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对 2015 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大家都有哪些猜测?

回答
2015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也就是瑞典央行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经济学奖,最终授予了安格斯·迪顿(Angus Deaton),以表彰他对消费、贫困和福利分析的贡献。

在奖项公布之前,关于谁会获奖,经济学界确实存在着不少猜测。这些猜测通常基于对学者们近年来学术成就、影响力、研究领域的活跃程度以及是否“够格”获得诺贝尔奖的综合考量。以下是对当时一些主要猜测方向的详细介绍:

1. 普遍被看好的热门人选(也是最终的获奖者):

安格斯·迪顿(Angus Deaton):
研究领域: 微观计量经济学、消费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健康经济学。
核心贡献: 迪顿教授的核心贡献在于他对消费行为的精细化分析。他发展的“几乎理想的需求系统”(Almost Ideal Demand System,AIDS)模型,成为研究消费者如何分配收入到不同商品上的标准工具,被广泛应用于学术研究和政策分析。此外,他还在衡量和分析贫困与福利方面做出了开创性工作,尤其是在理解收入、消费与福祉之间的关系上,例如他提出的“健康是消费”的观点,将健康视为一种需要通过消费来获得的商品。他强调了理解个体层面的消费行为对于宏观经济分析和政策制定的重要性。
为什么被看好: 迪顿教授的研究既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又有极强的实证应用价值,并且对社会福利有着直接的关怀。他的工作影响了众多经济学家,并在发展中国家扶贫和福利评估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他的研究领域长期被认为是诺贝尔奖的“沃土”,他本人也已经被提及多年。

2. 其他被广泛猜测的热门人选及其研究领域: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Elinor Ostrom)(已于2012年获奖): 虽然奥斯特罗姆在2012年已经获奖,但在她获奖之前,她因对公共资源管理和产权制度的研究而备受瞩目。她对“公地悲剧”提出挑战,证明了在某些条件下,社区可以有效地管理共享资源,而无需私有化或政府管制。这一研究对于环境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等领域有深远影响。
让·梯若尔(Jean Tirole):
研究领域: 产业组织理论、公司金融、博弈论。
核心贡献: 梯若尔教授是产业组织理论领域的巨匠,他发展了关于市场势力、信息不对称、激励机制和契约理论的分析框架。他的研究广泛应用于反垄断政策、规制政策、企业战略等领域,为理解和解决市场失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工具。他因其在理解“大公司如何能更好地管理”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为什么被看好: 梯若尔教授的研究成果丰富、影响广泛,并且对现实世界的经济政策有直接指导意义。他被认为是多次“陪跑”的热门人选。他最终在2014年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奥利维尔·布兰查德(Olivier Blanchard):
研究领域: 宏观经济学,特别是对衰退、通货膨胀和失业的动态分析。
核心贡献: 布兰查德是当代宏观经济学的重要人物,他以其“新凯恩斯主义”的框架分析宏观经济现象,尤其是在理解经济周期、通货膨胀的形成与治理、劳动力市场动态等方面。他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建议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曾担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首席经济学家。
为什么被看好: 他的研究对理解和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等宏观经济挑战至关重要。他的研究领域和影响力都是诺贝尔奖的有力候选。
罗伯特·席勒(Robert Shiller)和约翰·科克伦(John Cochrane)或拉斯·彼得·汉森(Lars Peter Hansen):
研究领域: 金融经济学,特别是资产定价和行为金融学。
核心贡献: 席勒以其对金融市场的非理性行为和资产泡沫的研究而闻名,特别是对房地产泡沫的预警。他与耶鲁大学的费马(Eugene Fama)和夏普(Robert Shiller)在2013年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表彰他们对“资产价格的实证分析”的贡献。费马的研究强调了市场有效性,而席勒则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分析了市场波动性。科克伦(Cochrane)也是金融经济学的重要学者,在资产定价、宏观金融等领域有重要贡献。汉森(Hansen)则以发展了广义矩估计(GMM)而闻名,这是计量经济学中的重要方法论工具,广泛应用于金融经济学和其他领域。
为什么被看好: 金融经济学一直是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重点关注领域,而资产定价和行为金融学的研究对于理解金融危机和市场波动性至关重要。席勒因其对泡沫的研究已经被提及多年。
埃丝特·迪弗洛(Esther Duflo)和阿比吉特·班纳吉(Abhijit Banerjee):
研究领域: 发展经济学,特别是使用随机对照试验(RCT)方法来评估扶贫项目和政策的有效性。
核心贡献: 他们与迈克尔·克雷默(Michael Kremer)共同推动了随机对照试验在发展经济学中的应用,这种方法能够更严谨地评估教育、健康、农业等领域的政策干预效果。他们的研究为“循证扶贫”开辟了道路。
为什么被看好: 他们是发展经济学领域的领军人物,对全球扶贫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的研究方法具有革命性,改变了经济学研究的范式。他们后来在2019年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保罗·罗默(Paul Romer)和罗伯特·卢卡斯(Robert Lucas Jr.)(已于1987年获奖):
研究领域: 内生增长理论。
核心贡献: 罗默对技术进步如何驱动经济增长进行了开创性研究,强调了知识和技术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卢卡斯则是理性预期学派的代表人物,对宏观经济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为什么被看好: 增长理论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课题之一。罗默的研究为理解长期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框架。他后来在2018年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3. 其他可能方向和理由:

