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太空(无重力)情况下,且无任何外力,人是否能仅凭借内力进行翻滚/翻身/自转等动作?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它触及了物理学中最基本的原理之一:动量守恒。简单来说,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一个系统的总动量是不变的。那么,在太空这个近乎理想的真空环境里,一个宇航员能否只靠自身的力量做出翻滚、翻身或自转的动作呢?答案是:能,而且是必然的。

让我们来深入剖析一下:

核心原理:动量守恒

想象一下,宇航员在太空中静止不动,这意味着他的总动量是零。动量是一个矢量,它的大小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速度(p = mv)。为了让宇航员在太空中动起来,他必须改变自己的速度,从而产生动量。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如果他的整体动量要保持为零,那么他身体的各个部分产生的动量必须相互抵消。

如何利用内力实现运动?

这里的关键在于“内力”。内力是指系统内部各部分之间相互作用产生的力。在宇航员的身体内部,我们有无数的肌肉、骨骼和关节,它们可以相互施加作用力,从而改变身体各部分的相对位置和速度。

以翻滚为例:

1. 预备动作: 宇航员想要向左翻滚。他会先收缩某些肌肉,比如腹部和腿部肌肉,将身体弯曲成一个球状或者特定角度。

2. 加速身体某部分: 假设他将右臂用力向左挥动。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当他的手臂向左施加一个力时,太空也会给他手臂一个向右的反作用力。但这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在于,手臂向左挥动这个动作改变了手臂的动量(向左)。

3. 产生反向动量: 由于整个宇航员系统的总动量必须保持为零,当他的手臂获得向左的动量时,他身体的其他部分(比如躯干、腿)就必须获得一个等大但方向相反的动量,也就是向右。这个向右的动量是由手臂向左运动时产生的“反作用力”作用在躯干上形成的(只不过这个力是宇航员内部肌肉产生的)。

4. 连锁反应与整体旋转: 随着手臂的挥动,他会尝试进一步弯曲身体,改变身体的姿态。这个过程就像是在玩一种“人体陀螺”。他可以通过协调身体各部分的运动,改变身体的转动惯量和角动量。

收缩身体(像花样滑冰运动员抱紧手臂): 当宇航员将四肢靠近身体中心时,他的转动惯量减小。根据角动量守恒(L = Iω,其中L是角动量,I是转动惯量,ω是角速度),如果角动量不变,转动惯量减小,那么角速度(转速)就会增加。他会转得更快。
伸展身体(像花样滑冰运动员展开手臂): 反之,伸展四肢会增加转动惯量,减慢转速。

5. 实现翻滚: 通过一系列精心协调的动作——挥动肢体、弯曲身体、改变姿态——宇航员实际上是在不断地改变他身体不同部分的相对速度,从而产生一个净的旋转力矩,让他自己开始旋转和翻滚。

更直观的比喻

你可以想象一个坐在旋转椅上的普通人。如果这个人只是静止坐着,椅子不会转。但如果他突然将手臂向左挥动,他就会感受到一个轻微的反作用力,让椅子向右转动一丁点。如果他继续协调手臂和腿的动作,比如左右交替挥动,他就可以在椅子上逐渐加速旋转。

在太空中的宇航员也是如此,只不过没有了椅子的摩擦力和空气阻力,一旦开始运动,理论上可以一直保持下去,直到他再次做出相反的动作来抵消动量。

关键在于改变身体姿态和利用惯性

改变质心位置(相对运动): 尽管宇航员的整体质心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不会发生位移,但宇航员可以通过运动身体各部分来改变相对于整体质心的位置。例如,当他将左臂向上抬高时,他的身体重心可能会稍微向下移动一点点,以保持整体的平衡。
产生角动量: 通过有意识地、有方向地挥动肢体,他是在为自己“注入”角动量。一个简单的例子是,如果你想让自己绕着某个轴旋转,你可以尝试将你的手臂向左画圈,同时让你的另一侧身体向右稍微移动。这种不对称的运动就会产生一个旋转的趋势。

