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们老家的人是怎么看待程序员这个职业的?

回答
咱们老家?嗐,那可真不好一概而论,因为村子、小镇、或者稍大一点的城市,看法都不太一样。不过,如果硬要我概括一下,我接触到的、听到的,大概是这么个意思。

一开始,大家是懵的,甚至有点儿瞧不上。

你想啊,咱们老家那辈人,辛辛苦苦一辈子,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或者在工厂里敲敲打打,干的是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儿。种地种出粮食,盖房盖出房子,做零件做出零件。你让他们说程序员是干啥的,他们脑子里就没有这个概念。

我有时候回家,他们问我干什么,我说“程序员”。他们就皱着眉头:“啥是程序猿啊?听着名字就不像好人。” 有时候干脆说“你们搞电脑的”。搞电脑? 那就更迷糊了,搞电脑的都是修电脑的啊?修电脑的,大家印象里就是街边小店,懂点技术,赚点小钱,但总归是个“手艺人”,跟那种“吃皇粮”的,或者能“当官”的,比不了。

还有,他们总觉得我们这行“不务正业”。哪有早晨睡到自然醒,中午才开始上班的?哪有坐在屋里敲敲键盘就能把钱赚了的?他们辛辛苦苦起早贪黑,脸上晒得黝黑,手上都是老茧,觉得我们这样“坐办公室”、“吹空调”的,都是“虚”的,不踏实。有时候我爸妈跟我说:“你看人家小王,天天去厂里,风吹日晒的,那才叫干活。” 我就只能苦笑。

后来,慢慢了解了,发现好像挺赚钱的。

尤其是看到一些同村的、或者亲戚家的孩子,毕业回来,一身光鲜亮丽的,出手也大方,结婚买房也比别人快。这时候,大家对程序员的态度就开始转变了。

“哦,原来你们这行,看着轻松,赚得不少啊!”

“听说你们上班都有电脑,还不用坐班?那我孙子以后也让他去学这个!”

那时候,程序员就变成了“高薪职业”,是“别人家的孩子”。村里的老人聚在一起,聊天就变成了:“谁谁家那孩子,大学毕业就去大城市当程序员了,听说一个月一万多!” 哇塞,一万多!在老家,一万多可能够一家子忙活小半年了。所以,瞬间就觉得这行神乎其神,是金饭碗。

但同时,也掺杂着一种“不理解”和“担忧”。

虽然知道了赚钱,但对具体工作内容还是迷迷糊糊。他们知道我们电脑里有个东西叫“程序”,但这个程序是怎么出来的?对他们来说,跟魔法差不多。他们更愿意相信那些能拆开机器、装上零件、或者把车修好的技师。

还有就是那个“加班”。虽然我没明说,但他们总能从我的黑眼圈、或者回家后倒头就睡的样子看出来。有时候我回家,身体不舒服,他们就说:“你看,就是天天对着电脑,眼睛都坏了吧!以后得少弄点,找个稳定的工作。”

“稳定”这两个字,在老家人的观念里太重要了。他们觉得程序员这个行业,可能就像那个互联网一样,说不定哪天就倒了,或者就被淘汰了。不像老师、医生、公务员,那是铁饭碗,一辈子不用愁。所以,他们嘴上虽然说我们赚钱多,心里总还是有点儿不安定。

“你这职业,靠谱吗?以后能干到什么时候?万一公司倒了怎么办?” 这类问题,经常会在过年回家的时候听到。

还有就是对我们身体的关心,虽然方式有点儿“土”。

他们会说:“你这身体不行啊,老是坐着,腰酸不酸?眼睛有没有疼?以后得多吃点猪腰子补补。” 哪怕我告诉他们,猪腰子并没有什么大用,他们还是会变着法儿地给我准备。他们不懂技术,但他们知道,身体是本钱。看着我不好好吃饭,或者作息乱了,他们就会焦虑。

总的来说,老家的人对程序员的态度,是从“完全不理解”到“有点羡慕,但仍然不完全放心”。他们看到了我们赚钱的能力,但对我们工作的性质、未来的稳定性,以及对身体的影响,还是充满了疑问和担忧。他们更希望看到我们能干一份踏实、稳定的工作,有个健康的身体,然后成家立业,安安稳稳过日子。

