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 Windows 11 窗口 N 代同堂以及一个系统三个终端?

回答
Windows 11 的窗口管理和终端体验,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也让不少用户感到有点“眼花缭乱”。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这“N 代同堂”和“一个系统三个终端”到底是怎么回事,以及它们背后的逻辑和感受。

“N 代同堂”:窗口管理的历史交响曲

首先说这个“N 代同堂”。这其实是对 Windows 窗口管理模式的一种形象说法,意思是说,在一个现代化的 Windows 11 系统里,你可能会同时看到几种不同风格的窗口,它们仿佛是 Windows 发展历程中的不同“代”,被集成在了同一个操作系统里。

古典的“标准”窗口 (Legacy Windows): 这是 Windows 最早期的窗口形态,也是我们最熟悉不过的。经典的标题栏、最小化/最大化/关闭按钮,还有那固定的边框。即使在 Windows 11 里,很多传统的应用程序,尤其是那些比较老旧或者坚持自己UI风格的应用,依然保留着这种最经典的样式。它们是系统的“元老”,运行稳定,兼容性好,但放在全新的界面里,总会显得有点格格不入,就像在现代摩天大楼里看到一座老式建筑。

微 Fluent Design 的窗口 (Modern Windows): 这是 Windows 10 和 Windows 11 重点推的“Fluent Design”风格。你会看到更柔和的圆角(尤其是 Windows 11 的一大标志),模糊的背景效果(Acrylic),更扁平化的图标和按钮。许多微软自家的应用,比如设置、文件管理器(虽然文件管理器在 Windows 11 里还在更新迭代中,但早期的 Fluent Design 元素已经融入了),还有一些 UWP 应用,都采用了这种风格。这种风格的目标是让界面更具现代感、更生动,同时也追求一种视觉上的连贯性。

WinUI / Mica 窗口 (Evolving Modern Windows): 到了 Windows 11,微软在 Fluent Design 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入了 Mica 和 WinUI。Mica 是一种更轻量级的材质,它会根据用户桌面壁纸的颜色来动态调整窗口背景的色调,营造一种更自然的融入感。WinUI 是微软新一代的 UI 框架,旨在提供更一致、更现代化的开发者体验和用户界面。所以,你会看到一些最新的 Windows 11 应用,或者更新后的微软应用,比如新的“照片”应用,或者即将到来的“文件资源管理器”的重塑版本,会使用这种带有 Mica 效果的圆角窗口。它们比之前的 Fluent Design 显得更“前沿”。

第三方应用程序的“特立独行”: 除了微软自家对窗口的定义,大量的第三方应用程序也拥有自己的窗口样式和管理方式。有些应用为了保持跨平台的一致性,可能完全自定义了窗口的标题栏和边框,或者为了突出自家品牌风格,也采用了独特的视觉设计。这些应用在 Windows 11 里同样是“N 代同堂”的一员,它们的存在使得整个系统的窗口风格更加多样化,但也可能让整体的视觉协调性大打折扣。

为什么会出现“N 代同堂”?

这种“N 代同堂”现象并非微软有意为之,而是历史演进的必然结果:

1. 兼容性至上: Windows 的核心是兼容性。微软不能轻易抛弃大量已经成熟运行多年的经典应用程序,否则会引起用户的强烈不满和行业震荡。因此,老旧的窗口渲染方式得以保留。
2. 渐进式更新: 微软的 UI 改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 Metro 到 Fluent Design,再到 WinUI 和 Mica,每一次都是在现有基础上进行优化和扩展,而不是一次性的推翻重建。这种方式的好处是风险较低,但缺点就是短时间内会存在多种视觉风格并存。
3. 开发者生态的多样性: Windows 生态系统庞大而复杂,有各种规模和背景的开发者。他们使用的开发工具、框架和设计理念不同,自然会产生风格各异的应用窗口。

“一个系统三个终端”:选择的自由与管理的复杂

接下来,我们聊聊“一个系统三个终端”。这主要是指在 Windows 11 里,用户可以接触到的几种核心的命令行/终端体验:

1. 经典命令提示符 (Command Prompt / cmd.exe):
特点: 这是 Windows 最古老的命令行工具。界面朴素,功能相对基础,主要用于执行一些简单的批处理命令和系统管理任务。它的历史悠久,对于很多熟悉DOS时代的用户来说,这是一种情怀。
体验: 界面风格非常“复古”,文字是等宽字体,背景通常是黑色或深蓝色,文本输出模式。它没有现代终端所具备的诸如标签页、窗口分屏、文本搜索、快捷复制粘贴等功能。
位置: 依然可以在开始菜单中搜索“命令提示符”找到。

