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太空实验室里,模拟太阳系做一个完全按比例缩小的迷你太阳系,现实吗?

回答
在太空实验室里,模拟一个完全按比例缩小的迷你太阳系, 从纯粹的物理学原理和技术挑战来看,是极度不现实,甚至可以说是几乎不可能实现的。 虽然理论上我们可以建造一个缩小版的模型,但要做到“完全按比例缩小”并同时展现太阳系的真实动力学和物理现象,会面临一系列难以逾越的障碍。

下面我将详细阐述为什么这样做非常不现实,从几个关键方面进行分析:

1. 尺度的巨大差异带来的挑战:

距离的指数级压缩: 太阳系是一个巨大的空间尺度。最外围的行星(如海王星)距离太阳约30天文单位(AU),而冥王星(曾被认为是第九大行星)的平均距离是39.5 AU。一个天文单位(AU)是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大约是1.5亿公里。
如果我们要将整个太阳系的尺度压缩到一个太空实验室能够容纳的范围(比如几米或几十米),那么天体之间的距离将变得极其微小。 例如,如果我们假设太空实验室的直径是10米,那么30 AU的距离就需要被压缩到大约10米的比例。
计算比例: 1 AU ≈ 1.5 x 10⁸ km。 30 AU ≈ 4.5 x 10⁹ km。
比例因子: 如果实验室直径是10米,那么1 AU的实际长度就需要被压缩到 10米 / (4.5 x 10⁹ km) ≈ 2.2 x 10⁻¹⁰ 米/km。
这对天体大小的影响: 太阳的直径大约是139万公里。按照这个比例,太阳的直径将是 1.39 x 10⁶ km 2.2 x 10⁻¹⁰ 米/km ≈ 3 x 10⁻⁴ 米,也就是0.3毫米。
地球的直径: 地球的直径大约是12742公里。按此比例,地球的直径将是 1.27 x 10⁴ km 2.2 x 10⁻¹⁰ 米/km ≈ 2.8 x 10⁻⁶ 米,也就是2.8微米(比人类头发丝的直径还要小很多)。
木星的直径: 木星的直径大约是14万公里。按此比例,木星的直径将是 1.4 x 10⁵ km 2.2 x 10⁻¹⁰ 米/km ≈ 3 x 10⁻⁵ 米,也就是30微米。
结论: 在一个可观测的迷你模型中,行星将小到无法用肉眼看到,甚至需要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其微小的身影。

天体大小的巨大差异: 太阳的直径比地球大109倍,比木星大10倍。即使进行比例缩小,太阳仍然会比行星大很多。
在上述10米直径的实验室例子中,太阳只有0.3毫米,而行星都在微米级别。这使得很难同时展示出太阳的“巨大”和行星的“相对大小”。

2. 引力模拟的巨大困难:

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普适性: 太阳系行星的运行轨道和相互作用是受太阳和行星之间引力支配的。引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物体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质量的压缩: 要按比例缩小天体,它们的质量也必须按比例缩小。
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假设天体是均匀球体,密度是ρ,半径是R。则质量 M = ρ (4/3)πR³。
如果我们将半径缩小一个因子S(例如S=10⁹,将公里压缩到米),那么新的半径 R' = R/S。
如果密度保持不变(这是不可能的,后面会讲),那么新的质量 M' = ρ (4/3)π(R/S)³ = M/S³。 质量的缩小比半径的缩小要快得多!
在10米实验室的例子中,如果我们按长度比例缩小,行星的体积会缩小到比原来的体积小 (10⁹)³ = 10²⁷ 倍(假设公里缩到米,大约是10⁹的比例因子)。 即使我们假设实验室里的模型天体由某种特殊物质构成,其密度也必须与它们的比例缩小相匹配,以维持原有的引力相对关系。
缩小后的引力微弱: 即使我们能够制造出具有适当质量(按比例缩小)的迷你天体,它们之间的引力也将变得极其微弱。
考虑两个质量为m₁和m₂,距离为r的物体,它们之间的引力是 F = G (m₁m₂)/r²,其中G是引力常数。
如果我们将所有尺度(包括质量和距离)按同一比例因子S缩小,新的引力 F' = G ((m₁/S³)(m₂/S³))/(r/S)² = G (m₁m₂)/(S⁴r²)。 引力实际上减弱了S²倍(如果质量也按比例缩小),或者如果质量不成比例缩小,引力的表现将完全不同。
即使我们设法按比例缩小质量,使得引力保持相对比例,但绝对值会非常小。 在微米级别的模型中,天体之间的引力可能不足以克服空气阻力、热运动或者静电力等其他微弱的干扰。
维持轨道运动: 行星围绕太阳的轨道运动是引力与离心力的平衡。如果引力极小,那么行星的运行速度也需要极低才能维持平衡,这与真实的轨道动力学完全不同。

