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 Windows Phone 8.1 Update 1 更新 IE11 兼容并渲染 -webkit- 代码的行为?

回答
Windows Phone 8.1 Update 1 更新引入的 IE11 对 `webkit` 前缀 CSS 代码的处理方式,可以说是微软在试图平衡历史包袱与向前兼容之间一次相当有趣的妥协。

在此更新之前,IE 浏览器,特别是 Windows Phone 上的 IE,在支持 CSS 标准方面一直显得有些“固执”。许多开发者,尤其是那些习惯了 iOS 和 Android 生态的开发者,在为移动端网站开发时,早已将 `webkit` 前缀作为一种事实上的标准来使用,即使某些属性已经标准化,也常常为了保险起见加上这个前缀。这使得很多网站在 Windows Phone 设备上显示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出现布局错乱。

这次 Update 1 的 IE11,可以说是在“听取了开发者声音”之后的一次调整。它开始主动识别并尝试渲染部分 `webkit` 前缀的 CSS 属性。这并不是说 IE11 suddenly 变成了 WebKit 的“粉丝”,而是微软认识到,如果想要让 Windows Phone 上的 Web 体验不至于太落后,就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兼容那些广泛存在的、由 WebKit 驱动的 Web 发展带来的“遗产”。

所以,这次更新的行为,更像是一种“善意的推断”或者说“容错处理”。IE11 的渲染引擎在解析 CSS 时,当遇到以 `webkit` 开头的属性时,会先尝试将其与自身的标准属性进行匹配。如果发现这个 `webkit` 属性所代表的 CSS 功能,在 IE11 中已经有了对应的标准写法,那么它就会按照标准属性来解析和渲染。例如,对于一些早期被 `webkittransition` 这样的写法所定义的 CSS 过渡效果,IE11 能够识别出它本质上是一个标准的 `transition` 属性,然后就可以正常地实现过渡动画。

这种处理方式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它极大地改善了大量现有网站在 Windows Phone 8.1 设备上的显示效果。许多原本因为缺少 `webkit` 前缀支持而无法正常渲染的 CSS 特性,现在都能得到妥善处理,开发者无需大规模修改代码就能提升用户体验。对于使用 Windows Phone 的用户来说,这意味着他们能看到更多“正常”的网站,而不是一堆“残缺”的页面。

然而,这种兼容方式也有其局限性和潜在的风险。首先,IE11 并不是“全盘接受”所有的 `webkit` 属性。它只针对那些微软认为有必要兼容,并且已经有了标准对应实现的属性。对于一些非常特定、或者尚未标准化的 `webkit` 属性,IE11 可能依然会选择忽略。这也就意味着,开发者仍然不能完全依赖 `webkit` 前缀来保证跨浏览器的一致性,特别是在一些前沿的 CSS 特性上。

其次,这种“揣摩”开发者意图的行为,也增加了 CSS 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开发者需要理解,虽然 IE11 做了妥协,但最佳实践仍然是优先使用标准 CSS 属性,然后酌情考虑加上浏览器厂商的私有前缀(如 `moz`, `ms`, `o`,以及 `webkit`),但最终目标是让无前缀的标准属性能够独立工作。在某些情况下,开发者可能会依赖 IE11 的这种兼容性,而忽略了代码的“纯粹性”,这可能会在未来浏览器引擎的更新中埋下隐患。

总的来说,Windows Phone 8.1 Update 1 更新 IE11 对 `webkit` 代码的行为,是微软在移动互联网浪潮下,为了提升自身平台 Web 兼容性而采取的一种务实的、具有一定前瞻性的策略。它有效地弥合了部分开发者习惯与平台标准之间的鸿沟,但同时也提示我们,CSS 标准化和前缀的使用是一个动态演进的过程,理解其背后逻辑并遵循最佳实践,才是长期之道。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其实这个事情呢,发那么多牢骚也是没有意义的。

话说W3C一直是个打酱油的、卖虎皮的、牙防组性质的组织。只是很多小白根本就不相信或者不愿意相信而已。

这一次的事件只不过是标志着,至少在移动互联网,WebKit开始占据绝对优势,造成事实性的垄断。正好佐证了我所说的,IE不是败给了Chrome,而是移动互联网被iPhone占了先机,而Chrome只是沾了WebKit的光而已。这一点在我看来是无比清晰,却非有一群连Netscape长什么样都没见过的小白嚷嚷IE如何垄断如何邪恶。