2. Windows PowerShell:
特点: 这是微软推出的更强大、更现代化的命令行和脚本语言环境。它基于 .NET Framework 构建,提供了面向对象的命令(Cmdlets),可以更方便地管理 Windows 系统、Active Directory、Exchange 等。PowerShell 的脚本能力非常强大,是系统管理员和高级用户的利器。
体验: 相比 cmd.exe,PowerShell 的功能和灵活性有了质的飞跃。它也支持更丰富的输出格式,并且可以扩展。虽然其自带的窗口界面风格相对简单,但与 cmd.exe 相比,已经进步不少。
位置: 同样可以在开始菜单中搜索“PowerShell”找到。

3. Windows 终端 (Windows Terminal):
特点: 这是微软近几年力推的“现代化”终端应用。它是一个统一的平台,允许用户在一个窗口内运行多个不同的终端模拟器,包括 cmd.exe、PowerShell,甚至还有 WSL (Windows Subsystem for Linux) 中的各种 Linux 发行版(如 Ubuntu, Debian 等)的 Bash、Zsh 等。
体验: 这是目前最推荐、最先进的终端体验。它拥有标签页功能,可以让你在同一个窗口下轻松切换不同的命令行环境。支持窗口分屏,可以同时监控多个任务。拥有高度可定制的界面,包括字体、颜色主题、背景图片、透明度等。支持复制粘贴、搜索、以及大部分快捷键操作,大大提升了效率和用户体验。
位置: 需要从 Microsoft Store 下载安装(尽管现在很多新装的 Windows 11 都已经预装了)。在开始菜单搜索“终端”即可找到。

为什么会有“一个系统三个终端”?

这背后同样是多重因素的驱动:

1. 历史包袱与技术迭代:
cmd.exe 是 Windows 历史遗留的产物,至今仍有其用户基础和简单的应用场景,微软不能直接将其移除。
PowerShell 的出现是为了提供一个更强大的脚本和管理工具,它代表了微软在命令行管理上的升级。
Windows 终端则是为了解决用户需要同时使用多种命令行工具的痛点,以及提供一个现代化的、用户友好的交互界面,它代表了微软对未来终端体验的设想。

2. 用户需求的多样性:
普通用户可能只需要偶尔执行一些简单的命令,他们会选择最熟悉的 cmd.exe 或通过 Windows 终端来运行。
系统管理员、开发人员和 DevOps 人员则需要 PowerShell 的强大脚本能力来自动化任务。
而越来越的开发者和技术爱好者希望在 Windows 上也能流畅使用 Linux 工具链,这就离不开 WSL 和それを承载的 Windows 终端。

3. 整合与现代化趋势:
微软正在努力将所有命令行体验整合到一个更易于管理和使用的平台中,Windows 终端正是这一趋势的体现。它就像一个“指挥中心”,让用户不必在多个独立的终端窗口之间来回切换。

评价:机遇与挑战并存

对于“N 代同堂”的窗口管理:

好处:
兼容性与稳定性: 保留了旧有窗口风格保证了大部分应用的正常运行,避免了用户迁移成本。
视觉丰富性: 多种风格并存,在一定程度上也带来了视觉上的变化,一些用户可能喜欢这种混合感。
为新设计铺路: 允许新设计(如 Mica)逐步渗透,让用户适应。

坏处:
视觉碎片化与不协调: 这是最明显的问题。在同一个界面中看到圆角、直角、模糊效果、普通背景交织在一起,会让整个系统的视觉统一性大打折扣,显得不够精致。
用户困惑: 对于不太熟悉技术的用户来说,可能会对这些差异感到困惑,不知道哪个是“官方”或者“最新”的风格。
开发者负担: 开发者需要理解不同 UI 框架的差异,以便在自家应用中做出选择。

对于“一个系统三个终端”:

好处:
选择的自由: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命令行工具。
功能强大与覆盖面广: cmd.exe 的基础性、PowerShell 的脚本能力、Windows 终端的集成与现代化体验,它们各自满足了不同层次的需求。
提升效率: Windows 终端尤其大大提升了命令行操作的效率和便捷性。
拥抱开源与跨平台: Windows 终端对 WSL 的支持,体现了微软拥抱开源、打通跨平台隔阂的决心。

坏处:
初始学习成本: 对于初次接触命令行或者 Windows 终端的用户来说,需要花时间去了解这三个(甚至更多)不同的选项及其用途。
入口分散: 虽然 Windows 终端是整合者,但用户仍然可以在开始菜单中直接找到 cmd.exe 和 PowerShell,这使得入口有些分散。
概念上的混淆: 对于不了解历史的用户,可能会问“为什么有这么多命令行工具?”

