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因为实在太疲惫了,晚上陪孩子搭积木的时候,真的累哭了。可作为父母,应该在孩子面前表露情绪吗?

回答
哎,这场景我太熟悉了。你不是一个人。那种感觉,就像身体被掏空了一样,只想瘫倒在地,什么都不做。可偏偏这个时候,孩子还在旁边,兴致勃勃地邀请你加入他的积木世界。真的,那一刻眼泪哗哗地往下流,不是因为委屈,而是那种无力感,那种被消耗殆尽的感觉,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你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也触及了很多父母心底的纠结。尤其是在孩子面前,我们总是被教育要“坚强”,要给孩子做个榜样。所以,我们到底该不该在孩子面前表露疲惫,甚至流眼泪呢?

我自己的经验,以及我观察到的很多其他父母的经历,得出的结论是:应该,而且很有必要。

但这里面有个很大的“但是”,那就是如何表露。这可不是让你在孩子面前撒泼打滚,或者把所有的负面情绪一股脑地倾泻出去。这更像是一种真诚的、有边界的分享。

让我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说说:

1. 表露情绪的好处:

建立亲密感和信任: 孩子不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他们也有喜怒哀乐,他们也需要被理解和接纳。当你偶尔在他们面前展现脆弱的一面,告诉他们“妈妈/爸爸今天有点累”,这其实是在告诉他们:“我是一个真实的人,我和你一样,也会有各种感受。” 这种真实感能够拉近你们的距离,让他们觉得你不是一个永远完美的机器,而是可以依靠、可以理解的爸爸妈妈。他们会更愿意向你敞开心扉,因为他们知道,你也会有同样的感受,也能够理解他们的感受。
教会孩子情绪管理: 这是非常关键的一点。我们总希望孩子能够健康地成长,学会处理自己的情绪。但如果父母自己从不展现负面情绪,孩子就很难学到“处理”这个概念。当他们看到你在疲惫时选择休息,或者用温和的方式表达你的感受,他们就会潜移默化地学习到:
疲惫是一种正常的情绪,不是什么丢人的事。
可以表达自己的疲惫,不需要憋着。
有不同的方式来应对疲惫,比如休息、寻求帮助、找个安静的地方待一会儿等等。
最重要的是,父母即使疲惫,也依然爱他们,会继续陪伴他们。
避免“完美父母”的压力陷阱: 很多父母之所以不敢表露情绪,是怕自己不够好,怕孩子觉得自己无能。但事实上,没有人是完美的。一旦我们给自己扣上“永远坚强”的帽子,只会让自己活得越来越累,越来越压抑。最终,这种压抑可能会以更糟糕的方式爆发出来。在孩子面前适度表露,反而是一种自我解脱,也是一种对自身健康的负责。
培养孩子的同理心: 当你告诉孩子你累了,他们可能会问你:“为什么累呀?” 你可以简短地解释一下,比如“因为今天做了好多事情,身体有点没力气了”。然后,他们可能会主动给你一个拥抱,或者说一句“妈妈/爸爸你歇歇吧”。这种互动,是在非常直观地教会孩子同理心:理解别人的感受,并做出相应的回应。

2. 如何“正确”地表露情绪:

这是关键中的关键。就像前面说的,不是让你失控。你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明确表达是“疲惫”,而不是“愤怒”或“嫌弃”: 当你累得想哭时,对孩子说:“宝宝,妈妈今天真的好累哦,有点想休息一下。” 而不是:“你能不能别玩了?我烦死了!” 前者是在陈述事实,后者是在发泄情绪,两者给孩子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
控制强度和频率: 偶尔的疲惫和眼泪是可以的,但如果你的生活总是充斥着低落、暴躁的情绪,并且经常在孩子面前爆发,那就会给孩子造成一种不安全感。孩子需要稳定的情绪环境。所以,你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整体情绪,而不是只在孩子面前“表演”。
提供解决方案,而不是制造问题: 当你感到疲惫时,与其只是抱怨,不如说说你打算怎么做。比如:“宝宝,妈妈今天真的好累,咱们积木先搭到这里好不好?妈妈想先坐一会儿,喝点水。” 或者:“宝贝,我有点累,我们等会儿再玩,你先自己玩一会儿好不好?妈妈争取休息十分钟。” 这就是在教孩子,当遇到困难(疲惫)时,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确保孩子知道你依然爱他们: 孩子非常敏感,他们害怕因为你的负面情绪而被抛弃或责怪。所以,在你表达疲惫的同时,一定要加上爱的保证。比如:“虽然妈妈累,但妈妈还是爱你的,妈妈也很喜欢和你一起玩积木。”
给孩子参与和帮助的机会(如果合适): 有时候,孩子会用他们的方式来“帮助”你。比如在你哭的时候,他们可能会递纸巾,或者轻轻拍拍你。这是一个非常宝贵的学习机会。你可以温和地回应他们的好意,让他们感受到自己被需要,并且能够付出爱。不过也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理解能力来判断。对于非常小的孩子,可能你只需要一个拥抱就够了。