3. 材料和物理性质的挑战:

物质压缩的悖论: 如何将像太阳这样巨大且主要是气态的星体缩小到几毫米大小,同时保持其物质密度、温度、能量产生方式?
太阳的密度大约是1.4 g/cm³(中心密度更高),主要由氢和氦组成,通过核聚变产生能量。
如果将太阳缩小到0.3毫米,并且保持其物质属性,那么它的质量将变得小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要模拟太阳的引力效应,缩小后的“太阳”必须具有一定的质量。 如果我们牺牲密度来维持质量,那么它就不再是太阳的缩小版了。如果我们压缩物质到极高的密度(类似中子星的密度),那么它将是一个完全不同的天体,其引力效应也不同。
行星材料: 同样,如何模拟岩石行星和气态巨行星的材料性质?例如,地球的核心是铁和镍,木星是氢和氦。按比例缩小后,这些材料的宏观表现将完全不同。金属在微米尺度下会表现出不同的力学性质。
能量产生: 太阳产生能量是通过核聚变。核聚变的发生需要极高的温度和压力。在微米级的模型中,我们无法复制太阳核心的温度和压力条件来模拟核聚变。因此,这个迷你太阳将是一个“死”的天体,无法发出光和热。

4. 环境控制和干扰:

真空环境: 太空实验室提供真空环境,这确实是模拟太空的一个有利条件。
温度控制: 太阳系的各个天体都有不同的温度。如何精确控制这些微小模型天体的温度,使其符合比例缩小后的真实温度,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尤其是在没有太阳提供能量的情况下。
其他干扰: 即使在太空中,微小的模型天体也会受到宇宙射线、太阳风(虽然这里没有真实的太阳风)、甚至是实验室内部其他设备产生的电磁场、振动等的干扰。这些微弱的干扰在如此小的尺度下,可能会对模型的运行产生显著影响。
空气分子(尽管在太空实验室中很少): 即使是极少数残余的空气分子,也可能撞击到如此微小的模型天体,改变它们的运动轨迹。

5. 动力学模拟的局限性:

轨道稳定性: 行星的轨道是相对稳定的,但受到其他行星引力微扰的影响,会发生长期的变化。在比例缩小的模型中,由于引力极小,这些微扰的影响方式会完全不同。
其他物理现象: 例如,磁场、大气层对天体运行的影响、潮汐力等,在如此小的尺度下将难以被模拟或表现出来。

可能的替代方案(但不是“完全按比例缩小”的真实模拟):

虽然无法实现一个“完全按比例缩小”的真实太阳系模型,但我们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展示太阳系:

抽象的模型: 使用不同大小的球体,在太空实验室中展示出它们相对大小和相对距离的概念性模型,但不追求严格的比例。
计算机模拟: 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在屏幕上进行高精度、高逼真度的太阳系动力学模拟。这是目前最现实和有效的方式。
特定现象的模型: 建造特定太阳系现象(例如行星的自转、公转、食、凌等)的演示模型,但这些模型通常不涉及严格的比例缩小。
使用“人造太阳”和“人造行星”: 比如在一个巨大的球体内部,利用投影技术模拟太阳和行星的光影。但这也不是物理上的比例缩小。

总结:

建造一个在太空实验室里“完全按比例缩小”的迷你太阳系模型, 在物理学上是不可行的。 尺度的巨大差异,导致了天体大小和距离的极端压缩,使得模型中的天体小到无法观测,并且引力效应被削弱到无法模拟真实的天体动力学。此外,要复制太阳的物质构成和能量产生方式,以及模拟行星的材料特性,在如此小的尺度下也是不可能的。

所以,尽管听起来很吸引人,但这是一个在科学和工程上都极其不现实的设想。我们更可能通过抽象模型或计算机模拟来理解和展示太阳系的运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多图。

