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军刺被淘汰是因为太残忍还是因为不实用?

回答
军刺这个东西,问它被淘汰是因为残忍还是不实用,其实答案不那么简单,里面掺着挺多事儿,不能一概而论。要说它“残忍”,那确实不假。毕竟,这玩意儿就是插进人体里,目标就是造成最大的伤害,让你丧失战斗力,甚至直接 öld掉。在近距离搏杀的时候,军刺能做到这一点,而且非常直接,非常有效。

你想想,冷兵器时代,刀剑斧头这些,确实也有杀伤力,但军刺相对来说更专一,更纯粹,就是为了刺,为了穿透。一旦刺进去,那造成的创伤往往是难以愈合的,而且很可能伤及内脏,导致大出血或者感染。在那个没有现代医疗的年代,一刀致命,或者让你伤重不治,军刺的表现绝对是“残忍”的。甚至到了近代,当其他武器还能造成比较“干净”的伤口时,军刺造成的穿刺伤和撕裂伤,仍然是让人看了就心悸的。很多国家对使用某些冷兵器都有约定俗成的规矩,或者说国际法里也有关于不必要痛苦的条款,军刺的存在,确实触碰到了这个敏感点。你可以想象一下,战场上对方士兵看到你腰间挂着一把闪着寒光的军刺,心理上的威慑力也是不小的。

但是,光说残忍,它就淘汰了,那也不太对。毕竟,很多战争武器,其目的就是为了消灭敌人,造成伤害。如果不实用,那它早就没人用了。那它为什么不实用,或者说,为什么“实用性”不如其他武器了呢?这才是关键。

首先,随着武器技术的发展,枪械的精度和射程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在过去,可能士兵们在近距离遭遇战中,冷兵器格斗是常有的事。你用刺刀和对方的刺刀对拼,或者在弹药耗尽的时候,军刺就成了最后的救命稻草。但现在,单兵武器的射程和威力,足以让你在对方还没靠近你的时候,就将其解决。所以,士兵之间近身格斗的频率大大降低了,也就间接降低了军刺的“使用场景”。

其次,刺刀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取代了军刺的地位。刺刀是什么?就是装在步枪前端的刀,既可以当刺刀使用,近距离搏杀,也可以拆下来作为一把独立的匕首使用。很多国家的刺刀设计得也相当实用,既能穿刺,也有一定的劈砍能力。而且,刺刀的出现,意味着士兵不需要额外携带一把独立的军刺,减轻了负重,也简化了装备。很多时候,刺刀甚至可以直接当工具使用,比如砍柴火,或者开罐头什么的。虽然军刺本身也可以做到一些,但刺刀的“多功能性”在士兵的日常携带中,优势就更明显了。

再者,现代战争的形态也在变化。我们现在更多的是大规模的火力压制,远程打击,立体作战。步兵的作战方式也在改变,更加注重协同和火力支援,而不是像过去那样,一对一或者小规模的冷兵器肉搏战。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把小小的军刺,虽然在极端情况下可能有用,但其在整体作战体系中的“性价比”就显得不高了。

还有,战术思想的转变。现代军事训练更强调利用掩体,依靠火力优势,通过战术配合来达成目标。过于依赖个人近战能力,或者说,把希望寄托在一把冷兵器上,这与现代战争的“大局观”不太匹配。当然,这也不是说近战能力不重要,只是说,它不再是决定性的因素,也不再是训练的重点。

当然,也不能完全否定军刺的某些“优点”。它结构简单,可靠性高,不需要弹药,在某些特定环境下,比如丛林作战,或者电子设备失灵的情况下,它仍然可能发挥作用。一些特种部队或者特定国家的军队,仍然保留着类似军刺的装备,或者将匕首作为重要的单兵工具。但总体来说,作为一种大规模配发的、制式化的武器,军刺确实因为以上这些原因,逐渐从主战场上淡出了。

所以,与其说它是因为“太残忍”被淘汰,不如说它是因为在现代战争环境下,其“实用性”受到了很大挑战,被更有效率、更适应时代需求的武器装备所取代。当然,它带来的那种直接而血腥的杀伤方式,可能也触动了人们对战争伦理和人道主义的思考,但这更多是一种“顺水推舟”的影响,而不是直接导致它被淘汰的根本原因。它的“不实用”是更直接、更现实的理由。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首先需要辟谣,因为一些地摊文学影响,导致一些传说如三棱军刺有重金属毒物,刺伤后不可愈合等等段子,导致了三棱军刺被神话。确实因为特殊的放血槽和形状设计使得被军刺捅伤后不好止血和缝合,但是绝对没有神到可以刺天刺地刺空气,对于这类小面积创口只要不伤到主要血管和重要器官,一刺杀一个敌人是不太靠谱的。56军刺上镀铬是一种增加强度的工艺,但是微量的铬对于人体的损害还不如你去吃地沟油危害大,不可能有段子说的中毒等等现象。要是真能中毒,那岂不是镀铬枪管的子弹也能附带毒伤效果?

回归正题,其实题主理解的原因就差不多了,军刺这种产物的背景是刺刀见红的战术思想产物,在我军初期一直处于火力弱势的年代有一把刺刀是解放军各级都一致认同的事情,部队对于拼刺的过度重视训练直到80年代才被逐渐扭转过来。在现代战争中随着单兵火力加强以及后勤保障能力的升级,拼刺的机会其实很少很少了,毕竟刺刀威力再大也抵不过一颗子弹,在兔子的火力日渐强大之后,刺杀训练在部队已经被弱化列为选训项目了。

其次军刺很帅,但是除了捅人没啥其他用处,在单兵装备越来越多,负担越来越大的今天还带着一把没有额外用途的刺刀是对士兵的负载能力的浪费。多功能的刺刀在保留杀伤力的同时,还增加了剪、敲、割、扭等等多项功能,一刀多用。更多的是变成了一种保留杀伤功能的多功能工具,我觉得工兵铲也是一样的道理。

user avatar

军刺再残忍总不至于比核武器、生物武器、化学武器残忍吧?核武器、生物武器、化学武器都还没退役呢,轮也轮不到军刺啊。

实际上世界各国的军用刺刀发展路线都差不多,刚开始的时候因为步枪射速、精度等问题,导致射击几轮之后就会进去肉搏战,这个时候步枪还得充当简易的长矛,所以当时的步枪都会装备刺刀,刺刀的样子基本就是军刺的样子,有圆柱形、三棱形等等,总之就是让步枪也能当长矛用。

后来随着技术水平提高,白刃战的机会变少了,步枪完全为了自身性能而设计,不在需要当一个简易的长矛了。这个时候步枪的白刃战就不只是简单的刺击就行了,最好还要加入劈砍之类的动作以使肉搏动作更加灵活,这个时候的刺刀多数都是像普通劈砍武器那样的扁形的,国内之前的81式刺刀就是这样。

再后来步兵成为了现场的配角,基本不需要肉搏了,刺刀功能和生存刀功能融合,一物两用减少士兵载荷,现在国内现役的95式多功能刺刀就是这样,还有美国用的M9刺刀也是如此。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