回到你搭积木时累哭的场景:

当时你可以这样做(如果下次再遇到类似情况):

“(眼泪流下来)宝宝,妈妈今天真的好累,搭积木的时候,感觉身体好沉好重,有点想哭。”

(顿一顿,擦擦眼泪)

“但是,妈妈真的很喜欢和你一起搭积木,也知道你很期待。这样好不好?我们今天先搭到这里,我先坐一会儿,喝杯水休息一下。你能不能先自己玩会儿你搭建的这个城堡?我休息好了,我们再继续。”

或者,如果你觉得孩子还小,不适合太复杂的解释,也可以简单地说:“宝贝,妈妈有点累了,想休息一下。我们先停一会儿,好吗?妈妈还是很喜欢你搭的这个。” 然后给孩子一个拥抱。

关键在于“沟通”和“边界”。

我们作为父母,也是普通人。有疲惫,有脆弱,这都很正常。坦诚地、温和地与孩子分享这些,并不是“示弱”,而是“示真”。这能帮助孩子更好地认识世界,认识情绪,也认识到,即使在父母这里,他们也能感受到被理解和被爱。

所以,下次再累得想哭的时候,请允许自己流那滴眼泪,然后温柔地告诉你的孩子,你只是需要一点点休息。这比你强撑着、面色阴沉地陪着他,反而更好。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成为父母的。实在没有能力看管孩子,监护孩子,可以通过法律手段,让合格的其他人、机构来成为监护人的啊。

放松点,直面自己的人生和事实。不行,就通过法律手段,让合格的人来抚养你孩子吧。这样对大家都好。

user avatar

为什么现在很多年轻的父母感觉带孩子特别的累,其实原因就是现在的年轻父母认为自己的父母以前教育自己的方式是不对的,是不合理的,不科学的,他们认为现在社会上各种专家、书籍所宣讲的科学的教育孩子的方式和方法才是最好的,才是最科学的,才能够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所以,他们拼命的去实践,努力的去做到这些,像陪伴是最好的教育,生活要有仪式感,要做精致的完美父母等等很多很多,而这样做的结果就是父母感觉到非常的累,心理压力特别大,非常的疲惫,他们把这种教育孩子的方式当成了每天必须要做的事情,哪怕自己工作一天回来已经很累了,但是也必须把陪着孩子读书、玩耍、搭积木、亲子时光等等一整套的流程做完。

但是这样的做法真的就是科学的吗?真的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吗?我个人认为不是。其实我们有时候做的越多反而问题越多,有的时候顺其自然反而更好。作为父母真的没有必要把自己弄得那么累,一定要让自己扮演一个完美父母这样的角色,随意的做自己不就好了吗,累了就休息,困了就睡觉,今天心情不好回来也可以跟孩子分享,自己为什么今天心情不好,适当的展示自己的情绪是非常有利于拉进亲子关系的,会让孩子觉得父母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一个完美无缺、无所不能的神。

user avatar

累,是不会哭的,来不及,倒头就睡了,或者急于犯困。

哭是急出来或委屈,为什么呢?带孩子,就没法玩儿了。

所以,这一哭,暴露了一切。

user avatar

来来来,优秀父亲+职场老兵来教你怎么应对这种情况。

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都会遇到这样让人有情绪的时候,有情绪得不到释放(注意我说的是『释放』不是『发泄』),最终就会挤压起来,最后会让你崩溃的,就和大坝后面的水一直升高,最后可能会溃坝的。