2015年7月15日更新。

美国宇航局的“新视野号”于2015年7月14日掠过冥王星。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不用去太空实验室,就在地面上,现成的就有。

当然不能转不会发光发热,但是尺寸是按比例的。

很多时候为了描述太阳系的尺度,会打比方说如果太阳是一个苹果,那么地球小到一个像素点,或者看不见之类,但是我认为这个尺度已经太小了,过小的比喻还是会失去尺度感,我怎么知道苹果和像素点比大小是个什么样。而我要说的这两个模型要大一些,保证看得见摸得着。

第一个要说的是位于克罗地亚首都也是最大城市萨格勒布的太阳系模型。

太阳的模型是一个和人差不多大的球。


地球在这个模型里面是这样的。一个大一点的轴承滚珠的样子。


木星是这样。感觉比铅球要大一点。


最小的冥王星长这样。一个比较小的轴承滚珠。

其余各个星星大概就是滚珠到铅球不等的大小。长得也都是一个样。

这些模型分布在萨格勒布全城各处。

这个克罗地亚第一大城市有多大呢,不怕大家笑话,和海淀区差不多。


当然有更大的,咱们直接来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太阳系模型。这个模型位于瑞典(不是瑞士,不做手表,做家具)。瑞典这个位于北欧的国家,大小和甘肃,黑龙江,四川差不多,或者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加在一起这么大。

这个叫做Sweden Solar System的太阳系模型,基本覆盖了瑞典全境。

木星以内的模型,位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范围。

从水星开始。水星是一个直径25厘米的球,位于斯德哥尔摩城市博物馆。


跟轴承滚珠比,是不是多了好多细节,这些都是火山口啊什么的,都是按真的来的。然后这个球常年加热,因为水星离太阳近,温度高。恩。。。

接下来是金星模型,直径62厘米,位于瑞典皇家理工学院。如图。


但是这个模型今天已经看不到了。因为,2011年的时候,被人偷走了。。。

所以就又做了一个,摆在校园里,这次学精了,放在了室内,但是


要不咱们还是再找找原来那个。

可能他们也觉得这样不是个事儿,于是又做了个新的,摆在天文博物馆了。


然后就是地球了,直径65厘米,位于斯德哥尔摩自然历史博物馆。


就是一个地球仪,没什么好说的。月亮也在这个博物馆的同一个大厅里,直径18厘米,钉在柱子上了。上面的阴影也是按观测结果来的。


眼熟么。


差不多就这么大。

接下来到火星。火星位于地铁红线终点站,Mörby Centrum,是个购物中心。直径35厘米。表面也是参考了火星表面做的。


总结一下目前的进度。如果太阳系是瑞典(甘肃,四川,黑龙江)的话,人类目前的活动范围是一座博物馆的大厅。所谓的火星移民,相当于走出博物馆,坐地铁坐到终点站。

木星在斯德哥尔摩的阿兰达机场。直径7.3米。


是个花坛,立体模型仍在规划,这个花坛上的条纹代表了木星上的条纹。

土星位于乌普萨拉大学,是瑞典天文学家Anders Celsius工作过的地方,这位天文学家姓摄,就是摄氏度的摄。

目前土星模型尚未建好,但是其卫星泰坦已经建好了,这个能发光,因为就是个灯。


天王星,直径2.6米,越来越敷衍了。


不过天王星躺着转的自转轴还是标出来了。图中红色的一根棍儿。

海王星,直径2.5米。



能发光。


最后是冥王星,这货被说是矮行星一点不亏。


直径12厘米,边上小一点的是它的卫星卡戎。

这个地点还有点典故,是九千万年前陨石砸出来的一个湖的旁边。那颗陨石据信导致附近大范围生物灭绝。

整体雕塑长这样


造型是墓碑,因为,冥王星的名字是冥王。

最后还有终端激波,这算是太阳系的边缘。这个在瑞典最北边的城市,基律纳,已经进入北极圈了。



这个模型里还有几个小行星,矮行星,彗星的模型,尺寸都比较小,也比较儿戏,就不放在这里说了。

按照这个尺度,距离太阳最近的恒星在哪呢,199.6万公里之外,地月距离38万公里。

所以,人类现在的状况是,徘徊在博物馆大厅,想坐地铁去市郊,寄信已经可以寄到国境线,然后最近的恒星需要登月五次。

2015年7月14日,美国航天局“新视野号”抵近冥王星,与博物馆大厅相比,这已经走了300公里,相当于上海到南京的距离。算是迈出了第一步。

这就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太阳系模型。全图如下:



