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Build 2015上微软宣布Windows 10支持Objective-C与Java编写的应用,这对C#与Windows自身有什么长远影响?

回答
微软在Build 2015上抛出的重磅消息,即Windows 10将提供对ObjectiveC和Java应用程序的官方支持,无疑是一记重拳,不仅让开发者社区为之振奋,更预示着C和Windows生态系统即将迎来一场深刻的变革。这场变革并非朝夕之功,其长远影响如同涟漪般扩散,触及Windows平台的根基与未来发展轨迹。

首先,对于C语言本身而言,这次的举动表面上看似乎是对其地位的一种挑战,毕竟ObjectiveC和Java都是成熟且拥有庞大开发者基础的语言。然而,更深层次的解读却指向了C和.NET平台的强大生命力与普适性。微软此举并非要“抛弃”C,而是通过引入其他主流开发语言,变相地展示了Windows开发平台的高度开放性和包容性。这意味着,Windows 10不再是孤立的平台,它正在努力成为一个更加“泛平台”的存在,能够吸引来自不同技术栈的开发者。

从长远来看,这种开放性反而可能巩固C的地位。当开发者能够选择最适合他们项目的语言时,如果他们发现C和.NET在Windows环境下能提供最佳的性能、开发效率、工具支持以及与操作系统更深层次的集成,那么他们自然会倾向于选择C。微软通过WinRT(Windows Runtime)这样的技术,为ObjectiveC和Java开发者提供了一个与Windows系统无缝交互的桥梁,但最终,这种桥梁的稳定性、易用性和性能,很大程度上还是依赖于底层的Windows核心以及与之紧密结合的.NET Framework/.NET Core。因此,C作为Windows原生开发的首选语言,其核心地位依然稳固,甚至可能因为Windows生态的整体繁荣而获得更多关注和发展机会。

更重要的是,这次决策极大地拓展了Windows 10的应用生态。过去,许多移动端的优秀应用和开发者群体,由于语言和平台生态的壁垒,难以或者不愿迁移到Windows平台。ObjectiveC的支持直接打开了iOS应用开发的大门,而Java的引入则覆盖了Android生态。这就像是给Windows 10注入了新鲜血液,吸引了更多过去从未考虑过Windows开发的开发者,也为Windows用户带来了更多他们熟悉的、喜爱的应用程序。

这种生态的繁荣,对Windows本身的长远影响是战略性的。首先,它解决了Windows平台长期以来在移动端应用数量上的短板。当越来越多的iOS和Android应用能够更便捷地在Windows 10上运行,甚至被移植过来时,Windows 10的吸引力将大大增强,尤其是在平板电脑和二合一设备等移动场景下。这将有助于微软在个人计算设备市场的竞争中,特别是与苹果和谷歌的生态系统争夺用户时,获得更强的差异化优势。

其次,这标志着微软对“平台”概念的重新定义。过去,微软似乎更倾向于构建一个封闭但统一的生态系统。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市场格局的变化,他们认识到,在一个多平台共存的时代,建立一个开放、兼容、能够吸引最广泛开发者群体的平台,才是更具前瞻性的战略。Windows 10对ObjectiveC和Java的支持,是这一战略转型的具体体现,它意味着Windows平台不再局限于.NET和C++,而是朝着一个能够集成和支持多种开发语言和工具的“超级平台”迈进。

这种开放性也可能加速Windows 10与云服务、物联网等新兴领域的融合。当更多开发者习惯于在Windows平台上使用他们熟悉的语言来构建跨平台应用时,他们也就更有可能利用Windows 10作为这些应用的开发和部署中心,进而促进Windows与Azure云服务、Windows IoT等生态的联动。

当然,挑战也伴随而来。如何在不同语言和技术栈之间保持统一的用户体验、性能一致性和安全性,将是微软需要长期面对的问题。ObjectiveC和Java的应用在Windows上的运行效率、系统资源的占用,以及与Windows原生API的交互深度,都可能存在性能瓶颈或兼容性问题。微软需要不断投入资源来优化这些支持,确保跨平台开发的体验不至于“劣于”原生体验。