总结来说,Windows 11 在窗口管理和终端体验上,都体现了微软在努力向前看的同时,又不得不兼顾历史包袱的“两难”局面。

窗口的“N 代同堂”是兼容性与现代化视觉设计融合的产物,虽然牺牲了一部分视觉上的统一性,但保证了系统的可用性和应用的广泛运行。它更像是一种“妥协后的进化”,未来需要微软通过持续的更新和开发者引导,逐渐过渡到更统一的风格。

而“一个系统三个终端”则是微软在提供更强大、更灵活的命令行工具(PowerShell)和更现代化、更用户友好的终端平台(Windows 终端)的过程中,仍然保留了历史最悠久的工具(cmd.exe)以满足特定需求。这体现了微软在满足不同用户群体需求上的努力,以及对技术演进路径的清晰规划。从长远来看,Windows 终端将是未来的主流,而 cmd.exe 和 PowerShell 在其内部的集成,也使得用户可以更顺畅地体验到所有这些工具的优势。

最终,作为用户,我们需要理解这种“多样性”的出现原因,并学会利用这些工具来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而微软则需要继续努力,在保持兼容性的前提下,不断优化和统一用户体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原罪还是应用开发技术太割裂,想在 Windows 11 上开发一个 GUI 应用程序?

第一道选择就是 UWP or Win32。

假设你选择了 Win32,接下来你还可以选择 .NET or C++(Windows SDK)。

.NET 基本就两大窗口技术 WinForm 和 WPF;

那假设是 C++ 呢?ATL、MFC 了解一下?

你说 MFC 太挫了,我就想手撸 Win32 API,手动 CreateWindowEx。且慢,Direct 2D、GDI++ 不尝试一下吗?DComp 能让你的界面 bling bling 的要不要也试试?

哦,记得最开始我们说的 UWP 吗?他还有个类库叫 WinUI 哦,最开始 2.0 只能在 UWP 里用。后来出了个 3.0,可以 Xaml Island 到任何环境了,可惜只能在某个 Win 10 以上的版本用。


