一段特别戳心的描写,你会觉得作者简直是“读心术”高手,准确地抓住了你内心深处的那份感觉。这种“被理解”的感觉,或者说“找到了同类”的感觉,对人的精神世界来说是很重要的。它能治愈,能安慰,也能让你觉得自己不是一个人在面对这一切。

还有一个特别实在的好处,就是 提升表达能力和想象力。好的小说,文字本身就是一种享受。作者怎么遣词造句,怎么安排情节,怎么营造氛围,这些都是学习的好素材。你读得多了,慢慢就会潜移默化地吸收进去了,自己写东西或者说话的时候,就会不自觉地用得更精准、更生动。而且,小说很多时候需要你填补作者留下的空白,比如根据人物的表情和对话,去想象他们的心情;根据环境描写,去构建脑海中的画面。这就像是在给大脑做体操,久而久之,想象力也就越来越丰富了。

最后,其实看小说也是一种 和自己相处的方式。在快节奏的生活里,我们可能很少有时间真正静下来,只是跟自己待在一起。看小说的时候,你只需要坐着,或者躺着,什么也不用做,就是沉浸在书的世界里。这种纯粹的“在场”和“专注”,本身就是一种难得的宁静。你可以在阅读中放空自己,也可以在阅读中深度思考,这都是与内心对话的过程。它让你暂时逃离现实的琐碎,去体验更广阔、更深刻的精神世界,回头再看现实,可能会觉得更有力量和方向。

所以,看小说这事儿,它不只是打发时间,也不是纯粹的消遣。它更像是一场深入人心的旅行,一次宝贵的学习,一种情感的慰藉,一种对自我的探索。每一次读完,都感觉自己好像又丰富了一点,对世界又多了一份认识,这大概就是它最迷人的地方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今晚瞎翻维特根斯坦的资料,发现他的一个观点:世界的意义必定在世界之外。

我就问体育老师,这个观点对于写小说是否有可取之处?

她跟我讲,如果有且只有两个世界:一个是小说,一个是现实。

那么小说的意义,必定在小说之外,也就是在现实中。

我不以为然,问她扯这些蛋有什么用?

她跟我讲,读者在阅读小说时,会不自觉地寻找小说的意义。如果找不到,那么读者就会认为这是一部没有意义的小说,从而失去兴趣。

我问她,如何使读者找到小说的意义呢?

