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河南成长,什么原因让你不再回到家乡?

回答
我生在河南,长在河南,对这片土地有种骨子里的依恋。家乡的山水、乡音、亲人,每一个字眼都带着温度。但生活就像一条河,总要顺流而下,去往更宽广的大海,我如今也远离了那片熟悉的故土,回望过去,有很多原因,不是说家乡不好,而是生活在向我招手,让我去更远的地方看看。

首先,是关于发展机遇的考量。 我在家乡虽然也算是个普通人,但总觉得那里的经济发展速度,相对于我内心渴望的那个“快节奏、高强度、充满挑战”的世界来说,还是有点过于慢了。我记得在我读书的那个年代,我们河南的工业基础不算特别强,更多的是一些传统产业。虽然近些年有了很大起色,但与沿海发达地区,或者一些新兴的科技中心相比,在就业机会、薪资水平、行业前沿性等方面,还是存在不小的差距。

我那时候有个很清晰的愿望,是想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做得更深入,想接触更新的技术,想挑战更复杂的问题。在家乡,虽然也有不错的公司,但能提供那种“让你肾上腺素飙升”的工作机会确实不多。我需要的是一个能够让我快速成长,让我学习新知识,让我看到更多可能性的大平台。所以,当我接到外地一家公司的offer时,虽然纠结,但内心更有一份对未知世界的期待和对自我提升的渴望,这股力量最终推着我离开了。

其次,是生活方式和环境的差异。 河南的生活节奏,对很多人来说是刚刚好的。生活气息浓厚,人情味也足。但对我来说,我渐渐发现自己喜欢那种更现代化的生活方式,更便利的交通,更丰富的公共服务,还有,我真的挺喜欢大城市的“疏离感”。

家乡的生活,你会感受到邻里之间的亲密,谁家有个事儿,大家都会搭把手。这种人情味是无价的,也是我时常怀念的。但有时候,这种“亲密”也意味着一种“无处遁形”。在大城市,你可以选择与周围的人保持一定的距离,你有更多的个人空间和自由。我记得在家乡,走到哪里,可能都会遇到认识的人,大家都会问你家长里短,关心你的近况。这很好,但对我而言,有时候也觉得有点压抑,我渴望一种更自由、更少束缚的生活状态。

还有就是环境方面。我成长的城市,空气质量和绿化覆盖率,坦白说,比不上一些发达城市。虽然家乡有很多绿树成荫的地方,但整体的城市环境,那种工业发展带来的影响还是存在的。我追求更清新、更健康的居住环境,也更容易被那些拥有良好生态系统、注重城市绿化的城市所吸引。

再有,是个人视野和朋友圈的拓展。 在家乡,你接触的人群相对是比较固定的。大家有着相似的成长背景、生活经历和价值观。这当然没有错,但随着年龄增长,我发现自己渴望结识来自不同地方、拥有不同思维方式、从事不同行业的人。这种多元化的交流能够极大地开阔我的视野,挑战我固有的认知,也让我对世界有了更立体、更丰富的理解。

在外地,我认识了很多来自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的人。他们的想法、他们的经历,都像是打开了我思维里的一扇扇窗户。有时候,一个偶然的聊天,就能给我带来全新的启发。这种思维的碰撞和碰撞出来的火花,是在相对单一的环境里很难获得的。

最后,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家庭的变化和生活的重心转移。 我虽然离开了家乡,但我从未离开家人。我的父母都还在河南。但随着他们年纪渐长,他们的生活重心也逐渐在老家。我的生活重心已经转移到了我工作的城市,我需要在这里建立我自己的事业,我的社交圈,我的人生规划。虽然我会经常回去看望他们,但生活的“根”已经慢慢在我新的地方扎下了。