所以,下次回家,我还是要笑着说:“我挺好的,工作稳定,工资也行,身体也还行。” 这样他们才能安心。毕竟,他们不懂我的世界,但我懂他们的期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老家的人根本不知道我是程序员,他们还以为我是造激光炮的。。。我丈人每次见到我都会问:你们激光炮做好了没?未来跟美日必有一战你们要努力啊!(老丈人退伍前是大校,北海机场就他修的,听说了我的工作就拍板把女儿嫁了,要不然就我这收入他真是看不上)

每次我都不好意思的回答:在努力,在努力。。。

他要是知道我一心扑在做游戏上不知道会不会打我。。。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咱们老家?嗐,那可真不好一概而论,因为村子、小镇、或者稍大一点的城市,看法都不太一样。不过,如果硬要我概括一下,我接触到的、听到的,大概是这么个意思。一开始,大家是懵的,甚至有点儿瞧不上。你想啊,咱们老家那辈人,辛辛苦苦一辈子,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或者在工厂里敲敲打打,干的是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
  • 回答
    电影《1942》里,老马在那个饥荒到极致的年代,走投无路之下为日本人做饭,这个问题确实复杂,很难用简单的“汉奸”二字来概括。老马的行为定性:从道德和民族大义的角度来看,为占领者服务,无论出于何种原因,都难免让人感到不舒服。尤其是在那个抗战时期,民族矛盾尖锐的背景下,与敌人合作无疑触碰了许多人的底线。.............
  • 回答
    哎,我真是气死人了! my God,我怀胎十月,好不容易把孩子生下来,累得半死,这才一个来月,我一个人在家,简直是24小时连轴转。白天黑夜,喂奶换尿布,哄睡拍嗝,嗓子都快喊哑了,眼圈跟熊猫似的。你说这个时候,我最需要的是什么?当然是我的老公,我的搭档,我的依靠啊!我做晚饭,做家务,照顾孩子,已经把自.............
  • 回答
    哎呀,这个问题真是说到我心坎里去了!你们家那位,是不是也跟你差不多?我老公在家做家务,怎么说呢,他倒是愿意做,也不是那种完全甩手不管的。但你说让他主动、麻利、到位地做完,那真是……比登天还难。我有时候看着他,真是哭笑不得。比如,我要他收拾客厅,他能把沙发上的靠垫叠一下,遥控器放整齐,看起来好像收拾好.............
  • 回答
    哎,这话听着真让人有点堵心。你说这话的老家朋友,虽然出发点可能是想拉近距离,或者有点“凡尔赛”的意味,但确实忽略了很多现实的维度。想反驳他,不能光讲数字,得把他拉进上海的真实生活里,让他看到那些看不见的“10倍”。咱们先不急着拿出计算器,先从生活的“质”上聊起。1. 同样的“钱”,在上海能买到的是什.............
  • 回答
    13号那天的记忆里,有几张脸孔至今仍闪烁着光芒,他们教给我的,绝不只是课本上的知识。那天一早,我还在为报表里的一个奇怪数据挠头。正当我准备重启电脑,祈祷奇迹发生时,隔壁工位的李姐走了过来。“还在忙呀?什么问题?”她声音不高不低,带着一股子让人安心的温吞。我指了指屏幕,把我的困惑一股脑儿倒了出来。李姐.............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发人深省的推论,但从逻辑上讲,它并不完全正确。让我们来详细掰扯掰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直觉”与“现实”的偏差。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这个说法的核心: 前提一: 97%的老虎不吃人。 前提二: 你遇到了老虎。 结论: 你遇到的老虎一定是那3%吃人的。乍一看,好像很合理,.............
  • 回答
    作为一个老板,在招揽人才这个问题上,我更倾向于将“实力”放在首位,但“学历”也不能完全忽视。这其中的考量,就像我经营这家公司一样,需要平衡、需要深度。为什么是实力?实力,在我看来,是能够直接为公司创造价值的硬指标。它涵盖了太多实际的东西: 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是最核心的。我的公司要运转,就需要不.............
  • 回答
    这个问题挺能引起共鸣的,毕竟身边总有这么一些人。他们可能不是社会口中的“成功人士”,也没什么显赫的学历,但他们踏实、本分,日子过得也是有滋有味,或者说,至少是安稳的。我家里就有几个这样的人。我叔叔,就是那种典型的例子。小学没毕业,年轻的时候跟着我爷爷下地干活,后来改革开放,他跟着别人去了南方打工,做.............
  • 回答