总结

在太空无重力且无外力的情况下,人绝对能够仅凭内力进行翻滚、翻身或自转等动作。这是因为他可以通过改变身体各部分的相对运动和姿态,来产生和维持一个非零的角动量。这一切都严格遵循动量守恒和角动量守恒的物理定律。他的每一次“推”或“拉”身体的某一部分,都会在另一部分产生一个反向的效应,而通过巧妙的协调,这些效应可以被用来产生整体的旋转或翻滚。这是一种纯粹的体内动力学游戏,无需任何外部的“推动”。宇航员的训练内容里,其实就包含了如何在这种环境下进行有效的移动和姿态控制,这也证明了这一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是时候拿出这段珍贵的宇航员视频了。

从这段1988年播放的模糊视频可以看出,宇航员在微重力作用下完全可以不接触任何其他物体而完成旋转。国际空间站(ISS)里的宇航员有时会用上面这种运动来改变其在空间站上的姿态和方向。(尽管他们大多是先用手或脚撑一下地面以帮助其加速完成这个动作,当然如果是穿着EMU或其它笨重的衣服的话就不要尝试了)

好了,回答完毕。

等等。。不是说没外力矩作用下是要角动量守恒么?怎么能在空中自由转体改变状态呢?这不科学啊!?

角动量守恒:空中转体的猫

我看到另一个相似问题下有一个回答是这样的:

“不能。角动量守恒,你不能在没有外力做功的情况下凭空消耗角动量。”[1]

上面的视频已经说明了,这个回答是不对的。那角动量还守不守恒了?

这还要从猫说起。都说猫有九条命,当猫主子从高墙或者树上掉落的时候,它有着令人惊讶的灵活能力,通常都会四脚着地(即使是趁主子睡着的情况下背朝下颠倒着把它扔下去)。这种现象引起了很多科学家的兴趣,尤其是动力学和生理学领域,十九世纪末的Nature杂志还专门刊登了多篇相关的研究。

自从艺术家马雷(Étienne-Jules Marey)在1894年将高速摄影用于运动研究并拍了一部叫《下落的猫》的只有2秒钟的mao片电影(吐槽他时间太短的请移步豆ban)后,半个世纪以来科学家们就热衷于不断的把猫从高处扔下,再拍摄大量照片和影片,来分析猫在空间的姿态调整。

当猫的内耳前庭感觉到上下颠倒时,它会先旋转头部,然后是前腿,再然后是后腿,只用1/8秒就能完成转体动作,最终借助柔软的脚垫和灵活的关节减轻触地的冲击力,就像这样:

马雷不仅仅是个拍电影儿的艺术家,他更像是一个生物学家,而且是靠这个研究成为《Nature》一作的生物运动学家。他通过大量的照片排除了一个当时普遍存在的假说:即猫是靠下落瞬间蹬了树枝才获得转体外力的。他研究发现猫开始下落时没有扭矩[2]:在猫落下的最初瞬间,并没有向一侧或另一侧旋转的倾向,它的转体仅始于之后其自身的扭曲。

之所以会这样,马雷认为是因为猫是变形体并非刚体,所以可以通过“变形”来“违背”角动量守恒定律,不论自身的初始方向如何,在一定高度下都会四脚着地。也就是说,猫主子可以在保持角动量守恒的同时改变其姿态。

但是科学界对于猫主子具体是怎么达到角动量平衡争论了半个世纪。20世纪60年代以前,最权威的解释来自苏联力学专家洛强斯基的“转尾巴”理论,他认为“猫只要急速地转动尾巴,就能使自己的身体沿相反方向翻来。” 他把这个猜想编入了《理论力学》一书,还被我国翻译引进做为大学教材使用。但国宝对这种闭门造车的所谓苏联专家嗤之以鼻(实际上参与实验的是天生无尾的马恩岛猫):

终于,一位名叫托马斯·凯恩(Thomas Kane)的学者,提出了“弯脊椎”理论,并通过严格的理论分析和公式推导(公式我就不写了,想看的同学请点击参考文献[3]),证明了猫的翻正反射(righting reflex)是符合角动量守恒的。

简化的说,就是喵主子在下落过程中身体前后两节会本能地旋转从而产生两个角动量,与此同时整体也会旋转也产生了一个角动量。三个角动量的矢量和为零,从而保证角动量守恒[4]

