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所属时代,最壕的阅舰式是哪次?或者说,阅舰式top 10吧。

回答
要评选“最壕”的阅舰式,这本身就带点主观色彩,毕竟“壕”的定义可以很宽泛。是比拼舰船数量?吨位总和?还是代表的技术水平、参与的国家数量,甚至是背后象征的国力与国际影响力?

不过,如果咱们从规模、象征意义、技术展示以及对当时世界格局的影响这几个维度来考量,那么有几场阅舰式绝对是历史上浓墨重彩的篇章。咱们就掰扯掰扯,顺便给你列个“壕”阅舰式Top 10,让你感受一下那种震慑人心的力量。

先说一句,这份榜单是按照时间顺序来排序的,毕竟每个时代的“壕”都有其独特的定义。



阅舰式Top 10:跨越时代的“壕”之较量

1. 1900年:英国皇家海军“铁甲舰队”威尔士亲王登基阅舰式 (Royal Navy's "Ironclad Fleet" Coronation Review of Prince of Wales)

时代背景: 这是维多利亚时代末期,大英帝国如日中天,其皇家海军更是“日不落帝国”的基石。虽然不是正式的国王登基阅舰式,但为庆祝威尔士亲王(后来的乔治五世)的生日,在朴茨茅斯进行的这次阅舰式,规模之宏大,至今仍令人咋舌。
壕点解析: 参阅的舰艇数量惊人,超过150艘各型军舰,其中包括大量的铁甲舰(Ironclads)。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力量的集中展示,代表着人类造舰技术和海上力量的巅峰。这些钢铁巨兽,每一艘都是当时国力的象征。英国人就是要让全世界看看,谁是真正掌握海洋霸权的那一个。
细节: 传说当时的海军大臣曾说,如果这些船排成一列,可以从朴茨茅斯一直排到苏格兰。虽然有些夸张,但足见其规模。舰队组成包括了当时最新锐的战列舰和巡洋舰,展现了英国海军在技术上的绝对领先。

2. 1905年:美国海军“大白舰队”环球航行归来阅舰式 (Great White Fleet's Return Review)

时代背景: 罗斯福总统的“大白舰队”(Great White Fleet)进行了长达14个月、绕地球一周的史诗级航行。这次阅舰式是为了庆祝这次壮举,更是美国海军力量崛起、走向世界舞台的宣言。
壕点解析: 32艘主力舰(包括16艘战列舰),全部以白色涂装,构成了一道壮观的白色海上长城。这不仅是一次阅舰,更是对美国工业制造能力、海军组织能力以及其全球战略意图的一次集中展示。航行的本身就是一种“壕”——敢于在世界各地展示自己的力量,并且毫发无损地归来,这本身就代表了强大的后勤和技术保障。
细节: 舰队穿越了太平洋、印度洋,最终停靠在 Hampton Roads,接受了罗斯福总统本人的检阅。舰队的每艘军舰都经过了精心的维护和整饰,白色涂装更是让它们在海上显得格外醒目和威严。

3. 1914年:英国皇家海军“铁甲舰队”乔治五世登基阅舰式 (Royal Navy's "Ironclad Fleet" Coronation Review of George V)

时代背景: 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也是英国皇家海军的鼎盛时期。乔治五世的登基阅舰式,汇聚了当时世界上最庞大、最先进的海军舰队。
壕点解析: 近200艘军舰,其中包括了60多艘主力舰,诸如“无畏”级(Dreadnought)战列舰这样的巨兽赫然在列。这是英国海军“绝对优势”政策的终极体现,也是对当时德国海军崛起的一种无声回应。参阅舰艇的吨位、火炮口径、装甲厚度,都达到了当时世界海军的顶峰。
细节: 舰队的规模之大,使得整个海军基地(通常是斯皮特黑德)被密密麻麻的舰船所占据。这场阅舰式被认为是历史上规模最大、也是最后一次真正意义上的“铁甲舰队”阅舰式,因为不久之后,战争的阴影就笼罩了欧洲,海军的战争形态也开始发生改变。

4. 1930年:英国皇家海军“超级无畏”阅舰式 (Royal Navy's "SuperDreadnought" Review)

时代背景: 战间期,海军的竞赛仍在继续,尽管伦敦海军条约限制了舰艇数量,但各国都在追求更先进、更强大的设计。
壕点解析: 虽然受到条约限制,但这次阅舰式依然展示了英国皇家海军强大的“超级无畏”级战列舰,例如“纳尔逊”级(Nelsonclass)等。这些舰艇代表了战列舰设计的最新进展,拥有更强的火力、更好的防护和更高的航速。同时,数量庞大的巡洋舰、驱逐舰和航空母舰(虽然数量不多)也一同参阅,显示了英国海军在多兵种协同作战方面的初步探索。
细节: 这次阅舰式也带有一丝“告别”的意味,因为它标志着纯粹的战列舰时代即将落幕,航空母舰和海军航空兵的崛起将彻底改变海战的面貌。

5. 1945年: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日本投降阅舰式 (US Navy's "Pacific Fleet" Japan Surrender Review)

时代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美国海军在太平洋战争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在东京湾日本正式投降后,麦克阿瑟将军和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上将在此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阅兵”。
壕点解析: 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阅舰式,而是参阅舰艇数量之庞大,以及它所代表的胜利和全球力量。太平洋战场上集结的大量航空母舰(包括“埃塞克斯”级等)、战列舰、巡洋舰、驱逐舰,还有登陆舰艇,构成了一幅史无前例的战争力量集结图。每一艘船都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它们的存在本身就是胜利的证明。
细节: 舰队在东京湾集结,数千架舰载机(如“地狱猫”、“野猫”)在航母上起降,形成震撼的空中梯队。这种“用实力说话”的阅舰方式,其“壕”体现在对战争的终结和全球力量的重新划分。