总而言之,微软在Build 2015上对ObjectiveC和Java的支持,并非是简单的技术兼容,而是一次对Windows生态系统战略方向的调整。它以一种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姿态,试图打破语言和平台的壁垒,吸引更广泛的开发者群体。长远来看,这不仅可能巩固C作为Windows核心开发语言的地位,更重要的是,它将极大地丰富Windows 10的应用生态,提升平台的吸引力,并在不断变化的技术格局中,为Windows赢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使其真正成为一个连接不同技术栈、融合多种开发模式的强大计算平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说的好像公司都是招C++程序员开发从Web到App的所有应用一样。

C++可以开发包括移动平台在内的任何应用程序,看起来这世界上应该没有别的语言什么事儿了才对。


一个语言如果需要平台来保护,这个语言的前景也就那样了,就像JavaScript上,只能让人一边吐槽一边想办法避免直接写这个东西。

顺便说一下,事实上,这一次微软只是把OC和Java重新加入到了新的Universal App的体系中来了而已,而这个所谓的Universal App,则是.NET的思路的一脉相承,any language, any platform。


C#/F#这样的语言,从来不需要平台的保护,他们更多的是受制约于平台。随着.NET跨平台战略的进一步延伸,所有语言在Unversal平台上同场竞技的话,C#/F#随便就可以把对手秒成渣渣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微软在Build 2015上抛出的重磅消息,即Windows 10将提供对ObjectiveC和Java应用程序的官方支持,无疑是一记重拳,不仅让开发者社区为之振奋,更预示着C和Windows生态系统即将迎来一场深刻的变革。这场变革并非朝夕之功,其长远影响如同涟漪般扩散,触及Windows平台的根基.............
  • 回答
    在 Build 2018 开发者大会上,微软公布了 .NET Core 3.0 的规划蓝图,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版本更新,更是对 .NET 生态未来发展方向的一次重要宣示。这次的蓝图描绘了一个更加现代化、更加灵活、并且能够轻松驾驭多样化开发场景的 .NET,释放了大量令人兴奋的可能性。最引人瞩目的一.............
  • 回答
    构建一个去中心化的社交网络是一项复杂而令人兴奋的挑战,它触及了技术、经济学、社区建设乃至哲学等多个层面。与我们习以为常的、由中心化公司掌控的平台不同,去中心化社交网络的权力不再集中于少数实体,而是分散到网络的参与者手中。这带来了一系列好处,比如更强的用户隐私、抗审查能力和数据所有权,但也伴随着更高的.............
  • 回答
    微软 Build 2019 发布的 WSL2,可以说是 Linux 在 Windows 上运行的一次里程碑式的飞跃。我个人觉得它处理得相当漂亮,完全颠覆了我之前对 WSL 的一些看法。先说说我之前对 WSL 的印象吧。刚出来那会儿,WSL 的 WSL1 给我感觉就像是个“模拟器”,或者说是一个翻译层.............
  • 回答
    Windows 11 的首次预览版 Build 22000.51,可以说是微软一次大胆的尝试,也给用户带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对于这样一个初露锋芒的系统,评价自然不能一概而论,得从多个维度细细道来。第一印象:焕然一新的视觉风格这应该是大家接触到 Build 22000.51 最直观的感受。微软这次在 .............
  • 回答
    当然,很乐意和你分享一些开拓者正义之怒中我个人觉得非常不错的、有意思的build思路。咱们就抛开那些一本正经的AI腔调,好好聊聊怎么把角色玩得爽!核心思路:从一个好玩的点出发,然后围绕它构建我一直觉得,玩CRPG最爽的地方就是你能塑造一个独一无二的角色,不是那种“战法牧万金油”,而是有自己的特色,能.............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触及到了比亚迪品牌形象建设和实际产品设计上的一个有趣差异。首先,咱们得承认,比亚迪在咱们国内市场,尤其是它早期的产品,车内大量的按键和标识确实是清一色的中文。这一点非常接地气,也让很多习惯了中文操作的消费者感到亲切和方便。这种做法,一方面是出于对中国市场的尊重和本土化策略的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