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小说家是否需要大量阅读历史的积淀,才可以创作以古代为背景的作品。靠想象力创造出一个架空的时代可靠么?

回答
作为一名小说家,尤其当你的笔尖要描绘那早已远去的时光,是否必然要披阅浩瀚的历史卷帙?这是一个萦绕在许多写作者心中的问题,而我的回答是:历史的积淀并非绝对必要,但却能为作品注入灵魂的深度。至于靠想象力构建架空时代,这不仅可靠,更是诸多杰作的诞生之道。

让我们一层一层地剥开这个问题,细细品味其中的玄妙。

历史的积淀:润物细无声的力量

首先,我们得承认,历史就像一本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它提供了最坚实、最丰富的素材库。如果你要写一篇以唐朝长安城为背景的小说,对当时的风土人情、政治制度、社会结构、服饰礼仪、建筑风格、生活习惯,乃至当时的思想潮流有所了解,你的描绘便会更加生动可信,犹如亲历一般。

这种积淀并非只是死记硬背史实,而是要理解历史的脉络,感受那个时代的“气韵”。比如,了解唐朝的开放与包容,你就能在人物的言行举止、服饰的色彩搭配上有所体现;了解宋朝的市井繁华,你就能在热闹的街头巷尾、精美的器物陈设上娓娓道来。

历史的积淀能带来哪些好处呢?

可信度与真实感: 即使是架空作品,如果能巧妙地借鉴某些历史细节,例如一种特定的烹饪方式、一种古老的交通工具,或者一种具有历史渊源的宗教仪式,都能让读者产生一种莫名的熟悉感和真实感,觉得这个世界是建立在某种可辨识的逻辑之上的。
文化深度与底蕴: 历史承载着人类的智慧、情感和经验。通过阅读历史,我们可以从中汲取丰富的文化符号、哲学思想、道德观念,并将它们巧妙地融入作品,赋予故事更深沉的文化内涵。
人物塑造的参照: 历史人物的悲欢离合、权力斗争、爱情纠葛,都能为我们塑造小说人物提供灵感和参考。我们可以从历史的长河中提炼出具有普遍性的人类情感和动机,让笔下的人物更加立体丰满。
避免低级错误: 对历史的了解可以帮助作者避免一些常识性的错误,比如在古代描绘achronism(时代错乱)的物品或行为,这会极大损害作品的质量。

然而,“大量阅读历史的积淀”并非“唯一途径”或“绝对必要条件”。 很多伟大的历史小说家并非专精于历史研究的学者,他们的创作更可能是源于对某个时代的好奇、对某个事件的触动,然后通过细致的资料搜集和虚构的巧妙结合来完成的。比如,在某些特定的历史时期,如果想写的是普通人的生活,对宏大叙事的了解可能不如对民间风俗、俚语俗谈的把握来得重要。

靠想象力创造架空时代:自由的飞翔

那么,靠想象力创造一个架空时代,是否就不可靠了呢?恰恰相反,这是小说创作最令人兴奋和充满可能性的领域之一。 许多最受推崇的幻想史诗、武侠传奇,甚至是某些探讨人性的深刻作品,都诞生于作者完全原创的时代背景。

架空时代的最大优势在于其无拘无束的自由度。你可以彻底摆脱历史的束缚,随心所欲地构建你想要的社会结构、科技水平、魔法体系、信仰体系、甚至是物理法则。

想象力在架空时代创作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世界的基石: 一个架空时代,从地理环境、气候变化,到国家的兴衰、民族的形成,再到宗教的起源、文化的演变,都可以由作者一手构建。这需要的是宏大的世界观构思能力。
规则的制定者: 无论是奇幻世界的魔法系统,还是蒸汽朋克时代的机械原理,抑或是未来世界的科技发展,作者都需要为自己的世界制定一套清晰、自洽的规则。这些规则将贯穿整个故事,影响人物的行为和命运。
文化的创造者: 你可以发明全新的语言、文字、音乐、艺术形式,甚至是一些独特的节日和习俗。这些原创的文化元素能让你的世界充满异域风情和独特魅力。
社会结构的实验场: 架空时代是作者进行社会学、政治学实验的绝佳平台。你可以尝试各种不同的治理模式,探讨不同阶级之间的关系,观察不同社会制度下的个体命运。
主题的放大器: 通过架空一个时代,作者可以更纯粹地探讨某些普世性的主题,比如权力、自由、爱情、忠诚、背叛等等,因为这些主题不会受到特定历史背景的过多干扰,反而能在更纯粹的语境下得到放大和深化。