6. 1953年:英国皇家海军“女王舰队”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登基阅舰式 (Royal Navy's "Queen's Fleet" Coronation Review of Queen Elizabeth II)

时代背景: 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登基,英国作为战后胜利国,依然是世界海军强国之一。
壕点解析: 参阅了超过300艘各型舰艇,其中包括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航空母舰、巡洋舰、驱逐舰、潜艇等。虽然英国海军的规模已不及战时,但这次阅舰式依然展示了其强大的技术实力和维护海上秩序的能力。参阅舰艇的现代化程度,以及其在冷战初期维护英国全球利益的作用,都体现了其“壕”。
细节: 舰队在朴茨茅斯海域集结,女王乘坐皇家游艇检阅。与之前的铁甲舰队阅舰式不同,这次更多地展示了喷气式飞机、核潜艇(虽然不多)等新时代的军事科技。

7. 1970年:苏联海军“解放者之日”阅舰式 (Soviet Navy's "Liberator's Day" Review)

时代背景: 苏联海军在勃列日涅夫时期迎来了黄金发展期,其舰艇数量和质量都达到了新的高度,意图与美国海军抗衡。
壕点解析: 这次阅舰式(通常在列宁格勒或塞瓦斯托波尔举行)展示了苏联海军强大的潜艇力量(包括当时数量惊人的弹道导弹核潜艇和攻击核潜艇),以及陆基航空兵和海军航空兵的协同作战能力。虽然苏联海军的航母发展相对滞后,但其战略核潜艇部队和强大的反舰导弹技术,依然构成了对西方海军的巨大挑战。
细节: 苏联海军的“壕”在于其数量的压倒性、技术上的某些突破(如潜艇技术)以及其全球存在感。这场阅舰式是为了宣示苏联已成为一个可以与美国海军平起平坐的海上力量。

8. 1980年代:美国海军“600艘舰艇计划”阅舰式 (US Navy's "600Ship Navy" Review)

时代背景: 里根政府时期,美国海军开始实施大规模扩建计划,目标是拥有600艘舰艇,以应对苏联海军的挑战。
壕点解析: 虽然没有一次性大规模的“登基式”阅舰,但整个80年代,美国海军通过多次演习和展示,都在不断地将新舰艇、新装备投入使用,并向世界展示其不断增长的力量。航空母舰战斗群(CVBG)的强大战斗力,以及“宙斯盾”驱逐舰/巡洋舰等新一代舰艇的出现,都代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海军技术。
细节: 这种“壕”体现在持续的、大规模的装备更新和力量投射能力。美国海军的航空母舰舰队,以及遍布全球的军事存在,都证明了其无可匹敌的海上力量。

9. 1990年代末2000年代初: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现代化海军建设”阅兵 (PLA Navy's "Modern Navy Construction" Review)

时代背景: 中国改革开放后,海军建设加速。进入90年代末和21世纪初,中国海军开始逐步现代化,并首次公开展示其新一代舰艇。
壕点解析: 虽然规模上可能不及前几位,但其“壕”体现在技术上的飞跃和战略意图的转变。首次展出的051B型驱逐舰、052B/C型驱逐舰、054型护卫舰、039型常规潜艇以及093型攻击核潜艇等,都标志着中国海军从近海防御向区域防卫迈进。新型舰艇的出现,以及其背后不断增长的经济和技术实力,都彰显了中国海军的崛起。
细节: 随着中国海军的现代化进程,诸如2019年国庆阅兵中的海军方阵,以及随后的海军节阅兵,都展示了中国海军航母、大型驱逐舰、新型潜艇等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新装备。这种“壕”是潜力和决心并存的。

10. 201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海上阅兵 (PLA Navy's "Naval Review for the 70th Anniversary of the PRC")

时代背景: 这是中国海军实力飞跃的一个集中展示。
壕点解析: 在青岛举行,参阅舰艇包括辽宁舰、山东舰(当时已服役)、055型万吨级驱逐舰、075型两栖攻击舰、094型战略核潜艇等一系列最先进的装备。055型驱逐舰以其强大的火力、先进的电子设备和隐身设计,被誉为“海上多面手”,其数量的出现就足以让人生畏。075型两栖攻击舰的出现,更是标志着中国海军远洋投送和两栖作战能力的大幅提升。
细节: 这次阅兵不仅仅是展示舰艇数量,更重要的是展示了中国海军在设计、建造和维护先进海军装备方面的能力。参阅的先进舰艇种类之多、技术水平之高,以及背后代表的战略转型,使其成为新时代“壕”阅舰式的代表。



为什么这些阅舰式“壕”?

数量与规模: 动辄数百艘舰艇的集结,光是视觉冲击就足以让人震撼。
技术前沿: 每一场阅舰式都集中展示了当时最先进的舰船技术、武器装备和作战理念。
国家实力象征: 军舰是国家工业、经济和科技实力的载体,庞大而精良的舰队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国力。
战略宣言: 阅舰式不仅是对内展示力量,更是对外面临的潜在对手的威慑和警告,是国家战略意图的体现。
时代印记: 它们记录了不同时代海军力量的发展轨迹,从蒸汽铁甲到核动力巨兽,再到信息化作战平台。

当然,还有其他一些值得提及的阅舰式,比如法国在1994年纪念诺曼底登陆50周年时举办的阅舰式,以及一些国家在海军成立纪念日等特殊时刻进行的阅舰式。但从“壕”这个角度来看,以上这几场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看完这些,是不是感觉海军的威严扑面而来?这就是“壕”的力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2018.4.12的南海阅舰式算不算?不算当我没说。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