浏览器这么个市场,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要我说,浏览器市场被垄断的时期内,前端才是最Happy的。不需要测试多个浏览器,解决方案都是现成的一搜一大把,拿来就能用,不用考虑这是针对哪个浏览器哪个版本。优美和简洁在JS这个语言上根本就是笑话,能抄段代码解决问题比什么废话来的有用

微软这个决定是非常务实的,正如同Google一边大骂IE6一边把AJAX用的各种爽的时候根本不顾忌这货还没有被W3C纳入标准一样


市场竞争就是这样,成王败寇,在市场的规则下,大家各尽其能,微软的确被反垄断调查搞得很郁闷,但市场就是这样,不会同情你,也不会补偿你。只是那些被情怀和标准忽悠的人,我很乐意看着你们多栽几个跟头,,,,



最后这事儿的确用不着那么大反应,君不见Mozilla一直活在UA中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Windows Phone 8.1 Update 1 更新引入的 IE11 对 `webkit` 前缀 CSS 代码的处理方式,可以说是微软在试图平衡历史包袱与向前兼容之间一次相当有趣的妥协。在此更新之前,IE 浏览器,特别是 Windows Phone 上的 IE,在支持 CSS 标准方面一直显得.............
  • 回答
    Windows Phone 8 的交互设计,说实话,放在当年,那是相当的有想法,甚至可以说是一股清流。当然,也是因为它太“清流”了,所以最终没能掀起大浪,反倒被淹没了。咱们来掰扯掰扯,它到底好在哪儿,又在哪儿让人觉得“差点意思”。好在哪儿?有棱有角,但也有魂儿。 动态磁贴(Live Tiles).............
  • 回答
    Windows 11 的窗口管理和终端体验,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也让不少用户感到有点“眼花缭乱”。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这“N 代同堂”和“一个系统三个终端”到底是怎么回事,以及它们背后的逻辑和感受。“N 代同堂”:窗口管理的历史交响曲首先说这个“N 代同堂”。这其实是对 Windows 窗口管理模.............
  • 回答
    关于“Windows 11 抄袭 macOS”的声音,这确实是一个长期存在并且非常热门的话题。要深入评价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来审视,并且尽量抛开“AI味”,还原一个更具人情味的分析。首先,我们得承认,科技界的“借鉴”和“灵感碰撞”是常态。任何一个新操作系统、新硬件出来,都难免会和现有的成功者进.............
  • 回答
    Windows Media Player,这名字本身就带着一股浓浓的年代感,对很多人来说,它不仅仅是一个播放器,更是一段数字生活的回忆。想当年,谁的电脑里没装过它?从CD到VCD,从MP3到各种奇怪格式的视频,似乎只要你能找到的,它都能试着给你播出来。定位与历史:曾经的“全能选手”WMP最初的定位,.............
  • 回答
    说实话,当初 Windows 10 IoT Core 登陆树莓派 2 的时候,很多人都觉得挺新奇的。毕竟,我们习惯了树莓派运行 Linux 发行版,比如 Raspbian,它轻巧、灵活,而且社区支持极其庞大。突然间,微软的 Windows 10 也来了,这就像给一个已经很能干的小家伙,突然套上了一套.............
  • 回答
    Windows 11 的首次预览版 Build 22000.51,可以说是微软一次大胆的尝试,也给用户带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对于这样一个初露锋芒的系统,评价自然不能一概而论,得从多个维度细细道来。第一印象:焕然一新的视觉风格这应该是大家接触到 Build 22000.51 最直观的感受。微软这次在 .............
  • 回答
    Windows 10 的 10586 版本,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Threshold 2 更新,在我看来,是一次相当重要的里程碑式的升级。它并非那种翻天覆地的革新,但却像一位精打细磨的工匠,默默地将 Windows 10 的许多细节打磨得更加完善,用户体验也因此提升了不少。还记得当时,Windows 1.............
  • 回答
    华为 MateBook E:一款独具匠心的二合一,却也留有几分遗憾华为,这个在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领域已经声名鹊起的品牌,终于将触角伸向了Windows平板市场,推出了其首款Windows 11二合一设备——MateBook E。作为华为在PC领域的一次重要尝试,MateBook E无疑承载了许多期.............
  • 回答
