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八路军、新四军抗战时期在河南建立了大规模根据地。
一、八路军在河南建立的根据地:
1、晋冀豫根据地(太行、太岳),1937—1938年开辟包括河南省黄河以北、平汉铁路以西地区为根据地,相当于今天济源、焦作两市和新乡、安阳、鹤壁等市各一部。
【(1937年)11月,太原失陷后,晋中地区数十万国民党军向西向南撤退。此时,已进入正太(今石太)铁路以南的八路军129师等部,为执行中共中央创建以太行、太岳两山脉为依托的晋冀豫边抗日根据地的指示,除部队主力保持机动外,组成若干游击支队和工作团,分赴晋东南和平汉路以西的晋冀、冀豫边以及冀南地区,协同中共地方组织建立抗日政权,组织抗日武装, 开展游击战争。………(1938年)4月下旬,在第129师、第115师各以一部兵力挺进冀南,开展平原游击战争的同时,第129师又以第386旅进至平汉路西侧的冀豫边地区,至8月开辟了漳河以南、道口(今滑县)至清化(今博爱)铁路以北的豫北地区。至此,北起正太路、南至道清路,东起平汉路、西至同蒲路的晋冀豫抗日根据地形成。】
2、冀鲁豫根据地,1938—1940年开辟包括河南省陇海铁路以北、平汉铁路以东地区为根据地,相当于今天濮阳市(当然,今天的濮阳市在当时基本属于河北、山东两省而不是河南)和安阳、新乡、鹤壁、开封等市各一部分。
【1938年春,冀南、豫北、鲁西南地方党组织,建立了游击队,初步打开了冀鲁豫根据地的局面。
1938年底,八路军第一一五师部队进入鲁西南地区,推动了该地区的抗日游击战争和根据地的建设。
1939年2月,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第三四四旅代旅长杨得志、政治部主任崔田民率领344旅一个指挥“架子”及旅属独立团(688团3营编成)去了冀鲁豫,从晋东南进到濮阳、聊城、菏泽、内黄、滑县一带,和地方武装合编为冀鲁豫支队,开展游击战争,连续取得反日伪军“扫荡”的胜利,到年底,部队扩大到7000余人。
1940年4月,八路军第二纵队主力在黄克诚率领下,由太行山区东进到冀鲁豫边区,同冀鲁豫支队会师合编,成立冀鲁豫军区,黄克诚兼任司令员,崔田民任政治委员,同时,成立鲁西军区,萧华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杨勇任副司令员。
不久,黄克诚根据中央军委命令,率八路军第二纵队第三四四旅和新编第二旅由冀鲁豫南下,加强华中抗日根据地。
到1940年底,冀鲁豫根据地向南发展到陇海路,西面、北面接连晋冀豫根据地,东面与山东根据地相邻。
1941年1月,冀鲁豫边区行政主任公署成立,晁哲甫为主任,崔田民、贾心斋为副主任。】
3.河南(豫西)根据地,1944—1945年开辟包括河南省黄河以南、三门峡以东、平汉线以西、伏牛山以北地区为根据地,相当于今天洛阳市、平顶山市和郑州市、漯河市、三门峡市、许昌市各一部。1945年夏秋,在国民党军进攻下大部分丧失,双十协定后全部放弃。
【(1944年)9月21日,太行军区2个团及工作队南渡黄河,进入豫西地区,以嵩山、箕山为中心,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经过几个月的斗争,粉碎了日伪军、国民党顽固派军队的多次进攻,先后建立登封、伊川、偃师、巩县等10个县的抗日民主政权。11~12月,太岳军区2个团及晋绥军区1个大队到达豫西,建立起新安、渑池、洛宁等5个县的政权。1945年2月,八路军陕甘宁晋绥联防军2个团到达豫西。同月底,中共河南区委员会和河南军区成立,由戴季英任区党委书记兼军区政治委员,王树声任军区司令员。4月,太行军区一部进入豫西,隶属河南军区建制。】
二、新四军建立的根据地:
4、豫皖苏根据地,1938—1939年开辟包括河南省新黄河以东、陇海铁路以南为根据地,相当于今天商丘市、周口市和许昌、漯河、开封等市各一部。
