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 6 月 2 日总统普京批准俄罗斯核威慑政策,称部分情况下可能采取核打击?

回答
看待俄罗斯总统普京在6月2日批准的核威慑政策,并提及在特定情况下可能采取核打击的表态,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理解其背后的含义、可能的影响以及国际社会的反应。这是一个极其敏感且关系到全球安全的问题,绝不能掉以轻心。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普京这次表态的背景和目的。这并非一个孤立的事件,而是俄罗斯在当前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下,特别是俄乌冲突持续的背景下,不断强化的战略姿态。俄罗斯长期以来一直将其核武库视为其大国地位和国家安全的根本保障,也是对抗其认为来自西方(尤其是北约)的所谓“威胁”的关键工具。

从俄罗斯的视角来看,他们可能认为:

威慑的必要性增加: 在俄乌冲突中,俄罗斯面临来自西方国家在军事、经济和外交上的巨大压力。俄方可能认为,如果不明确展示其使用核武器的决心和可能性,西方国家可能会进一步升级对乌克兰的支持,甚至在俄罗斯看来是直接介入冲突,从而对其国家安全构成更大威胁。因此,这次表态可以被视为一种“极限施压”和“警告”,意在阻止事态朝着他们不希望的方向发展。
对国内和国际的信号传递: 对内,这可以巩固普京政府在国家安全问题上的强硬形象,凝聚国内支持。对外,这向西方世界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号:俄罗斯有能力也有意愿动用包括核武器在内的任何手段来保护其核心利益,而西方国家在支持乌克兰时需要掂量核战争的风险。
对“战术核武器”概念的模糊化: 俄罗斯的核威慑政策一直以来都存在一个模糊的地带,即对使用“战术核武器”(相比战略核武器威力较小,但仍具毁灭性)的态度。这次表态似乎是在重申和强化一种可能性,即在某些特定但未明确界定的情况下,俄罗斯可以首先使用核武器。这与西方国家普遍秉持的“战略核武器是最后手段,而战术核武器更多用于威慑或有限使用”的观念有所不同,也增加了不确定性。

其次,我们需要分析“部分情况下可能采取核打击”这句话的具体含义。虽然普京没有明确列出所有可能触发核打击的具体条件,但基于俄罗斯此前的官方声明和核学说,我们可以推测其可能包括:

国家生存受到威胁: 这是最根本的条件,一旦俄罗斯的生存被直接威胁,无论这种威胁是否源于常规武器的攻击,都有可能触发使用核武器的反应。
常规战争升级到威胁国家存在: 如果常规军事冲突,例如在乌克兰的冲突,升级到某种程度,使得俄罗斯认为其国家主权或领土完整受到严重威胁,或者面临被“常规手段”彻底击败的风险,那么理论上就可能构成使用核武器的理由。
对俄罗斯战略核力量的攻击或威胁: 如果俄罗斯的核预警系统遭到攻击,或者其战略核力量受到直接威胁,这可能被视为对其国家生存能力的直接打击,从而触发报复性核打击。
关键战略目标受到攻击: 虽然定义模糊,但俄罗斯可能会将其认为对国家生死存亡至关重要的目标受到攻击,定义为“威胁国家生存”的一种情况。

然而,这次表态的重点在于其“威慑”性质。 普京政府很清楚,实际使用核武器将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包括对俄罗斯自身的毁灭性打击,以及引发全球性的核灾难。因此,这次表态更多是为了通过言语来强化俄罗斯的威慑能力,让对手在采取行动前三思。这是一种政治和心理上的博弈。

接着,我们来谈谈国际社会的反应和担忧。

普遍担忧和谴责: 国际社会,尤其是西方国家,对普京的这一表态普遍感到担忧和不安。他们认为这是一种危险的言辞升级,可能增加误判和意外冲突的风险。许多国家领导人呼吁俄罗斯保持克制,并强调核战争没有赢家。
对核不扩散体系的挑战: 这种核威胁言论,无论其真实意图如何,都对全球核不扩散体系和维护世界和平的努力构成了挑战。它可能促使其他国家重新考虑其安全战略,甚至引发新一轮的军备竞赛。
战略上的不确定性增加: 对于对手而言,俄罗斯核威慑政策的模糊性反而是一种“优势”,因为它迫使对手在决策时不得不考虑最坏的可能性。每一次这样的表态都会增加决策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让潜在的对手在行动时更加谨慎。
信息战和宣传: 也不能排除这部分表态带有强烈的宣传和信息战的色彩,旨在制造恐惧、动摇对手决心,并争取国际舆论(至少是部分舆论)的支持或同情。

分析其影响,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看:

地缘政治层面: 这将进一步加剧俄与西方国家之间的紧张关系,可能导致双方在军事和外交上的对峙进一步升级。北约和美国等国家可能会加强其东翼的军事部署,并对俄罗斯保持高度警惕。
军事层面: 虽然不代表立即会发生核战争,但俄罗斯可能会在军事演习中更频繁地模拟核打击场景,以实际行动来支撑其言论,进一步强化威慑。
经济层面: 持续的核威胁言论可能会对全球经济造成负面影响,增加市场的不确定性,影响投资和贸易。
社会层面: 全球民众的普遍担忧会增加,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恐惧情绪会进一步蔓延。