像题主说的那样都累哭了,就是疲惫产生的负面情绪挤压,身体和心灵能忍一时,但是不做释放,最后就崩溃了。

所以,我们肯定需要释放情绪的方法,但是释放情绪并不是只有『发泄』这一条路,请先明白这一点。

正确的释放情绪的方法,就是把自己的情绪陈述出来让别人知道。

陪小孩子玩积木玩累了,你就要告诉小孩:『爸爸/妈妈感觉有点累了,你自己玩一会,让爸爸/妈妈休息一下,好吗?』

在工作中,如果同事的语言和行为让你感觉不舒服了,你也要告诉对方:『你这么说的话让我感觉很困惑/不理解/没有被尊重,能不能下次你换一种方式,这样我们可以合作得更好?』

我知道我知道,肯定有人会说:如果孩子就是哭闹不让爸妈休息怎么办呢?

那我问你,工作中,你同事说『我就是让你不舒服了,怎么滴』,你怎么办呢?

你就任由别人蹂躏了吗?

既然你都用文明的方式和他说,他都不听,那他就是野蛮人了,对付野蛮人,你应该知道怎么办吧。

同样的,对于小孩子,虽然他们现在心智还不成熟,但是你作为父母要让他们成长为文明人,就应该教会他用文明的方式处理人际关系。

作为父母,不要以为纵容孩子的请求,要能表达自己的情绪,而不是挤压到发泄,家长以身作则,孩子成长得也更健康,将来面对社会也更加从容。

user avatar

孩子没有心机,但他们什么都懂。他看得出你累,看得出你的勉强——我想你也看得出,当你哭丧着脸陪孩子玩积木时,他的小心翼翼。

长此以往,可以想象你和他的关系会变的有多僵硬、多敏感。


所以,不要端着,有什么就说出来:“今天妈妈太累了,实在玩不动了。给妈妈捶捶腿,好吗?”

柔软的小手敲在你腿上,比什么都治愈。


类似的,孩子太相信你,太好骗,所以你不能骗他,更不能骗自己——什么996,玩蛋去吧。

安排好自己的工作,做到健康、紧张、有序,工作的时候工作,玩的时候就痛痛快快的玩。给孩子一个好榜样。

user avatar

作为一个同有4岁孩子的职场老母亲,太懂你了!容我先吐槽几句,然后送上实战中总结的省力陪娃的“君子三计”,实施中广受大家好评!如迫不及待,可点击目录直接跳过吐槽直奔三计~

昨天我是这样过的:

6点30起床,8点送孩子到幼儿园,9点到公司,18点下班,19点到家,19-20点陪孩子玩,20-21收拾他睡觉。

21点-24点:给宠物铲屎,在家加班(因为想要晚上陪他玩,所以18点下班把没做完的带回家做),加完班还在知乎码了篇字儿,码完也即将迎来第二天了。

这一切还是在做饭和日常家务有老人帮忙、且睡渣白天放电充足晚上睡觉顺利的情况下才能实现。累死累活,是咱们打工人老母亲的常态……

这还不能表达下情绪了吗?不流露出来难道扛着、憋着等结节,等人财两空吗?

但累哭着实是有点儿太惨了,虽然我也时常想哭,也会偶尔哭一哭,但哭虽然可以爽一下,并不能解决累的问题。娃还是要带的……

从2岁开始到4岁,每天我都在琢磨,怎么在陪玩的时候,可以保证自己可以瘫!沙!发!我甚至一度还为朋友圈老母亲姐妹们,开发了一套瘫沙发陪娃指南……

经过一次次累死和一次次重生,凤凰涅槃的我,总结出了陪娃省力的一些通用方法,自称“君子三计”,每一大计下,还有多个小锦囊妙计,专门用来对付小人儿,所以叫“君子三计”。

第1计:君子动口不动手——少做多说。

一切都是为了用动嘴取代动手,至少也要追求一半时间瘫在沙发上。

锦囊1 拍马屁

三四岁孩子特别爱争第一,特别爱有成就感,特别爱听夸奖。

你千万别表现出“我当你是个三四岁小屁孩”,而是要表现出“你哪像三四岁小孩,简直是七八岁,啊不,十几岁的大孩子那么厉害!”

