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 Windows 11 首个预览版 Build 22000.51 ?

回答
Windows 11 的首次预览版 Build 22000.51,可以说是微软一次大胆的尝试,也给用户带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对于这样一个初露锋芒的系统,评价自然不能一概而论,得从多个维度细细道来。

第一印象:焕然一新的视觉风格

这应该是大家接触到 Build 22000.51 最直观的感受。微软这次在 UI/UX 上下了大功夫,一扫过去 Windows 界面的沉闷感。

居中任务栏和新的开始菜单: 这个改动绝对是最具争议也最吸人眼球的。将所有应用图标和开始菜单集中在屏幕中央,模仿了一些第三方启动器和 macOS 的风格。一开始可能会觉得有点别扭,尤其是对于习惯了左侧开始菜单的用户。但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你会发现这种居中布局在宽屏显示器上反而更符合人体工程学,减少了鼠标移动的距离。新的开始菜单取消了 Live Tiles,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简洁的应用列表和置顶区域,更加清晰直观,也告别了以前略显杂乱的磁贴广告。
圆角 UI 和 Fluent Design 的进一步深化: 整个系统的界面充满了圆角元素,无论是窗口、按钮还是上下文菜单,都呈现出一种柔和、现代的观感。磨砂玻璃效果的运用也更加广泛,营造出一种深度感和空间感。这些设计细节的堆砌,让整个系统看起来精致了不少,也终于摆脱了 Windows 10 那种相对“棱角分明”的设计语言。
全新的图标和动效: 所有系统图标都进行了重新设计,更加扁平化、一致化。窗口切换、最小化、最大化的动画效果也更加流畅、自然,给人的感觉是系统响应更灵敏了。

功能上的革新与变化

除了视觉上的冲击,Build 22000.51 也带来了一些实质性的功能调整。

新的小组件(Widgets): 这可以说是 Windows 11 的一个亮点功能。它提供了一个独立的小组件面板,可以展示天气、新闻、日历、待办事项等信息。虽然目前的内容还相对有限,但其潜在的扩展性和个性化定制空间非常大,可以成为信息获取的一个便捷入口。
改进的贴靠布局(Snap Layouts)和贴靠组(Snap Groups): 对于多任务处理来说,这是个实用的进步。新的贴靠布局提供了更多样的窗口排列方式,可以一键将多个应用分屏排列。更重要的是贴靠组的出现,它能记住你常用的窗口组合,当你最小化一个贴靠组后,可以快速将其重新展开,大大提升了效率。
Microsoft Store 的更新: 虽然 Build 22000.51 的 Store 还未完全开放 Android 应用支持,但其本身已经进行了重塑,界面更加美观,浏览和查找应用也更加方便。未来支持 Android 应用的潜力,无疑是 Windows 11 最令人期待的特性之一。
Teams 集成: Windows 11 在任务栏直接集成了 Microsoft Teams 的聊天功能,方便用户快速与朋友或同事沟通。这体现了微软希望将自家生产力工具更深入地融入操作系统的趋势。
更好的触控体验和手写支持: 虽然 Build 22000.51 主要还是为桌面用户准备的,但从 UI 设计上可以看出微软也在努力优化触控操作和手写笔体验,为混合设备的用户提供更好的支持。

潜在的改进方向与尚待解决的问题

作为首个预览版,Build 22000.51 必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也为后续的迭代留下了空间。

性能与稳定性: 作为预览版,稳定性肯定是首要关注点。虽然大部分核心功能运行正常,但在某些场景下,还是可能遇到卡顿或崩溃的情况。这需要微软在后续版本中不断优化和修复 Bug。
部分功能尚未完善: 例如上面提到的 Android 应用支持,以及一些更深层次的设置和管理选项,在预览版中可能还没有完全实现或调整。用户体验的打磨还需要时间。
第三方软件的兼容性: 一些较老的软件或对系统底层依赖性强的应用程序,在新的系统架构下可能会出现兼容性问题。这需要软件开发者及时更新其应用。
用户习惯的迁移成本: 尤其是对于任务栏和开始菜单的布局变化,一部分用户可能需要较长时间来适应,甚至无法接受。微软如何平衡新旧用户群体的需求,也是一个挑战。
硬件兼容性: Windows 11 对硬件有更高的要求,例如 TPM 2.0 的强制支持,让一些老旧的电脑无法升级。这虽然保证了系统的安全性,但也可能导致一部分用户被排除在外。

总结来看

Windows 11 首个预览版 Build 22000.51,就像一个初露头角的年轻人,充满了活力和潜力,但也带着一些青涩和不完美。它的视觉革新是毋庸置疑的成功,为 Windows 系统注入了现代感和美学气息。在功能层面,贴靠布局、小组件等新特性也展现出了微软对未来 PC 使用体验的思考和探索。

