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比亚迪按键都是中文,为何 BYD 却是「build your dream」呢?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触及到了比亚迪品牌形象建设和实际产品设计上的一个有趣差异。

首先,咱们得承认,比亚迪在咱们国内市场,尤其是它早期的产品,车内大量的按键和标识确实是清一色的中文。这一点非常接地气,也让很多习惯了中文操作的消费者感到亲切和方便。这种做法,一方面是出于对中国市场的尊重和本土化策略的体现,另一方面,在当时也确实能更好地降低消费者对新事物的接受门槛。毕竟,汽车作为高度复杂的工业产品,清晰易懂的标识能大大提升用户体验。

那么,为什么到了对外宣传的时候,BYD 这个缩写就变成了“Build Your Dreams”呢?这背后其实是品牌策略和全球化视野在起作用,而且这个转变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更像是一个逐步演进的过程。

咱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理解:

1. 品牌定位的升华与全球化需求:

“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 比亚迪最初给人的印象更多是“中国制造”,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起步时。而随着技术实力的提升,特别是新能源技术(电池、电机、电控)的全球领先地位确立,比亚迪希望从一个单纯的“制造者”转变为一个有追求、有梦想的“创造者”和“引领者”。
面向全球市场的沟通: 当比亚迪开始走向国际市场,面向的就不再仅仅是中国消费者了。在不同的文化和语言环境中,全中文标识会成为一种障碍。一个简洁、寓意积极的英文缩写,能够跨越语言和文化的藩篱,更容易被全球用户理解和接受。
“Build Your Dreams”的普适性: “Build Your Dreams”(筑梦/实现你的梦想)这个概念,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一个具有强大感召力的主题。它传递的是一种积极向上、追求卓越的精神,与汽车作为承载人们生活、工作和梦想的工具属性高度契合。无论是实现家庭的出行梦想,还是追求个人的驾驶体验,亦或是对美好未来的憧憬,都能与“Build Your Dreams”产生共鸣。它更像是一种价值理念的传达,而不是具体操作的指引。

2. BYD 缩写的演变和含义解读:

最初的 BYD: 其实 BYD 最早的缩写,最初的含义是 “Build Your Dreams” 吗?这个倒不一定。在比亚迪公司创立初期,BYD 是 “Bring Your Dreams” 的缩写,意思是“带上你的梦想”。这个含义也同样积极,但“Build”相比“Bring”更强调了“建造”、“创造”、“实现”的过程,更有力量感和主动性。后来,官方将“Bring Your Dreams”逐渐升级或解读为“Build Your Dreams”,这可能也是为了更符合品牌发展的阶段性目标。
一种品牌口号和精神象征: “Build Your Dreams”更多的是一个品牌口号和精神象征,而非一个直接的功能性标识。它是一种对消费者精神层面的呼唤和承诺,表达了比亚迪希望通过其产品和服务,帮助消费者实现他们生活中的各种梦想和目标。这种宏大叙事和价值传递,在品牌形象塑造上往往比具体的语言指示更有效。

3. 产品设计与品牌传播的区分:

车内按键:注重实用性和本土化。 在车内,设计师的首要任务是确保用户能够直观、便捷地操作车辆的各项功能。因此,在中国的市场环境下,使用中文标识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沟通方式。这就像你在厨房里,锅碗瓢盆的名称都是中文,但你可能用英文名字来形容这道菜的味道或烹饪风格。
品牌标志/口号:注重形象塑造和全球传播。 而 BYD 作为品牌标识和对外宣传的口号,则承担着塑造品牌形象、传递品牌价值、吸引全球用户的作用。它需要一个简洁、有力量、易于理解的符号系统。

举个例子来理解:

你可以把这想象成一个国际知名的餐厅。

菜单上的菜名: 在中国分店,菜单上的菜名很可能是中文,比如“宫保鸡丁”、“鱼香肉丝”。这是为了方便中国顾客点餐。
餐厅的品牌宣传语: 但在餐厅的广告或者门口的招牌上,可能会写着“Authentic Chinese Flavors, Unforgettable Dining Experience”(正宗中国风味,难忘的用餐体验)。这是一种更高层面的品牌价值传递,让不同背景的人都能感受到餐厅的特色。

比亚迪的中文按键就是“菜单上的菜名”,而 BYD “Build Your Dreams”就是“餐厅的品牌宣传语”。它们服务于不同的功能,但都是品牌整体传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总结一下:

比亚迪车内按键采用中文,是为了满足中国消费者最直接、最本土化的使用需求,是用户体验至上的体现。而 BYD 对应的英文“Build Your Dreams”,则是在品牌全球化发展的进程中,为了跨越语言文化障碍,传递积极向上、追求卓越的品牌精神和价值理念而选择的品牌口号。这二者并不矛盾,而是比亚迪根据不同场景、不同目标用户,采取了最合适的沟通方式,共同构建了一个立体且富有深度的品牌形象。从“ Bring Your Dreams”到“Build Your Dreams”的这种演进,也恰恰反映了比亚迪从一个追随者、参与者,逐步成长为新能源汽车领域“敢为天下先”的引领者和梦想的“建造者”的雄心与实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随着评论区抬杠的热点陆续做了补充和修改。早先已经前排落座的望海涵。