比如昨晚,逛到快八点还不愿回家。你见势不妙,就不能说“到点了该回家睡觉了”,而要自言自语说“我咋感觉有点儿迷路了呢,来的时候是右拐再右拐,绕一圈回去前面要往哪儿来着”。

孩子会说:往右啊,我知道!

你开始拍马屁:你方向感太好了!比我手机导航还厉害!快给我带路!

搭积木也是,他让你搭你就搭,太累。

你开始拍马屁:我觉得你今天搭的很独特啊,这种设计我从来没见过。快给我演示下这个结构应该怎么做,我都不知道该从哪儿下手。

锦囊2 多提议

孩子太会玩了,他的提议从来都为了自己玩,不会考虑怎么让老母亲轻松。

你必须比他还会提议,才能争取到主动权。技巧是:肯定孩子提议→在孩子基础上提议新的。

例如有次孩子要搭乐高“盖一座城堡”,我知道他一定会在游戏毯上让我陪他搭。怎样才能再多瘫一会儿沙发?

你先肯定,再提议:太好了!我也特别想搭城堡。听说世界上最好的城堡,要用从大怪山深处挖的超级硬的“哈德”大石头砖,才能最坚固。我们先来从山里把哈德石头砖搬运出来吧!

然后你就躺在沙发上,当“大怪山”,把一堆乐高塞身边沙发缝里,让他用小火车搬砖。OVER。

免费赠送技巧:肯定和提议要真诚,胡扯要有细节,最好加一些“世界上最XXX”的烘托气氛,孩子就会一秒入戏。

锦囊3 暗引导

如果1和2都不好用,你还是被孩子拖着进入他的游戏,也不要放弃。4岁小孩虽然有时候看起来什么都懂的样子,但其实还是很容被狡猾的大人引导。

在他的游戏中,继续实施1和2,并不断引导他的游戏活动,向你能躺着光动嘴的方向发展。

例如已经开始不得不搭积木了,在搭建的过程中,突然想起什么的样子:

专业的建筑师盖房子好像都有图纸啊,你的设计图纸呢?我们先画一张吧!

此外,一定要放得开,不要被成人的思维限制,要像敌人一样思考…啊不对,要敢于像孩子一样天马行空!

我想到一个好玩的游戏你绝对没玩过。在我闭眼的时候赶快盖,我睁眼的时候你就像一二三木头人不能动。我们比赛看你建得有多快!

发现精华了吗?“游戏”让他耳朵竖起来,“绝对没玩过”勾起兴趣,把游戏和搭积木搞在一起简直是double kill,“比赛”对爱争第一的孩子简直是魔咒,不说“看谁建得快”而说“你建得有多快”,提前用胜利的喜悦冲昏他的头脑……

第2计:君子善假于物也——找帮手

锦囊1 善用图书玩具

这一招大家都会,相比出门跑一小时,客厅搞一堆积木最后还得收拾,善用一些图书和玩具,做一些相对静,材料相对少的亲子活动,也是省力的方法。

例如,全景类找线索的图书,拼图玩具,桌游玩具等。

例如考眼力、找线索类书,一般开本大,画面中信息多,有的书中问题都给你写好了。最好俩人在沙发上或者床上靠在一起,讲的时候,孩子大部分时间在从画面中找东西,拼凑故事线索。

你就趁机闭目养神,多瘫一会儿。

此类的书我家有一些:

  • 浪花朵朵《四季时光》
  • 狐狸家《全景找线索》

其实,很多带有互动和游戏性质的图书,都可以归于此类。就不在此展开了。

而桌游和玩具的选择,可以优选那些孩子需要一点点大人陪伴和指导,但大部分可以独立完成的。这样既能满足孩子“我必须让妈妈陪我”的心情,又在实际中,其实还是他自己做了大部分。

锦囊2 善用日常物品

这一招被很多人忽视,但它便宜又效果奇佳。

你们都知道,孩子静悄悄,一定在作妖,对吧?你见过他们在作妖的时候,需要大人陪吗???

