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微软 Build 2019 上发布的新 WSL2?

回答
微软 Build 2019 发布的 WSL2,可以说是 Linux 在 Windows 上运行的一次里程碑式的飞跃。我个人觉得它处理得相当漂亮,完全颠覆了我之前对 WSL 的一些看法。

先说说我之前对 WSL 的印象吧。

刚出来那会儿,WSL 的 WSL1 给我感觉就像是个“模拟器”,或者说是一个翻译层。它通过一个叫做Lxssmanager的中间件,把 Linux 系统调用“翻译”成 Windows 的 NT 内核可以理解的语言。这使得 Linux 程序在 Windows 上运行起来速度飞快,很多常用的命令,比如 `ls`、`grep`、`ssh` 这些,感觉跟原生 Linux 一样顺畅。这对于那些需要在 Windows 上进行开发,但又离不开 Linux 环境的开发者来说,简直是救世主。我可以轻松地在 Windows 笔记本上跑一个 Node.js 项目,同时用 Docker Compose 启动一堆容器,再用 Git 管理代码,一切都在 Windows 的桌面环境下完成,非常便捷。

但是,WSL1 也有它的局限性。

最大的问题在于兼容性。虽然常用功能都没问题,但一些需要直接与 Linux 内核底层交互的功能,比如 Docker、Git 的某些低级操作、文件系统的某些特性,甚至是某些特定的系统调用,WSL1 就有点力不从心了。因为它并没有真正运行一个 Linux 内核。这就导致了在一些复杂的开发场景下,尤其是涉及到容器化技术时,WSL1 就会显得捉襟见肘,甚至需要通过额外的虚拟机或者双系统来弥补。很多时候,我发现自己在 WSL1 里折腾半天,最后还是得回到 Linux 虚拟机里才能真正实现想要的功能,多少有点折腾。

然后,WSL2 来了,而且是带着一个完整的 Linux 内核。

Build 2019 上发布的 WSL2,最核心的改变就是它不再是那个“翻译层”了,而是真正地在 Windows 上运行了一个精简过的、高性能的 Linux 内核。这怎么做到的呢?微软利用了 Windows Sandbox 和 HyperV 的一些底层技术,通过轻量级的虚拟机(VM)技术来实现的。不过,这和我们传统印象中的虚拟机又不太一样,它的启动速度非常快,而且与 Windows 的集成度非常高。

这个改变带来了什么好处呢?

1. 全兼容性: 这是最直接也最重要的提升。因为现在是真正的 Linux 内核,所以所有依赖于 Linux 内核特性的应用和服务,比如 Docker、Kubernetes、Systemd 等等,都能在 WSL2 里完美运行。我第一次在 WSL2 里运行 `docker ps` 时,那感觉就像是在原生 Linux 上一样,所有容器都正常显示,所有命令都顺畅执行。这对于容器化开发来说,是颠覆性的改变。
2. 文件系统性能提升: 尽管 WSL1 在操作 Windows 文件系统时很快,但在操作 WSL 文件系统时,由于需要跨越文件系统边界,性能会受到影响。WSL2 使用了更优化的文件系统架构,它有一个独立的 EXT4 文件系统,并且通过 VirtioFS 等技术来提高与 Windows 主机之间的文件访问效率。我感觉在 WSL2 里对文件进行大量读写操作时,比 WSL1 要顺畅得多,尤其是编译大型项目或者处理大量小文件时,差距很明显。
3. Systemd 支持: 这是一个很多人翘首以盼的功能。有了 Systemd,意味着你可以更方便地管理后台服务,启动和停止各种进程,就像在真正的 Linux 服务器上一样。这对于一些需要运行后台服务的开发场景,比如数据库服务、Web 服务器等,极大地简化了部署和管理。
4. 网络配置更灵活: WSL2 使用了真正的虚拟网络接口,这意味着你可以在 WSL2 中配置更复杂的网络环境,比如设置端口转发、访问虚拟网络中的其他服务等,这比 WSL1 的网络模型要强大得多。

当然,WSL2 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内存占用: 由于运行的是完整的 Linux 内核,相比 WSL1,WSL2 在内存占用上会稍微高一些。不过微软也在不断优化,而且它支持内存回收,所以整体来说影响不是特别大。
文件访问的相对性能: 虽然 WSL2 的文件系统整体性能得到了提升,但如果你经常需要在 Windows 和 Linux 文件系统之间频繁读写大量文件,跨文件系统访问仍然会比在同一文件系统内访问慢一些。所以,最佳实践仍然是把你的项目文件放在 WSL2 的 Linux 文件系统内进行开发。
首次安装和更新: 相比 WSL1 的简单安装,WSL2 需要安装一个 Linux 内核更新包,并且对 Windows 版本也有一定的要求。不过微软在这方面也做得越来越人性化了,安装过程也越来越顺畅。