——————————————————

进一步坐实了我对比亚迪的印象,就是不修边幅的理工直男。他的一举一动都带有明确且强烈的目的性,却往往流于形式,更缺人文关怀。

以下来自当年我第一次见到大吃一惊的汉化车比亚迪思锐。汽车之家的图。





很容易就能感受到这些汉化工作的随意性,既不以词汇难易界定,又跟操作重要性不符,但归根结底这些字符根本不影响实际使用。且比起简单而约定俗成的字母和图标,大小相仿的方块汉字实在难以轻松辨别。开车戴墨镜近视镜都正常,戴老花镜未免就太扯了。

空调音响电视机本就早早融入了人们的生活,各种功能图标也早已为人所熟知,现在只是搬进车里而已。这些经典图标的共性是能够让不同文化和知识背景的使用者仅调动最基本的认知就能够最大程度理解其功能,随之配合所属按键的形状色彩和更合理的排列逻辑进一步予以辅助。以上才是更高明的手法,而不是甩手掌柜,喏,写着呢,自己看。所以汉化的噱头华而不实,反有逃避设计成本之嫌。


回想一下老父母把这东西贴到鼻尖下努力端详的情景。然而在开车时,他们是不能那样做的。

况且空调或许还能按地区特供,而车是到处跑的。少数民族同胞呢?边境地区的商旅呢?租车自驾的老外呢?

再讲极端点,文盲是不是就不配用你们的产品了?你自己到了国外拿到一辆把原本熟悉的图标全都改成当地文字的车要不要骂人?

你可以在隔壁的一些回答里看到国外品牌也会存在上述的错误,但反面教材是用来警醒提高的,不是用来当借口的。

也真的不要再胡乱抬杠文盲不许开车了。《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里有年龄条件和身体条件,还真没有文化条件。为什么?因为事实上整套交通标志里除了停和让之外压根没有汉字。而这正是我观点的最根本佐证:图标才是最合理有效让最多人群理解的方式。车外如此,车内也一样。

称他理工直男表示我丝毫不质疑比亚迪产品的实际性能。早在它还埋头逆向各种大小丰田的年代我就读到过某专业媒体一针见血的一句评价至今记忆犹新,开过F3后他们说,这车看着很像个花冠,但开起来也真的很像个花冠。这不是讽刺,而是一句高度认可。这家电池行业的领先企业并不是只组建了个皮尺部门就投身国产汽车热潮里投机,至少是带着技术出身的执拗真正打算做一些对得起自己节操的产品。更难能可贵的是,这样对技术的精益求精丝毫没有随着初期产品取得的商业成功而有丝毫怠慢,反而步步为营的坚持用升级的产品挑战着更高端的市场。

但内在的货真价实之外,它的外在形象一直让我迷惑。一辆品质看齐丰田的车,非得存心改成更丑是为了更心安理得的少卖两万块钱吗?

比亚迪没在意,而是很直男的用优秀的混动技术提升着自己的实力,佩服。但同期它又做了个让人迷惑的宣传:把零百加速时间写屁股上招摇过市,甚至有意无意的营造一个随时随地欢迎硬刚的路霸形象。直,实在是直。

后来比亚迪钱包宽裕,终于也开始顾及到外表了。简单直接,奥迪的顶级设计师让人满怀希望,五金店灯条升级正经灯厂LED,家族前脸一流水准,甚至连内饰都拨乱反正了!



所以屁股上计时这中二的事情终于能免了吧?然而实在是小看了理工男的耿直,光秀加速太露骨,我们加条文艺范的slogan不就中和了?

可正如同不是每个车主都认可一脚油门把速腾(哦不对是个朗逸)怼个底朝天,相当多的车主也并不跟你三观一致到要在屁股上共享slogan。诚然每家车企都有其值得宣传的精神底蕴,但相关文案可以出现在广告、车展乃至赛场,例如马自达的ZoomZoom,心领神会的忠实粉丝自然会想方设法弄一条同款来贴到车上并津津乐道,而不以为然的佛系车主也绝不至于受到打扰每天都被人莫名其妙追着问你这车可带劲吗?让更多人接受的设计肯定不是直白乃至粗暴的。

退一万步讲,真的非写字不可,你先买本字体设计的书看看呢?来知乎看看字体设计专栏也行啊。再不济,你抄一抄?