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有了自己的小家庭,我的伴侣也并非来自河南。我们的生活目标,我们对未来的规划,都会更多的集中在我们共同生活的城市。有时候,回到家乡,看着父母依然熟悉的生活方式,我也会思考,我是否还能完全融入那种节奏?我的孩子们将来会是什么样的成长环境?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当然,离开家乡并不是说家乡不好。河南有她独特的魅力,有她深厚的文化底蕴,有我最亲爱的家人。每一次回家,闻到家乡特有的味道,听到亲切的乡音,都会让我心头一暖。只是,人生就像一场旅行,有时候,你不得不为了追寻远方的风景,而暂时放下身边的熟悉。对于我来说,离开河南,不是为了逃避,而是为了追寻另一种可能,一种更广阔的视野,一种更符合我当下追求的生活状态。我依然深爱着我的家乡,只是,我的人生路,已经选择了一条更长的、通往未知远方的道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些痛苦 自己承受就好

在重庆寒冷的雨夜里,我收到这个邀请。

我看完了所有402个回答,鼻头很酸,心里很不是滋味。

在此之前,我以为只有我自己一个人想要逃离河南。但看完后发现,有许多人也在打算逃离河南,或者在逃离,或者已经逃离。

讲讲我自己的故事吧。

1990年代出生于郑州下辖的一个小县城。

第一年高考之前,我对于河南外面的世界没有什么概念。我去过北京、天津、上海,但只把这些城市当做旅游的地方。我没有想过要逃离。

第一年高考,考砸了。平时学校前10的水平,高考成绩离一本线还差9分。

万念俱灰。选择复读。

当时我也没想很多,只是觉得这样的成绩太难接受。

在复读的时候,像是被人点通了头脑一样,独立意识和大局观猛地开始生长。

一年起早贪黑地学习。早上5点钟起床,冷水打湿毛巾,抹一把脸,再顺带擦一下几乎光掉的头。

5分钟洗漱完毕,穿好衣服,背好书包,出寝室门。

北方冬季凌晨彻骨的寒气和刺鼻的雾霾袭来,一路狂奔到教学楼,喘着粗气,还顾什么空气质量和呼吸道健康。

11点40分,上午最后一节课,飞奔出去到食堂。11点50分吃完午饭回来,我不知道吃下去的饭菜好不好吃,盐多不多,醋加了没有。味觉的享受不属于我,我没有资格和时间可以挑剔。

22点40分晚自习结束,23点洗漱完毕上床,开灯复习今天所学,快0点入眠。

中午最多半小时午休。

一个月休息一个下午,没有国庆劳动节端午节清明节等等假期。

对基本生存需求的渴望,少年天生的对外界的渴望,对自由的渴望,全部被我扼杀掉。

痛苦。

我很对不起我高中时代的女友,隔着半座城来看我,却被我风轻云淡地打发掉。

我回到教室里,看着远处她未离去的孤单身影。

秋天枯黄的落叶落在她身上,冬天冰冷的寒风吹在她身上,春天新生的花苞倚在她身旁。

料峭春风拂过,娇嫩的花苞颤抖不已,如同趴在教室里咬着衣袖,眼泪止不住的我,后背不停地耸动。

这就是我的复读生活,被剥夺了一切权利,如同一个只会复习背书做题的空白躯壳。

我不想让我的后代再体验一次这样的生活,这样冰冷无情,即便有情也要杀死的生活。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够自由地体验青春的美好,去大胆地爱,用温暖的臂膀和深情的亲吻回应恋人的到来。

所以在第二年选择学校时,郑大是第五志愿,河大是第六志愿。前四个全部是外省,且距离郑州五百公里以上。

万幸第二年成绩回归正常,来到重庆一所一本学校。

新生聚在一起,最好的话题就是高中生活。

我了解到,重庆本地高十几分就能来这所学校。四川考上这所学校的分数,可以上电子科技大学一个垫底专业,但毕竟是985。而我的分数,可以够得着西南大学中等偏下的专业。

我了解到,原来高中生活也可以7点起床,也可以一周休息一天,也可以穿过整个城市,去见自己喜欢的人,和她拥抱,嬉戏,逛街、看电影。也可以高十几分就上一所一本,努努力上211,“按照你们河南的努力程度,上个985不是问题”。

大一寒假回去,我爸妈责怪我离家太远,又是独生子女,以后养老可怎么办,再回郑州,没有大学经营的关系网,找工作怎么办?

我笑了笑没说话,一句“好男儿志在四方”打发掉了他们。

但我心里有个声音在呐喊:因为我不想让我的子女再走一遍我这条受尽痛苦折磨的路,然后在大学开学后的第一个月遭受这么大的冲击。

但对于在复读一年里一直支持我的父母,我又能怎么说呢?