【(1938年,)河南省委在竹沟组建了300余人的新四军游击支队,在彭雪枫率领下于9月30日誓师东进。10月上旬,彭雪枫部与吴芝圃率领的豫东游击三支队、肖望东率领的先遣大队在杜岗会师,三支武装统一整编为1000余人的新四军游击支队。10月24日,新四军游击支队东渡新黄河,进入豫东敌后。1939年1月,部队进驻永城书案店,2月,中共豫皖苏省委在书案店建立,张爱萍任书记。新四军游击支队在永城一带歼灭一批伪军,摧毁一批日伪政权,并先后进军淮上地区和回师涡阳新兴集。11月,游击支队改称新四军第六支队,彭雪枫任司令员兼政委,全支队发展至9个团,1.7万余人,地方党政建设也取得了很大成绩,抗日根据地初具规模。与此同时,八路军苏鲁豫支队根据中共中央指示,从湖西地区南下,开辟了徐州以西、商丘以东广大地区。1939年9月10日,中共中央指示山东分局,将其开辟的陇海铁路以南地区划归中共中央中原局及新四军领导,豫皖苏边区的辖区进一步扩大,中共豫皖苏省委改称中共豫皖苏区党委,吴芝圃任书记。】
1941年初,国民党顽固派汤恩伯军以优势兵力进攻豫皖苏根据地,新四军豫皖苏根据地核心区永城、萧县的部分地方武装在国民党拉拢下反水,豫皖苏根据地大部分丧失。在豫皖苏根据地活动的新四军第四师主力撤往东南部(津浦铁路以东)的苏皖边区活动,留守睢(县)、杞(县)、太(康)地区的吴芝圃部队改编为水东军分区改隶冀鲁豫根据地。至此,豫皖苏根据地名义取消。
1944年,新四军第四师西征北伐,基本上收复了1941年丢失的地区,隶属于华中的淮北根据地。水东军分区扩大的根据地,仍隶属于冀鲁豫根据地。
1946年,由于新四军第四师建立的淮北根据地大部分被国民党军占领,残部与冀鲁豫所属水东军分区又重新合并为豫皖苏根据地。至此,豫皖苏根据地名义恢复。
5、鄂豫皖根据地,1939年开辟包括河南省南部大别山、桐柏山部分地区为根据地,相当于今天驻马店市、信阳市。
【1939年1月,中共豫南省委根据中共中央和中原局的指示,抽调新四军四支队八团队留守处一个连的武装和60余名干部,组成新四军独立游击大队,李先念任司令员,挺进豫鄂边区敌后,汇合该地区抗日武装,以信阳四望山为立足点,开展广泛的游击战争,歼灭了一批日伪、游杂武装。6月上旬,陈少敏率竹沟留守处一个中队,信阳挺进队两个中队和50多名干部南下与李先念部会合,成立了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大队,下辖5个团,李先念任司令员,陈少敏任政委。独立游击大队发动群众打击日伪,纵横驰骋于江淮河汉广大地区,取得了杨柳河、朱堂店一系列战斗的胜利。11月,中共豫鄂边区党委在四望山成立,书记郑位三,统一领导边区的党组织和抗日武装。】
【1944年又挺进豫南、豫中,扩大了抗日根据地。10月,中共鄂豫边区委改称中共鄂豫皖湘赣边区委,并成立鄂豫皖湘赣军区。】
以上五个根据地,各有一部分在河南,包括了河南省除西南部(主要是今天的南阳市)以外几乎所有地区。(当然,抗日战争主要是游击战争,这些根据地的范围内依然有大量的敌占区、顽占区、拉锯区等。)除豫西(河南)根据地是1944年一号作战后才成立以外,其他四个根据地都是1940年以前就建立的。可见,八路军、新四军在河南建立了大规模根据地,题主的问题根本不成立。
那么,为什么八路军、新四军为什么始终没有在豫西南建立根据地?为什么1944年前八路军、新四军没有在平汉铁路以西、黄河以南建立根据地?原因是这些地区当时是国民党军正面抗战的大后方,并非是敌后的日占区。为了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我党我军在抗日战争期间以敌后为基本的斗争场所,尽量向敌后发展抗日根据地,而避免在大后方发动武装斗争。因此,我党我军并未在河南省的西南部建立根据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