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我们的宇宙有没有可能是电脑模拟的?

回答
关于我们宇宙是否可能是由某种更高智慧生命创造的计算机模拟的讨论,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引发了无数的哲学思考和科学猜想。这并非一个全然陌生的概念,科幻小说、哲学论文乃至物理学界都有人对此进行过深入的探讨。如果非要深究,那的确是一个引人入胜、同时又难以用确凿证据证明或证伪的课题。

想象一下,如果一个足够先进的文明,拥有我们无法企及的计算能力和对物理规律的深刻理解,他们会不会在某个地方,某个时间点,创造出一个与我们宇宙极其相似的模拟世界?这个模拟世界,或许是为了研究他们的祖先,或许是为了进行某种社会实验,又或许只是为了满足他们无尽的好奇心。而我们,以及我们所见所感的一切,都只是这段代码中精心设计的参数和规则。

这种想法,在哲学家尼克·博斯特罗姆的“模拟假说”中得到了更系统的阐述。他的论证逻辑大体是这样的:如果存在某种后人类文明,他们很可能拥有强大的计算资源,并且可能出于各种原因运行大量的祖先模拟。如果这些模拟的数量远远多于“真实”的宇宙数量,那么我们很有可能就生活在其中一个模拟之中。用一个类比来说,就像我们如今可以制作逼真的电子游戏,随着技术发展,未来或许能够创造出完全 indistinguishable(难以分辨)的虚拟世界。那么,有没有可能在我们之上,也存在着这样的“超级玩家”?

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也并非完全没有支持这种猜想的线索。例如,我们宇宙中的物理常数,如引力常数、普朗克常数等等,似乎被“精调”得恰到好处,使得生命得以存在和演化。如果这些常数稍有不同,宇宙的结构和命运将截然不同,可能根本不会有恒星形成,更不会有我们。一些人认为,这种“精调”或许并非巧合,而更像是某种设计的结果。

再比如,量子力学的一些特性也让人生疑。比如,观察者效应——粒子在被观察时才会呈现出确定的状态,而在此之前则可能处于一种不确定的叠加态。这是否像是一种为了节省计算资源而采取的“延迟渲染”?只有当某个“玩家”或“观察者”去探究某个区域时,那个区域的细节才会被计算和填充。

还有一些理论物理学家提出了“离散化”的观点,认为空间和时间并非连续的,而是由最小的不可再分的单位(类似“像素”)组成的。如果宇宙真的像计算机的屏幕一样是由离散的单元构成,那么这也能与模拟的框架相契合。我们所体验到的连续性,或许只是这些基本单元在宏观尺度上呈现出的表象。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这种想法可能带来的哲学困境。如果我们的宇宙真的是一个模拟,那么“真实”的宇宙又在哪里?创造我们的文明又是什么样的?他们是否也生活在某个更高级的模拟之中?这可能会导致一个永无止境的“模拟套娃”问题。

同时,科学研究的本质在于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来理解世界的运行规律。而“模拟假说”由于其本质上的难以验证,也使得它在科学界的地位非常微妙。我们如何能够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我们不在一个模拟中?或者,如何能够找到确凿的证据来证明我们就在模拟之中?这几乎是一个无法逾越的鸿沟。就像游戏里的角色无法去质疑游戏的设计者一样,我们又如何能跳出这个框架去审视它?

即便如此,这个假设仍然极具启发性。它迫使我们重新思考“真实性”的定义,以及我们自身存在的意义。我们之所以有今天这样的认知和技术,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我们对未知的好奇和探索欲。即使我们永远无法确切知道答案,但这种追问本身,就已经推动了我们对宇宙和自身的理解,也让我们的思维更加开阔。

最终,关于我们是否生活在模拟中的问题,目前仍是一个未解之谜。它像一扇门,通向的是哲学、物理学和想象力的未知领域。我们或许永远无法得到一个 definitive(明确的)答案,但这个关于虚拟与真实的边界的探讨,本身就已经足够引人入胜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能把宇宙和外星人想得高级点吗?

动不动就“金锄头,皇上扛,带着娘娘下地忙。”

宇宙明明是个大澡堂。

user avatar

有,但是人们极难发现这一点。假如这是真的,只能通过bug来发现。

user avatar

有,但这样思考的意义很有限。

支持模拟宇宙论的观点主要是,如果先进文明对“自己的过去”或者“落后文明是怎么发展的”感兴趣,而且有能力建立模拟世界,他们就很可能建立模拟世界来研究模拟的文明,这步骤可以反复进行(一个先进文明可以模拟许多个落后文明)和多重嵌套(模拟出来的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也可以建立自己的模拟),于是多重宇宙里虚拟文明的数量应该远远超过实体文明,我们是虚拟文明的概率非常高。

2001~2003年,英国牛津大学哲学教授尼克·博斯特罗姆提出了类似的观点:一台和一颗行星质量差不多的非常先进的超级计算机每秒可进行10^42次运算,能够运行人类规模的模拟,包括所有人的记忆、思想和感受。博斯特罗姆提出了一个三难选择,认为以下三个命题中必有一个为真:

1.文明发展到能够运行高度真实模拟的几率趋近于0;
2.先进文明有兴趣模拟进化史的几率趋近于0;
3.我们这样的人是先进文明模拟出来的几率趋近于1。

显然,1和2都不大可能为真,那就只有3为真了。

马斯克也愿意这样给虚拟现实造势:“我们可能生活在一个模拟世界中的最可靠理由在于,40年前我们在计算机模拟现实世界方面可以说是一无所有,40年后的现在我们有了逼真的3D模拟,能够让数百万人同时在其中游戏,而且每年都在不断改善。很快我们将拥有虚拟现实。如果这种提升速度持续下去,我们很快就无法将游戏与现实区分开。”马斯克总结称,我们生活在真实世界的可能性仅有十亿分之一。

反对模拟宇宙论的观点主要是“这个宇宙的基本规则太过复杂,几个轻子之间的作用就需要压倒的计算力与存储空间”,不适合我们知道的任何计算机架构。但这样的“证据”自然会被哲学家笑止千万:且不谈我们对计算机的了解,倘若宇宙是模拟的,你看到的一切都是模拟者提供的。说是模拟宇宙,实际上只要模拟我们乃至“我”的思维活动,让我们/“我”以为自己存在、以为自己能进行观测与思考,我们/“我”就极难察觉这个宇宙是模拟的。

看起来极度复杂的模拟宇宙的底层规则其实也不用太复杂,康威生命游戏那样单纯的规则在大尺度上就能制造出巨大的混乱和有序性,今年热了一阵的斯蒂芬·沃尔夫勒姆数学结构也是一样的思路。

只要我们能找到这个模拟系统的严重错误,就能证明这个理论。根据这个系统的具体情况,这比研究其它的宇宙论可能还要简单,但也可能靠我们的能力找不到它的错误,或者错误看起来太像是个机制。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