有些同学可能会不服,我的祖国,地大物博,别的不一定行,地还是有的,毕竟瑞典也就我们一个省那么大。

问题倒不在距离上。

下面这张图是这个太阳系模型中太阳的模型。


斯德哥尔摩,爱立信球形体育馆,世界上最大的半球形建筑。

所以说,搞科研光有脑洞是不够的。

还得有钱。

=========================================

图片来源:

The Sweden Solar System
In Sweden You’ll Find the World’s Largest Scale Model of the Solar System «TwistedSifter
World's Largest Scale Model of the Solar System Covers Entire Sweden
DMD: (3.14) Despicable Me Decoded
Sweden Solar System
Addnature toppt채ltar p책 Globen
user avatar

题主构想的迷你太阳系,从理论上来说是能够做出来的。

但实操难度嘛,恐怕就不是一般的大了。


其实真实的太阳系,和题主的想象有些不同。

太阳系围绕银河系中心的速度高达220km/s,而地球围绕太阳的公转速度才30km/s.

大家以为的太阳系是这样:

而更真实的太阳系是这样:

也就是说,要做出足够真实的“太阳系”,是必须把银河系的引力考虑进去的。

而我们所在的太阳系,正好就是一个巨大的引力场。要让这个系统成立,我们不妨把银河系中心的质量缩小到太阳的大小。

在建立这个系统之前,我们不妨先来看看数据关系。

太阳围绕银河系的向心加速度:

可得:

已知太阳距离银河系的距离为2.6万光年,即 ,再带入速度

可得太阳公转的银河系中心质量为:

由第一个公式,可得:

由于题主的模拟系统里角速度不变,那么 为常数。

可得,当质量变化时: ,即

已知太阳质量 。

那么可得新太阳与“银河系”的距离为: 。

约5.8光年。

这个距离超出了太阳系的范围。

而且距离太阳系最近的比邻星是4.22,短于5.8光年。

这个系统将受到比邻星的严重干扰,最终模拟失败。看来,在三体人附近构建迷你太阳系,是很不现实的事情。

如果我们把参考系再缩小一点,用地球当做新银河系呢?

已知地球原质量为

那么可得新太阳与“银河系”的距离为: ,即,5267个天文单位(1个天文单位为1个日地距离),在柯伊伯带和奥尔特云之间。

新系统将主要受到太阳引力的影响,地球引力占比是极其微弱的,所以模拟还是失败。

看来要找一个不受其它干扰的新“新银河系”颇为困难。

不过这没有关系,宇宙之中存在超级空洞:

距离银河中心最近的是北方本超空洞,跨度3.5亿光年,距离银河系中心2亿光年。

在这些空洞内,将会受到极低的外界影响。

在这么一个空洞的周边,我们可以找一个距离其它引力系统足够远的星体来模拟银河系中心。

如果我们要保证新太阳的直径是1m(半径0.5m)的话。

那么,可计算出新太阳质量为:739kg

新太阳围绕的新银河系的公转半径为: ,即1.768亿千米,约1.2个天文单位(地日距离)。

距离还不算不夸张。

那么,可计算出中心天体质量为: ,大约是直径5409m(大约北京长安街的长度,人类约30分钟的长跑距离)的小行星。

或许这个小行星偶然飞入了北方本超空洞,令其他星系的引力干扰足够的底,所以可以迷你太阳系一定稳定的运行。

此时的地球大约2.2g,半径5mm,日地距离107m,地球绕太阳公转速度大约是 ,蜗牛速度是 ,运动速度大约是蜗牛速度的1/113.

新太阳绕新银河系(小行星)的速度是 ,依旧是蜗牛速度的1/16.