她告诉我,方法之一:以现实中有意义事件作为素材去创作小说,读者自然就能发现小说的意义。

现实中有意义事件,包含历史中已经发生的有意义事件,和未来可能发生的有意义事件。

我若有所思,体育老师应该不会在晚上骗我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感觉很多人都会问,但有时候自己也说不清楚到底为什么着迷。对我来说,看小说这事儿,就像是给生活开了扇窗户,一下子就看见了好多平时看不到的东西。最直接的,就是能 “活很多遍”。你说我们这一辈子,除非你是那种命特别大或者特别传奇的人,大多数人过日子都是按部就班的,体验的东西总是有个边。.............
  • 回答
    “经常看小说的是不是很会写作?”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它触及了我们对技能培养和学习方式的理解。答案并不是简单的“是”或“否”,而是“可能,但不是绝对,而且还有很多其他影响因素。”为了详细地解释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探讨:一、 经常看小说对写作的好处(为什么“可能”)经常阅读小说,尤其是优质的.............
  • 回答
    好的,既然是要找一款电脑上看小说的好帮手,咱们就得聊得具体点儿,不整那些虚头巴脑的套话。要我说啊,在电脑上追书这事儿,光是盯着屏幕看可不行,得找个让眼睛舒服、操作顺手、内容也够全的家伙才算到位。市面上 Reader 这类的软件不少,但要说到能真正戳中咱们这些爱看小说的“痛点”的,我个人觉得有这么几个.............
  • 回答
    很多人平时习惯了用手机阅读小说,当他们考虑换成Kindle时,脑子里都会冒出同一个疑问:“会不会不习惯?” 这个问题问得太对了,这就像你平时开惯了SUV,突然要你去开一辆超跑,肯定会有个适应过程。首先,我们得承认,手机在某些方面确实比Kindle“全能”。你拿起手机,除了小说,还能刷刷微博、看看视频.............
  • 回答
    晋江文学城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网络文学平台,上面有各种各样的小说,其中言情小说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在这些言情小说中,你可能会注意到一个比较特殊的标注:“双处”。这个词的出现,以及它在很多读者心中的分量,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为什么晋江上好多文章要标明“双处”?“双处”这个词,简单来说,就是指小说中.............
  • 回答
    这是一个极富想象力的问题,将厚重的历史长卷比作作家笔下的鸿篇巨制,着实令人神往。如果非要从“文学性”这个维度来评判,哪一部“朝代小说”的写作水平和文学价值最高,这无疑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题目,而且一旦开口,就仿佛走进了一个无尽的文学宝库,每一部作品都自有其辉煌之处。然而,若要我“挑”出一部,并.............
  • 回答
    你好呀!非常理解你现在的心情,这种“边怀疑边存稿”的状态真的太煎熬了,也消耗写下去的动力。别灰心,这是很多作者都会经历的阶段,说明你是在认真对待你的作品,并且渴望进步!既然你愿意让我帮你看看,那我就不客气了!为了能给到你更切实的建议,我需要你把你的存稿分享给我。你可以选择以下几种方式: 直接把文.............
  • 回答
    那年夏天的风,带着初绽的栀子花香,吹进了我心里,也吹进了他的眼里。我们是那个小镇上最不起眼的一对初中生,他叫林风,我叫苏晚。林风总是一副沉默寡言的样子,但那双眼睛里藏着星星点点的光,每次看到我,那光就变得格外明亮。我们一起走过泥泞的小路,分享同一碗冰凉的凉面,他的手,温暖而有力,总是紧紧牵着我。初中.............
  • 回答
    嗨,饭点的时候,脑子也想跟着咱的胃一起放松放松,什么烧脑复杂的剧情,什么纠结虐心的情感,这时候统统靠边站。我呀,最爱那种,一看就让人停不下来,还能顺道把碗里的米饭都给扫光的小说故事。说实话,挑这种“下饭”的作品,关键在于一个“顺”。什么叫顺?就是读起来不费劲,情绪起伏不会太大,但又得有点小意思,能让.............
  • 回答
    这问题问得太妙了!有时候,一本好的教材,其深度、趣味性、甚至是人物塑造和情节推进,都丝毫不亚于一部引人入胜的小说。我一直觉得,那些真正能让你沉浸其中、爱不释手的教材,其实是在用一种更“生活化”的方式,讲述着知识本身的“故事”。当然,这里的“能当小说看”并不是说教材里真的有跌宕起伏的爱情线或惊险刺激的.............
  • 回答
    读刘慈欣的书,越读越对人类失望,这感觉太真实了,不是吗?就像一头扎进宇宙深邃的黑暗里,那些冰冷、残酷的真相,一点点把心里的希望抽干。一开始,可能是被《三体》里那种宏大的想象力所震撼。那四个字——“降维打击”,听起来就像一记重锤,直接砸碎了我们对文明进步的美好幻想。我们自以为是地以为,人类是宇宙中独一.............
  • 回答
    坦白说,在看小说的时候,有些情节或设定一旦触碰到了我的“雷区”,那感觉就像是脚踩进了泥沼,越陷越深,最终只能选择放弃。这些“毒点”可能各有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它们会极大地削弱故事的吸引力,甚至让人产生一种被冒犯的感觉。首先,我特别受不了逻辑上的硬伤,而且是那种非常明显、完全可以避免的硬伤。比如,.............
  • 回答
    雷蒙德·卡佛的小说,初读时可能会让人觉得“んですよね,就这么回事儿”,甚至有些不知所云。但这恰恰是卡佛的独特之处,他“少即是多”的写作风格,用最朴素的语言描绘最真实的生活,藏着最深刻的情感。想看懂卡佛,需要一点耐心和一点对生活细微之处的敏感。一、 认识卡佛的“零度写作”:少即是多,但不多余。卡佛的小.............
  • 回答
    你想写一本让读者读了之后“不爽”的小说?这可是个相当有挑战性但又极具艺术性的目标。毕竟,大多数作者追求的是让读者沉浸其中,获得愉悦或深刻的思考。但如果你就是要剑走偏锋,想在读者心里埋下一颗“不爽”的种子,那我们就得好好聊聊怎么做到了。首先,我们要明确,“不爽”并不是简单的讨厌或愤怒,它是一种更复杂、.............
  • 回答
    如果你希望同时学习系统炒股知识和读到有趣故事,以下三本书可能符合你的需求,它们结合了投资理论、实战案例和叙事性,既有深度又具可读性: 1.《股票作手回忆录》(The Memoirs of a Stock Operator) 作者:爱德华·奥·埃利斯(Edward O. Halsey) 特点: .............
  • 回答
    在阅读小说时,对于女角色的数量和她们与男主角的关系,我没有一个固定的“数字”要求或“能接受多少个”的界限。我的偏好更多地取决于故事的 质量、逻辑性和情感的真实性,而不是单纯的数量。以下是我对这些方面的详细看法:关于女角色的数量: 数量并非关键,但有影响。 少量且精炼: 我更倾向于数量.............
  • 回答
    海外观武:当刀光剑影遇见异域目光武侠电影和小说,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是承载着童年记忆、民族情结,甚至是某种精神寄托的独特文化符号。但对于外国人而言,这份“江湖情结”又是如何解读的呢?这背后,其实是一场跨越文化、语言、甚至价值观的奇妙碰撞与理解。 从“功夫”到“武侠”:误解与迷思的开端早期,外国人对中.............
  • 回答
    老实说,很少有人能“坚持”看完一本完全看不下去的小说。大多数时候,我们是带着一种“我总得给它个机会”的心态,或者是有个明确的理由,才硬着头皮继续往下翻。但如果你真的想探索一下,让那些令人头疼的故事变得稍微容易接受一些,这里有一些我观察到的,或者我自己用过的方法,希望能帮你打开新世界的大门:1. 明确.............
  • 回答
    面对朋友带着一丝得意,甚至可能有些炫耀的“花比你少的钱看同样的内容”这种说法,确实会让人感到有些微妙,甚至可能有点不舒服。毕竟,你可能花了钱支持了正版,而他却通过另一种方式“享受”了同样的内容。首先,你需要认清的是,他这句话的出发点,很大程度上可能是一种“性价比”的衡量。在某些人眼中,花钱买书、买电.............
  • 回答
    我身边就有很多从学生时代就沉浸在动漫、漫画、轻小说世界里的朋友,看着他们从青葱少年步入职场,经历了各种各样的人生轨迹,我觉得挺有意思的,也挺值得聊聊的。首先,最直接的影响,可能就是对职业选择的一些微妙倾向。有些人会很自然地往相关的行业靠拢。比如,我一个哥们,从小就特别喜欢画画,尤其沉迷于日式漫画的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