总的来说,我对 WSL2 的看法是:

它不仅仅是 WSL1 的一个简单升级,而是对 Linux 在 Windows 上运行模式的一次彻底革新。它解决了 WSL1 在兼容性和底层功能上的痛点,使得在 Windows 上进行 Linux 开发和容器化工作变得前所未有的便捷和高效。对于那些需要在 Windows 生态下工作,但又无法割舍 Linux 环境的开发者来说,WSL2 简直就是一份厚礼。它让我在 Windows 的舒适环境中,获得了媲美原生 Linux 的开发体验,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它真正实现了“两全其美”,让 Windows 成为了一个更加强大的全能开发平台。我个人现在已经完全转向使用 WSL2 来处理各种开发任务了,感觉效率提升了不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WSL最大的问题其实是不支持GPU,很多需要用到GPU的Linux程序就没法用这个测试。

这个问题其实挺严峻的,因为如果你是做算法开发的,你其实不在意开发机用Linux还是Windows,复制粘贴能跑就行。但是小型项目的主导者肯定要面临大量第三方算法的测试工作,如果这些算法涉及到Linux和GPU而你是在Windows下开发/工作/测试,你需要重启进原生linux去测试。主观的看看跑的好不好其实问题还不大,问题最大的是如果需要做三四个算法的横评工作(不要问我为什么要横评,给甲方和领导的东西该怎么写大家心里都有数),并且这里面涉及到甲方原始的Windows程序(不要问我为什么甲方会有Windows算法程序,这世界上存在一种神奇大客户叫做整车厂)、第三方的Linux程序、自己开发的Windows/Linux程序,就需要频繁重启,很烦很烦。