此时,其它行星的情况如下(如果新太阳在天安门毛主席像的位置):

水星0.13g,水日距离41m。(水星在天安门和护城河之间)
金星1.8g,金日距离77m。(金星在护城河到长安街(公路)之间)
地球2.2g,金日距离107m。(地球刚好到达长安街)
火星0.24g,火日距离163m。(火星正好到达天安门广场边上)
木星700g,木日距离555m。(木星恰好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和毛主席纪念堂的正中间)
土星2g,土日距离1018m。(土星正好在前门公园的箭楼上)
天王星33g,天日距离2047m。(天王星到达天坛的位置)
冥王星37g,天日距离3208m。(冥王星到达天坛中部)
柯伊伯带在5km~50km之间。(可覆盖北京主城以及环绕主城的主要郊区卫星城)
奥尔特云在5000km~10000km。(地球半径到直径大小)

找一张图,对比一下。

最近的箭楼就是前门公园,土星所在位置,直径1m的太阳,在远处的天安门上。

好了,以上是理论,看起来并不十分难?

接下来谈实操了。

北方的本超空洞,距离我们太阳系长达2亿光年。

50%光速飞过去的话,也得近4亿年,能相当于哺乳动物演化史的两倍了。

但或许题主能无限接近光速,或者能找到虫洞穿越时空呢?

题主达到那里之后,如果实在找不到现成的小行星,完全可以找一个符合的小行星推入本超空洞。

好了现在可以搭建体系了。

但我们知道,现实搭建的任何尺度都不可能和理论一模一样。甚至哪怕在计算处理数据的时候,也会存在误差。

例如:质量误差,距离误差,真实的太阳还在不断往外辐射能量和质量,星体之间还有潮汐力。建立系统的时候,还需要提供初速度,运动角度也会存在误差。

而且要保证系统稳定,不仅仅要搭建几大行星,还要包括冥王星等矮行星,以及几十公里,甚至几千上万公里之外的柯伊伯带和奥尔特云的迷你版。

而且,哪怕在在北方本超空洞选的足够合适比例的小行星,也不能完美等同同比例下的银河系中心,也存在误差。

需要的参数越多,误差则越大。哪怕一个参数的误差可以低到 (相当于能在地球上直接爆头月球上的外星人)。但包括各类行星、矮行星、柯伊伯带,以及奥尔特云,能出现误差的参数成千上万。那么误差就会累计达到 以上。

如果按照 的误差算, 系统运行的时候,每一秒的误差是 ,那么这个系统运行10万秒之后,误差就会达到1秒。

如果这个误差发生在地球公转上,会出现什么?

地日周期是1年,即12个月,当误差达到1个月(30°)的时候,地日系统明显就已经足够混乱。

那么,产生这个误差的运行时间是300万天,即8219年。

稳定运行8219年,相当于整个人类文明的最长长度了,似乎时间长度很可观了。

但现今人类,即便突然被传送达到了哪里,构建这个迷你太阳系,恐怕是完不成的。

因为现今地球人,在太空上的精度,实在是相当的感人。

通常飞行器的轨道、升降等都会有一定的误差需求,通常为1/1000(当然,人工智能是可以解决超远距离下的精度问题,例如嫦娥五号在月球轨道上的接轨,但毕竟科技树的嫩芽才萌发不久,精准拜访这样的迷你太阳系还差得远。)

微型飞行器必须把新太阳系放在距离新银河系(小行星) 的轨道上,如果是1/1000的误差,实际距离上的误差也达到18万公里,相当于地球半径的三倍。

不过题主嘛,毕竟非同凡人。

我们就算题主能摆放足够准确,且系统运转之后,能在做到地日公转的总误差也只有1/1000。

但哪怕这样,地球运行8年时间,日地误差就能达到30°

如果在地日误差的基础上,我们以质量最大的木星误差达到30°作为标准,代表这个系统的彻底崩溃,那也只有97年的时间,最多100年。

当然,其实题主还这样做:

就像现今的地球人每隔一段时间修正太阳系各类轨迹参数一样(低于太阳这样的混沌体系,地球人无法计算,只能利用一定的数据,进行短期的预测),每隔一段时间就去修正这个迷你太阳系轨道系统。

只需要隔上个十天半个月就修正一下误差,就可以让这个系统保持长期稳定的运转。

当然,还要记得注意修正中心新银河系(小行星)的运行轨道,不要让它飞出本超空洞,不然系统就会受到外界过大引力的影响而崩溃掉了。


嗯~方法已经告诉你了。

接下来应该如何做,就看题主你自己了哈。

user avatar

最新爽文上线,快来抓取有趣的天文学知识吧!

