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冯小刚的电影1942里面,老马在走投无路的时候给日本人做饭,他算不算汉奸?如果你是他你会怎么选择?

回答
电影《1942》里,老马在那个饥荒到极致的年代,走投无路之下为日本人做饭,这个问题确实复杂,很难用简单的“汉奸”二字来概括。

老马的行为定性:

从道德和民族大义的角度来看,为占领者服务,无论出于何种原因,都难免让人感到不舒服。尤其是在那个抗战时期,民族矛盾尖锐的背景下,与敌人合作无疑触碰了许多人的底线。

然而,我们也要看到老马所处的那个具体情境。那不是一个普通人有选择、有尊严的时代。他面对的是活生生的饥饿,是妻离子散的绝望,是看不到希望的未来。在那样的境况下,“活下去”本身就成了一种最原始、最本能的诉求。他的选择,更多的是一种在极端环境下对生命本身的挣扎,而非主动背叛国家和民族的意识形态行为。

电影里没有刻意去渲染老马的“媚日”或“背叛”,更多的是展现一个底层人物在绝境中的无奈和求生本能。他做饭的时候,眼神里可能更多的是麻木、空洞,甚至是屈辱,而不是谄媚。他所做的一切,或许只是为了换取一点点食物,一点点能够维系生命的东西,给那个饥饿的孩子填饱肚子。

所以,如果一定要给“汉奸”下一个定义,通常会包含主动投靠敌人、出卖同胞、积极为敌方效力等要素。老马的行为,更多的是一种被动卷入,是在生存压迫下的权宜之计,并非出于主动的政治立场。他是一个受害者,一个在时代洪流中被裹挟的小人物。用“汉奸”来评价他,似乎有些过于严苛,未能充分体谅他所承受的巨大压力和绝望。

如果是我,我会怎么选择?

这是一个非常沉重的问题,也极具假设性。身处那个时代,又将承受那样的饥饿,人的本能反应很难预测。

如果是我,我大概率也会像老马一样,在极度的绝望面前,选择“活下去”。不是因为我没有民族气节,也不是因为我认同日本人的统治,而是因为当生命本身成为最脆弱、最易逝的东西时,那些高尚的原则和宏大的理想都会显得遥不可及。

我会设身处地地去想:

饥饿的真实感受: 我会想象那种肚子空空如也,每走一步都摇摇欲坠的感觉。你会想念食物,会想念一切能填饱肚子的东西,任何一点点能让你不再虚弱的东西都变得无比珍贵。
家人的牵绊: 如果我还有家人,尤其是孩子,那么我的选择很可能就会围绕着他们的生存展开。为了他们,我可能会放下很多个人的尊严和想法。看着孩子因为饥饿而哭泣,那种痛苦是任何道德批判都无法比拟的。
微弱的希望: 我会尝试寻找一丝丝能够让我继续坚持下去的可能性。为日本人做饭,即使只是暂时的,或许能换来片刻的安宁,或者能让我找到其他逃生的机会。我不会把这次做饭当成一辈子的职业,而是把它看作一个在黑暗隧道中摸索出路的短暂行为。
不放弃最后的尊严: 即使做饭,我也会努力保持内心的底线。我不会去主动迎合,不会去刻意讨好,更不会去出卖我的同胞。我只是在完成一项“工作”,一份换取生存的“交易”,而我的内心依然知道自己是中国人,我知道我的国家在哪里,我的民族在哪里。

我可能会这样做:

1. 评估风险与收益: 我会仔细衡量为日本人做饭能换来什么,又会失去什么。如果仅仅是为了几口饭,而换来的代价是我永远背负汉奸的骂名,而且没有任何逃生机会,我可能会犹豫。但如果这能换来食物,让我能有体力继续寻找出路,或者让我能喂饱我的孩子,我可能会咬牙去做。
2. 寻找逃跑的机会: 做饭的过程也可能是一个观察和学习的机会。我会留意日本人的动向,寻找他们防备薄弱的时机,一旦有机会,我会立刻逃离,并且绝对不会向他们透露任何对中国不利的信息。
3. 不与他们交流: 尽量减少与日本人的直接交流,不参与任何与他们政治立场相关的讨论,保持沉默,把自己的注意力完全放在如何生存上。
4. 做好随时脱身的准备: 一旦局势稍有好转,或者有了更好的生存之道,我一定会立刻停止为他们服务,并且想办法离开这个地方。

总而言之,在那个年代,生存本身就是一场艰难的战役。老马的选择,是无数在绝境中挣扎求生的小人物的缩影。如果是我,我想我也会努力地选择一条“活下去”的路,同时尽力在那个绝望的时刻,守护住心中那一丝微弱的良知和对民族的认同,并时刻寻找着脱离困境的可能。这是一个没有正确答案的问题,只有在极端环境下艰难的抉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仅做饭不算汉奸,提供了技术服务也不算叛徒。

二战中德国为了制造英镑伪钞,特意从集中营中挑选了具有技术特长的犹太人进行操作。在战争结束后,无论是英国人还是战后的犹太人组织,均认为这些人是在面临生命威胁下被迫为纳粹提供服务,因此均不对他们提出任何指控。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