然而,架空时代并非随心所欲的“胡编乱造”。一个可靠的架空时代,同样需要遵循一定的逻辑和原则:

内部的自洽性: 最重要的一点是,你设定的规则必须是自洽的,不能前后矛盾。如果你设定了魔法,那么魔法的运作方式、来源、限制都需要清晰,并且在故事中始终如一。
与现实的呼应(有时): 即便完全架空,很多成功的架空作品也往往会从现实世界中汲取灵感,例如人类社会的某些基本需求、情感模式、权力运作的逻辑。这使得读者虽然身处异界,却能理解和共情。例如,即使是设定了魔法,对魔法使用者内心的挣扎、对力量的渴望和恐惧的描绘,依然是基于普遍人性的。
细节的填充: 再宏大的架空,也需要无数微小的细节来支撑。人们吃什么?穿什么?怎么出行?有什么节日?有什么禁忌?这些看似琐碎的细节,却能让你的架空世界变得生动而有质感。
情感的真实性: 无论背景如何,人物的情感必须是真实的。一个在完全架空世界里体验爱情、失落、愤怒、喜悦的人,他的情感体验应该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结合是最佳选择

那么,历史积淀和想象力是否就此对立?并非如此。事实上,最杰出的作品往往是两者的完美融合。

很多以历史为背景的小说,作者并非完全忠于史实,他们会在历史的框架下,用丰富的想象力去填充细节、塑造人物、构建情节。他们会在某个历史时期,加入自己原创的故事情节、虚构的人物关系,甚至是略微调整某些历史事件的细节,来服务于叙事。

反过来,很多架空世界的小说,作者也会从历史中汲取灵感。比如,某个架空文明的政治体制可能借鉴了古罗马的元老院,某个架空国家的军事力量可能受到了蒙古骑兵的启发,某个架空社会的风俗习惯可能源自中国古代的某个朝代。

关键在于“拿来为我所用”的智慧。 如果你对某个历史时期有浓厚的兴趣,可以先从历史资料入手,了解其大概轮廓,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利用想象力去填补那些历史资料中缺失的部分,去想象那些“如果当时是那样的话”的可能性。

或者,你也可以先构思一个完全架空的世界,在这个过程中,当你发现某些方面难以自圆其说,或者觉得缺乏某种质感时,再去翻阅历史资料,从中汲取灵感,为你的架空世界注入更坚实的支撑。

所以,问题并非“要不要”,而是“如何运用”。

对于历史背景的作品: 历史积淀是基石,想象力是砖瓦,用想象力去搭建那些历史书中未曾细述的细节,去赋予人物鲜活的生命,去编织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历史是地图,想象力是探索者。
对于架空时代的作品: 想象力是开创者,是建筑师,是规则制定者。而历史的某些原则和逻辑,则是帮助你构建一个让人信服的世界的“润滑剂”和“参照系”。你可以跳出历史的束缚,但不能跳出逻辑的框架。

总而言之,小说家是否需要大量阅读历史的积淀,取决于他要创作的作品类型和想达到的深度。而靠想象力创造架空时代,不仅可靠,更是通往无限可能的艺术之路。最成功的作家,往往是那些懂得如何在这两者之间找到平衡,将历史的厚重与想象的灵动完美结合的智者。他们如同一个睿智的考古学家,又像一个大胆的造梦者,在文字的世界里,赋予过去以新的生命,或为未来描绘出触手可及的蓝图。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小说家的首要任务是讲好一个故事,至于这个故事发生在哪朝哪代、故事里的人的言行举止、穿着打扮是否符合历史,根本就不重要。

只有肤浅的人才会跟一本小说纠缠历史细节。这个道理兰克说的最清楚。当时有人看到他正在看司各特的《昆廷杜沃德》就问他“您觉得这本小说表现的历史准确么?”兰克回答“不准确!”对方又问“那您还看?”兰克回答“因为好看啊!”

这就是一个正常人对待小说的看法。我需要第一个有趣的故事所以我翻开一本小说。如果我想学历史,我会去读一本历史著作。

为什么这么简单的道理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却不理解了呢?因为我们这个时代肤浅的宝贝儿太多。他们肤浅到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可选择的娱乐却前所未有得多。

于是这些戴帽子的时候有回声的宝贝儿,在电影院里刷手机、吃饭的时候拍照、看电视的时候盯着自己寥寥无几的那几本书眼睛发直。

好不容易下午拿起本书还是《还珠格格》,看了五分钟就困了,喝口茶往沙发把腿一盘,打开手机发现一篇文章叫“穷聊懂个p的历史》。

“哇好厉害!”“又学到了!”然后愉快的睡着了,又是充实的一天!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