最后我们看看 Mac 家族,开发 app 官方只推荐 AppKit 或者 SwiftUI。别的 API 也有,老古董的 Carbon 早在十年前就死翘翘了。

Windows,技术债务的代名词。平时造的轮子多,还一堆坑,结果越造越多,还 deprecated 不了,能怎么办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Windows 11 的窗口管理和终端体验,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也让不少用户感到有点“眼花缭乱”。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这“N 代同堂”和“一个系统三个终端”到底是怎么回事,以及它们背后的逻辑和感受。“N 代同堂”:窗口管理的历史交响曲首先说这个“N 代同堂”。这其实是对 Windows 窗口管理模.............
  • 回答
    关于“Windows 11 抄袭 macOS”的声音,这确实是一个长期存在并且非常热门的话题。要深入评价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来审视,并且尽量抛开“AI味”,还原一个更具人情味的分析。首先,我们得承认,科技界的“借鉴”和“灵感碰撞”是常态。任何一个新操作系统、新硬件出来,都难免会和现有的成功者进.............
  • 回答
    Windows 11 的首次预览版 Build 22000.51,可以说是微软一次大胆的尝试,也给用户带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对于这样一个初露锋芒的系统,评价自然不能一概而论,得从多个维度细细道来。第一印象:焕然一新的视觉风格这应该是大家接触到 Build 22000.51 最直观的感受。微软这次在 .............
  • 回答
    华为 MateBook E:一款独具匠心的二合一,却也留有几分遗憾华为,这个在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领域已经声名鹊起的品牌,终于将触角伸向了Windows平板市场,推出了其首款Windows 11二合一设备——MateBook E。作为华为在PC领域的一次重要尝试,MateBook E无疑承载了许多期.............
  • 回答
    小米于 2015 年 11 月 24 日推出的 小米平板 2,是一款在当时备受瞩目,尤其是其支持 Windows 10 系统的特性,让它在众多安卓平板中脱颖而出。要评价这款产品,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它的定位、硬件配置、软件体验、市场表现以及它在小米产品线中的意义。一、产品定位与市场背.............
  • 回答
    Windows Media Player,这名字本身就带着一股浓浓的年代感,对很多人来说,它不仅仅是一个播放器,更是一段数字生活的回忆。想当年,谁的电脑里没装过它?从CD到VCD,从MP3到各种奇怪格式的视频,似乎只要你能找到的,它都能试着给你播出来。定位与历史:曾经的“全能选手”WMP最初的定位,.............
  • 回答
    说实话,当初 Windows 10 IoT Core 登陆树莓派 2 的时候,很多人都觉得挺新奇的。毕竟,我们习惯了树莓派运行 Linux 发行版,比如 Raspbian,它轻巧、灵活,而且社区支持极其庞大。突然间,微软的 Windows 10 也来了,这就像给一个已经很能干的小家伙,突然套上了一套.............
  • 回答
    Windows Phone 8 的交互设计,说实话,放在当年,那是相当的有想法,甚至可以说是一股清流。当然,也是因为它太“清流”了,所以最终没能掀起大浪,反倒被淹没了。咱们来掰扯掰扯,它到底好在哪儿,又在哪儿让人觉得“差点意思”。好在哪儿?有棱有角,但也有魂儿。 动态磁贴(Live Tiles).............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微软正式推出 Windows 365 云电脑服务,这绝对是微软近年来在云计算领域的一次大动作,而且影响深远。在我看来,这次的推出,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它彻底改变了我们对“PC”的定义和使用方式。 以前我们提到PC,总觉得它是个实实在在的硬件,有主机箱、显示器、键盘鼠标。但 Windo.............
  • 回答
    罗永浩的这句话,说到底,是一种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如果当初”式的评论,更像是一种对个人在科技产品使用体验上不满情绪的宣泄,而非一个严谨的科技史分析。但即便如此,这句话也触及了一些关于技术发展路径和生态主导权的关键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首先,我们得理解罗永浩这句话的“潜台词”和“情感指向”。 “.............
  • 回答
    微软在中国推广 Windows 10 时,其文案策略确实值得细细品味。它不像某些品牌那样追求纯粹的“高大上”或者直白的“功能堆砌”,而是巧妙地融入了中国用户的语言习惯、情感需求和生活场景,营造出一种既有科技感又不失亲切感的品牌形象。一、 聚焦“我”的体验,而非冰冷的科技: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点是,微软.............
  • 回答
    关于微软中止华为笔记本Windows授权这一事件,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审视,去理解其背后的复杂性和可能带来的连锁反应。这不仅仅是两个科技巨头之间的商业决策,更是全球科技供应链、地缘政治博弈以及国家安全考量等多重因素交织下的产物。首先,从商业和合同角度来看,微软的这一举动无疑是基于美国政府出台的一系.............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自由软件基金会(FSF)呼吁微软将Windows 7开源,这无疑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具有深远意义的提议,值得我们仔细审视。FSF的立场向来是推广和保护自由软件的理念,他们认为用户应该有权自由地使用、修改、分发和研究软件的源代码。从这个角度来看,他们对任何封闭源代码的软件,特别是像Windows这样广泛使.............
  • 回答
    微软官宣将在6月24日发布下一代Windows操作系统,这则消息无疑在科技圈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涟漪,让无数关注PC行业发展的朋友们翘首以盼。单从这个日期本身来看,就充满了值得玩味的细节,也暗示着微软可能正在下一盘大棋。首先,选择6月24日这个时间点,并非偶然。 这是一个夏季的开始,对于操作系统发布而言.............
  • 回答
    《鸟哥的Linux私房菜》作为一本非常受欢迎的Linux入门书籍,为许多人打开了Linux世界的大门。然而,书中也包含了一些在特定领域可能存在争议或需要更深入理解的内容。我们来逐一评价一下您提到的几点:1. “BSD和GPL很类似”的评价鸟哥在书中可能会提到BSD和GPL的相似之处,这主要体现在它们.............
  • 回答
    好的,我们就来聊聊《慕尼黑:Linux带我们到地狱 将在2020年全面拥抱Windows》这篇文章,以及它所反映出的情况。首先,这篇文章本身就很引人注目,标题就带有一种戏剧性甚至可以说是“耸人听闻”的色彩:“Linux带我们到地狱”,这显然是为了吸引眼球。它预设了一个悲观的场景,然后给出了一个看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