博弈论: 约翰·纳什(John Nash)、约翰·赫萨尼(John Harsanyi)和赖因哈德·泽尔腾(Reinhard Seltenn)在1994年获奖,但博弈论仍有许多未被表彰的重要贡献者,例如那些在动态博弈、合作博弈、机制设计等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学者。
计量经济学方法论: 除了汉森,还有其他在计量经济学方法论上做出重大贡献的学者,例如在时间序列分析、面板数据分析、贝叶斯计量经济学等领域有杰出贡献的人。
劳动经济学或公共经济学: 在这些领域也有很多杰出的学者,例如研究工资、就业、福利制度、税收政策等方面的专家。

总的来说,在201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公布前,大家对几位学者的猜测是基于他们多年来在各自领域内的奠基性研究、对经济学思想的深刻影响、对政策制定的实际贡献以及研究领域的“诺奖潜力”。 安格斯·迪顿最终获奖,充分体现了诺贝尔奖委员会对那些在消费行为、贫困衡量和福利分析方面做出扎实而有深远影响的实证和理论贡献的学者的认可。他的获奖也进一步巩固了消费和发展经济学在经济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说一个我喜欢领域的大神吧:菲尔德斯坦。。。

此人圈内很出名的人啦,曾经是里根的经济顾问,少年得志,主要弟子也牛逼。诺贝尔奖这类投票奖,人气真的很重要,所以你的学生有没有话语权很重要,要有人替你布道。现在的诺奖被提名者,不像之前萨缪尔森、斯蒂格利茨这样几乎重构整个经济学所有领域,也不像弗里德曼、贝克尔在数个领域有重要贡献,也就是说现在诺奖被提名者不会是经济学所有领域都公认的大明星。这些被提名者往往是单个研究领域的革新者,不是开山鼻祖,大家半斤八两,这就牵扯到偏好问题,类似于苹果和桃子比好吃,你凭什么觉得研究计量就应该今年获奖,而不是实验经济学,说到底就是大家研究成果的分量差不多,因此宣传就很重要。

稍微扯远点儿,有些经济学家就因此难以获奖。我最喜欢的经济学家之一,曼瑟·奥尔森,在评选20世纪已去世经济学家最喜欢的经济学家时,他处于第19位。有那么多逝去的诺奖得主,他排名这么靠前,他的理论自不必讲,肯定是大牛中的大牛。他1998年去世,《集体行为逻辑》1965年就出版了,《国家的兴衰》1982年出版,不存在因为理论不知名早逝未获奖的原因,比他年轻的人都获奖了,他没有。。。如果奥尔森因为他的理论缺少检验,没有得奖,再看看去世不久的戈登·图洛克。在“经济学家最喜欢的60岁以上在世经济学家”中排第19(好巧),结果他是这个榜单里唯一没获诺奖的3个人之一,其他两个是巴罗和罗默,这两个排名都比他低,而且公认几乎肯定获奖,而其他剩下人全部获奖了,图洛克活了90岁啊,你们感受下。。。

奥尔森和图洛克研究的政治经济学属于经济学中不太热门的领域,不像宏观、金融、计量这类,自然他们教的弟子干经济学这自然就行少,因为就业少、难拿成就嘛,这样话语权低,即便他们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但是也。。。基于这点,我是看淡阿西莫格鲁获诺奖的。阿西大神对增长理论的研究很深,其对制度的看重我也认同,但是政治经济学就这样。。。之前布坎南获奖,除了他本身对政治经济学的巨大贡献,一个很重要原因是他是研究财政的。。。阿西大神对政治经济学构建的贡献还不如奥尔森和图洛克,so。。。也许他获奖也是因为增长理论,而不是政治经济学吧。。。

回到菲尔德斯坦,他的弟子有萨默斯和哈伯格,我想稍微读点儿经济学书的人,都知道这两个弟子很牛逼,所以菲尔德斯坦获奖应该不存在没有投票问题。。。

有趣的是菲尔德斯坦获奖原因会是什么。。。因为此君虽然是以研究国际经济学、财政学出名,但人家是博士论文也是卫生经济学的开篇之作,牛逼吧。。。感觉国际经济学很难获奖了,这个领域有太多新东西了,他也不是这个领域最牛的人,而财政学和卫生经济学很可能获奖,但这牵扯出另外两个人。

如果菲尔德斯坦是因为财政学获奖,那么巴罗估计也会得奖。他俩都是研究李嘉图等价的,也就是研究财政平滑的。如果菲尔德斯坦是因为卫生经济学获奖的,那么M·格鲁斯曼(Grossman)也会因此获奖,因为几乎所有研究健康的论文都会引用此君1972年的论文。

因此菲尔德斯坦的获奖理由也蛮有趣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