前方高能多图预警!!!

没看清标题,就来这里强答了一波,还望题主海涵。
这篇仅仅是针对大小和距离问题展开的,没有回答缩小的模型是否可以稳定自转公转的因素。


《西红柿太阳系》

那啥,有人提醒我用西红柿做个太阳系,

这。。。。当然是不可能的,因为面粉钱我出不起。。。。。。

而且。。。。在大街上围着小行星带和柯伊伯带撒面粉,估计会被警察叔叔抓起来

不过,弄几个小天体还是有可能的。

如果你还不知道缩小版的太阳系啥比例,先去我的文章《行星篇》溜达下,看看地球缩小到1mm太阳系是啥比例,再回来看这里。

水星!!!

各位就别吐槽我的手工技能了,彩泥这么鬼畜的东西,量真的很难掌握,稍微一捏水星就变成0.5mm的直径了,凑合着看吧。

太阳和水星!!!

事实上这个西红柿只有7厘米,

哎,最近跑了好几次超市,真的没找到直径11cm的西红柿,凑合着看吧,

这个西红柿摆拍完了晚上就要被我做成西红柿炒蛋了。

太阳水星距离!!!

有人说,大哥,你闹呐?你放一张桌子什么鬼?

抱歉,这就是远距离看太阳和水星的赶脚,如果我不给你指出来,你根本注意不到!!!

一张桌子是1.2米,三张桌子3.6米,距离正好!

有人说,我的苍天鸭!!!太阳和水星真实比例都这么远了,那地球和太阳得多远呐?

我都说了,先去我《行星篇》溜达一下,地球和太阳的平均距离大概在11.7米,差不多是这个的3倍!

而太阳系以柯伊伯带为边界,直径在2公里左右!!!

神马!你说还是看不见水星?别急,我给你放大点看看

还是看不见。。。。那就再放大!

这下终于看见了。。。。

水星上看太阳!!!

太阳在远处,自己找吧

水星给你来个特写。。。


太阳和地球!!!


地球和月球!!!

抱歉。。。。。刚才打了个喷嚏,把月球弄丢了。。。。。

好在地球还在,回头我再做一个月球吧。。。。。

最近比较忙,一直都没时间,有时间我再上来更新


地球和木星!!!

木星有点丑,你就别吐槽了


地球和土星!!!

土星环我真心做不出来。。。。。


地球和天王星!!!


地球和海王星!!!



接下来我们来点刺激的。。。。前方高能!!!


地球和黑洞HLX-1!!!

我勒个去!!!地球有危险!!!

地球在转了几圈后坠入了HLX-1黑洞!!!

有人吐槽说这个黑洞为啥像屎壳郎的粪球子。。。。

我想说。。。。这一定是奥利奥吃多了粪球子才这么黑。。。。


地球太阳和黑洞HLX-1!!!

地球和太阳都有危险!!!

流浪地球啥的是来不及了,

你们就等着跌落到黑洞HLX-1的视界后每天在里面吃奥利奥吧。。。。。


最后来张太阳系全家福!!!

最后再看一眼太阳吧,晚上它就要变成西红柿炒蛋了!!!


你们这些坏孩子不学习,跑到这边来看西红柿的热闹!

太晚了就别想着吃奥利奥的事儿了,都洗洗睡吧!!!


--------------------------- 华丽丽的分割线 -------------------------------

早上起来巡视太阳系。。。。突然发现一个诡异的问题。。。。太阳系出现了不明星体!!!!


我们暂且命名它为 “?????” !

卧槽!!!太阳系内混入了其它星系的奸细!!!

于是我派出天王星和海王星前去捉拿并对?????严刑拷打!!!

一个回合不到这厮就招了

大哥~~~!我。。。。我招了。。。。我是制作土星时剩下的边角料。。。。。。跟着8大行星一起放在餐巾纸上飞到这里的。。。。。


有人吐槽说,不科学!为毛火星和金星比地球还大?

这。。。。。我当时揉搓的手法不对,所以。。。。。

有空我再重新揉搓个正确比例的放上来!!!


--------------------------- 风骚无比的分割线 -------------------------------

地球和月球!!!

神马???你说地月距离太近,不准确?