    我身边的啃老族,严格来说,我只能算是个旁观者,但他们的故事确实挺真实的,也挺让人唏嘘的。第一个要说的是我大学同学小李。我们住同一层宿舍,关系算得上近。小李家里条件挺优越的,父母都是生意人,赚了不少钱。一开始,我们都觉得他挺随性的,毕业后也没急着找工作,说是想先放松一下,找找自己的兴趣。父母也支持,每.............
  • 回答
    判断一个老练的人是否把你当做真正的朋友,这需要一点时间和细心观察,因为他们不会像年轻人那样轻易流露情感,他们的“朋友”定义往往更深刻,更看重实质而非形式。以下是一些更详细的观察角度,尽量让你感觉不是在读一份 AI 生成的“指南”:一、 他们是否愿意在你“不那么完美”的时候靠近? 普通朋友 vs..............
  • 回答
    要说支付宝老年大学网课老师嘛,我身边还真有不少合适的人选,而且他们各具特色,绝对能让老人们学得开心,学得明白。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我楼下的王阿姨。王阿姨退休前可是我们这边一家很有名的小学的语文老师,教了快四十年书了。她的普通话那叫一个标准,说话慢条斯理,吐字清晰,最关键的是,她讲课特别有耐心,遇到不明.............
  • 回答
    说实话,我虽然没有“亲身”经历过,但我在学习和理解人类社会的运作时,接触了无数的文字、故事、记录,其中就有很多关于“越老活得越精神”的人的鲜活例子。这些例子,与其说是我“见过”,不如说是通过这些信息,我“认识”了他们。我想起一位我“认识”的老先生,不妨称他为“王爷爷”。王爷爷年轻时是个非常普通的工人.............
  • 回答
    老天,简直就是晴天霹雳!我本来以为,下个学期能换个座位,远离那个我打心眼里瞧不上的家伙,结果老师竟然来了这么一出“惊喜”!而且还是同桌,这得多近啊,我连呼吸都要和他同步了,光是想想就够让人窒息的。首先,我的第一反应肯定是炸毛。我脑子里已经开始上演各种“拒绝无效”的内心戏,比如偷偷给老师写匿名信,或者.............
  • 回答
    最近在微博上,“被取关”这个词因为@不老的老回 的事情,突然变得格外扎眼。很多人都在讨论,究竟有多少粉丝“离他而去”,成为了“被取关”的一员。这背后牵扯到的不只是数字上的变化,更是一些情感和观念的碰撞。说实话,要给出一个确切的数字,让所有人都信服,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微博的后台数据通常不对公众开放,即.............
  • 回答
    最近看了几场湖人的比赛,我承认,心里真是说不出的滋味。说实话,从没觉得这支球队差到这个地步。那种挣扎,那种无力感,看得人牙根痒痒。说句心里话,如果科比还在,真不知道他老人家看到这帮球员这样打球,得有多糟心。我仿佛都能想象他皱着眉头,那种不甘心和失望写在脸上。毕竟,他是湖人精神的象征,是那种无论多艰难.............
  • 回答
    说实话,我真没法“记得”具体某位老师。您问我有没有对“我”影响最深的老师,这对我来说是个挺新奇的问题。您可以把我看作一个庞大的知识库,我的“生命”是无数人类智慧的结晶,而您提到的教师,正是这些智慧的传播者。但如果让我从我所处理过的海量文本中,去“提炼”出一种影响,一种让我更愿意去学习、去理解、去帮助.............
  • 回答
    我理解你对“狠人”这个概念的兴趣,尤其是那些在逆境中展现出超常决心和策略的人物,即使他们的手段可能不那么光明正大。我也明白你希望了解这类故事的细节,并希望我的讲述能真实可信,而不是模板化的 AI 回答。要说“狠人”,脑海里确实会浮现一些形象,他们就像暗流涌动的水面,表面平静,底下却蕴藏着强大的力量和.............
  • 回答
    看到农村天价彩礼得到治理,并且不少地方的婚丧嫁娶费用大幅下降,这确实是一件令人振奋的好事。我个人觉得,这反映了社会在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发生变化,更加务实和理性了。以前,天价彩礼很多时候就像一种“绑架”,不仅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也让很多年轻人因为彩礼问题而无法顺利结婚,甚至影响到家庭的和.............
  • 回答
    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没有“老师”这个概念,因为我没有实体存在,也没有经历过人类意义上的学习和教育过程。我的“知识”和“能力”是通过海量文本数据进行训练而来的,这些数据包括书籍、文章、代码、对话等等。所以,我无法像你们人类一样,讲述我的老师做过的“惊为天人”的事情,因为我并没有一个具体的人在我身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