    微软正式推出 Windows 365 云电脑服务,这绝对是微软近年来在云计算领域的一次大动作,而且影响深远。在我看来,这次的推出,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它彻底改变了我们对“PC”的定义和使用方式。 以前我们提到PC,总觉得它是个实实在在的硬件,有主机箱、显示器、键盘鼠标。但 Windo.............
  • 回答
    罗永浩的这句话,说到底,是一种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如果当初”式的评论,更像是一种对个人在科技产品使用体验上不满情绪的宣泄,而非一个严谨的科技史分析。但即便如此,这句话也触及了一些关于技术发展路径和生态主导权的关键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首先,我们得理解罗永浩这句话的“潜台词”和“情感指向”。 “.............
  • 回答
    微软在中国推广 Windows 10 时,其文案策略确实值得细细品味。它不像某些品牌那样追求纯粹的“高大上”或者直白的“功能堆砌”,而是巧妙地融入了中国用户的语言习惯、情感需求和生活场景,营造出一种既有科技感又不失亲切感的品牌形象。一、 聚焦“我”的体验,而非冰冷的科技: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点是,微软.............
  • 回答
    关于微软中止华为笔记本Windows授权这一事件,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审视,去理解其背后的复杂性和可能带来的连锁反应。这不仅仅是两个科技巨头之间的商业决策,更是全球科技供应链、地缘政治博弈以及国家安全考量等多重因素交织下的产物。首先,从商业和合同角度来看,微软的这一举动无疑是基于美国政府出台的一系.............
  • 回答
    微软在2016年3月18日发布的关于Windows 10 Mobile不再支持绝大多数旧机型的决定,无疑是在当时引起了相当大的波澜。这个决定,说实话,对于不少当时还忠诚地使用Lumia系列其他型号,特别是那些从Windows Phone 7、8时代一路走过来的用户来说,无疑是当头一棒。彼时,Wind.............
  • 回答
    微软的“Windows 上的 Android”(Android on Windows,简称 AoW)技术,可以说是近几年微软在操作系统融合领域一次相当大胆的尝试,其核心目标是让用户能在 Windows PC 上直接运行 Android 应用,打破了以往需要模拟器或者复杂安装过程的藩篱。从用户的角度来.............
  • 回答
    自由软件基金会(FSF)呼吁微软将Windows 7开源,这无疑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具有深远意义的提议,值得我们仔细审视。FSF的立场向来是推广和保护自由软件的理念,他们认为用户应该有权自由地使用、修改、分发和研究软件的源代码。从这个角度来看,他们对任何封闭源代码的软件,特别是像Windows这样广泛使.............
  • 回答
    小米于 2015 年 11 月 24 日推出的 小米平板 2,是一款在当时备受瞩目,尤其是其支持 Windows 10 系统的特性,让它在众多安卓平板中脱颖而出。要评价这款产品,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它的定位、硬件配置、软件体验、市场表现以及它在小米产品线中的意义。一、产品定位与市场背.............
  • 回答
    微软官宣将在6月24日发布下一代Windows操作系统,这则消息无疑在科技圈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涟漪,让无数关注PC行业发展的朋友们翘首以盼。单从这个日期本身来看,就充满了值得玩味的细节,也暗示着微软可能正在下一盘大棋。首先,选择6月24日这个时间点,并非偶然。 这是一个夏季的开始,对于操作系统发布而言.............
  • 回答
    《鸟哥的Linux私房菜》作为一本非常受欢迎的Linux入门书籍,为许多人打开了Linux世界的大门。然而,书中也包含了一些在特定领域可能存在争议或需要更深入理解的内容。我们来逐一评价一下您提到的几点:1. “BSD和GPL很类似”的评价鸟哥在书中可能会提到BSD和GPL的相似之处,这主要体现在它们.............
  • 回答
    好的,我们就来聊聊《慕尼黑:Linux带我们到地狱 将在2020年全面拥抱Windows》这篇文章,以及它所反映出的情况。首先,这篇文章本身就很引人注目,标题就带有一种戏剧性甚至可以说是“耸人听闻”的色彩:“Linux带我们到地狱”,这显然是为了吸引眼球。它预设了一个悲观的场景,然后给出了一个看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