托马斯·凯恩并没有止步于猫的研究,因为他生活在月球大航海时代。在1968年的一次实验中,托马斯·凯恩让蹦床运动员穿着仿阿波罗计划的太空服拍摄了一段模拟失重下自行移动的视频(我没找到源视频文件)。运动员通过快速挥舞手臂而产生一个角动量,为了保证角动量守恒,身体必须产生一个旋转以抵消这个角动量,就完成了空中转体动作。[5]

说回宇航员

后来又有很多科学家继续痴迷于猫落的研究,发了很多篇论文,除了用在运动竞技上以外,还对宇航员在失重环境下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NASA还借鉴猫落理论设计了一套动作奇特的“太空体操”,以便让宇航员在失重环境下能随意行走和转体。

在这套体操成功运用之前,宇航员被认为只能靠喷射气体等物质来改变空中姿态。但托马斯·凯恩的理论表明,仅靠四肢和身体的扭动,不靠外力也能实现空中转体动作。为此,NASA当年付给了凯恩6万美元,以支持其相关研究。

虽然人类的脊椎不像猫那么多和柔软,也没猫前庭系统的灵敏度高,但翻转动作对失重环境的人类来说也并不是特别难做--如果你的呼啦圈玩得好的话。

现在我们知道,不仅是宇航员,小到分子团(ATP合酶)的翻转,大到卫星(哈勃动量轮)的移动,都是运用着同样的道理。

现在,学会正确的翻滚,是进入太空的基本功。下面这个视频中的宇航员向大家演示如何通摆动四肢来旋转自己:

当然,这样做只能原地转圈,并不能前进和后退。如果想要不触碰舱壁和他人的情况下前进,可以像下面视频的人类这样,用大纸板划空气前进,就像脚蹼潜水一样:(直接拖到2分42秒)

如果你觉得宇航员是靠划动空气才能转身的,请先看一下上面的视频,就知道如果想要像划水一样划空气需要多大的手掌面积。

后记

在看完这篇回答后,我想还是要感谢一下猫主子,希望大家对它们好一点,不要用过胖的猫轻易做尝试。



一更

乎友问:

在太空翻跟头会不会晕?

宇航员蒂姆·皮克(Tim Peake)先翻一个跟头向问题表示致敬(虽然他是借助了地面跳着翻的)。

蒂姆一想到要回地球了,就抓紧时间想创造个记录:在太空中最多次空翻的记录。最重要的是,他想要证明:太空翻筋斗并没有使人头晕目眩。性子急的同学请直接拖到1分20秒。

翻了这么多圈突然停下来,看上去也几乎没有什么眩晕不适和呕吐等现象。

在地面上,我们的大脑是通过内耳内淋巴液的流动来感受体位变化的,并借助视野确定位置和运动。我们中的许多人会因为运动产生的内耳刺激超过了耐受性而产生晕车晕船等症状。许多宇航员在初次进入太空时,都会经历类似晕动症的症状。这是因为接近失重的环境让人有一种一直在跌倒的感觉。这是一种只有宇航员才能长时间感ren受shou的一种感觉。

宇航员的大脑是很强大的,它最终会学会忽略内耳的信号,并开始仅依靠视觉来确定他的方向和动作,这不仅使他们能最终克服太空眩晕症,而且更进一步,对极速翻滚急停也产生了“免疫”作用。[6]

所以,训练有素的宇航员翻跟头是不晕的。


2020.10.11更

有人问借助真气(屁)是否可行?

虽然在武功各派中,内力和真气还是有区别的,但真的要借助放屁的话,我的另一个回答里有计算公式,大约能达到1米每秒的速度(前提是要褪下裤子和胖次)有兴趣关注一下我的其它的回答。