总而言之,普京关于核威慑政策的表态,是一个复杂且充满战略考量的信号。 它既是对其国内安全关切的回应,也是一种对外的强硬姿态,旨在通过制造不确定性和威慑来阻止其认为的外部威胁。然而,这种表态极具风险,因为它增加了误判和意外升级的可能性,对全球和平与稳定构成了严重的挑战。国际社会必须保持高度警惕,通过外交手段和共同努力,避免任何可能导致核冲突的发生,并努力寻找和平解决冲突的途径。这次表态提醒我们,在处理当前的地缘政治危机时,保持冷静、理智和清晰的沟通至关重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呀,要结合去年中俄首脑定调的《中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来说。我曾经在17年的回答里说过,俄罗斯一直期待与中国达成战略盟友的关系,但由于中国当时对川普政府的乐观判断,一直不愿意达成这样一个关系。现在随着川普政府的逐渐反华,中俄两国均认可川普政府的行为严重动摇了世界和平稳定的基础,并且有使用军事手段来达成战争目的的倾向。因此去年两国元首会面后,尽管没有达成明确的结盟文件,但在实际运作中,已经在向协同合作对抗美国的方向统一了。

因此,尽管这个政策文件里没有明确指出,但实际上对未来中美可能发生的战争里,俄罗斯可能会做的事情定了调:即如果美国动用军事力量威胁到中国的稳定,包括但不限于中美直接军事常规与核冲突,也不限于地区,俄罗斯有可能在关键时刻动用核武器来防止中国遭遇美国的核优势威胁

中国达到可以与美国独自进行核对抗至少还需要5年时间,这段时间内俄罗斯会为中国提供核武力的平衡保证。

中国与俄罗斯现在是唇亡齿寒的关系,中国保障着俄罗斯能源出口的最稳定那部分收入,而且中美对抗也有利于俄罗斯调整战略,如同美苏对抗时中国躲在后面闷头发展一样。所以,这份政策就是给中美看的,从可能达到的目的来看,也确实符合减少核威胁的说法,毕竟现在最有动力打核战的是美国,认为“死个一两千万美国人来赢得一场核战是划算的”也是美国。

user avatar

俄罗斯总统普京如果真厉害,不妨主动开始核试验,这比折腾宣誓什么核威慑政策要有力得多。俄罗斯一旦开始核试验,美国有极大可能也会跟进,中国有极大可能也会被迫跟进。

俄罗斯做这件事情会不会引起世界公愤呢?肯定会引起西方世界公愤,但是反正西方世界对俄罗斯的仇视敌视程度也已经达到了极端地步。再加一点对俄罗斯也没有什么大区别。

俄罗斯此种行为会不会引起中国的不满?这是个有趣的问题。

在核政策上中国应该是有两股势力,我姑且称之为核温和派和核强硬派。核温和派会对普京很不满,但只要普京挑起核试验,中国就不得不走核强硬派的路线。中国有机会测试自己的核武器而又不必背上引发核紧张的政治责任,核强硬派高兴还来不及呢。在冷战期间美苏两国核试验的次数远远超过中国,这是很多人在讨论中国的核武器弱点的时候忽略的一个要点。现在又重开核试验,中国可以大干快上搞核试验弥补可能有的差距了。

那么核温和派对普京的不满又怎么化解呢?中短期内由于核紧张程度大大加剧,中国只好和普京加强关系。从长期看,普京操作得当的话,两国可能会形成跨国的核军工和核博弈利益共同体,使得愤慨的中国核温和派即使在中国与美国核均势之后也无法报复俄国。

再回到三角关系。普京一旦使用了这一招,美国和中国之间的矛盾会大幅度增强,这样就可能阻止中美在普京任期内出现大的合作,迫使美国失去投共的良好窗口期。如果普京做成这件事情并顺利交班,则或可奠定俄国百年安稳。

user avatar

德国发疯的时候,英法绥靖政策导致二战。

现在美国快发疯了,俄国批准核威慑我觉得应该给普京颁世界和平奖

user avatar

现在国际形势发生了急剧变化。

中美关系持续紧张。

扩核刚刚胡总说过,说明中国面临美国的军事威胁。

对于俄国来说,中国倒了,绝对不符合俄国当前的利益。

中国倒了,俄国独自面对美国,美国肯定要彻底整垮俄国,俄国一点还手之力都不能有了。

所以中国不能倒,俄国虽然和中国关系并非那么亲密无间,但是现在共同的敌人是美国。

所以普京的核武新政策值得玩味。

普京指出盟友遭受打击,俄国要出头。这个应该是对中国人说的,拉拢中国与俄国结盟,共同对抗美国,这样对俄国大大的有利。

中国本来不想与美国直接硬抗,不想与俄国结盟,但是美国已经下定决心要搞中国,现在中美之间的信任已经所剩无几。

所以,普京认为这是一个机会,让中国与俄国结盟,来共同对抗美国。

俄国需要中国,巨大的人口资源、军力和工业生产能力、市场,与中国结盟,可以极大的缓解俄国面临的压力。

中国核武不行,数量太少,现在看是无法遏制美国军事冒险的企图,也有需要俄国的核武来遏制潜在的战争威胁的需求。

俄国现在拥有苏联遗留下的庞大的核武库,数量质量都比中国强很多。

所以我觉得普京这招叫联中抗美。

川普当初也想搞过联俄抗中,但是普京也不是白痴,把中国搞垮了,俄国还有好果子吃吗?

就像当初中美联合抗苏,结果把苏联一不小心搞垮了,这绝对不是中国希望看到的结果。苏联垮台绝对不符合中国的最大利益。

历史没有新鲜事。美国还是那个美国,只不过中俄的位置对换了。

那么中国应该如何抉择呢?

我认为中国现在没什么太多的选择空间。

中国面临美国巨大的军事压力,短期内存在安全隐患。如果中国与俄国不结盟,则短期内的面临严重的军事威胁。

联俄抗美,在中国的核打击能力提升到美俄水平之前,似乎是确保自身安全的唯一出路。

当然,联俄意味着与美国彻底的翻脸,这个似乎还在犹豫中。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