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是没错。但是冯导嘴里说出这话还真不怎么合适。
17年《芳华》撕观众。
16年《我不是潘金莲》 撕万达。
16年《老炮儿》上映撕《恶棍天使》
13年《私人定制》在微博发7条微博撕影评人给他打差评。
12年《一九四二》票房不高,又撕观众不去看,就会看低俗电影。
10年《唐山大地震》在微博上撕逼孙海英
你以为人家是替观众说话,人家只是想来个不要钱的宣传罢了。
这话没错,但他拍的电影也是垃圾电影啊。
馮小剛說的這個話,既對,也不對~~
為什麼這麼說?
首先,對電影而言,這個年代的受眾群已經劃分得很細了,拍一部片子是要賺哪類觀眾的錢,研發一款遊戲是要收哪類玩家的智商稅,甲方早就心知肚明,所以我們能在電影院看到的每一部國產片子,都是有它的精確定位——不求有多高的評價,不求老少皆宜,就是要賺你們某部分人的錢!從這個角度來說,你們眼裡的“爛片”那簡直就是“想觀眾所想,急觀眾所急的優秀商品”~~
其次,對觀眾而言,觀眾們在買電影票的時候並不是沒有其他的選擇,同一檔期那麼多可選的片子,你就挑你平時喜歡看的那種不就行了?非要去看一個“看起來就像是爛片”的電影幹嘛呀?你頓頓吃西餐,你就說吃雞蛋灌餅的人low,這像話么?菜市場的爛菜葉子還有人撿回去吃呢,你吃嗎?你本來就不是那類電影的受眾群,為什麼非得給自己找不自在哭著喊著要去貢獻票房?是強迫症還是受虐狂?
最後,對整個大環境而言,真愛就是買買買,支持的口號喊得山響也沒卵用,不如一張實實在在的電影票和一張正版DVD,那些大罵爛片的觀眾,敢問你們在不爛的電影上花過多少錢?買過多少不爛的電影的周邊產品?你對喜歡的東西都不肯花錢,那麼你罵你不喜歡的東西又有什麼意義?
我這個回答不是在宣揚“存在即合理”,我本身很討厭這句話,我表達的是“存在且得到了正面反饋的事物才合理”,對於電影來說,正面反饋就是票房收入,好評什麼的那都只是Bonus,相應的,負面反饋就是賠錢,每一種電影都有它自己的受眾群,只要受眾群買賬,那就絕無“爛片”這個評價,比如說《小時代》就是拍給粉絲看的,粉絲買賬,那它就不是爛片,《爵跡》連粉絲都不買賬,這就是爛片無疑,而不是“你不喜歡看的片子就是爛片”,觀眾們不要總是愛對號入座,沒準你就不是那個片子的受眾群,這種經驗教訓有一次就夠了,不需要去接二連三的看“爛片”才知道那種片子不是拍給你看的~~
當然,對於那種“明知道是爛片但我還是想看看它到底怎麼個爛”的觀眾,我就無話可說了~~
更多音樂作品都在蝦米,歡迎關注:十方的虾米音乐人主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