我现在就量给你看

尺子有点旧,别介意,3cm!!!这距离准的不能再准了,精确到mm级别!!!


地球月球和黑洞HLX-1!!!

完了,地球月球都保不住了。。。。


地球月球和比邻星C!!!

你们要的三体人老家来了!!!

地球:抱歉。。。。我们只是路过,月亮妹妹,我们走!!!


有人问我太阳呢?

太阳它。。。。。

西红柿炒蛋做法
材料
鸡蛋3个,西红柿150克,植物油4汤匙,盐适量,糖1汤匙
做法
1、将西红柿洗净后用沸水烫一下,去皮、去蒂,切片待用。
2、将鸡蛋打入碗中,加盐,用筷子充分搅打均匀待用。
3、炒锅放油3汤匙烧热,将鸡蛋放入锅中炒熟盛出待用。
4、将剩余的油烧热,下西红柿片煸炒,放盐、糖炒片刻,倒入鸡蛋翻炒几下出锅即成。
小诀窍
1)炒制此菜时,要旺火速成。
2)鸡蛋中加水淀粉可以使鸡蛋口感更爽滑。
3)西红柿炒鸡蛋不用放鸡精或者味精,因为西红柿炒鸡蛋是吃一个“鲜”字,而西红柿炒鸡蛋的时候就有形成鲜味的物质析出,不需要再放提鲜的味精或者鸡精。这也是做这道菜的时候不放葱姜蒜的原因。

你懂得。。。。。。

太阳它上周扑该了。。。。。

不过生活总要继续,太阳没了地球照样转,我们要勇敢的活下去。。。。


地球和天琴座 α!!!

好可怜。。。。

地球在天琴座 α表面耍关公刀!!!


地球比邻星和天琴座 α!!!

三体人躲在比邻星后面瑟瑟发抖。。。。


地球天琴座 α和黑洞HLX-1!!!

黑洞HLX-1:我听说有个叫天琴座 α的恒星很嚣张?


下面来点特别的,前方高能!!!

三体第一舰队!!!

有人说,叔叔,你拍一张空桌子什么鬼?

没错,这就是这个尺度下你看到的三体第一舰队!!!由于太小了,你看不见!!!他们将在400年后到达地球!!!


水滴和人类联合舰队的末日之战!!!

这。。。。


章北海在太空中射杀工质飞船科学家!!!

这。。。。这。。。。这。。。。


刘慈欣在太空中检查二向箔!!!


有人说,大哥,我求求你,别再水了。。。。

好吧,我也累了

我们接着来


吞食帝国!!!

还记得刘慈欣的《吞食者》吗?这就是大牙的吞食帝国


吞食帝国路过比邻星!!!

吞食帝国:亲爱滴,你慢慢飞,小心前面带刺的玫瑰~~~~~咦?这不是比邻星吗?三体人俺们打不过,走!我们去地球玩去!

吞食帝国吞噬地球!!!

吞食帝国正在抢夺地球的海水,空气和矿藏!!!


地球吞食帝国和李白!!!

还记得刘慈欣的《诗云》吗?神李白降临太阳系!!!

有人说你这李白做的也太鬼畜了吧!

没办法,鬼畜的彩泥加上一双粗糙的大手。。。。你就别吐槽了。


大牙伊依和李白!!!

李白:你们这些肮脏的地球虫虫,每天就想着吃奥利奥。。。

吞食帝国扑该!!!

李白为了收集诗云的制作材料,加快了吞食帝国的自转速度,吞食帝国土崩瓦解了。。。。

扑该后的吞食帝国特写。。。。

最后放一首《诗云》中的五言绝句镇楼!

《啊》

啊啊啊啊啊!!!

啊啊啊啊啊。。。。

啊啊啊啊啊!!!!

啊啊啊啊唉?

--------------------------- 每天臭美的分割线 -------------------------------

地球和北河三!!!

地球:卧槽!我摔倒了!快来扶我!!!

北河三:咋扶?我都看不见你。。。。。

地球天琴座 α和北河三!!!

天琴座 α:扶你妹!你就是来碰瓷的!

地球比邻星和北河三!!!

比邻星:扫黄!双手抱头靠墙蹲好!地球站左边北河三站右边!

比邻星:都给我老实点!北河三!你收了地球多少嫖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