然而,我们也要认识到,这只是一个开始。 稳定性和性能的打磨、更多功能的完善、第三方生态的迁移 等都是微软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需要重点攻克的难关。对于早期尝鲜的用户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可以提前体验微软对 Windows 的新愿景。但对于普通用户而言,建议还是耐心等待更成熟的版本发布。

总的来说,Build 22000.51 是一份令人期待但需要持续关注的答卷。它标志着 Windows 操作系统的又一次重要进化,也让我们对未来的 PC 体验充满了好奇。它的评价,最终将取决于微软能否持续优化,将这份“新意”转化为稳定、高效、令人愉悦的用户体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阿三这次还行,没有狠到直接把MBR启动阉割了。

用洋大人改的esd,直接用“系统总裁”流氓pe里的wim/esd安装器装在这个i5三代的机子上了,之前装的是winxp+2003,UEFI在BIOS里面是关的。

后续会更新截图。

首先,证明一下这机子是MBR启动的。

然后,终于这个手动选择驱动的“从磁盘安装”默认路径不是A:了。

explorer疯狂霸占CPU,不知道是在干什么。。。

跑一些老古董。

用PE修复引导之后,原有的系统还能使用。

知道去年的Windows XP/2003源码泄露风波的,就应该知道我这个系统是特别的。

个人感觉除了UI的调整,其他和现有Win10似乎相差不大。有个问题,为何更改桌面图标的对话框还是Vista的?