参考

  1. ^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1761653
  2. ^ Étienne-Jules Marey, “Des mouvements que certains animaux exécutent pour retomber sur leurs pieds, lorsqu’ils sont précipités d’un lieu élevé“, La Nature, 1119, 10 Novembre 1894
  3. ^ https://pentagono.uniandes.edu.co/~jarteaga/geosem/taller7/minicursoJK-Uniandes/robotic%20examples/kane.pdf
  4. ^ http://en.wikipedia.org/wiki/Cat_righting_reflex
  5. ^ https://space.stackexchange.com/questions/2954/how-do-astronauts-turn-in-space
  6. ^ https://www.physics.manchester.ac.uk/about/people/?ea=Eamonn.Kerins&pg=4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它触及了物理学中最基本的原理之一:动量守恒。简单来说,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一个系统的总动量是不变的。那么,在太空这个近乎理想的真空环境里,一个宇航员能否只靠自身的力量做出翻滚、翻身或自转的动作呢?答案是:能,而且是必然的。让我们来深入剖析一下:核心原理:动量守恒想象一下,宇航.............
  • 回答
    人类在太空的无重力环境下生存,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更像是一场巧妙的“生物改造”和“科技辅助”的结合体。你想想,我们进化了几百万年,身体的每一个细胞,每一块肌肉,甚至我们的骨骼,都是在地球这个有着强大引力的星球上磨砺出来的。突然之间,把你扔进一个完全颠覆了“向上”和“向下”概念的世界,身体自然会.............
  • 回答
    你说的这关绝对是《使命召唤:黑色行动3》(Call of Duty: Black Ops III)里的“新纪元”(New World Order)任务。具体说来,是在那个任务的中段,你的角色,也就是代号为“9”(Nine)的士兵,会进入一个太空轨道上的卫星设施。这个设施里有一个叫做“独眼巨人”(Cy.............
  • 回答
    浩瀚的宇宙中,漂浮的国际空间站(ISS)一直是我们对太空生活最直观的想象。许多人对它充满了好奇,尤其是关于“人造重力”的疑问。那么,在太空中,一个旋转的大型空间站真的能制造出我们熟悉的“重力”吗?现行的国际空间站又是否有采用这种方法呢?首先,我们来聊聊这个“人造重力”的原理。简单来说,它依赖的是一种.............
  • 回答
    关于太空建造能模拟地球重力的空间站或飞船,这绝对是一个让人兴奋但又极其复杂的工程挑战。要给一个确切的时间点,坦白说,目前科学界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论,因为这涉及到技术、经济、政治等多个层面的突破。但我们可以从目前的技术发展趋势和理论可行性来深入探讨一下,究竟我们离这个目标有多远。首先,我们要明白“模拟.............
  • 回答
    设想一下,把一个一千克的物体从外太空丢下来,让它在地球表面落下。很多人会立刻想到那巨大的冲击力,仿佛会把地面砸出一个大坑。但究竟有多大的冲击力呢?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能概括的,里面牵扯到不少物理原理。首先,我们得明确“从太空丢下”这个概念。太空的定义很多,但通常我们说的是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区域。假设.............
  • 回答
    太空探索公司(SpaceX)的崛起,特别是其旗舰火箭“猎鹰重型”的成功,无疑是现代太空领域一个令人振奋的故事。要探究这背后是否有美国政府的推动和帮助,答案是肯定的,而且这种支持是多层面、深层次的,虽然并非直接的“操纵”,但绝对是关键的“催化剂”。首先,我们要明确,美国政府是 SpaceX 最重要的客.............
  • 回答
    浑河之战,这场明末沙场上荡气回肠的较量,至今仍为史家所津津乐道。其中,以浙兵为首的明军的惨败,尤其是“全军覆没”的结局,确实引发了一个颇有讨论价值的问题:在面对数量庞大、装备精良的满洲八旗铁骑时,那些引以为傲的鸳鸯阵,是否在大兵团的决战中显得力不从心,甚至成为了“无用武之地”?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