请再思考,什么更容易让他们作妖?——平时不太会玩到的日常用品,或者平时不太会玩到的东西。

如果我们施法得当,把作妖掌握在自己的手心中,昨日的妖,就是今日辅佐西天取经大业的悟空。

例如,给他一根圆珠笔,让他拆去吧。

你今晚就搞这么一盆水,把一些可以放到水里的玩具和小物件:什么燕尾夹、回形针、小勺子、木筷子、乒乓球、积木块……随便家里找找。再放点儿小勺子,小杯子。

沙发上躺不了半个小时也够你躺20分钟的。

锦囊3 善用工具机器

一类工具机器,是在陪娃之中,既能作为玩具,又能作为工具的。

例如,甭管离多远,孩子总是“妈妈!妈妈!妈妈!”大呼小叫。你要是不搭理他,那又都是事儿。我摸着我的慢性咽炎,在 @陈大可 智慧的照耀下,下单了对讲机……

有了它,“离我远一点”的小愿望竟然实现了。孩子跑到尽可能远的地方去,我又可以瘫沙发上只动嘴了。而且,在厕所的时候带着它,也可以安心刷手机,时不时聊两句就好,不用心烦孩子挠门了。

另一类,是在陪玩之外,帮助保存老母亲战斗力。虽然我要钱没有,要命一条,但我这条命还是很值钱的。必须花钱续命。

大到洗碗机、扫地机、吸尘器、揉面机、料理机,小到厨房纸、厨房除油湿巾……但凡能代替我出力的,我从不吝惜。

甚至孩子在桌子上画画、做手工经常搞出来的渣渣,我都用桌面吸尘器来清理。要知道,这玩意儿一般是小孩上小学老母亲才开始配置的。

锦囊4 善用他人之力

这条就不展开了。人,要学会和他人合作。

队友的力是必须出的,我家比996还惨平时指望不上,但一旦有空,也是绝对主力。我俩在周末最常用的一句话是:“你先上,我断后”。这样,可以保证每个人都有休息的时间。

经常带孩子出来玩,妈妈们做朋友。一群孩子在一起的时候,他们自然不需要大人的参与。不是说,二胎可以互为玩伴吗?像我这样没有二胎的,就得联合起来,互相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第3计: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该撤就撤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这条严肃却重要。

类似这句话的意思:一是防患于未然,预先觉察潜在的危险,并采取防范措施;二是一旦发现自己处于危险境地,要及时离开。

就好像赛场上的中场休息,或战略性临时下场。暂时的停止,是为了整理旗鼓,重振精神。

每个妈妈从产后就开始,面对产后抑郁,面对职场与生活压力,面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各种变化与挑战。在忙碌的现代生活中,不管是紧张的工作还是辛苦的全职,育儿的过程,都会给女性身心健康带来各种挑战。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一方面,我们不断学习、进步、成长,能让自己有足够的知识和技能从容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也能让自己有能力分辨一些养育和教育中,常遇到的刻意的焦虑营造与营销。

一方面,我们对自己要好,不要硬撑。当自己觉得太累、太辛苦,有点儿坚持不下去的时候,要勇敢地向外界寻求帮助。

我们是从“自己”成长为“妈妈”的,“妈妈”是相对于子女的新角色,而不是取代“自己”的狠角色。

而孩子需要的,也不是一个滴水不漏“为母则刚”的“钢铁妈”,而是一个正常的,有趣的,有喜怒哀乐的,无论是情绪还是语言都善于表达的,并为追求积极结果而表达的,会犯错也会道歉的,一直在努力变得更好的——人。

而这个人正好是妈妈,真是太好啦!

@知乎亲子


我是做儿童素质类课程研发的大泡泡,知乎母婴盐究员,会玩会学八宝妈。关注一下,了解更多好玩又有教育意义的儿童活动吧~


附几个过救命之恩的图书玩具们。

浪花朵朵《四季时光》,画面蕴含超多故事,还能留着以上小学练看图写话用"报复"娃。

狐狸家传统节日系列,满100减50记得凑单。高阶的瘫沙发往往瘫中有玩学一举两得。

视觉大发现,有娃前自己就买了,主要用来给自己解压。

虽然小乖蛋这款三只小猪是抄袭比利时SmartGames的,但那个要200多…

另外,如果孩子自己不是对拼图特别有兴趣,慎用拼图。不然就是他不拼,还得让你给他拼完。

而开放性的没有标准答案的,类似七巧板之类的拼图会好一点。

祝天下老母亲陪娃不累,睡个好觉。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