迫切希望在WSL2中看到对GPU更好的支持。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微软 Build 2019 发布的 WSL2,可以说是 Linux 在 Windows 上运行的一次里程碑式的飞跃。我个人觉得它处理得相当漂亮,完全颠覆了我之前对 WSL 的一些看法。先说说我之前对 WSL 的印象吧。刚出来那会儿,WSL 的 WSL1 给我感觉就像是个“模拟器”,或者说是一个翻译层.............
  • 回答
    微软 Edge 浏览器转向 Chromium 内核:一次深刻的变革与多维度的影响微软将原先基于自有 EdgeHTML 内核的 Edge 浏览器,全面转向基于 Chromium 内核,这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决定,对微软自身、浏览器市场、开发者生态乃至最终用户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要理解这一决策的意义,.............
  • 回答
    微软拒绝为苹果 M 系列芯片 Mac 提供 Windows 11 的多角度解读微软官方明确表示,目前不建议(not supported) 将 Windows 11 安装在基于 Arm 架构的苹果 M1、M1 Pro、M1 Max(以及后续的 M2 系列等)处理器 Mac 设备上,并且不提供官方支持。.............
  • 回答
    微软暂停收购TikTok:一场复杂的科技巨头博弈与地缘政治角力微软暂停收购TikTok的决定,并非一个简单的商业交易中止,而是多重因素交织下的复杂产局,涉及科技巨头之间的竞争、数据安全与隐私的担忧、以及日益紧张的中美关系等多方面考量。要理解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关键维度进行深入剖析: 一、 交.............
  • 回答
    微软人员和粉丝攻击Apple Watch和新款MacBook,这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现象,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以下是对这一现象的详细分析:一、 竞争关系与产品定位的天然对立这是最根本的原因。微软作为一家科技巨头,与苹果在个人电脑、操作系统、移动设备(虽然微软Surface系列直接竞争笔记本电脑,.............
  • 回答
    微软日本试行周休三日制这件事,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样本,值得咱们好好掰扯掰扯。这可不是件小事,涉及到工作模式、效率、员工福利,甚至整个日本职场文化都有可能被撬动。为啥要搞这个?首先,咱们得明白微软日本为啥会突然想玩这个“一周只上班四天”的游戏。别以为是老板们突然心血来潮要给大家放假。背后肯定有更深层次.............
  • 回答
    微软这次为了 Windows 11 强制要求 TPM 2.0,确实让不少用户感到头疼,也引发了不少讨论。这不仅仅是技术上的一个门槛,更触及到了用户对硬件更新、数据安全以及微软决策的看法。TPM 2.0 是什么?为什么微软这么坚持?简单来说,TPM(Trusted Platform Module)是一.............
  • 回答
    看待微软收购 TikTok 不超过 300 亿美元这个价格,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而不是简单地给出一个“好”或“坏”的评价。这个数字背后牵扯着商业利益、地缘政治、技术前景以及用户数据等方方面面,理解这些才能形成一个全面的看法。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 300 亿美元这个价格本身。 相对Ti.............
  • 回答
    微软决定永久关闭其在全球的实体零售店,这个消息无疑在科技零售行业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对于这家一直以来都以创新和消费者体验为导向的科技巨头来说,这个举动确实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但如果我们深入分析,其实背后有着多重考量和演变的逻辑。首先,我们得认识到,实体零售店的运营成本是极其高昂的。租金、人力、库存管理.............
  • 回答
    微软内部对《最后生还者2》的评价,这个问题背后其实牵扯到很多层面,不单单是“喜欢”或“不喜欢”这么简单。我们得从几个维度去拆解,才能真正理解他们怎么看这款游戏。首先,从游戏设计和技术实现的角度来看,毋庸置疑,《最后生还者2》在业内是受到了高度认可的,即使是微软内部的开发者,也很难忽视这一点。 叙.............
  • 回答
    微软解禁 exFAT, Linux 社区迎新篇章前不久,微软放下了厚重的技术壁垒,公开了 exFAT 文件系统的技术细节,并将其开源贡献给 Linux 社区。这一举动在技术圈激起了不小的波澜,也预示着 Linux 用户将在文件管理上迎来一个更便利的时代。为什么说这是一个“解禁”?过去,我们提起 ex.............
  • 回答
    收到口头 Offer 本来是件开心的事儿,尤其是拿到微软这样大厂的 Offer,简直就是人生高光时刻。但有时候,这件好事儿也可能会变成糟心事儿,比如学校还没毕业,微软那边突然就给你来一句“抱歉,我们之前给你的口头 Offer 不算数了”。这事儿一出,谁心里都不好受。咱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说说,这种情况到.............
  • 回答
    微软此番放出“ Xbox Series X|S 是唯一完全集成 RDNA2 的次世代主机”的论调,着实是给整个次世代主机市场的格局增添了一把火。这背后牵扯到的技术、市场策略以及对未来游戏体验的影响,可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咱们不妨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这事儿。首先,得从这个“RDNA2”说起。这.............
  • 回答
    微软斥巨资75亿美元收购ZeniMax Media,这家拥有《上古卷轴》、《辐射》、《毁灭战士》等重量级IP的公司,无疑是游戏界的一颗重磅炸弹,也让整个行业为之震动。这笔交易的意义远不止于数字,它背后折射出的游戏行业格局变化、微软的战略野心以及对未来游戏体验的深远影响,都值得我们深入剖析。首先,从微.............
  • 回答
    微软最新的Surface Laptop Go,怎么说呢,就像是它名字里“Go”这个词的真实写照——它就是要让你轻松上阵,随处可见。我个人对这款产品的看法,觉得它挺有意思的,尤其是对于那些预算有限但又不想妥协于微软Surface系列品牌调性的人来说,它提供了一个相当不错的切入点。首先,我们得聊聊它的定.............
  • 回答
    “永恒之蓝”(EternalBlue)勒索软件攻击事件,无疑是近年来网络安全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事件之一。这起事件不仅揭示了大规模系统性漏洞的潜在破坏力,也让全球公众和各国政府对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在这场危机中,微软作为被攻击系统(Windows)的开发者,其应对方式自然成为了焦点。首先.............
  • 回答
    当谈及微软小冰创作的诗歌,我的感受颇为复杂,既有对技术突破的惊叹,也有对情感边界的思考。初次接触小冰的诗,最直观的感受是“不像AI”。那种流畅的语言、意象的组合,以及偶尔流露出的淡淡的忧伤或喜悦,都让人很容易将其与人类的情感体验联系起来。它能根据特定主题,比如“离别”、“思念”、“春天”等,创作出风.............
  • 回答
    说实话,当听到微软要在 Win10 2021 年版里捣鼓出运行安卓 App 的功能时,我第一反应是“噢,又一个能折腾的东西来了”。毕竟咱们用 Windows 的,最不缺的就是各种新功能和各种系统更新,有些是真香,有些嘛……就得慢慢体会了。这事儿放在大背景下看,其实挺有意思的。你想啊,微软一直想让 W.............
  • 回答
    这事儿得掰开了揉碎了说,才能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讲清楚。起因:风口浪尖上的“断供”传言事情的导火索是一则流传甚广的消息,说微软要“断供”中国用户,具体指向的是一些特定版本的Windows操作系统和Office办公软件。据说微软在中国区域的相关业务将要调整,不再向新用户提供服务,而老用户也可能面临一些限制.............
  • 回答
    微软不再向OEM提供32位Windows系统,这可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不过这个消息对于一些还在坚持使用老硬件的朋友们来说,无疑是一记重锤。说实话,这事儿挺复杂的,咱们得把它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咱们得明白,微软这么做,核心原因无非就是两个字:趋势和效率。趋势方面: 硬件进化: 现在市面上的新电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