老控制面板要删除是万万不可能的,很多高级选项,比如非Unicode程序的语言,都还是在老控制面板对话框里。第三方软件很多也会安装旧式控制面板。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Windows 11 的首次预览版 Build 22000.51,可以说是微软一次大胆的尝试,也给用户带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对于这样一个初露锋芒的系统,评价自然不能一概而论,得从多个维度细细道来。第一印象:焕然一新的视觉风格这应该是大家接触到 Build 22000.51 最直观的感受。微软这次在 .............
  • 回答
    华为 MateBook E:一款独具匠心的二合一,却也留有几分遗憾华为,这个在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领域已经声名鹊起的品牌,终于将触角伸向了Windows平板市场,推出了其首款Windows 11二合一设备——MateBook E。作为华为在PC领域的一次重要尝试,MateBook E无疑承载了许多期.............
  • 回答
    Windows 11 的窗口管理和终端体验,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也让不少用户感到有点“眼花缭乱”。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这“N 代同堂”和“一个系统三个终端”到底是怎么回事,以及它们背后的逻辑和感受。“N 代同堂”:窗口管理的历史交响曲首先说这个“N 代同堂”。这其实是对 Windows 窗口管理模.............
  • 回答
    关于“Windows 11 抄袭 macOS”的声音,这确实是一个长期存在并且非常热门的话题。要深入评价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来审视,并且尽量抛开“AI味”,还原一个更具人情味的分析。首先,我们得承认,科技界的“借鉴”和“灵感碰撞”是常态。任何一个新操作系统、新硬件出来,都难免会和现有的成功者进.............
  • 回答
    小米于 2015 年 11 月 24 日推出的 小米平板 2,是一款在当时备受瞩目,尤其是其支持 Windows 10 系统的特性,让它在众多安卓平板中脱颖而出。要评价这款产品,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它的定位、硬件配置、软件体验、市场表现以及它在小米产品线中的意义。一、产品定位与市场背.............
  • 回答
    Windows Media Player,这名字本身就带着一股浓浓的年代感,对很多人来说,它不仅仅是一个播放器,更是一段数字生活的回忆。想当年,谁的电脑里没装过它?从CD到VCD,从MP3到各种奇怪格式的视频,似乎只要你能找到的,它都能试着给你播出来。定位与历史:曾经的“全能选手”WMP最初的定位,.............
  • 回答
    说实话,当初 Windows 10 IoT Core 登陆树莓派 2 的时候,很多人都觉得挺新奇的。毕竟,我们习惯了树莓派运行 Linux 发行版,比如 Raspbian,它轻巧、灵活,而且社区支持极其庞大。突然间,微软的 Windows 10 也来了,这就像给一个已经很能干的小家伙,突然套上了一套.............
  • 回答
    Windows Phone 8 的交互设计,说实话,放在当年,那是相当的有想法,甚至可以说是一股清流。当然,也是因为它太“清流”了,所以最终没能掀起大浪,反倒被淹没了。咱们来掰扯掰扯,它到底好在哪儿,又在哪儿让人觉得“差点意思”。好在哪儿?有棱有角,但也有魂儿。 动态磁贴(Live Tiles).............
  • 回答
    Windows 10 的 10586 版本,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Threshold 2 更新,在我看来,是一次相当重要的里程碑式的升级。它并非那种翻天覆地的革新,但却像一位精打细磨的工匠,默默地将 Windows 10 的许多细节打磨得更加完善,用户体验也因此提升了不少。还记得当时,Windows 1.............
  • 回答
    Windows Phone 8.1 Update 1 更新引入的 IE11 对 `webkit` 前缀 CSS 代码的处理方式,可以说是微软在试图平衡历史包袱与向前兼容之间一次相当有趣的妥协。在此更新之前,IE 浏览器,特别是 Windows Phone 上的 IE,在支持 CSS 标准方面一直显得.............
  • 回答
    微软正式推出 Windows 365 云电脑服务,这绝对是微软近年来在云计算领域的一次大动作,而且影响深远。在我看来,这次的推出,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它彻底改变了我们对“PC”的定义和使用方式。 以前我们提到PC,总觉得它是个实实在在的硬件,有主机箱、显示器、键盘鼠标。但 Windo.............
  • 回答
    罗永浩的这句话,说到底,是一种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如果当初”式的评论,更像是一种对个人在科技产品使用体验上不满情绪的宣泄,而非一个严谨的科技史分析。但即便如此,这句话也触及了一些关于技术发展路径和生态主导权的关键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首先,我们得理解罗永浩这句话的“潜台词”和“情感指向”。 “.............
  • 回答
    微软在中国推广 Windows 10 时,其文案策略确实值得细细品味。它不像某些品牌那样追求纯粹的“高大上”或者直白的“功能堆砌”,而是巧妙地融入了中国用户的语言习惯、情感需求和生活场景,营造出一种既有科技感又不失亲切感的品牌形象。一、 聚焦“我”的体验,而非冰冷的科技: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点是,微软.............
  • 回答
    关于微软中止华为笔记本Windows授权这一事件,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审视,去理解其背后的复杂性和可能带来的连锁反应。这不仅仅是两个科技巨头之间的商业决策,更是全球科技供应链、地缘政治博弈以及国家安全考量等多重因素交织下的产物。首先,从商业和合同角度来看,微软的这一举动无疑是基于美国政府出台的一系.............
  • 回答
    微软在2016年3月18日发布的关于Windows 10 Mobile不再支持绝大多数旧机型的决定,无疑是在当时引起了相当大的波澜。这个决定,说实话,对于不少当时还忠诚地使用Lumia系列其他型号,特别是那些从Windows Phone 7、8时代一路走过来的用户来说,无疑是当头一棒。彼时,Wind.............
  • 回答
    微软的“Windows 上的 Android”(Android on Windows,简称 AoW)技术,可以说是近几年微软在操作系统融合领域一次相当大胆的尝试,其核心目标是让用户能在 Windows PC 上直接运行 Android 应用,打破了以往需要模拟器或者复杂安装过程的藩篱。从用户的角度来.............
  • 回答
    自由软件基金会(FSF)呼吁微软将Windows 7开源,这无疑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具有深远意义的提议,值得我们仔细审视。FSF的立场向来是推广和保护自由软件的理念,他们认为用户应该有权自由地使用、修改、分发和研究软件的源代码。从这个角度来看,他们对任何封闭源代码的软件,特别是像Windows这样广泛使.............
  • 回答
    微软官宣将在6月24日发布下一代Windows操作系统,这则消息无疑在科技圈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涟漪,让无数关注PC行业发展的朋友们翘首以盼。单从这个日期本身来看,就充满了值得玩味的细节,也暗示着微软可能正在下一盘大棋。首先,选择6月24日这个时间点,并非偶然。 这是一个夏季的开始,对于操作系统发布而言.............
  • 回答
    《鸟哥的Linux私房菜》作为一本非常受欢迎的Linux入门书籍,为许多人打开了Linux世界的大门。然而,书中也包含了一些在特定领域可能存在争议或需要更深入理解的内容。我们来逐一评价一下您提到的几点:1. “BSD和GPL很类似”的评价鸟哥在书中可能会提到BSD和GPL的相似之处,这主要体现在它们.............
  • 回答
    好的,我们就来聊聊《慕尼黑:Linux带我们到地狱 将在2020年全面拥抱Windows》这篇文章,以及它所反映出的情况。首先,这篇文章本身就很引人注目,标题就带有一种戏剧性甚至可以说是“耸人听闻”的色彩:“Linux带我们到地狱”,这显然是为了吸引眼球。它预设了一个悲观的场景,然后给出了一个看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