而既然连字体好不好看都没概念,对更进一步的品牌形象建设更不会有概念。吉利的在售产品颜值并赢不了比亚迪,但当吉利弄辆管架赛车征战达喀尔的时候,比亚迪至今只有秦和唐素面朝天亮相国内比赛。对,管架车跟市售车没关系,咱不搞那花花肠子。直,真的直。

然而个中形象落差,一目了然。


再联系到评论区里反反复复仅纠结于“我识字”“我不瞎”的抬杠者,这就是比亚迪自身受困并且传染到用户身上的视野局限,目测他们彼此之间已经达成了直男癌的群体免疫。

小唐今天的装束:优衣库UT,正装西裤,竞技跑鞋,户外手表,双肩电脑包,旗舰Thinkpad,正旁若无人在喜宴上加班。

毫无疑问是个好小伙。无论中控汉化的内在美,还是屁股上slogan的外在美,本身的三观都特别正。然而实际体现出来的效果,处处泄露着他混不自知的自以为是,和小时候开小差做奥数题错过的那些美术课。(在补了,在补了。)

P.S.

各位大可以把车标LOGO那些老梗当做过去时了。比亚迪前些天刚新建了全球设计中心,王传福豪言“技术是比亚迪的硬实力,而设计将成为比亚迪的软实力”。“比亚迪的产品将由‘技术’单轮驱动,转变为‘技术+设计’双轮驱动”。

然而当我看到设计中心的招牌。

借陈丹青在差不多的日子说另一件事的话:我就笑起来了。

P.P.S

真的不要再跟我杠民族自尊政治正确了。


比亚迪还真没太放在心上。

user avatar

看到有人说它是理工直男我就想笑。这么悲情的膜拜是不是有点过了?

一个企业,就是赚钱盈利为唯一目的,跟什么爱国、民族毫不搭嘎,少披上什么道德的外衣。为企业者,如果整天考虑怎么样站上道德高地去引粉破敌,那么它离崩塌就不远了。

网上粉丝们整天吹嘘的爱国主义“按键”,其实经不起推敲。


可以见到,制式化的,公序化的概念,比亚迪无法回避(汉化),速度、长度、温度、频率、马力,它根本不会汉化(其实就是不敢)。它敢汉化的地方,其实就是一些边边角角,无足轻重的玩意。

最基本的,D N R P,它没有汉化,非常直观又早已深入人心的刻板印象,P,全世界包括中国,只要是开车的,都知道是驻车的意思,用在车上就驻车,用在地面上就是停车场,根本不需要用汉字去改变。这些它是不敢去挑战的。

ECOEVHEVSPORT,清清楚楚的英文标识,显示出BYD的不自信,它不敢改。


车辆上处处是英文标识,越重要的,越是英文。

车辆上处处是英文标识,越重要的,越是英文。


最让人诟病的,BUILD YOU DREAMS,无处不在,以此彰显自己的身份。

再看公司LOGO



很显然,BYD三个字是英文口号的字母开头缩写而成。比亚迪是这三个英文字母的中文谐音,因为"比亚迪"三个汉字在中文里这样搭配没有任何切实的意义。与理不通。由此可见,比亚迪这个企业,名称都是英文而来。

再看企业驻地:


也是英文为标配。可见,比亚迪注册公司的时候,英文就已经注册了。如果说注册英文是为了外销,那么,在深圳驻地也写上英文,是不是就与什么车上用汉化是“为了爱国”格格不入了呢?

再来了解一下比亚迪这个企业的历史,我简单说说,就是一个非常喜欢国外车企文化的中国公司,从创业起步开始,就是不断的使用和模仿国外产品,从开始使用JATCO的变速器,三菱的发动机,到模仿大众的1.4T和DSG,再到丰田本田雷克的外观,甚至比亚迪的4S店公然出售雷式的商标套装给用户改装(可见比亚迪的用户是多么崇拜雷),我记得好像是999一套。

再后来,比亚迪不满足单纯模仿了,开始收购零配件企业,从日本人手里收购了一个模具加工厂,外观被骂,于是痛定思痛,请来了德国一个被淘汰的设计总监,于是外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这跟爱国有什么关系?

再看比亚迪的生产车间,我找了几个,不一一列举。


这是西安工厂,凡是自动化工序的机器人,全部是进口,什么品牌自己看吧。最后一个图可以看看使用了多少个?

下面是速锐生产线。


这些品牌的机器人,同样出现在吉利等国产品牌车间里。

好了,我说这些什么意思呢?

就是别把自己装成个道德家的样子。企业生产,跟道德无关。需要什么就用什么,企业首先考虑的是效率和成本,而不是什么爱国情怀。

比亚迪也不是什么工科男,不通俗务刻骨钻研的样子,它不是,比亚迪(也许是吹捧者)是一个很会带节奏、挖坑、偷换概念、耍小聪明的企业。以前的划车门我不想再说了。秦战列国、CRC电动组参赛,都说明了此人油滑,善于创造概念制造话题。

最后说说,比亚迪用汉字是不是爱国呢?根本不是,爱国应该是纯粹的,脱离了低级趣味的,毫不妥协的。很显然,从比亚迪车身上满身的英文标识和基因来说,这个企业跟爱国八竿子都打不着。

user avatar

典型的哪壶不开提哪壶,你又不买,和你有什么关系。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