唯一的答复应该就是在外面混得好一些,把他们接过来,或者到四川,体验体验温暖的冬天,体验体验每天空气质量指数不超过50的清新空气,让沿嘉陵江和照母山而来的好空气,涤荡他们被雾霾所侵害的肺部。

我学会了重庆话,交了几个很好的重庆朋友,学会了十五二十和乱劈柴,学会喝夜啤酒,吃红汤火锅。

但好几个早晨,我跑到大学城去喝一碗不太正宗的胡辣汤。每次买烟都买黄金叶,隔一两个月请在河南的同学邮两条十渠来。

我喜欢火锅吗,我喜欢小面吗,我喜欢说重庆话吗?

不,我吃完火锅第二天就会腹泻,我怕重庆话说得有漏洞被人识破时意味深长的眼光。

我希望每天起来喝一碗胡辣汤,整两个油馍、菜角。中午吃一碗烩面,随便走进一家便利店买一包十渠抽。去的地方不远扫一辆单车骑着过去,用河南话大声地、畅快地说着笑话。

但是……我已经不想回去了。

回郑州,是我人生规划中最最后的一个选项。触发条件:在外面找不到工作、存款花光、流浪着生活,实在混不下去了。

行政问题、商业环境、就业质量等等方面,我没有亲身经历过,没有专业知识,不好说太多。

是啊,国家需要粮食,所以你们河南人还是安心种地,产业区、高新科技什么的先放一放,解决了粮食问题,国家不会亏待你们的。

明明说好是三年,可三年之后又三年,三年之后又三年,就快十年了大佬!

恁这些官儿啊,真球孬孙,真球不是东西!

user avatar

发展,有人会说这是自私。

但实际上,当你的技术和经验在老家找不到地方的时候,就只能考虑离开了。

其实,还有当年在河南的经历,感觉到了黑暗和不公平,我在三十年前曾经和我父亲说,如果我将来回河南,只有一个考虑,就是当官,在其他地方把职位提升上去,然后回河南大干一场,准备暴尸街头。因为确实太多的黑暗和不公平。

后来我自然没有选择从政,一直在做科研,后来作IT的开发和工程实施。这些都和河南的业态再也没有关系了。

有人可能会说,河南也有,我只能呵呵了。

或者说这个行业还没有到能够在河南蔓延下来的阶段,一切都还需要时间,但是,人类的眼光已经开始从地球走向其他星球的时候,我们还需要把自己的故乡定义在某一个省某一个市么?已经完全没有必要了。

我们的眼光应该是全宇宙,真正的星辰大海。

user avatar

来补充一下!评论的人还挺多的(๑•́ ₃ •̀๑)

①我志愿没有填报失误啦 只是有一点点亏 那个学校河南最低616 我专业最低619 而且18年的兄弟姐妹都知道 那一年大家分数(尤其文科)都比较高

②河南高考确实不算最难 但是结合一下教育资源和省内高校情况 大家也就明白了 除了郑州的几所厉害的高中 普通地级市的哪怕是最好的高中 一本率达到50%也很难吧 而且省内只有郑大一所211 河大一本 (河师大 财经郑法这种一本二本专业并存的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归类 望指正(/ω\) 好学校屈指可数 去了外地的学校就很容易被压分数

③关于心态崩溃的问题 你们难道不会嘛!尤其是当你舍友说“你这个分 在我们这儿都能上厦大了” 我真的…

而且他们告诉我 他们每天晚上九点就能放学 周末可以休息一天 我真的羡慕死了




我就说一个 高考

我18年高考 文科

27万文科考生里1986名 622分 全班第一

(修改一下 本来写成了58万 经评论指正改成27万)

上了个西北地区不知名211

我以为大家都是跟我差不多成绩的

去了之后…好嘛

大家都是班里十五名左右 高中玩玩 学学 谈谈恋爱

再想想自己起早贪黑 半夜刷题

心态立马就崩了

如果将来有孩子 一定不要在河南高考了

高考的难度大不说 出去之后心态立马崩溃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