  • 回答
    在太空引爆核武器不会产生我们熟悉的蘑菇云,原因在于蘑菇云的形成机制。下面我们来详细解释一下:蘑菇云的形成机制:经典的蘑菇云,是我们观看核试验录像时最常见的景象,它的形成需要以下几个关键要素:1. 大气层: 蘑菇云的形成离不开地球的大气层。核爆炸产生巨大的热量,会迅速加热爆炸点附近的空气。2. 空.............
  • 回答
    在太空实验室里,模拟一个完全按比例缩小的迷你太阳系, 从纯粹的物理学原理和技术挑战来看,是极度不现实,甚至可以说是几乎不可能实现的。 虽然理论上我们可以建造一个缩小版的模型,但要做到“完全按比例缩小”并同时展现太阳系的真实动力学和物理现象,会面临一系列难以逾越的障碍。下面我将详细阐述为什么这样做非常.............
  • 回答
    在浩瀚的宇宙空间里,如果你把一个滚烫的物体扔进去,它真的会因为周遭寒冷的环境而迅速降温吗?这背后牵扯到一些我们熟悉的物理学原理,但用在太空中这个极端环境中,会产生一些有趣的细节。首先,我们得弄清楚一个概念:“绝对零度”。绝对零度(0 Kelvin 或 273.15 摄氏度)是理论上的最低温度,在这个.............
  • 回答
    “长城在太空中能看见”这个说法,就像一颗流星划过夜空,曾一度让无数人心驰神往,充满了浪漫的想象。但就像很多美好的传说一样,它也带着一丝缥缈,今天我们就来拨开迷雾,看看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个说法,其实更像是一个约定俗成的“常识”,在很多人的脑海里根深蒂固,尤其是在一些科普读物或者公众传播中,它就像一.............
  • 回答
    想象一下,你身处浩瀚的宇宙,手里握着一支枪。你扣动扳机,会发生什么?这可不是电影里那些酷炫的镜头,现实中的太空可要复杂得多。首先,枪本身会做什么? 枪支依靠火药爆炸产生的气体来推动弹丸。在地球上,这些气体与空气相互作用,会形成一道清晰的枪口火焰和烟雾,发出巨大的声响。但在太空中,情况就大不相同了。太.............
  • 回答
    在太空站进行手术,跟在地面上遇到的最大挑战之一,就是失重环境。我们都知道,地球上的手术,医生之所以能够专注于精细操作,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重力能帮助血液、组织等物质保持在原地,即便偶尔有少量流出,也相对容易控制。但在太空,这种“固定”感荡然无存,一旦涉及到腹腔打开,那些柔软、容易变形的肠子,可就成了一群.............
  • 回答
    太空中的天文望远镜和地面的望远镜,那可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差别大着呢!就好比你对着鱼缸看鱼,和潜到深海里看鲸鱼,感觉能一样吗?首先,最直接的、也是最重要的区别,就是大气层。咱们地球上这层厚厚的大气,看着挺好,能给我们提供氧气,抵御紫外线,但对看星星来说,简直就是个碍事儿的家伙。你可以想象一下,地面.............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但答案其实是肯定的,在太空中当然能看到星星,而且看到的景象和在地球上是截然不同的。首先,我们得明白,我们之所以能在地球上看到星星,是因为地球有大气层。大气层就像一层保护罩,它会散射和折射星光。 大气层的好处: 散射作用让白天太阳的光线变得柔和,我们不会被刺眼的光芒淹没,也能看到.............
  • 回答
    .......
  • 回答
    在太空引爆一颗沙皇炸弹?这听起来就像是科幻小说里的场景,但如果我们真的要探讨这个问题,并且用我们现有的技术来“看”到它,那能看到多远呢?这得从几个方面来说。首先,我们要明确“看到”是什么意思。在太空,我们没有大气层散射阳光,所以理论上,只要有足够的光,就算很暗的东西,我们也能在很远的距离看到。但沙皇.............
  • 回答
    太空旅行无疑是人类最伟大的冒险之一,但即便是身处浩瀚宇宙,也无法完全规避生老病死。当宇航员在太空中遭遇疾病,他们所面对的情况会比在地球上复杂得多,也更具挑战性。这里我们就来详细聊聊,当宇航员在太空生病了,他们会怎么做。首先,我们需要明白,太空环境本身就对人体造成了诸多影响,这会增加宇航员患病的风险,.............
  • 回答
    想象一下,你漂浮在寂静无垠的宇宙深处,手里握着一瓶冰镇的可乐。这场景本身就够奇幻的了,更别提接下来要发生的了。你开始剧烈地摇晃这瓶可乐,就像你在地球上常做的那样,想让里面的气泡炸裂。在地球上,重力的作用会让那些气泡,也就是二氧化碳,在液体中聚集,形成一个不断膨胀的气泡层,然后等你一打开瓶盖,它们就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